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年味---盤點甘肅春節(jié)美食
【臨夏州---發(fā)子面腸】

發(fā)子面腸制作工藝獨特,發(fā)子是用不同材料的羊雜灌制而成,面腸是用面粉灌制而成,外部包裝均用新鮮羊腸。放入辣椒油、蒜泥、味醋即可享用。筏子色澤暗紅,面腸通體白凈,配以鮮紅的辣椒油,色澤亮麗,風味獨特。
【甘南州---藏包】

甘南藏包又稱“卓華包子”,因形如牛眼睛,又有“牛眼睛包子”之稱。它小巧玲瓏、皮薄湯多、肉質(zhì)鮮嫩、風味獨特。
【隴南市---江洛棒棒面】

江洛棒棒面選用上等精粉,配以石堿、食鹽,溶于溫水中,搖均自后和面,用力揉搓,待面軟硬適中時,將面打切成三四寸長的小體,再搓成一尺左右的拇指粗的條子,用油布蓋上軟化一十時后再用。吃起來口感獨特,百吃不厭。
【定西市---隴西臘肉】

隴西臘肉為地方傳統(tǒng)風味食品。隴西臘肉:其地舊屬鞏昌府,又稱鞏昌臘肉。蒸熟或煮熟后,香味撲鼻,誘人食欲。
【慶陽市---慶陽土暖鍋】

慶陽土暖鍋是慶陽人喜歡冬季吃的食品。
【平?jīng)鍪?--靜寧燒雞】

靜寧燒雞亦稱靜寧鹵雞,是甘肅傳統(tǒng)特色名食。或路途食用,或饋贈親友,莫不為人稱絕,既是筵席美餐,又是滋補佳品。人們形容“聞香千里外,味從雞肉來”。
【酒泉市---駝峰炒五絲】

駝峰炒五絲是河西地區(qū)著名的傳統(tǒng)佳肴。遠在唐代,它已是楊貴妃姊妹的盤中珍珠,以肉質(zhì)油嫩、豐腴肥美而聞名。
【張掖市---張掖香飯】

張掖香飯又稱西北大菜,是用豬的心、肝、肺剁成碎末,加入適量面粉和鹽、蔥、蒜等調(diào)料,反復杵臼,均勻上勁,搓成直徑為4厘米左右的圓柱狀,用油炸熟,名曰“卷干子”,斜刀切段。
【武威市---武威"三套車"】

武威"三套車"由行面、臘肉、冰糖圓棗茯茶組成,在河西走廊聞名遐邇。無論外地游人還是武威居民均愛食用,經(jīng)濟實惠,為大眾化的風味美食佳肴。
【白銀市---靖遠羊羔肉】

羊羔肉是甘肅特產(chǎn),靖遠為重要產(chǎn)地之一,其獨特的灘羊品種與生長環(huán)境,靖遠人獨創(chuàng)的烹飪調(diào)制方法,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地方風味美食。
【天水市---漿水面】

漿水面是漿水作湯,加上蔥花、香菜等制作的一種面條。天水城鄉(xiāng)人民十分喜歡吃漿水面。漿水面有清熱解暑、治療疾病之功效,可單獨作飲料。
【金昌市---窩窩面】

羊肉窩窩面,是金昌人民群眾的“冬至”節(jié)日飯。
【嘉峪關(guān)市---炮仗面】

炮仗面,拉面出鍋后不帶湯,用刀切成短條,倒入用粉絲、肉末、辣椒和少量菜做好的混菜鍋內(nèi)混炒而成。
【蘭州市---蘭州牛肉面】

有人說,蘭州人的早晨是從一碗牛肉面開始的。清晨八九點鐘的蘭州,太陽還沒有那么烈,你如果穿行在街道上,能看到的人最多的地方,就是牛肉面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