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文化現(xiàn)象分析:亞洲現(xiàn)代偶像的邊界與欅坂46的自我意識探索」

2020-08-02 20:24 作者:梭羅哈哈  | 我要投稿


或許,只有當一個事物真正結束后,留下足夠使其營養(yǎng)物沉淀下來的時間,才會有人后知后覺地意識到,原來我們曾身處于這樣一個時代;原來,也曾有這樣一群人如此努力地以自己的方式探索過這個世界與他們本身。

?

#涉及內容:

①偶像,本文中提及的所有關于“偶像”的概念皆指代的是21世紀以來東亞文化圈所興起的現(xiàn)代文化產(chǎn)業(yè)及其衍生事物,與普世意義上的“偶像”和上世紀70-90年代的歌手、明星、藝人所指代的泛“偶像”無關。

②日本偶像組合欅坂46,結成于2015年8月。自多位核心成員相繼離隊后,已決定于今年10月停止活動并更名。

③平手友梨奈,前欅坂46核心成員(于2020年1月脫退),演員,模特。

④秋元康,日本坂道系偶像締造者,作詞人。

⑤Takahiro,欅坂46主要編舞者,舞蹈老師。

?

#「前言」

?

仿佛是冥冥之中,一切通俗藝術的自我辯證否定歸宿永遠是更高級別的本質探求。正如搖滾在20世紀60年代King Crimson等一眾先鋒的探索中被真正賦予精神內核與實驗內涵;亦如日本動畫在20世紀70年代松本零士、富野由悠季等人的創(chuàng)作中開始對宇宙的暢想和對人類命題的思辨;平成年代的日本偶像產(chǎn)業(yè),亦在2015年8月開始了一場時長5年的自我意識探索實驗。

?

#「偶像」

?

無疑,新千年以來的偶像產(chǎn)業(yè)本質是資本主義語境下的消費主義發(fā)明物。按產(chǎn)業(yè)類別劃分,屬于第三產(chǎn)業(yè)中的服務業(yè)。

?

偶像作為一種較年輕的通俗藝術形式,它的商品性尤為強烈,且具有對其“商品”——“偶像”的明確剝削性,而觀者由于獲得了可以滿足自身性期待的投影因此具有很強的非理性特質,集群名為Fans,即“粉絲”。

?

這一通俗藝術形式由于其高度的產(chǎn)業(yè)化和精確的模板化,具有極大的限制性。又由于其對于“粉絲”群體的高度依賴化、共存共生化,而具有明顯的諂媚性,鮮有對于自身藝術形式本身的探求與突破,轉而常將視點放在利益再生產(chǎn)的領域進行創(chuàng)新,因此導致了難以吸引核心藝術愛好者、形成孤立性群體狂歡的結果。

?

在服務過程中,其主要矛盾聚焦于服務者、被服務對象、資本運作者三方。同時,社會輿論監(jiān)督方往往也會在矛盾中出現(xiàn)。而且,由于其對于服務對象具有強關系性,因此難免陷入對某一特質的迎合中無法自拔,比如相當一部分偶像所隱性自帶的軟色情成分和對于服務對象的性期待引誘等等。種種矛盾的激化,也導致近年來與之相關的社會現(xiàn)象不斷涌現(xiàn)。

?

據(jù)不完全觀察總結,該產(chǎn)業(yè)的生產(chǎn)加工模式如下:


①資本方

?

通過對于市場需求的把握來創(chuàng)造一種價值觀作為內核販賣。在該價值觀的基礎上,進行包裝和利益再生產(chǎn),塑造出一個總和式概念進行標簽化。在具體細分為多個項目之后,落實到某一或某多個具體人上。然后通過宣傳、競爭(如選舉、練習生制度)等資本運作手法以最低的成本獲得具體人(被剝削方),進而開始展開實質上的經(jīng)濟運營活動,生產(chǎn)利潤,并逐漸回收和增值投資成本。

?

②服務者(偶像)

?

服務者進入行業(yè)多分為兩種情況:其一,了解產(chǎn)業(yè)生產(chǎn)鏈條實際情況,并出于薪資、興趣、能力、獲得感等綜合考慮自愿成為服務方和被剝削方;其二,通過資本方的有效運作手段(如媒體宣傳、競爭利益引誘),在實質上由于資方的信息不對稱策略而缺少對全產(chǎn)業(yè)鏈的足夠了解,以抱有烏托邦式幻想或至少部分對產(chǎn)業(yè)的期待心理進入行業(yè),并在工作過程中逐漸理解全部運作機制。這其中有些服務者可以接受并繼續(xù)前進,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會退出這里。

?

具體利益交換過程推測如下:服務者一般通過某種合約與資方結成一種契約關系,憑借自身勞動力來換取資方的固定薪資。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服務者通過部分勞動力優(yōu)勢(能力、天賦)、資本優(yōu)勢(人脈、資產(chǎn))、社會優(yōu)勢(粉絲、輿論)也可以實現(xiàn)自我增值,甚至在某些利潤空間合理的情況下,還可能倒逼資方進行有利于自身的資源傾斜式再分配。

?

③被服務對象(粉絲)

?

認同者、追隨者(粉絲)是偶像產(chǎn)業(yè)的實質投資者及被服務對象,其創(chuàng)造的利潤是資方生產(chǎn)的主要目的。同時,又由于粉絲與偶像的強關系性連帶的共生共存、共榮共辱之結果,粉絲又必然會對偶像產(chǎn)業(yè)的生產(chǎn)過程加以影響、干涉、反作用。

?

具體參與過程推測如下:潛在被服務對象首先會通過資方的有效運作(宣傳、輿論、熱點)先初步了解產(chǎn)品概況及特性。隨著介紹和參與的深入,被服務對象對某一特性的期待和向往會在腦中形成投影,并企圖通過參與更多相關活動來滿足期待“投影”。在這一過程中,消費欲會以某種形式出現(xiàn)于期待之中,而被服務對象最終則會以購買該資方構建價值觀的外沿物(唱片、live門票、周邊商品)的形式來構成物質消費行為,為資方創(chuàng)造實質經(jīng)濟收益。

?

?!阜劢z」

?

如前所述,對于偶像而言,粉絲的重要性不僅體現(xiàn)在其是實質投資方、服務對象,還在于其體量、變量幾乎必然對于偶像本身產(chǎn)生反作用。

?

良性影響和惡性影響的案例,近年來比比皆是,或者說,從來便屢見不鮮。然而,若脫離社會性語境和經(jīng)濟效益權衡,僅僅探討創(chuàng)作的藝術性,粉絲對于偶像的影響又如何呢?

?

我的答案或許是比較悲觀的。私以為,偶像粉絲群體對于作品藝術性和表演者作家性的意識是普遍不足的,且由此引發(fā)的一系列形而下的矛盾進一步否定了偶像作為表演者擁有創(chuàng)作性的可能。或者說,并非偶像沒有作家性,根本來說是其觀看受眾(粉絲群體)主觀上不認為其擁有作家性。

?

魯迅在《未有天才之前》(選自文集《墳》)一文中的比喻極為恰當,“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

?

在要求天才的產(chǎn)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否則即便是有,也無人認識它便是。再宏偉的參天大樹,剛出生時的嫩芽也和別的樹苗沒有什么分別。

?

“其實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的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p>

?

那么,大多數(shù)粉絲能否容許偶像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實驗探索(等待成長)呢?答案或許是否定的。即便是允許,也是一種恰似“貸款”的信用透支,是帶著期待回報的具有預定期限的投資。

?

偶像作為資本運作的對象,其逐利的性質就像是一副與生俱來的鐐銬,縱使創(chuàng)作再怎么無邊無際,其前提終歸是擁有足夠可觀的市場需求。

?

因此,“戴著鐐銬舞蹈”的偶像們,大多終歸是為某個虛幻的總集式概念(“粉絲們”“大家”)而服務,至少名義上是如此的。

?

那么市場的抉擇在與逐利的資本意志混合后,又誕生出了什么樣的商品呢?那便是以可量化為基礎,以追求可視性、可感性刺激為目標的客體存在——偶像泛產(chǎn)品(包括偶像本身及其所有相關文化產(chǎn)品)。

?

這其中,經(jīng)常被忽略的一點是,偶像作為一種客觀實在體,其觀測者的主觀觀測動機和解讀水平實際上參與了創(chuàng)作,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偶像創(chuàng)作最終所達到的高度。正所謂“好馬”也需要“良相”,如果創(chuàng)作價值的追求長期沒有得到回應,其結果一定是轉而投向感官刺激的再延伸,而逐漸放棄對于內在價值的探索。

?

以上,即是所謂“粉絲”之于“偶像”概念的作用關系與背景介紹。


#「偶像的邊界」

?

所謂偶像的邊界,也可論之為偶像的局限性。我對這一問題的定義主要固定于“藝術表達”層面。

?

這里的“表達”指的并非表現(xiàn)偶像自己的形象(或可愛、或性感、或帥氣、或叛逆),而是指表達與詮釋作品的內涵和組合本身的精神內核的意愿和效果。這個問題同樣還涉及到該產(chǎn)業(yè)項目最初的價值觀上,如果該項目下的組合及其作品的所謂精神、內涵實際上建立在空虛的感官刺激、性暗示及無盡的消費主義上,那么以盈利、激起人消費欲為目的的藝術創(chuàng)作究竟如何權衡表達的商業(yè)性與藝術性——

?

這一矛盾的解決實際上是身處偶像行業(yè)最難達到的。

因為“表現(xiàn)”的藝術性與偶像的“諂媚性”是天生不兼容的。

?

如前文所提,偶像與粉絲是共存共生關系,但一旦牽扯到表現(xiàn)與表達,其二者就不再平等,而是一種偶像方單方面服務性的行為(在現(xiàn)代偶像業(yè)的語境中)。

?

首先,資方對于作品的題材選擇本身便往往基于市場考量,因此在第一層上,作品內涵首先就受到當?shù)禺敃r趨勢、輿論、政策的影響。想要表達現(xiàn)實主義的困惑、想要探討哲學思辨的問題,首先這樣的作品題材能不能被偶像公司所接受呢?在我們的固有觀念中似乎太罕見了。即便是有,恐怕也未曾嶄露頭角便被市場規(guī)律和資本調節(jié)淘汰了。

?

其次,假設存在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藝術探討價值的題材,表演者能否通過偶像這一載體準確表現(xiàn)出來,這也需要多個方面的綜合考量。

?

其一,表演者對于詮釋作品的態(tài)度是否能高于對自己“偶像”身份的在意。

?

其二,態(tài)度端正的前提下,同等條件的努力訓練之后,表達的天賦最終決定表現(xiàn)水平的上限。即,表演者的表現(xiàn)天賦能否達到水準之上的要求。舉一個反例,以內地一眾“小鮮肉”為代表的偶像所參演的影視作品近兩年口碑暴跌,可以算實例之一。

?

其三,服務對象、受眾面能否接受并準確理解偶像在藝術表達方面的追求。這恐怕也是最難拿捏的地方。

?

現(xiàn)代偶像通過努力表現(xiàn)自身形象的某一特色(也許是唱歌跳舞業(yè)務佳、也許是健談開朗MC棒),利用舞臺和音樂、舞蹈來將其放大,使粉絲將自己對于偶像形象的幻想再一次投影,得到某種方面(或性幻想、或對其某種特點的憧憬)的滿足。而偶像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相當于投影布,他們的樣子取決于大多數(shù)粉絲腦中投影機里的期待。

?

那么,如果不在粉絲的期待范圍之內,偶像們的表現(xiàn)還能完全被粉絲接受并理解嗎?一定是有的能,也有一部分不能的。而這一部分的“不能”,其實就是投資方要冒的風險,是偶像方要承受的輿論。到達那個“不能”的界限里,就是偶像“藝術表達”的“邊界”。

?

只是,作為藝術性的表達,一旦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則必須要有其原則性和多樣性。原則性,是為了更準確的表達出表演者切實想表達的東西;多樣性,是為了確保他人也能獲得同樣的表達權利。正因為這兩點,人類的藝術寶庫才得以持續(xù)繁榮。

?

如果不能突破“邊界”,去擁抱這兩點,一個藝術形式幾乎必然會走向掙扎和凋零。

?

因此,可以更加理解到“表現(xiàn)”的藝術性與偶像的諂媚性之不兼容,同時也更加意識到偶像“邊界”的存在,以及沖擊它的必要性。



#「欅坂46」

?

欅坂46,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組合。我想,一個名詞的定語往往并非是其自身給出,而是由時代賦予的。

?

楊坤在評驚雷時曾談到能代表這個時代的音樂是什么,當然,不包括驚雷本身。但他給出了幾個可能的選項——他說了意大利陽臺的合唱,說了北大學子用魯迅名篇填詞的說唱,還有一個,就是突破偶像邊界的日本組合欅坂46的《沉默的大多數(shù)》。

?

楊坤的評價其實無非就是從三個角度來解釋這個時代的音樂。從階級上看,這三者對應的就是人民群眾、知識分子、資產(chǎn)階級;從文化上看,這三者就是人文主義、理性主義、反教條主義。

?

那么具體來說,欅坂46的特質其實主要是體現(xiàn)在“身為偶像”——作為一種理想化社會消費產(chǎn)物的烏托邦載體,卻批判、否定和發(fā)展“偶像”“社會”“被服務對象——人們”本身。

?

在表現(xiàn)形式上,除了部分傳統(tǒng)的歌、舞、互動類歌曲外,有意識地將流行樂與舞臺戲劇性相結合,且最終達到表演的標準化,幾乎能做到“小音樂劇”的形式。

?

那么,回歸主題,如果讓我給欅坂加上一個大膽的定語,我可能會這樣說:

欅坂46是拓寬了現(xiàn)代音樂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作者和表演者。

?

①框架和定義

?

總的來說,組合欅坂46是一個以平手友梨奈、秋元康、Takahiro為核心搭建的偶像實驗。

?

平手是引子,秋元康和Takahiro負責把這個引子賦予實體,最后再放回到所有本體上。

這一過程就像從零開始培養(yǎng)一個有潛質打破「EGO」之殼的AI學會掌握自我意志并最終真正突破次元壁去到真實的世界一樣。

?

具體舉例來說,就是平手從14歲剛出道時說的“想成為artist”這一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然后秋元康和Takahiro不斷引導其認識真正的自我與表現(xiàn)的本質,且構建起自身的藝術價值觀,并把她真正帶到“artist”的世界里。類比其他成員同理。

?

最終,從藝術創(chuàng)作的角度上說,欅坂給出的答卷幾乎是滿分。我不得不說,這是一次非常精彩的實驗,它的內核自始至終都沒有改變,而最后,它也確實完成了一開始的構想。

?

②具體創(chuàng)作過程

?

那么,這一概念如何具體實施?我大致歸納如下:

?

首先,一個大前提,欅坂成員都是處于青春期及“后青春期”的年輕人,她們本身是在不斷變化、不斷成長的。然后,以秋元康、Takahiro為首的與成員朝夕相處的創(chuàng)作者們會首先開始注意到某一個成員的變化,并開始思考這一變化所帶來的可能性。接著,創(chuàng)作者們就會通過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將這些潛在的可能性不斷指出,并具現(xiàn)化為舞蹈、歌曲。再次,他們會將這份從作品中感悟到的特質再傳授給成員(如Takahiro老師一對一指導成員舞蹈),讓成員們一邊理解歌曲、舞蹈、表演本身,一邊讓她們覺察到自身的變化,并啟迪、引導她們自己去想辦法處理這種變化。

?

其結果是,大多數(shù)人會選擇接受變化,繼續(xù)前進(繼續(xù)留隊準備下一階段),而每次也會有少部分人消化變化后選擇走上不同的道路(畢業(yè)、離隊),開始新的人生階段。

?

而這一切,其實都與欅最初的目的、內核有關——

找到你們自己,發(fā)現(xiàn)你們自己,思考你們自己,活成你們自己。


③精神內核

?

欅坂46的建立之初,秋元康只是想做一個“不太一樣”的女團。

他似乎是想將一切的進度交給成員自己,順其自然,走到哪里看哪里。

?

從這個角度看來,或許欅坂的精神內核在最初就已經(jīng)決定了。

不是叛逆,不是反抗,更不是病態(tài)頹廢,而自始至終是——

「某一種語境下的“自我”堅持與探索?!?/p>

?

“所謂的做自己,到底是指什么?”

平手友梨奈的solo曲《轉彎》中有這樣一句歌詞。其實這也正是欅坂一直想要試圖回答的問題。

?

他們使用現(xiàn)實主義的筆調,將這個問題沒有回避地放回到社會、現(xiàn)實、人與人之間,并以普適性的某一種社會現(xiàn)象或心理概念作為切入點,通過細致的描述和精確的表演帶來共感和共鳴,以期達到使觀者反觀、反思自身與自身所處環(huán)境的終極目的。最終,讓人們通過對外部環(huán)境的審視,真正了解,你想做的自己,到底是什么。

?

欅坂的歌曲、MV、表演本身往往會給出一種對于某一問題的可能之解答、解讀,但同時也留給了觀者足夠充分的思考空間,讓觀者自己去解決。

?

從我個人的感受來說,我傾向于將觀看欅坂的表演這一過程比作“對著湖面,通過湖面的反光觀看周圍岸邊真實的景色”。湖面倒映的光景當然不是真實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表演自然也有其夸張的成分。然而,對湖觀景,實則非觀非聽,而是在通過這一倒影,品味和思索倒映在湖面上的自己與自己周圍真實的景色。

?

說到這里,再結合前述的“偶像邊界”問題,我想應該能夠解釋出欅坂的自我意識探索最為難能可貴的一點了。那就是,欅坂雖身為偶像組合身處在這個時代之中,卻沒有絲毫地回避偶像理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以及各種社會矛盾的探討。他們在切實、確真地指出這個時代的問題時,也為一些渴望了解自己、卻被環(huán)境逐漸同化的人們指出了一條不同的道路。

?

他們本身,又為這個時代創(chuàng)造了一些新的可能,而這些新的可能,最終會推著我們向前去。

?

④舞臺與表現(xiàn)

?

其實,如果已然了解欅坂的前①②③點,大概已經(jīng)可以預想,這個組合的舞臺與表現(xiàn)必然有其獨特性。正可謂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

其一,欅坂的舞臺最大特點就是具有很強的所謂“表現(xiàn)力”。我將其歸功于兩點,幕后創(chuàng)作人員足夠精妙的設計,和表演者足夠強烈的表達欲。

?

首先,說到欅坂的幕后創(chuàng)作人員,就不得不談到以Takahiro為代表的一眾具有海外留學經(jīng)歷和國際影響力的創(chuàng)作者。不論是舞蹈、舞臺設計還是音樂本身,這些創(chuàng)作者的藝術理念足夠先進,以至于可以完全承載任何表演者對于“當下”的理解與情感表達。

?

以欅坂的編舞為例,主要體現(xiàn)在兩點:

一,注重對當時當?shù)禺斚碌牟蹲健圹嗟木幬柙诿總€場次都會有變動,正如身處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水,讓人時刻感受新的溫度。

二,編舞給予每個表演者充足的自由表現(xiàn)空間。正所謂“因材施教”,每個表演者必然對歌曲的理解不同。欅坂不似傳統(tǒng)偶像一味追求舞蹈的整齊,而是寬容地給予每個表演者“自由呼吸”的空間,這也為她們的表演增添了無盡的可能。

?

當然,說到欅坂的舞臺設計之精妙,可圈可點之處就更是不勝枚舉了。最具代表性的應該還是“欅共和國”的構想,這是成員們創(chuàng)意的結晶。以欅坂世界觀為構架,每首歌曲作為構架中的填充物,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真空地帶”里,給予每個觀者沉浸式的體驗和一定的自由互動空間。其中的妙處,恐怕只有親身去體驗才能完全知曉了。

?

然后,就要說說關于欅坂的表演者強烈的表達欲了。最有力的帶動者,無疑是平手友梨奈。作為欅坂全時代八首單曲的“不動C位”,平手對于歌曲情感的敏銳感知和精確表達一次又一次震撼觀者的心靈。在這一過程中,一個又一個成員跟上了這位帶頭人,逐漸覺醒了屬于自己的表達感。最后所達到的效果有目共睹,這樣獨特的表現(xiàn)力,可謂是偶像界的一道奇觀。

?

其二,欅坂的表演重“意”不重“形”,重在表達作品的神韻和內涵,而不過多將重心放在每個人的形象展示上。

?

一般來說,傳統(tǒng)偶像表演是要有個人的形象展示功能的,它并不單純是在表演歌曲,而是作為“完善人設”的一部分出現(xiàn)。與其說是表演,不如說是一種營銷手段。

?

但是欅坂的相當一部分表演可謂是反其道而行之,堪稱是最大限度地淡化成員個人形象特點。比如常被詬病的“頭發(fā)擋臉”“分不清誰是誰”。這樣的表現(xiàn)方式其實恰恰是欅坂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這種表現(xiàn)形式下,傳達歌曲的世界觀遠遠重于表現(xiàn)表演者自己,表達作品的神韻和內涵遠遠重于舞蹈上單純的形體美。

?

看慣了偶像齊舞的觀眾,初看欅坂的舞蹈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疑惑。這樣的舞蹈并不會給人以直觀的美感,它更像是一種情緒或語言的抽象表達。理解欅坂的舞蹈,最佳的方式是結合歌詞和舞臺背景,進入世界觀內,而不要去思考太多歌曲之外的東西。舞蹈本身就是一種語言,理解欅坂的舞蹈語言,或許最大的學費就是“用心”吧。

?

其三,欅坂的表演具有“時效性”“當下感”,重視每一秒不同的自己,并且不刻意拋去某些不完美的地方。

?

偶像作為一種理想化消費產(chǎn)物,追求完美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對于“更高更快更強”的追求,對于一切可調動因素的精確性和完美性的追求,一直以來都是東亞文化圈現(xiàn)代偶像的最高追求。若實力不濟,退而求其次,也至少要在表演中點滿某個特質的“技能點”。比如迎合粉絲表現(xiàn)的“可愛”“帥氣”“親民”等等。

?

但是,真實的人生和世界從來就不是完美的。它一直處于變化之中。正如乘坐一輛沒有終點站但永遠無法停下的巴士一般,總有人加入,也總有人離開。

?

從具體的方面來說,欅坂的人員變動本身不確定性很大,固定的陣容很少持續(xù)一段很長的時間;從微觀的方面來說,每個人每時每刻也都在不斷改變。今日的自己,總是與昨日的自己有一些細微的不同。

?

因此,欅坂的表演具有一種“時效性”——今日的表演,代表的就是今日今時的欅坂;以及“當下感”——當下的表演,代表的就是表演者此時此刻的感受。觀者和表演者是共處在同一個時空之中的,每次表演的不同,本就是只屬于此刻的她們的“完美”。


#「平手友梨奈」

?

平手友梨奈作為欅坂的絕對核心,可以說,她正是欅坂這一存在的基點之一。因此,理解平手對于我們理解欅坂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我會根據(jù)個人對近兩年間平手的部分訪談、表演、對話的理解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由于是對于現(xiàn)存于世的真實人物的評價,也許不盡準確,請讀者酌情閱讀。

?

(1)性格特質

?

“每天都有不同的情感,對應著那天,那個瞬間的景色、色彩、事物、他人舉止、表情。每個瞬間,身體都能感受到風,自己也能聽見他人的聲音,還有很多情感會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流動,時間過得也很快。這份心情請珍惜。所謂生存,是在這時間流逝的世界,我想活出真正的自己?!?/p>

——平手友梨奈,2017,博客

?

①純粹與誠實

②敏銳的感知力(共感性)

③極強的自我吸收能力

(如秋元康所言“每時每刻都在長出新的皮膚”)

④無意識性 或者說 持續(xù)為常態(tài)的專注性

?

以下,我對④進行一些簡要解釋:

當人發(fā)呆或極專注于某一件事時,會進入到一種無意識的狀態(tài),這也被稱為“心流”。比如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干著什么一眨眼就過了很長時間。但如果我專注于每一個“現(xiàn)在”的“此刻”呢?答案是,會陷入一種“不自知”“無意識”的性格狀態(tài)中。

?

(2)表演理念

?

一言以蔽之,平手友梨奈是一個體驗派表演者。

?

即“我”成為“他”,而不是“我”表演“他”。其根源在于前述性格特質——“純粹與誠實”和“敏銳的感知力(共感性)”。

?

平手友梨奈實際上沒有表演的技巧,其沒有經(jīng)受過一段長時間的專業(yè)表演訓練,因此其無法對自己說謊稱“會‘表演’”——即無法說出「“我”會好好表演出“你”」這句話。

?

但是,因為平手友梨奈天生的敏銳共感性,她會這樣處理這一任務。雖然“我”無法表演成“你”,但“我”能夠試著理解“你”,能夠試著靠近“你”,然后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內化,并在最終拍攝前真正成為“你”。這即是平手任何表演完成之前所需要的準備。也就是所謂的“進入狀態(tài)”。

?

這一表演方法實質上是她對于表演成他人和保留住自我的矛盾在權衡后所達成的一種妥協(xié),相當于是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親自體會”)來覆蓋自己原本應該不會的事物(“成為他者”)。而這一方法的實現(xiàn),其實就是她敏銳的感受力與極強的自我吸收能力相乘的效果。

?

但,體驗派表演的弊端,便在于其表演者常以透支生命力的方式換取“進入狀態(tài)”的門票,這導致其成就上限雖高,但生涯壽命較短,且存在一定的周期性,無法長期保持一種極高水準。

?

以去年火遍全球并最終摘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小丑》男主演杰昆菲尼克斯為例,作為體驗派影帝的代表,其震撼觀者靈魂的詮釋背后往往帶有自我折磨的屬性,如《大師》,如《小丑》。但這些成就的背后,是杰昆悲劇而豐富的人生閱歷作為土壤,以及對演技近乎偏執(zhí)的精益求精作為養(yǎng)分,最終所澆灌出的苦難之花。

?

然而對于閱歷尚淺的平手來說,這種表演理念帶來的結果正可謂是“雙刃劍”。一方面,對于藝術的感知力和詮釋能力在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也因為這種“沉浸式”表演帶來了狀態(tài)的不穩(wěn)定。因為其年齡和閱歷尚不足以承受如此巨大的撕裂感,加之對于現(xiàn)實和藝術世界的割裂本身便自帶一種彷徨的屬性,平手作為一個尚在成長中的創(chuàng)作者,也不能避免這一矛盾。

?

不過,好在平手擁有一個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時間。她足夠年輕,因此擁有無限成長的可能。經(jīng)過了欅坂時期的歷練,作為一個表演者的她正逐漸走向成熟。我們永遠有理由相信一個年輕且充滿能量的創(chuàng)作者,會在不久的將來突破她自身的“邊界”。


附:平手友梨奈個人(合作)表演作品推薦

《非虛構》平井堅X平手友梨奈?

《轉彎》平手友梨奈solo曲?


#「淺談部分代表性作品」

(序號即個人排名)

?

①《黑羊》

MV:?P1??

現(xiàn)場:


我至今仍然在驚嘆,欅坂最終竟然真的達到了這樣的高度。這首《黑羊》的MV與表演,已經(jīng)完全突破了我對偶像創(chuàng)作所能達到的藝術性之想象極限。

?

這首歌曲通過現(xiàn)實主義的筆調為我們敘述、呈現(xiàn)了一個渴望理解、善待他人的人最終如何堅持自我走向生命終結的整個心路歷程。

?

它探討了關于人本身的回望、思考以及生命價值,將自我、善惡等問題的詮釋置于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環(huán)境中,完全沒有回避各種社會性問題。

?

開篇通過一系列場景的暗示加上主人公“手持彼岸花”,可以知曉,全曲以“走馬燈”作為線索,整體上是一個逝者(黑羊)對人生和世界的回望。

?

主角“黑羊”(平手飾)與其被看作是一個具體的人或群體,不如說它是一種每個人心中都存在的一角”自我”。人作為個體必然無法脫離孤立性(孤獨感),即在任何不同的語境下,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存在一面是“黑羊”。而一只“黑羊”的旅程,正是這首歌想要為我們展現(xiàn)的。

?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黑羊,渴望理解和溫暖他人,亦渴望被他人理解和救贖。劇中的黑羊一路上遇到了各種各樣懷抱著各自苦難的人們,她嘗試去一一“擁抱”他們。這一行為對有的人來說是慰藉,但對有的人來說卻是一種困擾。

?

黑羊一路懷抱善意(紅色花朵)走過來,想要盡自己所能去站在這些弱者的身邊給予她們力量。然而,結果還是被拒絕的次數(shù)更多。漸漸地,她陷入了對自己的懷疑。她想,我所懷抱的善意難道是錯的嗎?“如果當時不在那里就好了”“全部,都是我的錯?!彪S著這兩句歌詞的出現(xiàn),黑羊手中的花朵(真心、善意)不知何時丟失了。

?

眾人離去,黑羊獨自走上前路?;蛟S是她過去的善意得到了回報,在她失去了真心(花朵)

的現(xiàn)在,一個孩子(現(xiàn)場版是過去被她溫暖過的人之一)幫她找回了善意、真我(花朵)。全曲進入高潮,黑羊堅定了自我,她大聲唱出,“我死也不要成為白羊!”

?

在最后兩段中(MV),黑羊雖然在擁抱的時候仍然被部分人拒絕了,但已經(jīng)可以看到,也有相當多的人接受了她的善意。在MV中,結局是比較悲觀的,黑羊雖然找回了自我,但依然沒有被眾人完全理解,她最終懷抱著善意與找回的自我,在眾人的“側目”下走向了自己的終結。

?

而在現(xiàn)場版中,結尾高潮部分先是一個以前被黑羊感化的人沖出人群拉住奔向高臺(天堂)的黑羊,然后二人熱烈的共舞,含淚擁抱。到這里,說明黑羊已經(jīng)得到了至少一個人的理解,這已經(jīng)不同于MV版中“完全沒有被理解和救贖”就走向終結的那個黑羊了。然后,在黑羊離開(去天堂)之后,眾人互相擁抱在一起,她們也最終理解了黑羊“擁抱”的含義,開始善待他人。這樣來看,最終的這一版現(xiàn)場其實是真正的圓滿結局。

?

劇中的黑羊最終喚醒了眾人的善良和自我,而劇外目睹了這一切的我們又何嘗沒有被欅坂這只“黑羊”所打動呢?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怎樣做出選擇?是堅持自己心中的“黑羊”(善良、自我),還是默然走開?在見到其他“黑羊”時,我們會選擇粗暴的拒絕他,還是嘗試理解、善待他們?這些正是欅坂最終拋給我們每一個觀者的問題。


②《怪人》

MV:

現(xiàn)場:

?

私以為,一曲《怪人》(又譯“獨特自我”)才是真正的欅坂之魂。在我心中,甚至比出道曲《沉默的大多數(shù)》更能說盡欅坂的態(tài)度和特點。

?

作為一個女子偶像團體,這首歌不僅寫出了欅坂本身的自我追求以及對自由的詮釋,也塑造了一種真正獨立的現(xiàn)代女性面貌。它如同一股有力的、震聾發(fā)聵的聲流涌入心底。看著欅坂在這首歌的表演,我會說,我看到了一種真正自由的人格狀態(tài),而不是從短暫的感官愉悅中偷得的慰藉,更不是從逃避現(xiàn)實的借口中獲得的自我麻痹。

?

全曲以“傳話游戲”作為引子和線索,在兩次A段中著重描述“流言蜚語”的傳播與真實的“我”的不滿。進入B段和副歌,在眾人的流言交織下,“我”卻逐漸堅定自我,理解到“獨特自我(eccentric)”的珍貴。在MV和現(xiàn)場版的兩次副歌中,表演者一次甩動鞋子,一次甩動發(fā)箍。這兩種物品都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對于自身的束縛,鞋子束縛腳,發(fā)箍束縛頭發(fā)。兩次對于“自我”的解放式行為伴隨著“I’m eccentric”的歌詞行進,實在是非常精妙。

?

第二次副歌后進入間奏,走向高潮?!笆裁唇凶銎胀ㄈ耍俊边@句歌詞帶來的是自我認知與社會(世俗)規(guī)范的矛盾。表演者們的步態(tài)同時轉變?yōu)椤皺M向”移動,與一般規(guī)范的“縱向”邁步相對。中途穿插著平手在夜晚車流來往的道路上自由地行走的樣子,撲面而來的獨立、自我、輕松感令人如同呼吸到雨后的新鮮空氣。答案顯而易見,“我”最終堅持了自我。(MV)結尾時,人們輕快地沐浴在雨中,赤腳,散發(fā),隨心而行。

?

盧梭曾有名言:“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标P于自由的探討,從古至今亦不曾停止。到底自由的界限在哪里?也許法律可以回答它的底線,社會規(guī)范可以回答它的標準。但對于生命之自由的追求,卻永遠只有我們自己可以做出回答。

?

③《星期一的早上,裙子被劃破了》

MV:?

現(xiàn)場1:

現(xiàn)場2:


本曲是欅坂對于校園與社會關系的一次直面探討。以學生的自語(抱怨)為切入點,從“星期一的早晨,裙子被劃破了”這樣一件小事過渡、延伸到社會壓力問題的探討。曲調中有一種悲壯氣氛,與“劃破裙子”這種小題材形成反差,看似不搭配,實則有所深指,令人思考到背后的社會共性問題(壓力與孤獨的積累)。

?

“星期一的早晨”代表一種本應在軌道上理所當然到來的朝陽般的希望。“裙子”具有女性的象征意義,也可理解為女性身份的重要特征?!氨粍澠啤笨梢越忉尀樵庥鲆庀胫獾姆请y與挫折,造成額外的壓抑與自我懷疑的積壓。

?

結合起來看,本曲的主題,在于展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

(A段)在社會機器的運行之下,“我”意志消沉、失去活力,個人訴求與社會規(guī)制發(fā)生了不可避免的碰撞。即,“我”對于學校的排斥,對于“被管教”一事的反抗。

(B段或副歌)本應到來的希望,卻因某些偶然的因素而被剝奪了(被劃破)。壓力的積攢帶來了自我懷疑,“我”渴望發(fā)泄和排解,也試圖封閉自己不與他人往來。

(高潮)“我只想說,我是存在的?!薄耙荒樧曾Q得意的表情,你又了解我什么?”

但在思考過后,“我”最終選擇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我”在掙扎與痛苦中起舞,雖然被他人(外界)推搡,但“我”的心變得更加堅定。最終,“我”與同伴離開這里,告訴眾人“我們”不愿做“沉默的大多數(shù)”。(本曲是《沉默的大多數(shù)》前傳)

?

作為“社畜”一詞的發(fā)源地,日本的社會壓力大是非常出名的。這首曲子的用意一方面是引起所有對學校、社會等規(guī)制有所不滿的人的共鳴,另一方面也在有意引導、喚醒他們,不要一味沉浸在抱怨之中。在自我懷疑之后,也要學會思考自身與自身所處的環(huán)境。它實際上是在鼓勵更多的人像曲中主人公們結尾所做的那樣,去尋求更進一步的自我實現(xiàn),在社會中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不再做一個“沉默的多數(shù)派”。


④《可以回森林了吧?》

MV:

現(xiàn)場:

?

灰蒙蒙的天空下,沒有血液的機器和工廠不停運轉著。人工制造的“心臟”閃爍著虛幻的紅光,唯獨缺少的,是有心跳聲的心房。

?

工廠中的一代代“產(chǎn)品”們匍匐在地上,呆滯的神情和僵硬的動作交匯出流水線生產(chǎn)的“現(xiàn)代偶像”。他們做著被預設好的動作,唱著早已寫好卻不屬于他們自己的歌。

?

這時,其中一個“產(chǎn)品”(平手飾)覺醒了,她察覺出了這一切的荒唐,慢慢向著出口走去。她經(jīng)過了有人看守的機器水槽,也停留過一間寫滿紙條的屋子。紙條上是這些“產(chǎn)品”們還有靈魂時留下的“夢想的言語”,只是如今已經(jīng)被遺忘,無人問津。

?

“他們”“究竟放棄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歌詞替我們問出了口。

?

那么多的人們奔向這個彈丸之地(日本、城市或者說偶像業(yè)),不斷與人競爭較勁,到底又獲得了什么?在這個喧囂聒噪、連呼吸都困難的水泥森林,就算唱著傳達愛意的歌曲,又如何能真正傳達到人們的心中?

?

一個接一個的質問似乎不僅叩醒了越來越多的“偶像”們,使她們找回了靈魂,奔向自由(森林),也引起了我們對于城市、工業(yè),以及各種“高壓力”產(chǎn)業(yè)的反思。

?

在曲子的結尾,大家回到森林,紅色核心(人工心臟)被產(chǎn)品之一(平手)燒毀,工廠最終停止運行。

?

這時,真實的心臟跳動聲響起。

那是回歸自我后的欣悅和安寧。

?

⑤《避雷針》

MV:

現(xiàn)場1:

現(xiàn)場2:

?

《避雷針》是一首寫給“礙眼的存在”們、“麻煩的存在”們的一首歌。

?

起初,從A段,到B段、副歌的前半段為止,它一直都是站在一個與被嫌惡者(平手飾)同視角來敘述的情形,從這樣的角度去講述被嫌惡者的內心世界。直到副歌中段三個“消極(negative)”歌詞結束后,才徹底地一掃之前消極的敘述風格,說出“我來成為你的盾牌”“讓我成為你的避雷針”。這本身是一種非常高明的寫法,同時也是一種真正從弱勢方思考的角度。

?

其實,一般這種撫慰邊緣心理人群的歌曲,是容易變成“外人”空喊口號熬“雞湯”的情況的。最終的鼓勵效果好不好,根本就在于創(chuàng)作者能不能“俯下身”,足夠去靠近被撫慰群體。但是,我想,在看到這首歌曲的表演時,如果是一個處于社交圈邊緣的、時常抱有自我懷疑的消極者,或者是一個曾自暴自棄過、混混度日的失望者,也許是能達到真正的“慰藉”和“救贖”效果的。

?

因為,當兩段副歌和間奏結束后,看著平手飾演的被排擠者敞開心扉與眾人一起舞動,那種反差是非常自然而柔和的,沒有絲毫生硬的喊口號,她只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節(jié)奏之中??雌饋?,似乎她也在鼓勵著你。這種解決方法,或許真的能在現(xiàn)實中起到一定的效果,鼓舞到一些悲觀的人們。

?

至少,我曾經(jīng)就是被這樣“消極”的“積極”所鼓勵到的其中一個。

?

#「結語:不愿做沉默的大多數(shù)」

?

欅坂的出道曲,即是《沉默的大多數(shù)》。從始而終,其實她們一直在嘗試喚醒更多的“沉默的大多數(shù)”,希望他們不再沉默,希望喚醒他們內心真正的聲音。

?

這種聲音,并不是世俗灌輸給你的,也不是在喧囂的爭吵中辯論出來的,而是希望當你真正停下來審視自己時,由心而發(fā)出的,屬于自己的聲音。

?

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在嘗試探索這個世界與我們自身,正如哲學三問中的第一問“我是誰?”一般。或許這條路上非常孤獨,或許我們因此不得不成為一個“少數(shù)派”。

?

但至少,請你記住,你從不孤單。

因為,這個世上也曾有這樣一群不愿做“沉默的大多數(shù)”的人們,努力地以他們自己的方式,探索過這個世界與他們自身。



「文化現(xiàn)象分析:亞洲現(xiàn)代偶像的邊界與欅坂46的自我意識探索」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连江县| 曲麻莱县| 烟台市| 贺兰县| 麻栗坡县| 桃源县| 阿巴嘎旗| 玛多县| 江安县| 邓州市| 抚顺县| 天水市| 上蔡县| 宁城县| 长宁县| 新源县| 莱芜市| 塔城市| 大宁县| 威远县| 盘山县| 慈利县| 汽车| 樟树市| 刚察县| 肇东市| 台州市| 福建省| 宁陕县| 扬中市| 三台县| 苏尼特左旗| 磐安县| 固安县| 青神县| 布尔津县| 旌德县| 满城县| 石楼县| 霍城县| 蕲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