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胸癩頸龜簡介
中文名稱:寬胸癩頸龜
拉丁名稱:Myuchelys latisternum
英語名稱:Saw-shelled?Snapping Turtle
別稱:普通癩頸龜、鋸齒癩頸龜
原產(chǎn)地:澳大利亞東部海岸。

形態(tài)特征:背甲為棕褐色,無頸盾,中央有一條嵴棱,盾片上有不規(guī)則的深褐色斑點,且不同個體斑點的分布差異較大,背甲后緣呈鋸齒狀。腹甲淡黃色,剛出殼的幼龜腹甲上有清晰的黑色斑紋,隨著龜?shù)某砷L斑紋會逐漸模糊,間喉盾將喉盾隔開,但不完全隔開肱盾,前緣圓滑,后緣有缺刻。頭部和頸部為灰褐色,頭頂有顏色深淺不一的褐色斑紋,頭兩側(cè)分布有圓形鱗片。頸部較短,頸背部有硬棘狀的刺,吻部較為突出,下頜有一對觸須。四肢為灰褐色,指、趾間具有發(fā)達的蹼,前肢5爪,后肢4爪。尾長短適中。




生活習(xí)性:寬胸癩頸龜是側(cè)頸龜亞目、蛇頸龜科、寬胸癩頸龜屬下的一種水棲龜。體長能長到18-28厘米。壽命在25年左右。寬胸癩頸龜大多在流動緩慢且清澈的河流、溪流、瀉湖、大型水庫等水域中活動。像很多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水龜一樣,寬胸癩頸龜也可以通過皮膚、泄殖腔和頰咽腔從水中獲得氧氣,從而讓它們具有較長時間潛水的能力。它們水性好,攀爬能力佳,喜歡曬日光浴,且個性溫,通常無侵略性,不過其咬合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因此不要試著用手指去逗弄它們,在受到威脅的時候,寬胸癩頸龜會分泌強烈刺鼻的氣味來驅(qū)趕對手。作為雜食性龜類,它們的飲食結(jié)構(gòu)偏葷,在野外主要以魚蝦、蛙類、甲殼類動物及水生昆蟲為食。在人工飼養(yǎng)時,諸如淡水魚、大蝦、蝸牛、蟋蟀以及龜糧等,都可以選擇飼喂。寬胸癩頸龜?shù)漠a(chǎn)季在9-12月間,雌龜每年可產(chǎn)卵3-4次,每次能產(chǎn)9-17枚橢圓形的白色龜卵。龜卵在28-30℃的恒溫環(huán)境中,約60天左右即可孵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