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jié)巴赫
轉至易公教育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鑒賞》(全一冊)第七單元《宗教復調 音樂的頂峰——巴赫》第十四節(jié)《巴赫》。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巴洛克時期著名 的作曲家巴赫創(chuàng)作的《馬太受難曲》,以及巴洛克時期重要的音樂知識,復調 音樂與主調音樂、十二平均律等。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學目標為以下兩點) 2.教學目標: ①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馬太受難曲》的音樂風格特征。 ②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巴羅克音樂”“復調音樂與主調音樂”和音樂家巴赫。 (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標,我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3.教學重點、難點: 巴洛克音樂、對復調和主調音樂的理解、分析《馬太受難曲》 二、說教法說學法 高中的學生,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 教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畫面,達到視覺聽覺的高度結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將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下面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①導入部分:首先請學生觀察目錄(第7—9單元),總結特點。(按照先后 介紹音樂史上的三大重要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 那么今天我們就學習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 ②下面播放巴赫生平簡介視頻?!恶R太受難曲》共有七十八曲,今天我們要 欣賞的是第1、72、78分曲,接下來我們聯(lián)系故事先來分別欣賞一下。首先,對 比欣賞第1和72分曲。提問學生:第1和72分曲之間在故事發(fā)展、音樂素材、 音樂類型等方面的不同點。(①分曲1是一個悲劇的序幕,展現(xiàn)了耶穌臨刑前被 游街示眾的場景,在管弦樂隊的伴奏下,氣勢磅礴的雙合唱隊把人們引入一種悲 哀的氣氛中。音樂屬于復調音樂;②分曲72是一首著名的圣詠旋律,是在耶穌 死去之后出現(xiàn)的,悲沉的音調營造了耶穌死去后的悲痛氣氛,將這部宗教悲劇推 向了高潮。音樂屬于主調音樂) ③接下來將與同學們一起對比總結復調音樂與主調音樂。 復調音樂和主調音樂,兩種不同的音樂。復調音樂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曲調 以對位法則結合在一起的多聲部音樂,主要特點在于各聲部都有獨立性。而主調 音樂雖也是多聲部音樂,卻僅以一個聲部為主,其他聲部只起陪襯作用。 ④接下來欣賞《馬太受難曲》的最后一部分(78曲)之后提問學生:這段 音樂和第1分曲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處?(③最后的終曲和第一分曲同樣是一首 雙合唱曲,形成首尾呼應。不同的是,原來那悲哀的情緒已不再強烈,一切痛苦 皆花作平靜的祈禱:“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憊的圣體”) ⑤最后,播放《搖擺巴赫》中黑人音樂家麥菲林指揮和演唱的《弦樂四重奏》, 感受巴赫復調音樂的藝術魅力。 四、拓展 布置作業(yè),在圖書館或網絡查找資料,了解歐洲十二平均律與中國明代律學 家朱載堉的“新法密律”二者之間的關系。 五、總結 通過欣賞巴赫的《馬太受難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 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 好的基礎。 謝謝評委,說課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