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愛凌自信勇敢大心臟,自家孩子自卑膽怯玻璃心,問題出在哪?
谷愛凌,一位“00后”的天才少女,是北京冬奧會的頂流滑雪名將,是全民矚目的奪冠大熱門。憑借精彩的人生履歷:2012年獲得全美自由式滑雪的少年組冠軍,2019年首獲世界杯冠軍,2020年被美國斯坦福大學錄取,2021年獲得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同年獲得世錦賽首冠,創(chuàng)造歷史......冬奧會還沒開始,谷愛凌就收獲了眾多網(wǎng)友的關注與支持。

2022年北京冬奧會,谷愛凌代表中國出戰(zhàn)。2月8日,在自由式滑雪大跳臺決定名次的第三跳當中,谷愛凌選擇了難度最高的轉體1620動作,順利奪金。眾多媒體、網(wǎng)友在為谷愛凌奪冠歡呼雀躍的同時,也紛紛感慨谷愛凌的心理素質強大。
2月15日,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中,全世界再一次看到了谷愛凌的“大心臟”。谷愛凌第一跳平穩(wěn)、第二跳出現(xiàn)失誤,第三跳完美逆襲,最終斬獲一枚銀牌。

然而,在接受眾人盛贊的同時,谷愛凌也遭受到了外網(wǎng)的惡意詆毀:“美國出生的谷愛凌,卻為中國拿到了金牌,叛徒!”甚至是國內一些質疑的聲音:“我們集體為一個美式精英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人歡呼,太傻了!”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18歲的谷愛凌并沒有因為外界詆毀、質疑、否定的聲音,而陷入自我懷疑,甚至消沉、抑郁、墮落。她無比溫和而堅定地反擊了這些不懷好意的惡評:“回到中國,為中國奪冠,是我自己的選擇,輪不到他們說三道四!就算他們說三道四,我也不在乎。因為,我再優(yōu)秀,總有人討厭我。我做自己就好了?!?/p>
自信、灑脫、努力、拼搏,谷愛凌的身上,有著許多父母都希望在自己孩子身上看到的閃光點。然而像谷愛凌這樣的孩子卻很少見,多的是不自信、悲觀、自卑、膽怯的孩子,遇到一點難題或者挫折就一蹶不振,自暴自棄,身體與心理都遭受創(chuàng)傷。這不禁讓家長反思: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其實,孩子不自信的表現(xiàn),經(jīng)不起一點挫折的打擊,大多時候與家庭教育以及孩子青春期心理有關,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1、父母的期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大多數(shù)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他們既希望孩子門門科目考第一,也希望孩子有優(yōu)秀的體育天賦和技能,能夠全能發(fā)展,有個錦繡前程。但是每個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喜好和特長,尤其是對于特殊孩子來說,他們也許沒有一項技能是優(yōu)秀的,甚至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如果父母總是以過高的標準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一旦孩子無法滿足期望,就做出負面的評價,這會讓孩子產(chǎn)生滿滿的挫敗感,畏懼比賽,害怕失敗,不愿再付出努力。

2、父母攀比心理
很多父母喜歡拿孩子與別人作比較,譬如會說“別人家的孩子”。當孩子在某方面比別人優(yōu)秀,就會對孩子做出正面評價;當孩子比不上別人,就會用語言打擊他。如果父母經(jīng)常這樣做,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只有自己做得比別人好,才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從此以后,孩子就會特別執(zhí)著于輸贏,任何事情都要爭第一,慢慢就會形成爭強好勝的心理。然而,一旦遇到挫折,就會變得不自信,害怕嘗試,不敢面對失敗,從而一蹶不振,甚至郁郁寡歡。

3、自尊心強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增強,自尊心變強,他們想要擺脫父母的管束,獨立自主。他們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父母想要他怎么做,他就偏不這樣做,一定要走與父母相反的那條路。因為自我意識增強,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與態(tài)度,聽到好的評價就會感到驕傲自滿,聽到不好的評價就情緒低落、自卑。
那么,為了讓孩子不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內心變得更強大,個人變得更自信,家長應該怎么做?
1、幫孩子認識自己
孩子在意別人的評價,與自我認知不清有關,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客觀認識自己,正確做出自我評價。而孩子自我價值和成就感的建立與形成,更有利于孩子認識自己,認同自己,欣賞自己。

2、降低對孩子的期待
父母對孩子的過高期待,源于自身的內心焦慮,只有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才能放下對孩子的過高期待。你希望孩子成為更優(yōu)秀的自己,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去影響他,但不要用過高的標準要求他。例如你希望孩子喜歡運動,喜歡閱讀,那么你就要每天養(yǎng)成看書、做運動的良好習慣,以身作則,給孩子好的示范,做孩子的榜樣。

對孩子多贊美少批評
不滿2歲的孩子,就會看眼色,并懂得用虛假行為去干擾大人,這就表明孩子會根據(jù)大人的態(tài)度做出相應的行為。因此,父母平時對孩子要多贊美和鼓勵,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得很好,從而產(chǎn)生源源不斷的動力和自信心。如果孩子做得不夠好,父母也不要一味打擊,父母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引導他成為更好的自己。即使日后收到負面的評價,孩子也不會感到害怕、自卑,甚至逃避,而是積極自信地面對一切挫折和難題。

4、讓孩子正確認識失敗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失敗乃成功之母,每個人在生活當中都會遇到失敗,家長可以讓孩子正確認識失敗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不要因為失敗了就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并引導孩子面對失敗應該怎么做。讓孩子在失敗當中尋找自己的錯誤,并嘗試自己改正過來。
有關研究表明,我國每年至少有25萬人因心理問題而喪失生命,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發(fā)生率達45%左右,以學習障礙、情緒障礙、行為障礙等為主的不良心理狀況,嚴重影響著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而太看重別人的評價,心理素質弱,是導致青少年兒童自卑、抑郁、焦慮、玻璃心的主要原因。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與情緒變化,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理解與引導。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存在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及時給孩子疏導,或尋求專業(yè)醫(yī)師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