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奧會上中國隊7個讓人淚目的場景,他們拼搏的樣子真美
嗨,這里是辣條
相比較舉辦了三十多屆的奧運會,殘奧會就顯得非常年輕了,到如今東京殘奧會才16屆。
而且每屆殘奧會受到的關注度都不怎么高,想要看直播都很難。即便是信息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想看殘奧會的途徑也很少。但是他們的勇氣與堅毅將會永刻在這片星空之下。

三面國旗同時升起
奧運會上無法創(chuàng)造的功績他們完成了,而且是三次。

8月27日,男子50米蝶泳S5級決賽,鄭濤、王李超、袁偉譯三位運動員包攬前三。
8月28日,女子100米仰泳S11級決賽,蔡麗雯、王欣怡、李桂芝包攬前三、蔡麗雯以1分13秒46打破世界紀錄。
8月30日,男子50米仰泳s5級別決賽,鄭濤、阮靖淞、王李超包攬前三。

二度奪取金牌的鄭濤,每天都要游泳一萬米,在水里一待就是八九個小時。他最大的心愿是想要對女兒說,“好好看看我,沒有手也能游得這么快”。
徐冬林、劉翠青,我就是你的眼睛
這兩位運動員知名度比較大,除了輝煌的成績更多的是兩人所展現(xiàn)的精神。
徐東林曾經(jīng)說過:“我是他的眼睛”。
劉翠青也說過“如有可能想要看一下領跑員徐冬林。他們都說他很帥!”。

有我陪你,不用害怕,最后的榮耀我們一起拿下。前些年殘奧會雖然獎牌上沒有陪跑員的名字,陪跑員也不能上臺領獎。
那些年在田徑的賽道上,最顯眼的是他們身上的熒光馬甲,上面沒有號碼沒有名字,只有Guide幾個字母,意思是引導、帶領。

槍響、起步、奮力奔跑,如同出膛的子彈急速而行。但他要在最后一步慢下來,確保身邊的她是第一個過終點的人。
劉翠青,十歲生病因家庭付不起巨額醫(yī)療費,成了盲人。

2009年被選入田徑隊,2010年進入國家隊,直到2013年遇到徐東林,兩人仿佛都打通了任督二脈,一起合作八年拿下的冠軍數(shù)不勝數(shù),亞殘會,里約殘奧會,東京殘奧會,每一次出場便有數(shù)枚金牌入賬

徐冬林有個習慣,每次到終點前都會大喊一聲“沖啊”。這是他給劉翠青的信號也是給自己的鼓勵。
中國盲人門球隊
盲人門球,他們每一場比賽都是在極度黑暗中完成,全憑觸覺和聽覺來完成每一個動作。
為了阻擋對手的球進入球門,他們需要將整個身體躺在球門前。重重地趴下,起來,再趴下。

他們穿著單薄的衣服,一次次撲倒在地板上,球在高速旋轉(zhuǎn)下硬生生地打在身上。一場比賽下來,每個人都要被球砸個幾十次。

每一個球他們不僅不能避開,還要主動地迎上去,只有球砸到自己身上懸著得的心才會穩(wěn)下來。一旦沒接觸到球,就可能被對方打進了。

殘奧會上女隊沒能站上領獎臺,但是她們在對陣巴西時候創(chuàng)造了常規(guī)時間沒讓對手進去的記錄,兩隊即便是打到加時賽也沒有相互破門。
男隊則是取得了銀牌,雖然他們看不清隊友,看不見獎牌,但依舊是英雄。
邊靜,是對手也是朋友
殘奧會上擊劍隊收獲頗豐,邊靜在擊敗格魯吉亞選手后并沒有急著離去,而是去幫助對方推輪椅,格魯吉亞選手則是抱住邊靜胳膊,二人如親友一般。
這種情況并不是少數(shù),賽場上非常多。如擊劍a級賽中榮靜和對手相互擦拭眼淚,盲人足球、百米自由游、柔道等等,每一個舉動都詮釋著體育精神。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中國乒乓球團體
作為國球,殘奧會上的乒乓球項目同樣讓人驚喜,擁有者不可撼動的地位。隊內(nèi)年紀最小的16歲。雖然肢體不全,但是球技絲毫不差。整個乒乓球項目31塊金牌,中國隊拿下了16塊。無論是男隊還是女隊都收獲滿滿。

盧冬,閃耀的精神光芒
女子50米蝶泳S5級決賽失去雙臂的盧冬拿下了金牌,在領獎的時候她的舉動讓人紛紛點贊。由于另兩名運動員都是坐著輪椅,只有她站著,為了合影效果于是她主動地蹲了下去。脖子夾著吉祥物,一同合影。

再比如游泳男子200米個人混合泳SM6級決賽中賈紅光,領獎時失去手臂的他想要自己戴上那塊獎牌,他一點點挪動臂膀,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最終艱難的自己給自己戴上了獎牌。
這一幕幕戳中了無數(shù)人的淚點,永遠的定格在殘奧會的舞臺上,成為一段美好的記憶。
梁貴華,單腿騎士
一只腿騎自行車,普通人想到不敢想的事情,他不僅做到了,而且還沖到了奧運賽場。
37歲的梁貴華在自行車男子3公里個人追逐賽中,逆轉(zhuǎn)戰(zhàn)勝日本選手,拿下銅牌。他單腿騎車,單腿上臺領獎,他一只腿騎出了精彩人生。

你們拼搏的樣子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