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壇的經(jīng)典人物 鄧麗君
如果再進一步了解鄧麗君與國語流行歌的時代意義,專攻文化理論的葉月瑜有深入的分析,她在文章中指出,鄧麗君的歌聲具有迷人的多重性,連帶也產(chǎn)生不同的閱讀。因她抒的是女性之情,解的是男性之悶,傳統(tǒng)女性主義批評可以說她的歌是典型父權社會文化的產(chǎn)物;而文化理論則強調女性聽眾詮釋權的重要及她們對歌曲愛好的原因。

「角色的扮演、自戀的表現(xiàn),是許多人在唱流行歌時,反客為主的自我創(chuàng)造。 」 一位傳播學者以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解釋,聽歌其實是一種「合作」的行為,唱者與聽者都在進行互動。
對鄧麗君的許多男女歌迷而言,她的歌與歷史、與己身的生命有激蕩和共鳴。在她猝逝后,歌迷在歌聲中尤其能感受自己在流金歲月的感情、回憶與鄉(xiāng)愁。

「溫柔與懷舊,是很多人生命情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臺大中文系副教授周志文如此寫道。在現(xiàn)實生活中,鄧麗君所象徵中國女性婉約、溫柔的特質,已漸式微。她的猝逝,無疑也代表了那個時代流行音樂典范的消逝;而她也正式在現(xiàn)代華人社會的通俗文化史上,成為經(jīng)典人物。
歌聲悠揚,斯人已杳,死后哀榮、歌迷同悲的鄧麗君,其實并不寂寞。
一位歌迷說:「天堂里一定也有很多她的歌迷吧!」
而大街小巷中、超市、餐廳、唱片行里、計程車上……處處飄蕩著她的甜媚嗓音:「停唱陽關迭,重擎白玉杯。殷勤頻致語,牢牢撫君懷……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啊,再喝一杯,乾了吧!今宵離別后,何日君再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