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與諸葛亮誰才是蜀漢第一謀士?法正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一)
總有人愿意把法正跟諸葛亮進行比較,誰是劉備手下第一謀士,這件事情咱們不做判斷,咱們來看看法正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很有水平,很有能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種人你千萬別得罪他,一旦他掌了權之后,全都給你翻倍的拿過來,等到劉備統(tǒng)一了整個益州之后,對大家進行封賞,給功勞最大的幾個人法正、諸葛亮、張飛、關羽都發(fā)了一大筆錢,而且也封了大官,但是法正這一點兒不知足,該斂財斂財,該報復報復,怎么報復?正所謂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誰都跑不了,而且這種報復不是簡單的給你貶官,從你家搶走多少錢,而是擅殺毀傷己者數(shù)人,我直接就私下里用刑給你殺掉了
這是目無法紀的一個狀態(tài),結果這批人找到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也沒有辦法,他非常明確地講,現(xiàn)在這個階段我管不了法正,為什么,因為主公在公安的時候,四面都有敵人,處于一種非常狼跋,也就是我們所理解的非常狼狽的狀態(tài),是誰改變了這種狀況?當然是法正,就是因為法正為之服役才有了劉備翩然翱翔,奪得整個益州并且占據(jù)了荊州的大部分,這是非常大的功勞,最后諸葛亮還說了一句,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耶,這件事情我做不到,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非常理解,連諸葛亮都認為法正在奪取西川的過程當中功勞是最大的,但是也暴露出來法正最大的問題,他眼中只有個人的好壞,只有這種功利的狀態(tài),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要報復我一點,我加倍的回給你,讓你不得好死,這種人如果用在敵人身上,在戰(zhàn)場上確實起作用,但是你在治國理政當中,如果用這種方法絕對是不討好的,所謂以正之邦,以畸用兵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而且法正和諸葛亮兩個人在治理蜀國的理念上也出現(xiàn)了重大的分歧,當時劉備安排諸葛亮、法正等人共同制定治理益州的相關法律制度文件取名字叫做蜀刻,是專門管理蜀國整體的一個基本制度,起草組當中的人物包括著名的劉巴、諸葛亮、法正,還有一幾先生等等,這些人員等到大家在一起共同討論怎么對待蜀國,這些士族豪強這些世家大族的時候,法正的觀點誰跟我好咱們就忠于誰?錢的制度拿過來接著用,這不就很好辦?但是諸葛亮堅決否定了這一點,他明確的指出來,如果像以前的辦法任人唯親的話,你想想劉璋怎么樣?劉璋跟這些世家大族關系多好,劉璋對這些世家大族是比較溫和的,你看你幫幫我,我?guī)蛶湍悖瑳]事在封賞一下你,誰不高興了?
我在打點賞錢,實在不行了,我打呀打呀,但是這些人私下里怎么對劉璋,一直在說你劉璋暗弱劉璋軟弱無能,根本看不起你,這種情況下你對他好有什么用?真正遇到事情的時候,一點幫不上你的忙,那么治理蜀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政策?就是統(tǒng)一法律,誰犯法我就處理誰,誰對國家有用我就獎勵誰,很簡單,有了這條規(guī)矩,初期的時候肯定是很多人不適應,但是如果長期堅持下去,對大家試一試這種非常公平,這個國家就會越治理越好,果不其然,蜀客這個法律剛開始頒布的時候,老百姓是非常大的抱怨,說這個法律怎么這么細、這么嚴一不小心就觸犯法律了,很多人因此而受到了處罰,史書上怎么講?叫刑法峻急刻剝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懷怨嘆什么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