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年要吃掉59公斤豬肉,你竟然說健身增肌要吃牛肉?

提到健身,通過吃肉補充蛋白質,除了雞胸肉,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吃牛肉,但很少有人說我們去吃豬肉,為什么呢?
因為健身文化是個舶來品(主要是美國),而他們吃牛肉要遠多于吃豬肉,就是這么簡單。
并不是像很多人以為的,牛肉蛋白質更高,或者含有什么對肌肉增長特別有效的某些物質。
為什么美國人更多吃牛肉
美國人以及其祖先歐洲人,并不是純粹的農(nóng)業(yè)文明,缺少養(yǎng)豬的基礎條件,一直到中世紀,還沒有完全馴化野豬,那時候他們養(yǎng)的豬,都是尖嘴獠牙,尚未完全馴化的品種。
高能預警!
高能預警!
高能預警!
這是中世紀歐洲一幅描繪豬日常生活的畫:

而我國商代的銅豚尊,就已經(jīng)圓滾滾更接近現(xiàn)代家豬了。

由全球牛肉消費地圖可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這些新大陸國家的牛肉消費量高,因為氣候適合發(fā)展畜牧業(yè),土地便宜養(yǎng)牛成本低,這是他們更多吃牛肉的核心因素,而中國在這方面就差了一大截。
資料來源:中商產(chǎn)業(yè)研究院

所以我國消費的肉類主體還是豬肉,人均每年消費豬肉達到59公斤,牛肉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換句話說,如果現(xiàn)代健身健美,起源于我國的話,那么現(xiàn)在國際上流行的很可能就是健身吃豬肉了。
豬肉脂肪高,只是偏見
在國內的傳統(tǒng)烹飪技法上,豬肉是以油膩豐腴著稱的,梅菜扣肉,紅燒肉,回鍋肉,即使是里脊肉,我們也得過油炸一下,做成糖醋里脊。
單純的瘦豬肉并不是那么討人喜歡,這就導致我們對豬肉的印象,總是脫不開“高脂肪”,也正因為如此,健身者提到“豬肉”,第一反應往往是脂肪太高,不能多吃。

但如果單以瘦肉來比較,豬肉的蛋白質含量與牛肉相同,脂肪含量略高但并沒有本質的差異。

兄弟,別拿五花肉和黃瓜條比脂肪含量,這是耍流氓呢~牛腩,胸口撈了解一下?

豬肉增肌,效果不比牛肉差
除了蛋白質之外,豬肉的肌酸含量為5g/kg,也要高于牛肉(4.5g/kg)。
唯一可能影響的是,肌酸容易在高溫烹飪過程中喪失,豬肉我們必須煮熟才能吃,但如果你平時吃牛肉也是煮熟,而不是夾生牛排為主的話,這點差異可以忽略不計。
最后,很多人以為,歐美人普遍高壯,是因為吃牛肉,這是典型的倒因為果,是不是高和壯,更多是因為基因、運動鍛煉習慣的影響,吃某種高營養(yǎng)密度的食物只能讓你成為肥宅,而不能成為壯漢。
比如以吃魚為主要蛋白質來源的人種里,既有高壯的薩摩亞人,也有矮瘦的日本人(其實日本人二戰(zhàn)后因為補充營養(yǎng)的關系,現(xiàn)在平均身高已經(jīng)比我們高了)。

所以綜合來看,豬肉的增肌效果,并不比牛肉更差,如果考慮國內價格因素,一斤牛肉可以買兩三斤豬肉,那么性價比就更高了。
今日例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