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稀有的二戰(zhàn)德國坦克殲擊車,士兵們?yōu)榱朔奖阕约焊难b

坦克殲擊車是二戰(zhàn)期間重要的武器裝備,這種兼顧機動性和火力的裝備往往需要經(jīng)過科學的論證然后建造服役,如此便能提升整體作戰(zhàn)水平,不過也有很多坦克殲擊車是臨時改裝的,它們也曾在戰(zhàn)爭中有限的發(fā)揮過作用,今天我們來介紹一款非常少見的克虜伯?Protze坦克殲擊車。

克虜伯?Protze原本只是一款6×4的卡車,該車自重約2.5噸,用一臺55馬力或60馬力汽油發(fā)動機驅動,自1937年在國防軍中服役以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運兵、貨運、安裝電臺作為無線電車使用,另一項重要的作用就是牽引Pak 36 37毫米反坦克炮。

德軍在二戰(zhàn)前期大約收到了7000輛克虜伯 Protze,這些車輛廣泛活躍在前期的戰(zhàn)爭中,在法蘭西戰(zhàn)役、北非戰(zhàn)役等作戰(zhàn)行動中均有參與,是德軍重要的反坦克炮牽引車。

作為火炮牽引車,克虜伯?Protze在牽引火炮的同時還能攜帶炮組以及相應的彈藥,便于反坦克小組跟上快速推進的部隊,可它最大的缺陷就是車輛無法直接抵達火線參與戰(zhàn)斗,炮組需要下車推著火炮展開部署。

所幸Pak 36反坦克炮并不重,戰(zhàn)斗重量不過300多千克,于是德軍士兵將火炮直接安裝在克虜伯 Protze的貨箱甲板上,制成了一款簡易的自行火炮,從保留的照片來看火炮有朝向車頭和車尾兩種方式,炮盾被保留下來。

一部分克虜伯?Protze坦克殲擊車獲得了額外的防護裝甲保護,德軍在車體正面焊接了防護鋼板,可以保護發(fā)動機和駕駛室的正面,駕駛室正面開有兩個觀察窗口,這樣的防護可以在正面形成一定的保護,免遭輕武器的傷害,不過也造成車輛重量增加,降低了機動性。

克虜伯?Protze坦克殲擊車不僅知名度很低,而且也沒有堅持服役太久,原因是兩方面的。首先克虜伯 Protze自身油耗偏高,它在二戰(zhàn)前期較為活躍,此后逐漸淡出;其次是Pak 36反坦克炮的威力偏弱,在前期的作戰(zhàn)中能夠對輕型坦克、裝甲車等目標造成有效傷害,隨著裝甲武器的不斷升級,37毫米口徑的反坦克炮已經(jīng)不堪使用,德軍開始用更大口徑的火炮替換這些“敲門磚”。

克虜伯?Protze坦克殲擊車作為一種臨時改裝的車輛只有短暫的服役經(jīng)歷,大約在1942年之后就被其他裝備完全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