瑪塔龜簡介
中文名稱:瑪塔龜
拉丁名稱:Chelus fimbriatus/Chelus fimbriata(紅瑪塔龜);Chelus orinocensis(黑瑪塔龜)
英語名稱:Matamata Turtle
別稱:瑪塔蛇頸龜、枯葉龜、楓葉龜
原產(chǎn)地:包括奧里諾科河和亞馬孫河流域,在巴西、圭亞那、秘魯分布最多,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委內(nèi)瑞拉、哥倫比亞也能找到它們的足跡。

紅瑪塔龜形態(tài)特征:背甲扁平,紅褐色,呈長方形,甲形略寬,有頸盾,肋盾上有黑色斑點(diǎn),椎盾上有黑色線條,背甲中央有三條嵴棱,緣盾下凹,緣盾后部呈鋸齒狀。幼龜腹甲偏紅色,成體腹甲為黃色,分布有細(xì)小的黑色斑塊,間喉盾將喉盾隔開。頭部扁平,呈三角形,頭頂部顏色為淺橙紅色。吻部呈管狀,下頜分布有條狀和絲狀的觸須。頸部布滿長短不一穗狀肉質(zhì)觸角,頸腹部有2條淺棕色粗條紋,腹部顏色為橙紅色。四肢背部深褐色,腹部淺黃色,前肢5爪,后肢4爪。尾短。

黑瑪塔龜形態(tài)特征:黑瑪塔龜?shù)膶W(xué)名叫奧里諾科瑪塔龜。背甲扁平,黃褐色,呈長方形,甲形修長,有頸盾,肋盾上有黑色斑點(diǎn),椎盾上有黑色線條,背甲中央有三條嵴棱,緣盾下凹不明顯,緣盾后部呈鋸齒狀。幼龜腹甲偏紅色,成體腹甲為深褐色,分布有大面積的黑色斑塊,間喉盾將喉盾隔開。頭部扁平,呈三角形,頭頂部顏色為淺黃色。吻部呈管狀,下頜分布有條狀和絲狀的觸須。頸部布滿長短不一穗狀肉質(zhì)觸角,頸腹部有2條深棕色粗條紋,腹部顏色為橙紅色。四肢背部深褐色,腹部淺黃色,前肢5爪,后肢4爪。尾短。





生活習(xí)性:瑪塔龜是側(cè)頸龜亞目、蛇頸龜科、蛇頸龜屬下的一種大型水棲龜。它們體長可達(dá)43-45厘米,最大可以到61厘米,成體體重可達(dá)15公斤,壽命在40-75年,人工飼養(yǎng)下的平均壽命只有10年左右?,斔斠话闵钤谒?、溪流等地帶,雖然它們擁有高度的水棲習(xí)性,除了繁殖幾乎不上岸,但瑪塔龜?shù)挠斡炯夹g(shù)又奇差無比,在水里活動(dòng)很多時(shí)候就是貼水底爬行。作為肉食性龜類,它們以水生無脊椎動(dòng)物、昆蟲、甲殼類動(dòng)物、蝦類以及魚類等為食?,斔?shù)牟妒撤绞椒浅S腥?,它們平時(shí)會一動(dòng)不動(dòng)地融入環(huán)境之中,一旦發(fā)現(xiàn)獵物出現(xiàn)在周圍,便會先悄悄地接近獵物,然后瞬間吸入大量水并將獵物也一起吸入口中,再將水份排出,隨后整個(gè)吞下獵物。在每年亞馬孫河上游的10-12月是瑪塔龜?shù)姆敝臣竟?jié)。雌龜每窩會下12-25枚長約35毫米的球形龜卵,孵化期約為200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