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沙:何緣交頸為鴛鴦(二)
文/伊沙
????????李白平生第一份職業(yè)——為期一年半的縣衙文書生涯乏善可陳,作為巨商公子,他缺乏欲望而加以認真對待,再說了,誰能要求一個忽然墜入情網、深陷熱戀之中的大齡青年醉心于工作呢?他肯定是沒有收入的第二職業(yè)——賀府私塾教師干得更好些,而在本單位的同事口中只是留下了一些寫作故事……
????????身為天生的詩人,他是不想做好也能做好的。
????????有一次,他跟隨賀縣宰下到基層農村考察,目睹農民燒山的壯麗景象,賀縣令一下來了靈感——在這個正在走向鼎盛的詩歌王國里,哪個識字的讀書人不是詩人?所有官吏自不必說,他搖頭晃腦吟出兩句:“野火燒山后,人歸火不歸?!?/p>
????????李白真心稱贊道:“妙哉!次句甚好?!?/p>
????????賀縣宰聽罷,深受鼓舞,便想馬上續(xù)下去,可想了半天,想不出來,老臉憋得通紅,對應著山火……
????????李白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此二句,便可以了,如不才拙作《題竇圌山》,只有二句: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
????????賀縣宰說:“你這二句如畫,頗有意境。我這二句,明明是起興,還是得有下句壓住才好,你來續(xù)之……”
????????既然領導有令,李白也就不客氣了,再說了,對李白來說,他可不只是領導,他只有好好表現,于是便脫口而出:“焰隨紅日遠,煙逐暮云飛。”
????????“有才!有才!”賀縣令將四句連綴起來念道:
????????野火燒山后,人歸火不歸。
? ? ? ? 焰隨紅日遠,煙逐暮云飛。
????????“妙哉!妙哉!可以題為《山火連句》,咱們爺倆合作……”
????????李白聽罷,心中高興。
????????李白情商不低,不但會討好“未來的老丈人”,還會討好“未來的丈母娘”——
????????有一天,賀府中,下人趕著一頭牛從堂下經過,縣宰夫人大為光火,怒而斥之……
????????李白見狀,張嘴就來:
????????素面倚欄鉤,嬌聲出外頭。
? ? ? ? 若非是織女,何得問牽牛。
????????此詩一出,縣宰夫人轉怒為喜,縣宰大人哈哈大笑,縣宰千金則在暗中朝李白直豎大拇指……真乃一詩討好了一家人!
????????后世研究者總將李白戲作類的詩列為“偽作”——這是其超前之后證,頭一個將詼諧、幽默帶入漢詩的華夏人一定是李白,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也可以樂,可以戲,可以笑。他這么做很自然(李白的一切都顯得很自然):原本就是個好玩人,又置身于愛開玩笑愛扯經的蜀文化之中,頭腦中又沒有太多不茍言笑一本正經苦大仇深的條條框框束縛,隨便一步跨出去,便領先同行逾千年……
????????

????????如果人生可以規(guī)劃,該戀愛時定要戀愛,可以放下一切來戀愛,因為這不是隨時隨地可遇可求之事,絕大部分時光將無愛可戀……過去的一年半,對于李白(也對于賀紅)來說,正是如此。
????????由于初戀,由于真愛,太過珍惜,太想要一個完美的世俗結果,這一對燃燒般的戀人倒是頭腦冷靜、行為謹慎、注意隱藏、充滿規(guī)劃……
????????開元八年(公元720年)——當這一個庚申年的春節(jié)到來時,便是他們規(guī)劃中的行動日。過完這個年,李白就滿二十歲了,賀紅也要滿十八,都是標準的大唐大齡未婚青年,早就應該談婚論嫁了!
????????對清廉鄉(xiāng)隴西院中的一門之主李客來說,據守長江沿線生意的兄長們、兒子們、侄子們全都回來了,李氏家族歡聚一堂好不熱鬧,歡慶家族生意興旺財源滾滾。大年初二是華夏人傳統(tǒng)中走親訪友的日子,李客一大早就起來了,用過早餐之后,便在管家老吳、長子李紫以及幾個家丁的陪同之下,押送著三馬車重禮,朝昌明縣城去了……
????????一行人到達賀府時已近正午,賀東昌一見三車重禮的陣勢,感到非比尋?!胧穸陙?,李客可沒少給這位升也升不了貶也貶不走的老縣尉“上貢”,可一次給這么多,卻還是頭一遭,那一定是有事相求,賀東昌想到的是全縣利稅第一大戶在本縣生意上的事……
????????未曾料到,剛進堂屋,李客便開門見山,拱手亮明來意:“賀兄,我是來求親的!”
????????賀東昌聽得分明,便有些慌神,故作不解道:“李兄指的是……”
????????“今兒個不是走親訪友的好日子嘛,”李客朗聲道,“我來替犬子李白向貴府千金賀紅求婚!”
????????賀東昌徹底明白了,有一點被兩個孩子蒙在鼓里的惱怒感,客人面前卻不便流露,嘴上一邊抵擋著:“小女賀紅何德何能,承蒙前途無量的貴公子垂青!”
????????李客執(zhí)著道:“據我了解,兩個孩子是一見鐘情,情投意合,也很慎重。李白是除夕夜吃團圓飯時才當著家族眾親的面說出此事的,對我提出了這個請求,我感到兩個孩子郎才女貌、年齡合適、十分般配……能夠成就一樁好姻緣。不知賀兄意下如何?”
????????賀東昌回話道:“不急,不急,剛好到了午飯時間,咱們開飯,邊吃邊談。孩子的婚姻,父母的大事,我把夫人也請出來……”說完便走了……
????????這一去,去了很長時間。
????????等到午飯開始,飯桌上未見賀紅,李客隱約感到:這樁婚事,沒那么簡單……
????????雖說道理是成立的,賀東昌解釋說:“既然是商議她的婚姻大事,她還是暫且回避一下為好?!?/p>
????????午宴開席,賀東昌、賀夫人陪李客坐于屏風后面的首桌,坐定之后,寒暄一番,酒過三巡,賀夫人發(fā)言道:“老爺適才跟我講明了李兄的來意,對我們夫妻來說,這事兒來得有些突然……當然,這是一樁好事,很可能如李兄所說,或許能夠成就一樁好姻緣,可兒女婚姻,皆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做父母的理當為孩兒的前途做些考慮——我便直說了吧:貴公子目前在縣衙做文書,尚無一官半職,很難保障小女婚后的生活……”
????????“這方面還請賀兄與夫人放心,”李客恭敬道,“我會給他們一筆不菲的安家費,足夠小兩口過上衣食無憂,不愁柴米油鹽的生活?!?/p>
????????“我說的不是這個意思,李兄雖家財萬貫,不也只是布衣之身?貴公子須改變一下身份?!薄@個女人好厲害!
????????這下李客聽明白了,適才賀東昌消失了不短的時間,便是安排好了這一切,這個女人說的話,句句都是他的意思,他們有二十年以上的交情,他不好意思開口說的話,便都交給她說了。
????????而他自己呢,只是敲敲邊鼓,做做補充,盡量把夫人的話圓得好聽些:“李兄不是不知,賀紅是我最小的女兒,最疼愛的孩兒,我們兩口子真是舍不得把她早早嫁出去。我們愿意陪著她等李白早日干謁成功,求個一官半職,待他功成名就之日,便是他倆婚事大辦之時!”
????????李客全明白了,午飯桌上,酒量極大的他早早裝作不勝酒力,借此告退。他的三車厚禮,賀東昌也是堅決不收,只好再押運回來……
????????在返回清廉鄉(xiāng)的路上,李客對自己無話不談的把兄弟老吳一五一十回復盤了午飯時首桌上的情況,讓他幫忙做個判斷。見多識廣的老吳一語中的,道:“一個七品芝麻官,覺得咱李家高攀不起他們家唄!”
????????李客嘆了口氣:“是這意思?!?/p>
????????老吳做出一副深不可測的表情:“李家真要亮明身份,不得把這老龜兒子嚇死!”
????????
摘自《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