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專碩考研知識點 | 利率的期限結(jié)構(gòu)
利率的期限結(jié)構(gòu)
(一)含義
不同期限的信用工具有著不同的利率,利率的期限結(jié)構(gòu)則是指不同期限信用工具的利率之間的關(guān)系。
(二)收益率曲線
收益率曲線是對利率期限結(jié)構(gòu)的圖形描述。收益率曲線并不總是簡單的體現(xiàn)為期限越長、利率越高,即向上傾斜。通常被歸納為四種圖形。

當收益率曲線向上傾斜時,長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向下傾斜則相反。在現(xiàn)實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中,收益率曲線大多數(shù)是向上傾斜的,不同期限的利率總是同向波動。
(三)利率期限結(jié)構(gòu)理論
利率期限結(jié)構(gòu)受不同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主要有:人們對利率的預期,人們對流動性的偏好,資金在不同期限市場之間的流動程度等。對于這些因素的分析形成了不同的理論,比較經(jīng)典的理論有預期理論(expectation theory)和市場分割理論(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其中,預期理論又可以分為純預期理論(pure expectation theory)、流動性理論(liquidity theory)和偏好理論(perferred habitat theory)。
1.預期理論
預期理論的共同特點是,對遠期利率行為有共同假設:都同意預期未來短期利率,或遠期利率的變化方向決定收益率曲線的形態(tài);同時,假定當前長期債券中的遠期利率與市場對未來短期利率的預期有緊密聯(lián)系。
(1)純預期理論
觀點是:只有遠期利率或預期未來短期利率的變化決定了利率的期限結(jié)構(gòu)和收益率曲線形狀。而一定時間的利率期限結(jié)構(gòu)反映了當前市場對未來一系列短期利率的預期:當預期未來短期利率上升時,會有上升的收益率曲線;反之,收益率曲線是下降的。換言之,上升的收益率曲線代表了人民人們對未來利率上升的預期,下降的收益率曲線代表了人們對未來利率下降的預期。
純預期理論關(guān)于投資人不在意風險的假設,與現(xiàn)實是有出入的。
(2)流動性理論
在純預期理論的基礎上,流動性理論提出債券期限從而流動性也會影響收益率曲線的觀點。
觀點是:既然期限長的債券價格波動風險比短期債券大,人們自然會對這部分風險要求補償,即要求流動性風險補償。因此,只有在長期投資的收益率高于短期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條件下,人們才會選擇長期投資工具。于是,期限越長的債券,到期收益率應該越高。
該理論認為,收益率曲線一般應該是向上傾斜的。
(3)偏好理論
觀點是:影響收益率的另一個因素應該是不同期限資金市場的供求。當一個特定期限的資金市場上供求嚴重不均衡時,交易雙方才會轉(zhuǎn)向供求狀態(tài)并非嚴重不足的其他期限的資金市場。這種資金的流動性會影響收益率曲線,使其表現(xiàn)出向上、向下、水平或者駝峰狀的形態(tài)。
2.市場分割理論
市場分割理論(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與預期理論完全不同,該理論認為資金在不同期限市場之間基本是不流動的。這倒不是行政力量限制,而是金融機構(gòu)的特定業(yè)務運作所導致的對資金期限的特定要求使然。不同的金融機構(gòu)有不同的負債性質(zhì),因而對資金的期限有特定需求。例如,商業(yè)銀行對資金的需求主要是短期的,不會輕易到長期資金市場上融資。這種不同期限市場上資金流動的封閉性,決定了收益率曲線可以有不同的形態(tài)。例如,當長期市場上資金供過于求,導致利率下降的同時,短期市場上資金供不應求,導致利率上升,就會形成向下傾斜的收益率曲線
3.優(yōu)先聚集地理論
優(yōu)先聚集地理論綜合了預期理論和市場分割理論的觀點。
觀點是:各種債券市場不完全分割,不同期限債券不完全替代,投資者存在優(yōu)先聚集地;但是這種偏好不絕對,不同期限債券之間預期收益率達到一定臨界值后,投資者會放棄其偏好,轉(zhuǎn)投預期收益率高的債券。
該理論既解釋了債券收益率曲線上揚問題又回答了不同期限債券同向波動問題,更符合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