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起名字的來歷,常州取名字的由來傳說和傳說
常州起名最好的大師謝詠老師簡介~常州取名字的由來和歷史
常州這個名字的來歷,常州名字的由來傳說和傳說,常州起名最好的大師謝詠老師簡介常州名字的由來和歷史,常州是許多人們耳熟能詳?shù)牡孛?很多人都好奇常州取名字的歷史和變遷,這里中國姓名學家謝詠老師就收集整理了關于常州起名字的由來簡介,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仔細閱讀一下,假如你在起名改名方面遇到了困難,都可以找謝老師來為你分析~
常州市是江蘇省的地級市,常熟市是江蘇省蘇州市的縣級市,雖然兩個都有“?!弊郑珒烧叩年P系好比叔叔和侄子一樣,但是卻有人說江蘇的“常州”城市名可是來自于“常熟”,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關于“常州”的地名,在六千多年前已經(jīng)有人類在常州這片肥沃的土地上開始繁衍生息,只是當時根本沒有人知道常州這片土地叫什么名字,一直朦朦朧朧的到了西漢初期,才有了一個名字,叫作“奄”。
常熟,簡稱“虞”,素有“江南福地”美譽,是由蘇州市代管的縣級市,位于蘇州的東北部,是吳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古稱“琴川”、“南沙”、“海虞”等。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常熟”。

(2)謝詠老師簡介~
本文由中國姓名學取名大師謝詠分享閱讀,旨在探索城市姓名歷史和人文底蘊,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收集,如果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一座城市的姓名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我們的先人在不斷總結(jié)當?shù)仫L土人情和人生百態(tài)的基礎上進行的高度提煉概括出來的,而我們個人的姓名不僅僅是終身在運用的,同樣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謝詠老師提醒朋友們起名改名也需以命理格局和數(shù)理配置結(jié)合相輔相成方為正宗,謝詠老師一生致力于周易與姓名文化的研究運用,采取正統(tǒng)命理之核心五行喜用神起名,堪稱姓名之清流和精髓,如果正準備取名或改名字的朋友,或者在姓名方面遇到疑惑的朋友,都可以聯(lián)系謝老師來幫助分析~

常州的古稱有哪些
延陵
春秋時,吳王壽夢之子季札為避讓王位躬耕于舜過山(今江陰申港西);周靈王二十五年(前547年)吳王徐祭遂封季札于延陵。延陵邑大約在今常州、武進、江陰、丹陽一帶,是為常州歷史上見諸文字最早的名稱。由于季札繼承其先祖泰伯賢而讓國的傳統(tǒng)給常州帶來了“延陵古邑,讓國家風”,“讓國家聲遠,延陵世澤長”等美譽。延陵先邑后縣,其名相繼沿用345年。
毗陵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改延陵為毗陵。毗陵之名從縣治,到三國吳嘉禾三年(234年)置典農(nóng)校尉屯田墾殖,到西晉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統(tǒng)縣,相繼沿用506年,其間,雖曾在
王莽當政時改過毗壇,但時間很短前后僅14年,東漢建武元年時又復稱毗陵。毗陵為郡曾統(tǒng)轄丹徒、曲阿(丹陽)、武進、延陵、毗陵、暨陽(江陰)、無錫7縣,是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驛一毗陵驛就設于此。隋湯帝大業(yè)年間還曾調(diào)集10郡兵匠數(shù)萬人在此大興土木建造規(guī)?;趾甑碾x宮棗毗陵宮。隋亡比,吳興郡守沈法興據(jù)江南10余郡,自稱梁王,曾定都毗陵。

晉陵
西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為避東海玉世子諱,改毗陵為晉陵,晉陵之名前后沿用290多年。其間,西晉永嘉之亂中原士族紛紛南遷,占地聚居,設置僑治郡縣,一度曾在武進縣境內(nèi)設有蘭陵郡、蘭陵縣,在晉陵縣境內(nèi)設有東莞郡領宮縣、東莞、姑幕3縣,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后廢止。由于中原士族的大批南遷,帶來了先進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出現(xiàn)了“良疇美柘”、“阡陌如繡”的繁榮景象。
常州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郡,以州統(tǒng)縣。開皇九年(589年)于常熟縣置常州,后割常熟縣入蘇州,遂移常州治于晉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后,雖曾改稱過毗陵、晉陵、長春、嘗州,但時間都很短暫,而常州之名不論貫州、稱府,為郡沿用至今將近1400年。其間,隋大業(yè)年間南北大運河貫通,常州成為蘇松至兩浙七閩數(shù)十州,往來南北兩京的交通樞紐,帶動了經(jīng)濟的發(fā)達和繁榮。
唐武宗會昌四年(840年)升常州為望,列入全國州府十望之一。宋時就有“蘇常熟,天下足”的諺語。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常州成為全國33個較大商埠之一。清代,常州是賦稅主要來源地區(qū)之一,時稱“江南財賦甲天下,蘇松常鎮(zhèn)課額尤冠于江南”。雍正二年(1724年),兩江總督查弼納奏請對蘇、松、常三府州縣進行分縣治理,得到朝廷批準。雍正四年(1726年)遂正式析武進另置陽湖,析無錫另設金匱,析宜興另立荊溪,加上原領江陰、靖江,常州府統(tǒng)領8縣,故有“中吳要輔,八邑名都”之稱。

武進市
晉太康二年(281年)分曲阿(丹陽)、丹徒東部地區(qū)置武進縣。嗣后各朝時有置廢分合,改稱過蘭陵、永定,并入過曲阿、晉陵,析置過陽湖。1912年,民國成立,廢常州府,陽湖縣并入武進縣,城區(qū)一度稱武進市,沿稱常州。
常州市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城鄉(xiāng)分別建立常州市和武進縣,1953年,常州市為省轄市。1983年3月1日,常州市管轄武進、金壇、溧陽3縣。1990年8月、1993年11月、1995年7月三縣經(jīng)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成立溧陽市、金壇市、武進市,仍由常州市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