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意識、潛意識與心理疾病康復的關系
探究意識、潛意識與心理疾病康復的關系
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提出了有關意識,前意識,潛意識的概念,并論述了之間的關系,其中最神秘的就是潛意識,認為潛意識進入內心深處的不易察覺的意識。
但是在現(xiàn)實中,司機緊急剎車,很多熟練動作,比如運動員,技術工人,雜技演員的動作,都是下意識的,而這個下意識實際就是潛意識,就是我們說的條件反射,是一種自動化思維。
可以這樣理解,意識不夠熟練,潛意識非常熟練。這種下意識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反復練習,比如運動員,技術工人等,反復練習把這種思維在大腦反復運行,成為潛意識。還有一種就是突然受到驚嚇刺激形成,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老電影《青松嶺》那幾匹馬到了彎道處就驚車,也是這個原理。經過練習的潛意識,大多數(shù)對人類有益,提升效果,減少消耗。而受驚嚇刺激形成的潛意識,大多數(shù)是有害的,基本都會形成心理疾病,我們平時見到的焦慮癥,強迫癥,疑病癥,恐怖癥,抑郁癥等,幾乎都是這樣被驚嚇刺激以后形成的,也可以說成是條件反射。
一個人,要想學習騎自行車,通過反復練習,從不會到會,再到非常熟練,是可以做到的,而一個騎得非常熟練的人,想一下子忘記,幾乎不可能,就是說,從意識到潛意識是可以做到的,而從潛意識到意識則是非常困難的。心理學愛好者也聽過這句話,心理疾病康復的過程,就是把潛意識意識化,這個康復難度就大了。
面對心理疾病患者,他們大腦的錯誤思維是自動化的,就是潛意識的,條件反射的,忘記幾乎不可能,只有通過新的練習,在大腦建立一個新的,正確的,不痛苦的自動化思維,去覆蓋原來的痛苦的,錯誤的自動化思維,就能達到康復的目的,同時利用人趨樂避苦的心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