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煙花般的青春

含有透劇,慎重觀看

作品比較隱晦。
給我一種莫名帶有魔幻色彩的感覺(特別是在列車上唱歌那一段)(有人說是意識流)
我個人認為,動畫主要說的應該是成長。動畫一開始就表明了男主暗戀女主。但男主優(yōu)柔寡斷,害羞的男主只能在背后注視著女主(前半部分幾乎所有的男主視角中都沒有和女主兩者對視,只是在偷偷觀察),所以男主的暗戀也僅僅徘徊在暗戀,以至于游泳時失神傷到腳。

而我們從后面男主基友的生氣可以看出,基友其實也是暗戀女主的,同樣也是優(yōu)柔寡斷,而且害怕著自己被拒絕,所以用一種“我顯得不在意”的方式刻意避開和女主的交流。
當男主第一次看到女主被她媽媽拽回去時,受到了“刺激”。刺激的存在,使得男主得到成長。又加上女主告訴男主其實是希望男主贏(這點我們通過基友贏到男主贏,女主的表情變化也可以看出),所以男主是帶有自信的,因而觸發(fā)第一個“幻想”——贏基友。

之后第二個“刺激”是男主被女主繼父打后,他們沒有上車,觸發(fā)第二個“幻想”——成功上車逃走。
第三個“刺激”是他們被男主基友和女主父母發(fā)現,觸發(fā)第三個“幻想”——不被發(fā)現。
在一個個來自外界的刺激下,男主得到成長。
但男主還是說“不知道去哪里”。

我覺得作者塑造的這個年紀的孩子其實還是純潔的。男主所受的“刺激”大概也僅僅是“不希望看到女主被她母親拽走”和“不敢面對生氣的基友”。
而最后玻璃球的炸開,則象征著幻想的破滅。但男主所經歷的事情還在,這份“成長”已經存在了。而破碎的水晶碎片所代表的每一個可能也都隨之幻滅。所以男主明白過去是無法改變的,自己只能抓住未來,于是果斷跳下水和女主親吻擁抱。

作品對孩子的描繪很寫實。這個年紀的孩子面對問題的時候就是會不知所措。所以男主被女主搭話就臉紅,看到女主就有些慌亂(特別是一到醫(yī)院看到女主后說話),所以在看到女主被拽走時愣在原地一動不動,所以在被女主繼父打倒在地后躺了一會才爬起來。
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成長才很重要。
煙花,綻放的一瞬間最美,但同樣轉瞬即逝,就算時光一次次倒流,它依舊只有一瞬間。等你知道它注定只能存在一瞬間,圓的扁的沒那么重要的。

當男主拿到玻璃球的時候,回檔了三次。而大叔拿到玻璃球的時候,一次就爆了。
所以是不是也在闡述這擁有無限可能的“青春”呢


大概也是這奇特的敘事風格,開放式結尾的原因,不少人說看不懂,而且非常爛。
不過有人竟然批評男主太優(yōu)柔寡斷,并以此作為借口開罵。我就覺得很奇怪。男主只是個初中生而已?;叵胍幌伦约涸诔踔惺莻€什么樣子。
《煙花》很平淡,很多人愿意把她和《你的名字》放在一起比較。《你的名字》有歡快的節(jié)奏,有有趣的穿越銜接,有點愛情輕喜劇的意思,結局又很溫暖。跟你的名字比起來,煙花的確太平淡了。當一些人懷著看第二部《你的名字》的心去看這部電影,他們一定會失望,肯定覺得整部電影少的可憐的笑點幾乎用污段子在撐,不但沒有笑點,幾乎也沒有淚點。看電影的時候我聽到后面的女生在說不好看,快睡著了。(by豆瓣)
你有沒有在青春里真的喜歡過一個人,或許連喜歡都不敢說出口,或許充滿了痛苦,或許有過一段難忘的青澀的記憶。如果沒有,你和這部電影大概也不會有一丁點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