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發(fā)布新專輯《夜宿山》,一場震懾身心的感官想象
暌違近三年,SHAO邵彥棚帶來了他的全新專輯《夜宿山》。這一次,SHAO邵彥棚試圖以聲音為載體,通過感官之間復(fù)雜而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為我們帶來一次堪稱震撼的身心之旅。
?

早在2000年代初,SHAO邵彥棚便化名Dead J,見證并參與構(gòu)建了中國電子音樂的最初場景。通過夢幻般的電子音色、留白及結(jié)構(gòu)等建筑語言,開啟了對于聲音與抽象空間動態(tài)變化的探索,也因此成為中國新生代電子音樂的關(guān)鍵人物和中堅先鋒。如今,當大眾對電子樂已不再陌生,SHAO邵彥棚對于空間的注意力也向著更為廣闊的領(lǐng)域彌散:光影間的閎意眇指、不斷變遷城市景觀中的人群狀態(tài)、對于中國古典藝術(shù)意境的致意……
?
在中國古代詩畫語境里,山是一個重要意象。不同于其他自然元素,作為一種高于地平線的地表綜合體,山是最容易被感知的巨型景觀,是個體對自然最直接的開墾和探索。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山的憧憬:我們遠眺、攀登、游覽、停留、種植、又或者生活在其中,但從來沒有人能準確描述山的全部:無論作為符號,還是景觀,山始終是一個可見又無形的空間環(huán)境——越是靠近,越是消融,不斷深入,周圍的事物開始變幻,現(xiàn)實和夢境不斷重組,空間交疊,時間和方位成為一種虛構(gòu),腳下場域流動,感官分解?!兑顾奚健肥且淮温贸蹋瑢π叛龅拿詰?,朝圣,探索,抵達——前面有一片海。
?

《夜宿山》的名字很容易讓人想到李白的《夜宿山寺》,雖然二者并無直接關(guān)聯(lián),但意象卻有著文與音的暗通款曲之和,均展現(xiàn)了感官性的物境與觀眾作為第一視角的代入感。——尤洋?(策展人?, UCCA副館長)
?
在層巒疊嶂般的聲音浪潮之下,《夜宿山》為我們展開了一個由聲音構(gòu)建的感官場景:神秘、未知、如夢境般懸置于現(xiàn)實之上。透過鼓膜的輕微震顫,《夜宿山》以聲音激發(fā)出感官所能帶動的全部想象力,凝聚為一次足以震懾身心的感官體驗:《Valley》彌漫著林中夜霧的氣息;《Hidden?Tiger》里可以感受到林中夜晚的危機四伏;在《Drifting》中,你甚至可以通過聽覺感知到光影在明暗空間兩端的回蕩……《夜宿山》用聲浪堆疊出的神秘儀式感中,聲音場景隨曲目交替變換,現(xiàn)實與超現(xiàn)實也在黑暗的虛無中悄然轉(zhuǎn)換……雖然《Midnight?Shift》、《Blurry?Horse》、《Spiral?&?Laser》中有著典型的舞曲節(jié)奏,但事實上,其表達意象已離「電子舞曲」的概念相去甚遠。通過《夜宿山》這場純粹的感官之旅,SHAO邵彥棚似乎也在傳達這樣的信息:電子樂不等同于「蹦迪」——“電子樂是可以帶人到達另一個彼岸的”。
?
與專輯同步上線的《Drifting》(漂?。㎝V,通過模糊、延遲、放大等方式對影像進行失真處理,將真實材質(zhì)從熟悉的城市景觀中剝離,對生活的察覺便也生成了全新的視角:“如果現(xiàn)實是人們對周圍事物的基本認識,那么一切都是超現(xiàn)實的。”即使擁有各自的軌跡,但如果從更高的視角出發(fā),人群或許就是漂浮在城市空間中的微粒。
?
無論聲音場景的延展還是演出場域的革新,SHAO邵彥棚始終在嘗試打破音樂原有的局限,并發(fā)掘著聲音作為感官本身所具備的,更深層次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