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無敵3:盤點游戲里最離譜的十大漢化
本期跟大家聊一聊英雄無敵3的中文漢化,由于游戲是99年發(fā)行的,那個時候整個中國游戲市場上西方奇幻背景的游戲并沒有充分流行,在網(wǎng)吧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還是星際爭霸,紅色警戒這種類型的游戲,而后一個現(xiàn)象級的王者:魔獸爭霸3進入中國還要好幾年呢,所以基于當時玩家的知識背景,英雄無敵3的漢化還是有一些令人感到困惑的問題,本期給大家盤點一下,最離譜的10個漢化:

Top 10 蛇女/蛇妖 (Naga/Naga Queen)
雖然小編已經(jīng)玩了20年英雄無敵3,但也僅僅在一個星期前才真正清楚蛇女蛇妖哪個是高級部隊,可見這個漢化有多么敷衍了。其實如果讓今天的隨便一個玩游戲的學(xué)生來翻譯,從英文名字很容易看出,她們其實就是“娜迦”和“娜迦女王”,但為什么漢化組沒有用呢?我覺得原因還是99年的時候,還沒有魔獸爭霸3這種游戲?qū)⑽鞣狡婊玫囊恍┰O(shè)定推向廣泛的大眾,“娜迦”這個音譯的詞匯還沒有被廣大中國玩家所熟悉,漢化組可能是盡可能減少大家的理解困難,但翻譯成蛇女蛇妖有點意義不明,畢竟美杜莎也可以說是蛇女,使用弓箭,可以將敵人石化,而這個蛇女是多手攻擊的劍術(shù)高手,而多手是女性娜迦的典型特征。說到底,這也算是時代導(dǎo)致的問題吧。
Top 9 圣龍(Azure Dragon)
這個翻譯也實屬增加的元素太多,可能漢化組覺得“藍龍/碧龍”太過普通,體現(xiàn)不出游戲里終極怪物的王霸之氣??申P(guān)鍵是,這個龍和“圣”也搭不上半毛錢關(guān)系???它的巢穴是“冰雪之崖”,稱呼為“冰霜巨龍”也不奇怪吧?從戰(zhàn)役的角度上解讀,圣龍和那些善良的龍(金龍,綠龍,仙女龍)不一樣,應(yīng)該是邪惡的怪物,甚至?xí)屍胀ㄉ锟植赖綗o法行動。如果稱呼為圣龍,潛意識里會劃歸到正義勢力,這實在是與怪物形象存在偏差。
Top 8 紫龍(Faerie Dragon)

這又是一個很令人出戲的漢化,當年也正是“圣斗士”風(fēng)靡的時間,這貨難道是個硬漢龍?結(jié)果這龍是一個身材嬌小,甚至帶點可愛的龍,僅僅只是游戲中皮膚顏色是紫色,漢化組于是一脈相承,繼承五色巨龍的命名邏輯,取名為紫龍。還好在后續(xù)版本更正為“仙女龍”,彰顯了這頭龍是可以施放各種魔法的特性,而在魔獸爭霸3中由于更小的體型,稱呼其為“精靈龍”。
Top 7 飛龍(Wyvern)
不知道有多少玩家問過把飛龍推進骷髏轉(zhuǎn)化場能不能得到骨龍了,雖然一部分是樂子人的提問,但很明顯這個漢化還是相當容易給人帶來誤解。而魔獸爭霸3里將類似的生物稱為“雙足飛龍”就確實避開了和龍類混淆的可能。在魔獸世界里直接劃歸為野獸,可以被獵人馴服的。而從雙足飛龍的本意上,這種生物也確實比龍要低等,不僅智商不高,也不會噴火啥的,而且巢穴在樹上,簡直逼格狂降,這種怪物,怎么也不能稱為龍吧?
Top 6 大蛇神胸甲(Scales of the Greater Basilisk)

在剛看到這個名字,小編都激動了,以為是一個牛逼的寶物,蛇神以羽蛇神最為有名,是一個在中部美洲文明中普遍信奉的神祇,一般被描繪為一條長滿羽毛的蛇形象,類似的游戲形象如魔獸世界里的邪神哈卡,畢竟巨魔的不少元素取材于阿茲特克和瑪雅文明,甚至蛇神的造型都一模一樣,是一個逼格奇高,戰(zhàn)斗力極強的角色。在DND的怪物圖鑒里,也有羽蛇神這樣的怪物收錄,挑戰(zhàn)等級都在10級以上。
我想它的胸甲,怎么樣也不弱于泰坦胸甲的定位吧?結(jié)果拿到手一看,僅僅是2級寶物,力量加3,這不逗人玩么?仔細一看英文原文,“Basilisk”,其實在游戲里已經(jīng)翻譯成蜥蜴了,結(jié)合這個怪物在游戲里的造型,還是翻譯的很貼切的,另外,也有不少其它游戲?qū)?Basilisk 直接與石化蜥蜴等同,所以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翻譯。然后它的升級版本 Greater Basilisk 翻譯為巨蜥也是合情合理,容易理解。但為啥這個寶物又放飛自我,變成“大蛇神”了呢?小編只能理解為寶物和怪物的漢化是分給不同的人干的,合理的翻譯應(yīng)該是“巨蜥鱗甲”之類。
Top 5 流星火雨 (Meteor Shower)

我想應(yīng)該幾乎所有的玩家都會有將這個魔法誤認為是火系魔法的經(jīng)歷吧?畢竟“火焰雨”也算是后面登場的魔獸爭霸3的知名技能,而其實這個技能的核心是隕石/流星:“Meteor",在暗黑系列和爐石傳說,或者DND系統(tǒng)里也有類似的魔法,但它和“隕石術(shù)”不一樣,這個魔法也要強調(diào)“shower”,也就是一大批,如雨一般落下,類似場景可以參考復(fù)仇者聯(lián)盟4里面滅霸在泰坦星拉碎一個星球來砸鋼鐵俠,直譯可能是“流星雨”或者“隕石雨”,本質(zhì)上和“火雨”完全沒有關(guān)系,要說有關(guān)系的話,就是其魔法動畫效果看起來確實像火雨,給了漢化團隊靈感吧?
Top 4 毀滅之光(Disrupting Ray)

這個威武霸氣的魔法名字同樣誤導(dǎo)了不少玩家,而且看魔法圖標看起來也威力巨大。曾經(jīng)讓小伙伴們以為和魔獸爭霸3里的死亡之指一樣威力巨大,但是無論是魔法實際效果還是施放時的動畫效果,都是軟綿綿的,毫無力量感,這是毀滅了個寂寞?我們從英文直譯來看,應(yīng)該是“擾亂射線”,并且英雄無敵2代里面已經(jīng)有了同名技能,漢化翻譯為“瓦解射線”,其實翻譯的很準確了,降低防御就是瓦解敵人的護甲嘛,擾亂是啥?英雄無敵又沒有仇恨系統(tǒng),總不是6年后魔獸世界里的獵人技能吧?而翻譯成毀滅之光雖然威武霸氣了,但確實離題太遠。
Top 3 食人魔王(Ogre Mage)
這是典型的偷懶翻譯了,英文明明白白寫著食人魔法師,感覺是覺得玩家們不理解高級部隊的差異?而且確實是因為是法師,所以會施放嗜血術(shù),合情合理,也容易理解。偏偏漢化組無腦的用“XX王”來指代升級后的高級部隊,實際上,只有類似獨眼王“King”和飛龍王“Monarch”可以漢化為王,其它的其實都是強行翻譯,雖說在游戲性上容易讓玩家理解,但卻丟失了一些制作組設(shè)置的有意思的背景文化信息,也算有一點遺憾吧。
Top 2 惡鬼(Troll)

這個漢化也實屬搞不懂,Troll本意是北歐神話中食人的巨人,因此在英雄無敵2代里面被翻譯為“索爾巨人”,而在暴雪游戲里面,則直接將其背景和形象大幅豐富,并翻譯為更加印象深刻并廣泛傳播的“巨魔”,并且也將快速恢復(fù),和食人的特性加給了巨魔一族。英雄無敵3的漢化組可能是覺得索爾巨人這個稱呼玩家也看不懂,再一看這個怪物面相丑陋,還吃人,武器居然是拿著一個斷肢,簡直是地獄般的景象,就叫它“惡鬼”吧,這個名字居然和地獄城的四級兵種同名,這也算是牛逼了,如果是純文字界面,比如“33個惡鬼想加入你的軍隊”,我還不知道到底是啥?估計野怪和城市兵種也是不同的人做的漢化吧,就項目管理而言,著實離譜了一點。
Top 1 力量(Power)

“力量“無疑是最讓人崩潰的漢化了,從當時的游戲環(huán)境,直到今天,力量基本都是(Strength)的漢化,一般都是戰(zhàn)士等依靠肉體戰(zhàn)斗的屬性,代表英雄的身體肌肉強度。同時在DND規(guī)則的基本屬性中,“力量”也一直都是近戰(zhàn)角色增加近戰(zhàn)傷害和命中的關(guān)鍵屬性。如今,在英雄無敵3中,力量居然是個法師屬性?巨人戰(zhàn)甲+4的力量,居然是個法師裝備,我整個人都充滿了濃濃的違和感。
但還好,英雄無敵3的年紀實在太大,大多數(shù)玩家都已經(jīng)接受了這種設(shè)定,也絲毫感覺不出什么異樣了,其實在英雄無敵2中,對“Power”就已經(jīng)翻譯為“魔法力”了,其實并不會引起誤解,或者簡稱為“魔力”也比“力量”這個漢化要強不少,好在后繼作品中,再也沒有出現(xiàn)這個離譜的翻譯了,而是用“咒力”,“魔法力”來替代,也算是合理的漢化了。
當然,以上僅為小編自己的總結(jié),絲毫不影響英雄無敵3成為一個影響力巨大的經(jīng)典游戲,不少翻譯甚至成了段子或梗,就如同魔獸爭霸3的“尤迪安”和“伊利丹”一樣被玩家津津樂道,也算是一種樂趣吧!
謝謝各位閱讀,如覺得有趣,還請三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