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漫畫家萬轉之作,聚焦失語農村女性|《下一個春天》推薦+專訪


作者 / Pel?
“那一刻,我才反應過來,原來漫畫可以打動這么多人?!?/span>
2021年夏天,一部短篇漫畫《下一個春天》在筆者的微博首頁刷了屏。
這是一部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劉允(微博@允犬)的畢設,描繪作者在農村生活的嬸嬸,聚焦“農村女性”——
一個并不少數(shù),卻往往被忽視的群體。

漫畫發(fā)布后迅速引發(fā)了廣泛反響,在微博收獲超2.5萬轉發(fā)、5萬點贊。
故事和畫風雖然都很簡練,但其中呈現(xiàn)的嬸嬸人生切片與農村日常景觀,卻令許多讀者深感觸動……
▼20出頭的年紀,嬸嬸通過媒人介紹在鄉(xiāng)下結婚。

▼婚后,嬸嬸既打理家務,又賺錢補貼家用,瑣碎的勞作擠滿了她的日常。

▼春節(jié)期間,嬸嬸迎接歸鄉(xiāng)的親友,忙里忙外烹制飯菜,卻顧不上自己,用默默的勞作,支撐家庭的歡樂祥和。

▼年后,一切回到了原來的樣子,嬸嬸獨自一人,迎接下一個春天。

鄉(xiāng)村承載了許多人的鄉(xiāng)愁,當我們提到傳統(tǒng)家庭,似乎總想到歌頌樸實、勤勞、奉獻的美德。
但《下一個春天》并沒有煽情的故事,更像是一篇私人的散文。
漫畫取材于作者春節(jié)返鄉(xiāng)的經歷,大多數(shù)時候采取冷靜平視的態(tài)度,只在倏忽間,流露出女性身上積累已久的傷感和疏離。

▼春節(jié)祭祖,“如果死去的人,不會被遺忘,那為什么活著的人,卻不被看見?”。


漫畫里沒有嬸嬸的心理描寫,把理解情感的任務交給了讀者。
作者采取老式歐美漫畫一般工整穩(wěn)定的分格構成,客觀的構圖幾乎從未靠近角色面部,色彩使用也非常克制。
▼上下區(qū)隔的兩個格子,除夕夜一邊是看春晚說笑的親戚,一邊是清洗碗筷的嬸嬸。

▼連續(xù)的畫格與變幻的光線。嬸嬸從破曉忙到早晨。

此外,作者還用馬克筆涂出了類似水彩的質感。雖然角色造型并不穩(wěn)定,但由此達到朦朧模糊的感覺,反而讓讀者足以代入和共情。

▼少有的特寫,是家人享用年夜飯的嘴。

嬸嬸的故事,究竟是選擇還是宿命?
作者的困惑在最后一章得到了精彩的呈現(xiàn)。春節(jié)結束,農村重新回到了冷清的樣子。伴隨嬸嬸在鄉(xiāng)間的行走,旁白文字從描述性的話語轉變為“我”的內心獨白。在作者的年紀,嬸嬸已經嫁人,確定了一生的軌跡,而自己的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在迷惘的思索中,面對著鮮艷的油菜花,《下一個春天》畫上了句號。

“書中的故事由我親眼看到過的一幕幕畫面構成,‘書中’的‘嬸嬸’可能是媽媽、奶奶、姥姥,也可能是你,是我。”《下一個春天》不僅是一部完成度極高的畢設,也是中文互聯(lián)網上少有積極探討女性話題的漫畫,真誠、樸實又沉重的感情令人難忘。
而為了將這部漫畫呈現(xiàn)給更多的讀者,在讀庫漫編室的努力下,《下一個春天》在近日推出了實體版,將在動畫學術趴·摸魚走馬首發(fā),作為“漫編選·第五彈”之一發(fā)布。

趁此機會,我們也聯(lián)系到了作者,與她聊了聊青年漫畫家的創(chuàng)作觀念和學習歷程——
- 作者專訪 -
Pel:您好,《下一個春天》最初發(fā)布時就在微博引發(fā)了很大的反響,在評論和轉發(fā)區(qū)都有許多讀者真摯的討論和回憶;但同時,這又是一部有較強個人表達的作品,如您此前的許多漫畫一樣具有私人性質,某種程度上甚至有些像圖像散文。
畢設作品收獲如此多的共鳴是否超出您的預期?您在構思《下一個春天》時,又是如何平衡在作品中“描述普遍現(xiàn)象”與“表達個人觀念”的?
劉允:在畫這部作品的時候,我想的更多的是怎么畫,以及和大多數(shù)肝畢設的同學一樣,抱著“畫完即勝利”的想法來做的。因為在這部作品之前,基本沒什么人關注我,所以我對最終的結果沒有太大期待,只想著畫完就好了。沒想到發(fā)布之后,會獲得那么多贊賞和共鳴,感覺像做夢一樣。
我覺得和我此前的作品相比,這一篇更具有廣泛性,因為故事中反映的現(xiàn)實,是如此的真實,才引起了那么大的反響。同時我收到了很多留言和私信,和我分享他們閱讀之后的感受。
那一刻,我才反應過來,原來漫畫可以打動這么多人。我知道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會像煙花一樣轉瞬即逝,所以我會把這些贊美當成支撐我創(chuàng)作的勇氣。

說到表達個人觀念,我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是以感受優(yōu)先。畫草稿的時候,我會把最有感觸的畫面先畫出來,也就是一些概念圖,這些部分會摻雜一些我的個人觀念。之后我會再去畫現(xiàn)實的部分。像兩種顏色的珠子,散落在各地,我把它們安排在特定的位置,再用線把它們串起來。
Pel:這部漫畫以及您以往的漫畫創(chuàng)作,似乎主要都采用矩形的、比較“規(guī)整”的分格,比起頁面(page layout)的“分格”,更在乎格子(panel)內部的“構圖”,采取了一種“觀察者”的視角,沒有太多中近景和特寫(身邊也有小伙伴表示讀起來像繪本)。但這其實和主流漫畫強調視覺引導、突出角色情緒的視覺語言是很不一樣的。這種對于漫畫的審美和觀念是如何形成的?
劉允:我是看日漫長大的,初高中的時候是個二次元黨。大四開始接觸圖像小說,是一個朋友帶我入了坑。那時我發(fā)現(xiàn),原來漫畫還可以這么畫,像寫文章一樣。不同于小時候看的日漫,它的繪畫語言會更多變一點。
上課的時候,阮筠庭老師也會給我們帶書,有一次她帶了一本漫畫,叫《戰(zhàn)后風景》,法國作者埃里克·朗貝的作品??催^之后,我似乎找到畢設想要的感覺了,它講了一個失去孩子的女人離家出走的故事。作者的敘述非常平靜,鏡頭也很慢,但是你可以從中看到暴力、悲傷和絕望,就像死寂的火山在某一刻突然爆發(fā),這簡直太厲害了。于是,在創(chuàng)作《春天》的時候,我嘗試著用這種方式去講一個故事。

另外,在進入美院時,我們就開始學習藝術史,當時不以為然,后來在阮老師的課程中,再次進入大師作品的學習。現(xiàn)在來看,藝術史帶來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分析大師的畫面和技法,然后再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我覺得不論是漫畫或者插圖和繪本,這對于個人語言的形成是很有幫助的。
Pel:您和漫畫中的主角“嬸嬸”的關系和日常交流是怎樣的?她看了您創(chuàng)作的這部漫畫作品么?
劉允:我記得奶奶帶叔叔去見面回來的那個下午,當時我在老家上小學,放學后我就在村口的樹林里等他們,那時候不太懂這個“見面”具體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奶奶籃子里有糖,很好吃。不久后我就見了嬸嬸第一面,當時他們已經決定結婚了,她從家里笑著出來,好像已經認識我很久了一樣。
回到城市上學之后,我只有暑假才可以見到她,和她一起去地里干活,一起趕集,幫她整理擺攤的貨物。再后來就只有過年才能見到了,她會和我講家里發(fā)生的事,給我看她種的花。嬸嬸特別喜歡花,她的院子里種了各種各樣的花,她像這些植物一樣,對生活有著極大的熱情,又在一些困境中枯萎,來年春天再次煥發(fā)出生機。她的生命力就扎根在這片土地上。
平時我們基本上沒有什么交流,所以這幾年對于嬸嬸的回憶只有過年。每次過年,她都要提前一個月開始準備,過年期間,又要負責一大家人的吃喝,最早一個起來,最后一個睡下。

畫畢設的時候,剛開始家里人都不知道我要畫什么,有一次我讓他們發(fā)照片,要做人物設計的參考,他們很開心,讓我畫的好看一點,每個人都給我拍了一張。
包括《春天》最后一章,油菜花的畫面,也是臨時起意。本來第四章我覺得可以結束了,當時阮老師反問我:“這就結束了?”所以我就讓嬸嬸再幫我補拍幾個鏡頭。我和她視頻的時候,她剛從地里干完活往回走,路過一片油菜花地,讓我看好不好看,明晃晃的油菜花映著嬸嬸的臉。這個鏡頭太美了,我當時想我必須要畫下來?,F(xiàn)在看來,那次偶然成就了最后一章的點睛之筆。
在我畢設發(fā)布之后,嬸嬸才知道我畫了她。她沒有說什么,我不太敢問她怎么想,可能我畫的還是悲觀一些,嬸嬸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部分時間給別人的感覺是幸福的,雖然她會和我說她的苦惱,但是她又會覺得別人也是這么過來的......
Pel:出版實體書、和出版方溝通的過程當中,有沒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想要分享?
劉允:在作品發(fā)布后,有一些出版社編輯主動聯(lián)系了我,想要爭取出版《春天》。后來我咨詢了阮老師,她向我推薦了漫編室,當時我對漫編室并不了解,但是阮老師既然這么堅持,一定有她的道理。
于是在老師的介紹下,我聯(lián)系了漫編室的主編鐵雄老師。令我沒想到的是,我們聊了大概一個多小時,就像朋友一樣聊創(chuàng)作、生活、興趣愛好。在進一步的溝通之后,我表達了出版的愿望,但是漫編室想要再看一下之后的創(chuàng)作。因為目前他們的出版計劃是以引進為主,我可以理解,決定與一個新人作者合作以及做原創(chuàng)漫畫是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的。
后來我又深入了解漫編室之后,再次向編輯老師表達了想要出版的愿望。幾天之后,編輯告訴我,他們商討過后決定簽約。我想他們做這個決定一定下了很大的決心。之后的合作也很愉快,漫編室給了我最大的自由,我也很放心把出版的事情全部交給他們。

樣書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期。我理解了為什么大家都說漫編室的書就算不打折也要買。可以說漫編室的品控太好了,嚴謹?shù)矫恳粋€細節(jié)。我也非常感謝當時那個堅持的自己,以及漫編室的各位。謝謝把這個寶貴的機會給了我,謝謝為這本書做出的努力。
Pel:畢業(yè)后都在忙什么?接下來對于創(chuàng)作和生活有哪些打算?
劉允:做了一段時間培訓老師,目前在漢服店打工,給客人穿衣服和化妝,也會擺小攤賣東西。在現(xiàn)實中,我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會淹沒在人群中的那種。不過,我很享受現(xiàn)在的生活,在打工的過程中,遇到了有趣的人和一些深刻的故事,這種生活的過程也是我創(chuàng)作的來源。接下來還是會繼續(xù)畫故事,想讓作品替我活著。如果我養(yǎng)活不了自己,就繼續(xù)打工賺錢,再去創(chuàng)作。
Pel:在中國美術學院學習漫畫創(chuàng)作的多年期間,從本科到研究生,漫畫/繪畫創(chuàng)作的習慣和觀念發(fā)生了哪些階段性的變化?您曾多次提到阮筠庭老師,她提出過哪些受用的指導?時值畢業(yè)季,自己對正在肝漫畫畢設的后輩又有哪些建議和寄語呢?
劉允:我總覺得自己是因為運氣才考上美院。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都非常不自信,覺得自己畫得不好。特別是美院這個環(huán)境,畫得好的太多了,身邊也有很多同學早已是網絡上的大大。所以,在最開始我一直想把造型畫好,那時覺得只要造型好就是最好的。
后來開始了專業(yè)課程,在上繪本課與插圖課的時候,我比較關注怎么畫好看,那個階段喜歡甜美的、少女感、夢幻的感覺。但是我發(fā)現(xiàn)(即便)作業(yè)每次認真做了、也會看書,(但)直到本科畢業(yè)時,我依舊沒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作品。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單純覺得是我畫得不夠、畫得不好。
到了讀研的階段,我一度不知道要畫什么,甚至有點排斥畫畫。還好我的導師一直沒有放棄我。

如果說什么時候開始畫漫畫,應該是研一的暑假,參與了阮老師每日一畫的課程訓練。當時(阮老師)每天出一個題目,(我們)可以選擇各種方式去畫,我用漫畫的方式畫了一個月。這種訓練讓我又找到了畫畫的趣味,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潛力。之后我就開始斷斷續(xù)續(xù)畫了一些漫畫作品。如果你看過《下一個春天》之前的作品,會發(fā)現(xiàn)這對我來說是多么大的飛躍。
從阮老師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因為我是一個馬虎的人,什么都是差不多就行。比如說寫論文的時候,別的同學大綱都定好了,只有我還在修改。但是我的老師會一句一句和我分析,包括標點符號的錯誤也會指出來。雖然有時候讓人有些壓力,但是正因為她的認真與堅持,最終論文也順利寫完,并且得到了贊賞。
另外,在創(chuàng)作方面,阮老師也是以身作則,給我們看她畫了無數(shù)遍的草稿,這一點也影響了我的創(chuàng)作。我在書中的后記寫到,在畫第一張正稿的時候,就畫了十遍。
阮老師曾對我們說過,畢業(yè)了不畫畫也沒關系。我也把這句話送給肝畢設的各位,盡力完成,不留遺憾。如果以后不畫畫了,也沒關系,我們都要開心的生活呀。如果還有畫畫的夢想,那請務必要堅持下去,說不定在哪一天就實現(xiàn)了。
Pel:非常感謝您的回答!期待您未來創(chuàng)作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
↓掃描二維碼即可入手↓
↓動畫學術趴·摸魚走馬首發(fā)↓

原價:88
摸魚走馬價:73
如果整套購入“漫編選·第五彈”(包含《逢澤陸》《下一個春天》《〈BIG COMIC〉創(chuàng)刊物語》 《漫畫產業(yè)論》),還將附贈《下一個春天》作者劉允繪制的專屬漫畫書衣。
↓掃描二維碼即可入手↓


本文來自「動畫學術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