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不變,處處改變 」熒光筆評艾巴索iBasso DX170

要說艾巴索哪一臺播放器可以稱為其家族外觀設計的轉(zhuǎn)折點,那大概是2019年發(fā)布的DX160吧。不難看出,在后續(xù)更高端的DX240、DX300、DX320上,也都有著和DX160在設計上的相似之處,特別背板弧面的過渡以及更豐富多彩的配色,一改在此之前的黑色和金屬色的直板設計。時隔將近2年多,DX160的升級版DX170來了。


開門見山,我們直接來開箱了。DX170的外包裝依舊是熟悉的設計,正面印著logo以及型號,選用了略偏藍灰的顏色,而內(nèi)部打開后是鮮艷的紅色與黃色的撞色,看起來非常的年輕和鮮活,取出機子后,下方的配件還有一個清水套以及一條帶有編織的TYPE-C數(shù)據(jù)線。



乍一看,從外觀上好像沒有什么太多的變化,但是從細節(jié)上觀察,DX170做了幾個加減法,讓DX170的外觀質(zhì)感變得更加高級了。首先做的加法是背面更換了弧面的AG磨砂玻璃,在觸感和觀感上均有一定的提升。后蓋與邊框的配色上更和諧了許多,不管是藍色、黑色還是槍色,背面均做了一個反光的處理,更有光澤感。特別是藍色,有點類似于手機廠商近期喜愛使用的手法,但是并不會過于花里胡哨反而顯得廉價。

正面的全面屏由jdi更換為夏普,同為1080p的分辨率,在亮度、通透度以及鮮艷程度上均有提升。而做的減法是開機按鈕由之前獨立的開機鍵簡化為和音量電位器一體的設計,旋鈕更換為銀色,三大金剛鍵上的標志也抹除了。

隨著新技術的發(fā)展,為了滿足和符合現(xiàn)代燒友的使用習慣,隨身音樂播放器需要更為簡易的操作以及更為廣泛的流媒體軟件支持,尤其是在中低端到中端價位上。而DX160當年的定位是如此,DX170也是如此。但DX160由于Soc比較老舊、性能不足的問題而使得整體體驗有一些糟糕,DX170在預熱和產(chǎn)品的宣傳里也提到其更換了瑞芯微的RK3566,儲存依舊是2g的內(nèi)存+32g的機內(nèi)儲存,系統(tǒng)版本也升級到了安卓11。在更換了新的SOC以后相比DX160確實在滑動流暢感上有明顯提升,特別是在本身的音樂播放器和系統(tǒng)菜單內(nèi)。但是對于重度流媒體使用者來說,這套配置還是顯得略有些捉襟見肘了一些,畢竟現(xiàn)在的軟件大多都還是為目前主流的手機設計的,所以我更建議使用老版本的或者簡化版的流媒體播放器,從而對播放器的負載壓力能有一些緩解。

除了系統(tǒng)部分的硬件和軟件升級外,DX170的DAC從原本的CS43198平替成了CS43131,眾所周知由于CS43198的缺貨原因,一些同樣使用CS43198的廠商也將CS43131作為了代替品,雖然看著數(shù)字上好像是減少了,但是其實兩者的指標還是接近的,并且DAC也僅僅是整個聲音硬件系統(tǒng)的單一方面,我們不能把他當做像CPU一樣看待。DX170還使用了下放的FPGA-Master,直接從Soc請求音頻數(shù)據(jù),并且用兩顆NDK飛秒晶振保證時鐘同步。

即使現(xiàn)在一些高端的小尾巴的價格甚至突破了兩千元的大關,并且在音質(zhì)上也可以接近甚至超過了一些千元級的播放器,但是小尾巴仍受身外之物影響,大部分的小尾巴仍然需要插在電腦或者手機上來供電,而且能把聲音做好的代價往往是體積的增加。兩三千價位的中端播放器仍有它自身的優(yōu)勢,并且也不要忽視,它們進步的速度也不比小尾巴差。

為了更好的對比上一代的和這一代的區(qū)別,我特意借來了一臺DX160,具體講講DX170的聲音對比上一代的升級點。第一耳朵其實可以發(fā)現(xiàn),DX170的聲音風格和DX160還是比較相似的,整體都是在一個不會太寬廣但足夠飽滿且規(guī)整的聲場內(nèi),走一個略偏向于中低頻的風格,是比較適合人聲流行類曲目的。然而就完成度來講,DX170的聲音是要遠高于DX160的。首先,同它所宣傳的一樣,在背景干凈度的處理上,DX170的提升是尤為明顯的,在使用一些比較靈敏的耳機時,幾乎沒有可聞的底噪,完全是可以放心的去搭配的。并且,它聲音是非常飽滿的,沒有太多染色的,在不俗解析力表現(xiàn)的基礎上,可以將一些塞子上較為凌厲的邊角順滑化一些。

其次,DX170的低頻表現(xiàn)相比起DX160是有非常大的改觀和提升的,尤其是單端,在位置上相比起DX160更正確了,是能沉下去的了。雖然低頻的結(jié)像是稍大一些的類型,但其凝聚度和打擊感還是足夠的。它的中頻走的是較為還原的走向,給出的信息是足夠的,基本上就是看塞子的本身的調(diào)教了。和前面說的一樣,中頻的一些刺激點的邊角它是可以稍順滑化的,讓整個聽感變得更為自然輕松一些。而高頻的表現(xiàn)還是比較理性和克制的,并沒有給出太多的泛音,但是其中的細節(jié)能好好的還原出來。其實中頻高頻相較于DX160來講,它的變化是在密度有提升,使得結(jié)像的清晰度和立體感出來了,聲音更扎實,樂感也更強。

平衡接口在這個價位段的播放器里往往會被當做更著重的賣點,因為它可以更容易的給初燒一個直觀的升級感。而DX170的單端和平衡在聽感上做到了較高的統(tǒng)一性,兩者營造的聲場規(guī)模是比較接近的;誠然,平衡比起單端也確實會有更為充足的能量感和動態(tài),然而最大的區(qū)別我認為在于中頻:平衡口的中頻更明顯的是要貼臉一些的,能量的分配也會更集中于中低頻段。但不管是單端還是平衡,并不需要分出個孰輕孰重的,最終的聽感合不合適,那就看具體搭配的耳機了,本身就比較有能量感和沖擊力的耳機,我更愿意用單端進行搭配,使得整體更自然流暢一些,當然如果更喜歡貼臉一些的,平衡口也是完全沒問題的。

就比如搭配OPENAUDIO家的水銀,我更喜歡使用單端口。因為塞子本身的中頻已經(jīng)給到一個合適的距離,如果再使用平衡口的話,會使得人聲占據(jù)了太多的主體,在一些復雜一點的編曲里就顯得不夠自然了。塞子本身的密度和能量感給的也是足夠的,所以這一套搭配展現(xiàn)的更多是機器本身提供的信息量、三頻架構(gòu),以及聲音控制力、干凈度的優(yōu)勢,在流行人聲、搖滾以及小編制上都會有著不錯的表現(xiàn)。

和平衡口搭配的話,千元價位的杠把子水月雨KATO倒是很般配的一套組合。KATO本身的調(diào)音是比較四平八穩(wěn)的類型,在單端上會覺得活力感不夠足,中頻稍顯不夠突出。而平衡口的聲音正好可以和KATO中和一下,最直觀的就是給予了KATO足夠的能量感和動態(tài)表現(xiàn),同時使得人聲更為豐滿,增加了一點低頻能量使得整個聲音更佳立體自然,激發(fā)塞子本身的潛能。

再講個不錯的搭配,是來自raptgo的leaf,這是一個剛剛發(fā)布沒多久的新塞子,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好東西,在后面我也會單獨開一篇來講講。這個塞子的能量感是很充足的,整個聲音中性,作為一個單圈來講密度優(yōu)秀,特別是高頻明亮細膩,泛音充足,低頻也扎實,但中高頻還是需要一點潤色。在DX170單端的搭配下,整個聲音會安定許多,人聲的潤澤度能有所增加,同時依舊保留了本身的特點,可以說是一套在價位和聲音上都很搭配的組合,一定程度上也讓這個塞子適應的曲風拓寬了不少。

寫到最后,DX170的定位在各方面都非常符合作為DX160的強化和迭代版,不光是從聲音的質(zhì)量,還有外觀的精致感,甚至是系統(tǒng)和主流音頻玩法的支持上,它的定位就是想要升級迭代,或者是想要從小尾巴嘗試升級播放器的燒友,它基本上滿足了我對中端播放器的所有期待,是值得考慮以及嘗試的一臺播放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