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聊齋志異(七十四)
314,小翠

帷幄奇謀運不窮,癡兒顛倒戲閨中。
功成便爾將身退,留取馀情補化工。
王太常是江浙一帶地方的人。他童年時有一次白天臥床休息,忽然天色變得黑暗,雷電交加。一只比貓大一點的動物跳上床,躲在他身邊.輾轉(zhuǎn)不肯離開。一會雨過天晴,那動物便走了。這時他才發(fā)現(xiàn)不是貓,怕得不得了,隔著房間喊他哥哥。兄長聽他講明原委,高興地說:“兄弟將來一定會大貴,這是狐貍來躲避雷劫的?!焙髞?,他果然少年就中了進士,從知縣一直做到監(jiān)察御史。
王太常有個兒子名叫元豐,是個傻子,十六歲了,還分不清雌雄。就因為傻,鄉(xiāng)里人誰也不肯把女兒嫁給他。王太常很是發(fā)愁。有一天,有個老婦人領(lǐng)著一個姑娘找上門來,說是愿把姑娘嫁給王家做媳婦。那姑娘滿臉帶笑,漂亮得像天上的仙女。王太常全家很高興,問那老婦人姓名,她自稱姓虞,女兒名叫小翠,已經(jīng)十六歲了。商量聘金時,老婦人說:“這孩子跟著我,吃糠還不得一飽。一旦住在這高房大屋里,有丫頭仆婦供她使喚,有山珍海味給她吃,只要她舒心如意,我就心安了。這又不是賣青菜,還要討價?”王夫人大喜,熱情地招待了她們。老婦人叫女兒拜見了王太常夫婦,吩咐道:“這就是你的公公婆婆,你得好生侍奉他們。我很忙,先回去三兩天,以后還要來的?!蓖跆=衅腿藗漶R相送。那老婦人說她家離這兒不遠(yuǎn),不必麻煩了,說完出門徑自走了。小翠倒也沒顯出悲傷和依戀不舍的樣子,就在帶來的小箱子里翻尋花樣。王夫人見她很大方,心里很是喜歡。過了幾天,老婦人未如約而來。王夫人問小翠家住哪里,她只是露出一副癡憨的樣子,竟不知家住在哪里,怎么個走法。王夫人便收拾了另外一個院子,讓小夫婦完婚。親戚們聽說王太常找了個窮人家的女兒做媳婦,不免暗地嘲笑一番。可后來見小翠伶俐漂亮,都大吃一驚,從此就再也不議論什么了。
小翠很聰明,會看公婆的臉色行事,老夫婦也特別疼愛她,唯恐她嫌元豐傻。小翠卻有說有笑,好像滿不在乎的樣子。只是小翠太愛玩耍,常用布縫成個球,踢著玩,穿上小皮鞋,一踢就是好幾十步遠(yuǎn),騙元豐跑去拾取。元豐和丫鬟們跑來跑去,往往累得滿身大汗。一天,王太常偶然經(jīng)過,球從半空中飛來,拍的一聲正好打在臉上。小翠和丫鬟們連忙溜走,元豐還傻乎乎地跑過去拾。太常大怒,揀起塊石子投過去,正打中兒子。元豐趴在地上又哭又鬧。王太常回到房里,將事情的經(jīng)過向夫人說了一遍,夫人過來斥責(zé)了小翠一頓。小翠一點不在意,低頭微笑著,用手指在床沿上劃來劃去。夫人走后,她又照樣胡鬧,把胭脂粉抹在元豐的臉上,涂得五顏六色,像個花面鬼。夫人一見,氣極了,叫小翠來怒罵一頓。小翠靠著桌子玩弄衣帶,不害怕也不吭聲。夫人無可奈何,只得拿兒子出氣,把元豐打得大哭大叫,小翠這才變了臉色,跪在地上求饒。夫人消了氣,丟下棍子走了出去。小翠把公子扶到臥室里,替他撣掉衣裳上的塵土,用手絹給他擦臉上的淚痕,又拿紅棗、粟子給他吃。元豐止住啼哭,又高興起來。小翠關(guān)上房門,把元豐扮做楚霸王,自己穿上艷麗的衣服,腰束得很細(xì),扮成虞姬,姿態(tài)輕盈地跳起舞來。有時又把公子裝扮成匈奴單于,自己頭上插上野雞翎子,手抱琵琶,丁丁錚錚地彈個不停【這是在扮演王昭君】,滿屋子里充滿了笑聲。一天到晚,總是這樣。王太常因為兒子傻,也就不忍心過分責(zé)備埋怨小翠,即使偶而聽到,也只好裝聾作啞。
與王家同一巷子里還住著一位王給諫,中間相隔只十幾家,但王太常和王給諫向來不和。那時正逢三年一次的官吏考核,王給諫嫉妒王太常做了河南道臺,想找機會暗算一下。王太常知道了,心里很著急,可是想不出對付的辦法來。一天晚上,王太常睡得很早。小翠穿上太官上朝的服裝,裝扮成吏部尚書的模樣,剪了一些白絲絨做成大胡子戴上,又叫兩個丫鬟穿上青衣裝成官差,偷偷地從馬棚里牽出馬來,說是“去拜見王先生”。到了王給諫的大門口,便用馬鞭打自己的從人,說:“我是要去謁見王侍御,誰要來看什么王給諫?。 睋苻D(zhuǎn)馬頭就走。到了自家門口,門房以為真的是吏部尚書來了,趕緊跑到上房向王太常稟報。王太常連忙起身出外迎接,才知道是兒媳婦開了個大玩笑。王太常氣得臉色發(fā)白,一甩袖子回到房里,對夫人說:“人家正找咱的岔,想整治咱家,這可倒好,媳婦反而鬧出這種丑事,咱家災(zāi)難臨頭了!”夫人也氣得不得了,跑到小翠房里,又是訓(xùn)斥,又是責(zé)罵。小翠只是嘿嘿地傻笑,并不分辯。打她,又不忍下手;休掉她,她又無家可歸。夫婦二人百般悔恨,一宿都沒有睡好。這時吏部尚書某公正聲勢顯赫,他的穿著打扮和那天小翠裝扮的一模一樣。因此王給諫也以為真是吏部尚書,屢次派人到王太常門口打聽消息。等了半夜,還沒見吏部尚書出來,他懷疑吏部尚書和王太常正在商議什么機密大事。第二天早朝,王給諫見了王太常,便問道:“昨晚尚書到府上拜訪了吧?”王太常以為他有意譏諷,滿面羞慚,只是低聲含糊地應(yīng)了兩個“是”字。王給諫越發(fā)懷疑,從此不敢再暗算王太常,反而極力和他交好。王太常探得內(nèi)情,暗暗高興,但私下仍叮囑夫人勸小翠以后不要再胡鬧了。小翠也笑著答應(yīng)下來。
過了一年,朝中首相被免職。恰好有人寫了一封私信給王太常,誤送到王給諫家里。王給諫大喜,便先托一位和王太常有交情的人,以此為要挾,向他借一萬兩銀子。王太常拒絕了。王給諫又親自上門來談。王太常忙尋找官服,哪知怎么也找不到了。王給諫等了好一會,以為王太常擺架子,有意怠慢,氣忿地正要離開,忽見元豐身穿皇帝的龍袍冠冕,有個女子從門內(nèi)把他推了出來。王給諫一見嚇了一跳,假意含笑,撫慰公子,把衣冠脫下來,交給從人帶走了。等到王太常趕忙出來,客人已經(jīng)走了。王太常得知緣故,立時嚇得臉色如土,大哭道:“真是禍水??!闖下這滔天大禍,眼看咱全家就要被抄殺滿門了!”說著和夫人拿著棍杖去打小翠。小翠早已知道了,關(guān)緊房門,聽?wèi){他們叫罵,全不理睬。王太常見此情景,更是火上澆油,拿起斧子要劈門。這時,小翠在門里笑著勸公公說:“爹爹不要生氣,有我在,各種刑罰自然由我承擔(dān),定不要您二老受牽連。爹爹要劈死我,這是想殺人滅口嗎?”王太常一聽有道理,這才把斧子扔下。王給諫回去,果然上奏皇帝,揭發(fā)王太常謀反,有龍袍、皇冠為證?;实垠@訝地打開驗看,原來所謂皇冠是高梁秸子編的,龍袍乃是個破舊的黃布包袱皮。皇帝生氣了,責(zé)怪王給諫誣陷好人。皇帝又把元豐叫來,一看,原來是個白癡?;实劬托α耍骸斑@樣的傻子能當(dāng)皇帝嗎?”就交給法司看管。王給諫又指控王太常家中有妖人。司法官吏把王家的丫鬟仆人拘去審訊,大家都說:“哪有妖人?只有個瘋瘋顛顛的媳婦和一個癡呆呆的兒子,整天鬧著玩兒罷了。”四鄰八舍也是這樣講。這件案子才審定了,判王給諫誣告,充軍云南。從這以后,王太常覺得小翠很不平常,又因為她母親一去不回,就揣度兒媳婦并非凡人,就讓王夫人去詢問。小翠只是笑,一句話也投有。夫人再三追問,小翠捂著嘴,笑道:“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兒,娘還不知道嗎?”
過了不久,王太常又升了官。這時他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經(jīng)常為沒有孫子而發(fā)愁。小翠過門已經(jīng)三年了,每夜都和公子分床睡眠。夫人就派人把公子的床搬走,囑咐他和小翠睡一張床。過了幾天,公子就找夫人告狀了:“把我的床借去,怎么老不歸還?小翠每夜都把腳擱在我肚皮上,壓得我都喘不過氣來!又喜歡掐人家的大腿里……”丫鬟仆婦們聽了都捂著嘴嗤嗤地笑,夫人連喝帶打地把他趕走了。
一天,小翠在房里洗澡,元豐見了,要和她同浴。小翠笑著攔著他,叫他等一下。小翠洗完澡出來,把熱水倒在大甕里,然后給公子脫去衣裳,和丫鬟扶著他下了甕。公子覺得非常悶熱,大叫著要出來,小翠不聽,又用被子給他蒙上。過了一會兒,沒有聲響了,打開一看已經(jīng)死去。小翠很坦然地笑著,一點也不驚慌,慢慢地把公子抬出來放在床上,給他擦干身子,隨后蓋上兩床被子。夫人聽到兒子洗澡給悶死了,嗷嗷哭著跑了來,罵著說:“瘋丫頭,你為什么要殺我的兒子!”小翠微微一笑,說:“這樣的傻兒子,還不如沒有!”夫人一聽這活,更是氣得發(fā)瘋,用頭去撞小翠。丫鬟們連忙把夫人拉開。正鬧得不可開交,一個丫鬟跑來報告:“公子叫喚著起來了!”夫人收住眼淚,過去撫摸元豐,見他咻啉地喘著氣,渾身冒大汗,把棉被也濕透了。過了一頓飯的功夫,汗也完了,元豐睜開了兩眼,四下張望??醇依锏娜?,好像一點不認(rèn)識,開口說:“回想過去的事,真像做夢一樣,這是怎么回事呀?”夫人聽了這話,像不是出自傻子之口,覺得很奇怪,領(lǐng)著他見王太常。太常多方試探,果然不傻了。一家都高興得不得了,真是如獲至寶。老兩口又暗暗地叫仆人把原先抬走的床再抬回去,放在原處,鋪好被褥。第二天再去看,被褥一動沒動。從那以后,元豐的癡病再也沒有復(fù)發(fā),夫妻二人非常和諧,出出進進,形影不離。
又過了一年多,王太常被王給諫一黨的人彈劾,罷了官,還要受處分。王太常家中有個廣西巡撫贈送的玉瓶,價值幾千兩銀子,準(zhǔn)備拿出來賄賂大官。小翠很愛這花瓶,常拿在手里玩。一次一不留神掉在地上,摔個粉碎。她十分羞愧,忙去告訴公婆。老兩口正為丟官而煩惱,一聽玉瓶摔碎了,氣上心頭,齊聲責(zé)罵小翠。小翠氣忿地走出房門,對元豐說:“我在你家?guī)啄辏婺慵冶H牟恢挂恢换ㄆ?,怎么就這么不給我一點面子?老實對你說,我不是凡間女子,只因我母親遭受雷劫時,受了你父親的庇護,又因為咱們倆有五年的緣份,這才讓我來到你家,一則是報恩,二則是了卻這一點心愿。我在你家不知挨了多少罵,真是數(shù)也數(shù)不清了。我之所以沒走,是咱倆五年緣分未滿。如今,我還能呆下去嗎?”說罷,小翠氣沖沖地走了出去。元豐追到門外,已經(jīng)不知去向了。王太常覺得自己做得過分,但后悔已來不及。元豐走進房里,見到小翠用過的脂粉和留下的首飾,睹物思人,不禁號啕大哭起來。白天不吃飯,晚上不睡覺,一天天瘦下去。王太常很著急,想趕快為他續(xù)娶,以便解除他的悲痛,可是元豐仍不快樂,只是找來一位名畫師,畫了一張小翠的像,每天供奉禱告不已。
這樣差不多過了兩年。一天,元豐偶然因事從外地歸來。那時天色已晚,明月當(dāng)空。村外原有他家一座花園。他騎馬從墻外經(jīng)過,聽到墻里有笑聲,便停下來,叫馬夫拉住馬,自己站在鞍子上,隔著墻朝里望去,看見有兩個姑娘在園中戲耍,因為月亮被云彩遮著,朦朧不明,看不甚清楚。只聽得一個穿綠衣裙的姑娘說:“死丫頭,該把你趕出去!”穿紅衣裙的姑娘說:“這是俺家的花園,你反倒趕我,到底該趕誰呀!”綠衣姑娘說:“真不害羞,不會做媳婦,被人家休了出來,還敢冒認(rèn)是你家的花園哩?!奔t衣姑娘說:“總比你這沒有主的老姑娘強得多!”元豐聽話音很像小翠,便連忙喊她。綠衣姑娘一邊走一邊說:“我暫時不跟你爭論,你的漢子來了!”紅衣姑娘走過來,果然是小翠。元豐高興極了。小翠叫他攀上墻頭,接他過去,說:“兩年不見,你竟瘦得只剩一把骨頭架子了?!痹S握著她的手,淚流滿面,把思念之情詳細(xì)給她講了。小翠說:“我都知道,只是沒臉再進你家大門。今天跟大姐在這里游玩,沒想碰到了你,可見姻緣是逃不掉的。”元豐請她一同回去,小翠不肯;請她留在園中,她答應(yīng)了。元豐打發(fā)仆人回家回稟夫人。夫人一聽,又是驚,又是喜,便坐著轎子趕來。走進花園,小翠迎接跪拜。夫人拉著小翠的胳膊,老淚縱橫,真誠地檢討以前的過錯,簡直不能諒解自己。又說:“如果你心里不懷恨我,就請你一同回去,讓我的晚年得到安慰?!毙〈鋱詻Q推辭,不肯答應(yīng)。夫人因為這花園太荒涼,打算多派些丫鬟仆人來侍奉。小翠說:“別的人,我都不愿見,只要原先的那兩個丫頭。相處的日子長了,我很相信她倆,就讓她倆來吧。照應(yīng)大門,派個老仆人就行。別的人一概用不著?!狈蛉司桶葱〈湔f的做了,對外人就說是元豐在花園里養(yǎng)病。每天送給他們食物和日常用品。
小翠常勸元豐另外娶親,元豐不依。過了一年多,小翠的面孔和聲音漸漸和從前不一樣了。把畫像取出來一對,簡直判若兩人。元豐非常奇怪。小翠說:“你看我比以前美嗎?”元豐說:“如今你美倒是美了,但是跟從前不一樣了?!毙〈湔f;“你這意思是說我老了?”元豐說:“你才二十幾歲,怎么會老呢?”小翠笑了笑,把畫像燒了,元豐要去拿,已經(jīng)變成了灰燼。一天,小翠對元豐說:“公公說我到死也不會生孩子。現(xiàn)在雙親都年老了,你又孤零零一個弟兄也沒有,我不會生育,怕要貽誤你們的宗嗣。你還是另娶一房妻子,早晚可以侍奉公婆,你兩面跑跑沒有什么不方便的。”元豐答應(yīng)了,就向鐘太史家求親。迎親的日子快到了,小翠給新婦做了新的衣服和鞋襪,然后送到鐘家去。新娘進門,她的容貌、言談和舉止,竟然跟小翠沒有絲毫差異。元豐十分驚奇,到花園去找小翠。小翠已不知去向,問丫鬟,丫鬟拿出一塊紅巾,說:“娘子回娘家去了,留下這個叫我交給公子。”元豐展開紅巾,上面系著一塊玉玦【形為環(huán)而有缺口的玉佩,絕人以玦,反絕以環(huán)】,元豐知道她不會再回來了,便帶著丫鬟回去。元豐雖然時刻想念著小翠,幸而見到新娘猶如見到了小翠一樣。元豐這才明白:和鐘家女兒成親的事,小翠早已料到了,因此她先化成鐘家姑娘的模樣,這樣就可以安慰元豐后來對她的思念。
異史氏說:“一個狐貍,受到那么一點點并沒有過多用心的恩德,還想著要報答。而像受到人家再造之恩的王太常,對恩人打碎了他的一個破瓶子,卻痛哭流涕,多么鄙陋!月亮殘缺了會有圓的那一天,大大方方地離開,從中可知神仙的感情,更比時代流俗深厚!”
315,金和尚

富貴叢中結(jié)善緣,不持經(jīng)咒不參禪。
釋迦無語阇黎笑,衣缽而今有別傳。
金和尚,是山東諸城人。他的父親是個無賴,以幾百錢的身價把他賣給了五蓮山的寺院。因為金和尚從小無知愚笨,不能育經(jīng)參禪,所以只能干些放豬趕集的雜事,就像個傭人一樣。
后來他的師傅死了,遺留下很少的一點銀子,金和尚就把銀子揣在懷里離開寺院,作小商販去了。他最善長干那些投機倒把、牟取暴利的勾當(dāng),數(shù)年間竟成了個大富戶,在水坡里買了住宅和土地。他的徒弟非常多,吃飯的人數(shù)日以千計,村子四周有成百上千畝良田。他在村里蓋起了幾十座宅院,只住和尚不住雜人;即使有,也是些沒有產(chǎn)業(yè)的窮人,攜帶著妻子兒女,來這里租賃他的房子和地當(dāng)?shù)钁?。每一座宅院門內(nèi),四周房子相連,都是些佃戶住在里面。和尚住的房舍在宅院中間:前邊有大廳,重粱掛柱,彩繪金碧,耀人眼目;大廳里的幾案、屏風(fēng),晶瑩光亮,可以照出人影;再后邊是寢室,里面掛著紅色簾子和繡花帷幔,蘭麝香味四溢噴鼻;檀木床上鑲著螺殼畫,上面鋪著錦緞褥墊,折疊得有一尺多厚;壁上有很多名家的美人山水畫,懸掛粘貼得幾乎沒了空隙。
金和尚只要一聲長呼,等在門外的幾十個仆人,便如雷鳴一樣齊聲答應(yīng)。這些人頭戴紅纓帽,腳穿皮靴,都像烏鴉般聚集過來伸長脖子站著。他們接受吩咐時都用手掩著嘴說話,側(cè)著耳朵聽。若有客人突然來到,十幾桌宴席只要喲喝一聲,很快就可以辦好。蒸熏燒煮的各種美味佳肴,紛紛擺上來,滿桌上熱氣騰騰如下起了雨霧。只是不敢公開蓄養(yǎng)歌妓;但卻有十幾個美少年,都聰明伶俐討人喜愛,他們頭纏皂紗,口唱艷曲,讓人聽了看了覺得也很不錯。
金和尚若是一出門,十幾個騎馬的隨從便前呼后擁,腰里挎著弓、箭互相碰擊發(fā)出聲響。奴仆們稱呼金和尚叫“爺”。就是本縣的那些平民百姓,有稱呼他“爺爺”的,有稱呼他“伯伯、叔叔”的,而沒有叫他“師父”、“上人”的,更無稱呼他的法號的。他的徒弟出門,聲勢比金和尚略差一點,但是他們都騎著很威風(fēng)的駿馬,也和一般的貴公子大致相同。
金和尚又廣為結(jié)納,就是遠(yuǎn)在千里之外也有人和他及時互通消息,以此掌握地方軍政長官的把柄。這些官員若偶而氣盛冒犯了他,就先自己戰(zhàn)戰(zhàn)兢兢嚇得不得了。金和尚的為人,粗俗不雅,從頭到腳沒有一塊雅骨。他一生沒有奉誦一經(jīng),沒學(xué)會一咒,從來不到寺院;他的住室中未曾有過誦經(jīng)用的金鐃和法鼓這類器物,他的徒弟從未見到過,而且也沒聽說過。
凡是來租賃房屋居住的佃戶,家中的婦女們打扮得就像京城里的人那樣浮華艷麗,她們用的香脂、頭油、花鈿、鉛粉,都是和尚們供給的,而和尚們對這類花銷也毫不吝惜,因此村里頂名務(wù)農(nóng)并不種地的人家有上百戶。經(jīng)常發(fā)生不守法的佃戶砍下了和尚的腦袋埋在床下的事情,金和尚對此也不太追究,只是把這類佃戶趕出村去就算完了,他們歷來的習(xí)俗就是這樣。
金和尚后來又買了個異姓人家的孩子,讓他做自己的兒子。還專門請了個教書先生,教兒子學(xué)習(xí)科舉功課。他的兒子聰明有文采,就讓他進了縣學(xué),隨即按照慣例成了太學(xué)生,不久,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考中了舉人。由此金和尚被人們稱為“太公”并叫響了。過去稱金和尚為“爺”的如今再加上個“太”字,原來對他行常禮的人現(xiàn)在都垂手改行兒孫禮了。
過了不久,太公和尚死了。金舉人披麻戴孝,身臥草墊頭枕土坯,面對靈床自稱孤哀子;金和尚的徒弟們用的哭喪棒堆滿了床榻;然而在靈幃后面嚶嚶細(xì)聲哭泣的,惟有金舉人的夫人一人而已。士大夫們?nèi)际⒀b而來,揭起靈幃吊唁,官員們的傘蓋、車馬多得堵塞了道路。
到了出殯那天,搭的棚閣像云彩一樣連成一片,旌幡幢蓋遮天蔽日。用草扎的殉葬品,都用金帛裝飾。車馬傘蓋和儀仗幾十套;馬有千余匹,美女近百人,都栩栩如生。方弼和方相兩個開路神,是用硬紙殼制成的巨人,頭束皂帕身穿金甲;里面雖是空的但卻用木架支撐著,讓活人在里面扛著它走。還在里面安裝上能轉(zhuǎn)動的機關(guān),使開路神須屑飛舞,目光閃爍,像要吶喊一樣。觀看的人都感到很驚奇,有的小孩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它就嚇得哭著跑了。為金和尚制作的冥宅壯麗得猶如宮殿,樓閣房廊連接足有幾十畝地,里面千門萬戶,人進去就能迷路出不來了。祭品上的麟、鳳、龜、蛇四靈物,人們大多都叫不出名字來。會合到這里來行送葬禮的人車蓋相接,上自地方官員,他們都躬著腰進來,恭恭敬敬地按朝見的儀式起拜;下至本縣的貢生和小吏,他們只能手扶地面行叩首禮,不敢勞累金舉人和那些師叔們。
這個時候,人們傾城出動都來瞻仰,男男女女氣喘揮汗,絡(luò)繹不絕;有帶著老婆抱著孩子的,有呼喊兄長尋找妹妹的,真是人聲鼎沸。再摻雜上鑼鼓吹打的喧鬧聲,各種雜耍戲劇的鏗鏘聲,連人的說話聲都聽不見了。那些看熱鬧的人的身子自肩以下都被擠得看不見了,只能看到千萬個人頭在攢動。人群中有個孕婦肚子疼急了要分娩,幾個女伴便張開裙子當(dāng)作帷帳,圍繞守護著她;只聽到嬰兒的啼哭,也來不及問是男孩女孩;裂下一塊衣服包好孩子抱在懷里,有扶著她的,有拉著她的,很費勁地擠出去走了。這真是一大奇觀!
金和尚入葬以后,把他所遺留下來的資產(chǎn)一分為二:一份歸他的兒子金舉人,另一份歸他的徒弟們。金舉人得到了一半家產(chǎn),在他住宅的東西南北四周,都是和尚們的地盤;然而金舉人與和尚們都是兄弟相稱,他們之間的利益仍舊休戚相關(guān)。
????異史氏說:“這也是一個流派,佛教的兩宗沒有這一派,六祖也沒傳下這一派,可以說是獨創(chuàng)的一條修行大道。然而,我聽人說過:五蘊皆空,六塵不染,叫做‘和尚’;口中說法,座上參禪叫做‘和樣’;游方行腳,今天跑到湖北,明天跑到江蘇,叫做‘和撞’,敲擊震耳的鑼鼓,吹著悠揚的笙管,叫做‘和唱’;像狗一樣,卑鄙無恥地到處鉆營,又像一只蒼蠅,飛來飛去地吃喝嫖賭叫做‘和幛’。這位金和尚,是‘和尚’呢?‘和樣’呢?‘和撞’呢?‘和唱’呢?還是地獄里的‘和幛’呢?”
316,役鬼

山西有個姓楊的醫(yī)生,擅長針灸,還能叫鬼為他做事。一出門,那些牽騾的、拿鞭的都是些鬼。曾經(jīng)有天夜里楊醫(yī)生從外地回家,和朋友一路同行。途中看見迎面走來兩個人,又高又大,同常人大不一樣。朋友很震驚,楊醫(yī)生向前便問:“你們是什么人?”回答說:“長腳王、大頭李前來敬迎主人?!睏钺t(yī)生說:“給我前邊帶路?!眱扇宿D(zhuǎn)身飛快向前走去,見楊先生落到后邊時,就站住等他,好像奴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