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代練是否劃算?

大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代練是否劃算?
眾所周知,當進入大學校門后,所受教育模式一改往常填鴨式教學,擁有的自由時間相比高中空前的多,所學東西全憑自覺攝取,也沒什么導師拿著屠龍寶刀架在學生脖子上逼著背書,新生面對大量的時間如同,拆遷戶面對巨額拆遷款一樣,突如其來的“巨資”,使得很多人頓時迷茫也在所難免。那么今天我們就淺談一下,大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代練是否劃算?這一話題可在評論區(qū)進行激烈討論。

開始本來想用《大學生代練是否劃算?》作為標題,但后來略加思索覺得標題過于概括性,也有可能包含著大學生翹課去代練的情況,可定是虧的,索性就改成了發(fā)稿所用的標題,比之前多加了“業(yè)余時間”四個字。
首先在討論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這里的代練所指是“游戲代練”。21世紀的今天,互聯(lián)網發(fā)展突飛猛進,各種網絡游戲層出不窮的充斥著各個角落。炫彩的游戲畫面,豐富的故事背景,讓很多人如癡如醉的沉迷在網絡游戲,但在早期消耗點卡的網絡游戲中,消耗大量在線時間提升等級和裝備是在所難免,因為游戲運營商就指著燒點卡賺錢。

那么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人的一天24小時時間是固定的,如果在游戲世界里投12小時,那現實世界也就只剩下12小時。對于這個時間少,干的事情多的問題,有人的解決辦法便是用現實貨幣雇傭可以長期在線玩游戲的人幫著打游戲幣、提升等級和裝備等,最早的游戲代練的模式也逐步形成,金主和代練兩個角色至今即便是發(fā)展處各種各樣的游戲,本質上也沒多大變化。
一臺電腦,連根網線、通上電便是游戲代練的最基本條件。很多學生也都可以滿足條件,并且會這想,既可以玩游戲,還能掙外快,豈不美滋滋?看似門檻不是很高的要求,可隨著網絡游戲的不斷豐富性也逐步增加了游戲技術性,也使得游戲代練也分了不同層次。在游戲里搬磚的可能收入稍微低些,歐皇+大觸可能就高些,但爆肝在所難免。

當了游戲代練,必然會面臨一個按時交單或者計劃固定要刷多少游戲幣裝備的自我限制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按一天時間為總量,8小時睡眠時間,2小時上課(把一天滿課和一天沒課,按平攤起來算吧)。自由活動1小時,按吃飯時間也在電腦面前吃計算,剩下13小時,就要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游戲里,運氣好、技術佳的可能幾個小時就能搞定,但遇到運氣不好肯能還要加班,犧牲一部分8小時睡眠時間,再慘點的,超時丟了單還把自己打游戲過程發(fā)生的喜怒哀樂搭了進去。
如果抱著打游戲掙些外快主要娛樂自己的心態(tài)還好,但如果想通過當代練只是打游戲掙錢的話,感覺已經本末倒置,本來費盡心思考入大學,交著西瓜體積一樣大的學費,去掙芝麻小的外快,emmm真賺~。當然也不能排除有能力強的,這里泛指(對游戲代練躍躍欲試,卻效率較低的)。
在大學期間,除了學費生活費,其實還有很多機會成本。原本打13個小時的時間,完全可以去搞現實社交活動,去參觀名勝古跡,去圖書館泡上一整天,去打一份臨時工,接觸更多的人等等等,這都是機會成本,當然。。。。要排除能組織現實好友建立工作室一起代練打游戲的現實與虛擬雙休的大觸。。。
突然記起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很多年的人不約而同的的都感悟出相似的話“到了大學就應該干些,不上大學干不了的事情?!备杏X這里非常適用。
好了話不多說,綜上所述我的觀點則是大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代練并不怎么劃算。有持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區(qū)提出自己觀點,一個話題從兩面性討論才更有意義了。
謝謝大家閱讀到最后,回頭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