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七個搞笑綽號:一個只有張飛敢叫,一個只有張飛不敢叫,兩個關(guān)羽張飛都不敢叫

?
三國名將輩出,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在武廟十哲與七十二將中,三國人物也不少,諸葛亮、張遼、關(guān)羽、張飛、周瑜、陸遜、陸抗、鄧艾、杜預(yù)、羊祜,這些人或坐或站,享受了多年香火供奉,直到關(guān)羽改任武圣人,這種情況才有了些許改變。
關(guān)羽該不該取代姜子牙的武圣之位,讀者諸君自有明斷:即使武廟主祀者換成了關(guān)羽,也不會讓白起、司馬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張良、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這些人在一旁侍立或侍坐。
武圣人的頭銜該給誰,那還是古代帝王該考慮的問題,咱們今天要聊的,是三國名將的綽號。

關(guān)羽的“美髯公”似乎不能算綽號,張飛自稱“燕人”也不是綽號,這個稱呼跟“常山趙子龍”一樣,都是自報家門,現(xiàn)在有人叫他們北京張飛、石家莊趙云、包頭呂布,也不知道對不對。
石家莊當(dāng)然不等于常山真定,五原郡九原縣好像比包頭小很多,但是呂布綽號“三姓家奴”,這卻是在《三國演義》中經(jīng)??吹降?,但好像在所有三國名將中,只有張飛敢這么叫——即使是傲氣沖天的關(guān)羽,見了呂布,也會尊稱一聲“呂將軍”。
張飛稱呂布為“三姓家奴”,呂布也不示弱,馬上也給張飛取了一個綽號:“環(huán)眼賊,你累次藐視我!”
“三姓家奴”和“環(huán)眼賊”這兩個綽號,僅限于張飛和呂布在罵戰(zhàn)時專用,除了張飛之外,呂布不屑罵別人,別人也不敢這么罵呂布。
細(xì)看《三國演義》,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張飛就是“三國平頭哥”,別人不敢惹的,他惹,別人不敢打的,他打。張飛不是正在打架,就是奔走在打架的路上。

張飛和呂布互相取外號,似乎也算頂級高手的惺惺相惜,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這兩個綽號還真有一點依據(jù):呂布原本姓呂,跟張飛在虎牢關(guān)單挑的時候,已經(jīng)有了丁原、董卓兩個義父,要是被義父收為養(yǎng)子,那他就是先姓呂、再姓丁,最后姓董。
雖然呂布是義子而非養(yǎng)子,但是張飛粗中有細(xì),擅長哪壺不開提哪壺,這個綽號就是為了戳呂布的肺管子,讓他在暴怒之下亂了方寸和章法,戰(zhàn)斗力也會打一些折扣。
據(jù)說張飛寫字畫畫都有一套,他給呂布取的這個綽號比耳光還響亮,反觀呂布,取綽號的水平就差遠了——說張飛是“環(huán)眼賊”,只是寫實而已,大家知道張飛“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聲如巨雷勢若奔馬”,環(huán)眼有男子漢氣概,總比“吃個桃兒好涼涼”要順眼多了。
張飛的環(huán)眼是實至名歸,呂布一聽“三姓家奴”就光火,像這樣的綽號,我們至少還能找出五個,比如張飛的大哥劉備,經(jīng)常被人稱為“大耳賊”、“大耳兒”,這就是一個“寫實綽號”,無論是在《三國志》中還是在《三國演義》里,劉備的耳朵都比較大,據(jù)說一轉(zhuǎn)頭就能看見自己耷拉在肩膀上的耳朵。

在古代,大耳朵是有福的相貌,現(xiàn)在好像有個“大耳朵圖圖”,也比較招人喜歡。
跟“劉大耳朵”一樣寫實而又比較搞笑的綽號,還有一個“黃須兒”,這是曹操對次子曹彰的昵稱,后來不知被誰傳揚開去,不管是不是曹彰的老爹,都管這位能手格虎豹的悍將叫“黃須兒”,只有曹丕比較客氣,背后管二弟叫“黃須小弟”。
曹丕當(dāng)著大家的面強調(diào)曹彰有一把黃胡子,可能也是另有深意:先王胡子先黑后白,我這二弟年紀(jì)輕輕,胡子就黃了,我記得好像隔壁賣羊肉串的老王,胡子才是黃的。
像“黃須兒”一樣寫實但卻可能另有深意的綽號,還有一個“碧眼兒”,這可比曹彰的黃胡子更讓人浮想聯(lián)翩了:孫堅是吳郡富春(浙江省杭州市)人,其先祖是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似乎家族史上并沒有與歐美人聯(lián)姻的記錄,怎么杭州人孫堅和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美女、武烈皇后吳氏生出的第二個兒子,卻生得碧眼紫髯?

孫權(quán)接班的時候,虛歲只有十九,但卻滿臉大胡子眼冒綠光,江東文武都看見了他們的新主公相貌出眾:“張昭令孫靜理會喪事,請孫權(quán)出堂,受眾文武謁賀。孫權(quán)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strong>
羅貫中還專門給這一回取了一個比較搞笑的標(biāo)題,叫做《小霸王怒斬于吉,碧眼兒坐領(lǐng)江東》——孫權(quán)的這個搞笑而又細(xì)琢磨不得的綽號,還真不是羅貫中最先發(fā)明的,據(jù)《獻帝春秋》(作者似乎是東漢末年袁曄所著)記載,在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戰(zhàn)中,張遼追趕的紫色大胡子騎手,就是孫權(quán)孫仲謀:“張遼問吳降人:‘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是誰?’降人答曰:‘是孫會稽(孫權(quán)是曹操以劉協(xié)名義任命的討虜將軍領(lǐng)會稽太守,念做孫會計,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做財務(wù)報表)。’遼及樂進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舉軍嘆恨。”
四個比較寫實又比較搞笑的綽號聊完了,咱們該來看看另外兩個跟“三姓家奴”一樣,在別人看起來比較搞笑,但是本人一聽就光火的綽號了,有史料記載的,是夏侯惇的綽號“獨目將軍”,也叫“盲夏侯”:“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照鏡恚怒,輒撲鏡于地?!?/strong>

這個綽號,劉備集團是絕對不會叫的,因為夏侯惇那只眼睛,就是為了支援被呂布打得無處存身的劉備而丟的,張飛作為夏侯家的女婿,敢當(dāng)面叫呂布“三姓家奴”,卻絕不敢叫夏侯惇的綽號——夏侯惇急眼了很不好惹,夏侯姑娘也會讓三將軍跪搓板。
除了“三姓家奴”和“獨目將軍”,還有一個綽號,在三國時期也是個禁忌,關(guān)羽和張飛就是再傲慢、暴躁,也不敢叫,因為最早叫出這個綽號的名士,已經(jīng)被劉備宰了。
被劉備宰掉的那位名士叫張裕,他給劉備取的綽號叫“露涿君”?!颁谩蹦睢白摹倍荒睢半唷保赃@個綽號不是像某先生解釋的那樣,是個光著臀部的老頭,而是說劉備胡子很少,連嘴巴都遮不住。
古代講究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既不理發(fā)也不刮胡子,胡子少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即使是以仁厚著稱的劉備,聽到這個綽號也是大光其火,找了個茬兒就把張裕殺掉了:“先主無須,故裕以此及之。先主常銜其不遜,加忿其漏言,乃顯裕諫爭漢中不驗,下獄,將誅之。諸葛亮表請其罪,先主答曰:‘芳蘭生門,不得不鉏。’裕遂棄市(殺掉后不許收尸)。”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咱們今天盤點了七個三國時期比較搞笑的綽號,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都比較搞笑而且寫實,但是其中卻有三個讓人一聽就光火,“三姓家奴”只有張飛敢叫,“獨目將軍”只有張飛不敢叫,“露涿君”和“大耳賊”這兩個綽號,則是關(guān)羽張飛都不敢叫的——雖然他們未必曾與劉備結(jié)拜,但是稱主公綽號,則是大大地不敬。
綽號也不全是貶義,比如“古之惡來”、“古之召虎”、“虎侯”、“錦馬超”這些綽號,當(dāng)事人聽了都會美滋滋,而咱們今天盤點的這七個搞笑綽號,估計“主人”們都不會愿意有人提起,這也會給讀者諸君留下很多難題:曹操夫妻是中原人,孫堅夫妻也是中原人,為什么曹彰的胡子是黃的、孫權(quán)的眼睛是綠的?劉備一向以寬厚仁德著稱,又怎么會因為被嘲笑胡子少而懷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