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中2021屆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語文試題
重慶一中2021屆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 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 (本題共5小題,19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題。
材料一
"漢服"是自古存在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組成部分之一,但因為歷史的原因,并沒有得到自然發(fā)展,期間斷代了300多年。而這300多年,恰恰又是全球化大變革的年代,不僅有著歷史上頻繁上演的"改朝換代",社會經(jīng)濟的變化發(fā)展,還有著四次工業(yè)革命所帶來的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城市化、全球化的變遷。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近乎翻天覆地的變化。此番對漢服的接續(xù),不僅是要找回其外觀樣式,還要重新拾起傳統(tǒng),使其扎根于現(xiàn)代人們的社會生活中,老樹發(fā)新芽。
對于當下的漢服而言,若要找回這一系列的傳統(tǒng)服飾,找尋古代漢服的外觀樣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要跨越古代到現(xiàn)代的門檻。這兩步,需要同步嘗試與探索。復興是推動民俗服飾的形成,帶動更多的傳統(tǒng)服飾挖掘、保護與傳承,因此我們不能有著先考據(jù)還原,再傳承接續(xù)之說。
對于這個必須同步經(jīng)歷的兩道坎,我們只能同步完成,無可退縮與逃避。
"漢服"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同時還泛指其一定范圍內(nèi)或其同類的事物按照一定秩序及內(nèi)部聯(lián)系組合而產(chǎn)生的整體,是不同的小系統(tǒng)所組成的體系。作為集合概念的體系,我們的目的是推動它重新成為一種活著的文化組成部分,而不是零碎的邊緣化記憶和古代款式的生搬硬套,更不是對于某一朝、某一代服飾的全面復盤。過去的零碎元素和款式,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人際交往中都會有著一定的缺點與不適應性。所有的事物都應當順應時代變化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
只有得到社會的認可,才有傳承的可能。有觀點認為,漢服是從明朝斷裂,所以就要從復原明朝開始??此朴械览恚尚行圆桓?。同樣還是因為時代的問題。今天人們的審美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古代的服飾的確很美,也有一定的價值,現(xiàn)在的我們也可以穿著,但不應局限于此。另外當今的社會形態(tài)、文化、工藝等都有著一定的改變,實際上已經(jīng)無法完成百分之一百的復原了。
即使拿來了一樣工藝的面料,如何穿又會是另一個大問題,過去有著《輿服制》,有著以紫為尊,以黃為禁的習俗,即使照搬了其古代服飾的樣式,沒有其實際的身份、對應的穿著場合及文化內(nèi)涵,這一件衣服如此穿到大街上真的合適嗎?
所以這里的核心是傳承,但絕不是隨意"改良",是根據(jù)考據(jù)后,經(jīng)過總結與歸納之后的古代服飾發(fā)展脈絡和文化內(nèi)涵來做接續(xù)與設計,絕不是隨便想象發(fā)揮。做個比喻,一座森林燒毀了,我們要在原有的土壤與根基上種植新的樹木,采用現(xiàn)代化基因工程或者其他手段,重新培育一座森林,使其能夠服務現(xiàn)代人、有實際意義。研究原土壤、根基和遺跡是為了確保新樹能夠更好的生長,是其為重建的研究手段,而非是研究目的。
體系的重構,類似于森林的重建。既不可能找到原來的殘根重新栽植,因為已經(jīng)不可能了,但也不是我們隨便買一些樹苗種植就可以的。如果隨便發(fā)展就沒有了傳統(tǒng)的接續(xù),這里的現(xiàn)代漢服體系,是指經(jīng)過現(xiàn)代化建設之后的漢民族傳統(tǒng)服飾體系。體系在這里,是指一種活態(tài)的文化門類,有著自我發(fā)展脈絡和動力,適應現(xiàn)代社會自然發(fā)展,回歸到如同我們的語言和飲食那種沒有斷代的狀態(tài)。
這也正是漢服必須要考據(jù),但又不能唯考據(jù)的重要原因;又是漢服要傳承,但又不能照搬明朝的重要原因。這里的體系是回到漢服復興的初心,在民族學的框架下,填補民族服飾領域中空白的漢民族服飾。
(摘編自夢玥、若木《復興的漢服,接續(xù)的傳統(tǒng)——重新認識回歸現(xiàn)代的漢服》)
材料二
現(xiàn)代漢服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手藝人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成為當代青年彰顯文化自信最鮮明的表達方式之一,也成為向世人傳達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符號。
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tǒng)服飾體系。現(xiàn)代漢服是現(xiàn)代人繼承古代漢服基本特征而建構的民族傳統(tǒng)服飾體系,主流典型特征可以概括為"平中交右、寬橡合纓"八個字,它不僅是對外觀的描述,更蘊含了與中華文化息息相關的內(nèi)涵,充分體現(xiàn)中華服飾崇尚含蓄內(nèi)斂、端莊穩(wěn)重的氣質(zhì)與美感。
總而言之,漢服與西式服飾的差別,在于漢服幾乎所有部件和結構都有相應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即在自然之中尋找規(guī)律,進而賦予文化的解釋。又如"圓形袖口""衣裾平直"等結構特征,不論最初是出自工藝或其他客觀原因所致,但最終一定會賦予文化的解釋,體現(xiàn)"規(guī)矩方圓"的文明理念。制衣理念的差異,表現(xiàn)為審美趣味的不同。從結構上看漢服是平面的,但是穿在人的身上,就會隨之呈現(xiàn)不同的曲線,其行云流水般的外形,給人以隨風而動、瀟灑飄逸的感覺。這一點與崇尚開放性感、強調(diào)人體曲線審美的西方服飾,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服飾類別,表現(xiàn)出中西方文化的認識差異。
(摘編自楊娜《現(xiàn)代漢服的文化密碼》)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漢服傳承出現(xiàn) 300多年斷代期,既有頻繁發(fā)生的改朝換代方面的原因,同時也有四次工業(yè)革命所帶來的原因。
B.漢服不是單一的某種樣式而是一個完整的集合體系,當下,我們都有義務讓它重新成為一種活著的文化組成部分。
C.隨意"改良",隨便想象發(fā)揮,是不能傳承漢服文化的,需在經(jīng)歷考據(jù)、總結、歸納一系列工作后才可設計傳承。
D.現(xiàn)代漢服是當代青年彰顯文化自信的最鮮明的表達方式,是向世人傳達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符號。
2. 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考據(jù)還原漢服的外觀樣式、傳承接續(xù)漢服服飾文化,這兩步?jīng)]有先后之分,需要同步嘗試與探索。
B.因為時代的原因,今天漢服已經(jīng)無法達到百分之一百的復原,即便復原,如此穿到大街上也不合適。
C.發(fā)展到今天,我們的語言和飲食沒有發(fā)生斷代,漢服文化的發(fā)展、接續(xù)與傳承也應達到這種狀態(tài)。
D.中西方文化的認識差異表現(xiàn)在漢服重"規(guī)矩方圓"的文明理念,西裝崇尚開放性感、強調(diào)人體曲線審美。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現(xiàn)代漢服范疇的一項是(3分)
A. 寬袖圓領、對襟上衣、下身配以曳地長裙的唐代女裝袒領半臂襦裙。
B.直領、大袖、衣襟有一對系結纓帶的宋代文人服飾鶴氅。
C. 交領右衽、有寬大琵琶袖的明代士人男子居家的便裝道袍。
D. 兩邊開叉、線條平直、腰身緊繃合體的清代女子服飾旗袍。
4. 請結合材料內(nèi)容,給"現(xiàn)代漢服"下一個簡要定義。(4分)
5.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6 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6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題。
金華花木生
李俏紅
那日,當我趕到浙江師范大學報到時,天已經(jīng)完全黑下來。我在夜幕中拎著行李,跟隨接我的師姐前往中文系宿舍樓。
我們繞過燈火通明的教學樓,轉入一條石子鋪就的林間小道。月華如水,一陣風帶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我忍不住叫出了聲"好香啊!"師姐停住腳步說"這一片全是桂花樹。"原來,是桂花樹在月下靜靜開著花。雖然于我而言,金華是一座陌生的城市,但在這樣的月色下,這樣的晚風里,靜靜地站在桂花樹下,我初來乍 到的孤獨感似乎漸漸消散了。
校園草木茂盛。春天,樓前的那架紫藤花開得密密麻麻,我和同桌在紫藤花下看書、談笑,花瓣拂著我們的頭發(fā)和臉頰,香氣彌漫在我們身旁。
紫藤花飄落的時候,蝴蝶蘭開了,藍幽幽的花開在我們的腳下,成片成片的。接著,所有的玫瑰像約好了似的,在校園的各處和你捉迷藏——去食堂的路上,去電影院的路上,去操場的路上,一不小心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倩影。
那時學校到金華市區(qū)只有一路公交車,終點站是清波門。金華城不大,清波門附近最熱鬧,有保寧門,八詠樓,還有小碼頭,人來人往,天天趕集似的。這熱鬧中有一個地方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原因是院子里有兩株古柏,粗壯蒼勁的樹干如同守望的哨兵。每到冬天,眼看著樹都要干枯,可春天一到,又水靈靈地活回來,真是堅韌頑強。附近的古城墻上爬滿了粗壯的木蓮,那些果子像一個個綠色的小鈴鐺懸掛在風中。
畢業(yè)后回老家,一個偶然的機緣,我又調(diào)回金華工作,清波門一帶熱鬧依舊。那一年,冬天特別寒冷,我獨自一人租住在城郊一個小屋里,遠離家人,獨自生活和工作,一時很落寞,心里空落落的。
直到有一天,在我去上班的路上,忽然看到路兩旁,一夜之間似乎所有的茶花都開了,大紅、紫紅、粉紅,格外嬌艷。那一刻我的心突然動了一下。它們開得那樣忘我,那樣精神抖擻,白皚皚的雪覆蓋在上面,不僅沒有讓它們凋零,反而襯出了它們的生機勃勃。這一樹樹的茶花讓我感動,心底的落寞頓時消散。
其實,金華到處是茶花的身影,在街上拐個彎,就會遇見一株茶花,不開花的時候與普通灌木沒什么兩樣,你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梢坏╅_了花,那明艷的色彩仿佛照亮半邊天空。冬日百花凋零,茶花卻凌寒怒放。
后來,我知道茶花是金華的市花。金華有茶花園,還有國際山茶物種園。有一次,在北京工作的同學過來看我,正值茶花盛開,我便帶他去了國際山茶物種園,園內(nèi)各種茶花艷麗嫵媚、芳姿綽約,我一路走一路介紹金華的茶花。我不知道自己在表述的時候是不是流露出太多的自豪和喜歡,同學回北京后不久就給我寄來兩本有關茶花的書,還有幾套茶花的明信片。
在金華住久了,我越來越喜歡金華的花木。
春天,婺江邊的辛夷花開了,亭亭玉立,芳香淡雅。它開得那么安靜,以至于我和同事在江邊散步的時候都不敢高聲說話。看看這朵美,那朵也美,仿佛春天把微笑藏在了花瓣里。
秋日,婺州公園旁開了一溜繡球大的菊花,有段時間我正在讀一本小說,日日從菊花前走過,小說里描寫菊花的句子就會浮現(xiàn)在腦海,那些文字讓眼前的菊花有了別樣的美麗。
冬日,位于東萊路上的梅園是頗有詩情畫意的地方。紅梅剛剛含苞,大家的微信朋友圈就開始活躍。一旦怒放,或朋友結伴,或家人聚會,三五成群全到了梅樹下。好像在朋友圈里曬梅花,就是曬自己的幸福生活。
認識種茶花的老何快十年了。老何有一手嫻熟的嫁接技術。他從外地買回來各種名貴的茶花枝條,嫁接在油茶樹上,讓普通的油茶樹搖身一變,生出名貴的茶花,身價驟升。我買回兩盆嫁接的茶花,花開得比牡丹還大,很是驚艷。
父親也喜歡花木,周末帶他去城東逛花木市場,他和賣主聊得很愉快。賣主擺出茶具,泡上好茶,在花叢中,父親和他邊喝邊聊,聊的依然是金華的花花草草。說到興起時,笑容都舒展開了。
一轉眼,我在金華住了十多年。因為這些花木,我更加熱愛這座城市?;究绅B(yǎng)人,這話一點不假。走在花叢中,抬頭看一會兒天,低頭看一會兒花,會涌出莫名的感動。
(選自《人民日報》)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文中寫"我"與師姐的一段對話雖然簡單,但突出了桂花樹的多與香,更是以此象征了"我"與師姐間融洽和諧的關系。
B.紫藤花、蝴蝶蘭、玫瑰、桂花樹、古柏等花木,陪伴了"我"在金華讀書的美好時光,都融匯著"我"對它們的喜歡贊美之情。
C.文章寫"我"獨自或與他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接觸到了不同的花木,意在突出在金華無論你是誰都可隨時隨地有所觀賞。
D."我"在金華讀書、工作,喜歡上了金華的花木,同時也因為所接觸的這些花木而更加喜歡金華,心中常有莫名的感動。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文章以"那日"開頭,確定了全文敘事的切入角度,即從回憶的角度敘述相關的經(jīng)歷、感受,使敘述的語調(diào)顯得親切有真實感。
B.文章善于抓住對象特點描寫,描寫桂花、紫藤花、蝴蝶蘭、茶花時,就都抓住了它們各自的不同特點,但也描寫了它們有清香的共同特點。
C.文章寫金華的花木時并沒有平均用墨而是有所側重,特別重點描寫了金華的茶花,"我"領同學賞茶花、老何種茶花從不同角度突出了茶花的美。
D.文章在描寫金華的花木時,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增加了文章的優(yōu)美性和可讀性,同時多處運用疊詞,也增加了語言的韻律之美。
8.文中說"花木可養(yǎng)人,這話一點不假",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意?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9.從文章謀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題目"金華花木生"是如何統(tǒng)攝全文的?(6 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題。
史可法,字憲之,祥符人。舉崇禎元年進士。
八年,遷右參議,監(jiān)江北諸軍。黃梅賊掠宿松、潛山,將犯安慶,可法追擊之潛山天堂寨??煞?,與下均勞苦。軍行,士不飽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十七年四月朔聞賊犯闕誓師勤王渡江抵浦口聞北都既陷會南都議立君風陽總督馬土英潛與既大絨計議主立福王。士英與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高杰發(fā)兵送福王至儀真,于是可法等迎王??煞ㄈ哉票渴拢坑⑷远綆燌P陽。
當是時,士英旦夕冀入相。及命下,大怒,以可法七不可書奏之王??煞ㄋ煺埗綆?,出鎮(zhèn)淮、揚。十五日,王即位??煞ㄈ?,士英輩益無所憚。
得功、澤清、杰爭欲駐揚州。杰先至,大殺掠,尸橫野。澤清亦大掠淮上。臨淮不納良佐軍,亦被攻。朝命可法往解,得功、良佐、澤清皆聽命。
六月,大清兵擊敗賊李自成,自成棄京師西走??煞ㄕ堫C監(jiān)國、登極二詔,慰山東、河北軍民心。開禮賢館,招四方才智。八月出巡淮安,閱澤清士馬。
比大清兵已下邳、宿,可法飛章報。士英謂人曰"渠欲敘防河將土功耳。"慢弗省。而諸鎮(zhèn)逡巡無進師意,且數(shù)相攻。明年,正月,餉缺,諸軍皆饑。
時大兵已取山東、河南北,逼淮南。四月朔,可法移軍駐泗州。可法檄諸將救盱眙。俄報盱眙已降大清,泗州援將侯方巖全軍沒。可法一日夜奔還揚州??煞ㄈ龈麈?zhèn)兵,無一至者。二十日,大清兵大至。諸文武分牌拒守。舊城西門險要,可法自守之。越二日,大清兵薄城下,炮擊城西北隅,城遂破??煞ㄗ载夭皇?,遂被執(zhí)??煞ù蠛粼?#34;我史督師也。"遂殺之。
可法死,覓其遺骸。逾年,家人舉袍笏招魂,葬于揚州郭外之梅花嶺。
(選自《明史 ·史可法傳》,有刪減)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十七年四月朔/聞賊犯闕/誓師/勤王渡江抵浦口/聞北都既陷/會南都議立君/鳳陽總督馬士英潛與阮大鋮計議/主立福王/
B.十七年四月朔/聞賊犯闕/誓師勤王/渡江抵浦口/聞北都既陷/會南都議立君/鳳陽總督馬士英潛與阮大鋮計議/主立福王/
C.十七年四月朔/聞賊犯闕/誓師勤王/渡江抵浦口/聞北都既陷/會南都議立君/鳳陽總督馬士英潛/與阮大鋮計議/主立福王/
D.十七年四月朔/聞賊犯闕/誓師/勤王渡江抵浦口/聞北都既陷/會南都議立君/鳳陽總督馬士英潛/與阮大鋮計議/主立福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九州"之一,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
B.登極,意思是登上高處,后借指新皇帝即位,文中指史可法請福王即皇帝位。
C.檄,本指較長的竹木簡,用于書寫重要文書,后專指官府用以征召或聲討的文書。
D.袍笏,指古代官員上朝覲見天子或者官員間相互拜訪時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史可法統(tǒng)兵廉信,擊退來犯賊軍。他清廉講究信義,能與將士同甘共苦;當黃梅賊軍大肆擄掠之后要來侵犯安慶時,他將賊軍追擊到天堂寨。
B.史可法迎立新君,請求出京督師。馬士英等人發(fā)兵迎送福王即皇帝位,他只好迎立新君;馬士英不滿職位未變而大怒時,他請求出京督師淮揚。
C.史可法調(diào)解紛爭,積極謀劃報國。地方將領為一已私利相互爭斗,他奉命從中調(diào)解;形勢危急,他請求安撫民心、招納人才,親自外出閱軍。
D.史可法鎮(zhèn)守揚州,最終以身殉國。清兵包圍揚州城,他與部下分兵防守,兩天后城被攻破,他自殺未遂被俘虜,慷慨大呼,最終被清兵殺害。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 分)
(1)軍行,士不飽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4 分)
(2)士英謂人曰"渠欲敘防河將士功耳。"慢弗省。(4分)
14.史可法兩次前往駐防揚州的背景原因是否一樣? 請簡要分析。(3 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 2 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 15~16 題。
同王十七庶子、李六員外、鄭二侍御同年四人游龍門有感而作
白居易
一曲悲歌酒一尊【注】,同年零落幾人存。
世如閱水應堪嘆,名是浮云豈足論。
各從仕祿休明代,共感平生知已恩。
今日與君重上處,龍門不是舊龍門。
【注】"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友人相聚共游本當歡慶,但詩人卻情緒低落,只能借酒澆愁。
B."應堪嘆"包含詩人對世事際遇的感慨,時光易逝,人生易老。
C.頷聯(lián)下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明了詩人對功名利祿的態(tài)度。
D.頸聯(lián)中,詩人勸慰友人,慶幸各人還有仕祿傍身,有知己共處。
16.詩歌末句"龍門不是舊龍門"有什么豐富意蘊?請結合詩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岳陽樓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通過寫太陽星辰與山川的變化,表現(xiàn)天氣之陰郁。
(2)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帶著譴責語氣的問句對秦國貪婪掠奪而又肆意揮霍財富的行為提出批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_"'寫出了周瑜體貌與談吐的不凡;而"__________”又寫出自己光陰虛擲后的老態(tài)。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題。
碧綠的樹葉中,紅艷剔透的石榴花驕傲地挺起腰身,亮出嬌美的面龐。放眼望去,那朵朵石榴花,就像簇簇火苗。在藍天和陽光下,石榴花聚合成熊熊燃燒的火海,搖蕩著,呼應著,翻滾著,十分壯觀。古人曾繪寫石榴花勝景"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我頓時感到,這些詩詞,描繪的正是眼前這壯美景象。
文人們對石榴的偏愛,不吝筆墨。有的細致描摹石榴形象,大寫特寫其儀容。詩人透過石榴外表,挖掘其內(nèi)涵,張揚其精神,"不為深秋能結果,肯于夏半爛生姿",不求結果,但求過程。"翻嫌桃李開何早,獨秉靈根放故遲。"不與桃李爭艷,獨自盛開在另一個季節(jié),不爭不搶,不卑不亢。朵朵石榴花,開在歷代文人的筆尖之上。
石榴圓潤飽滿,漿滿汁溢的石榴籽甘甜如飴,是甜美的果實;眾多石榴籽密密實實擁抱在一起,常被寄予緊密團結的寓意。石榴的名字可謂琳瑯滿目,金嬰、金龐、沃丹、丹若……貴重的"金"、喜慶的"丹",都賦予在石榴身上?;鸺t的石榴,多籽的石搬,甜蜜的石榴,團結的石榴,或正契合了人們祈愿的生活的樣子吧!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號,和文中省略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 分)
A.我自己終于也變成了包弟,沒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運…
B.他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書,不敢周濟窮人,不敢教人念書寫字……
C."啊!地獄?"我很吃驚"地獄?——論理,就該也有?!欢参幢?,……誰來管這等事…… D.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請據(jù)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比喻進行簡要分析。(4分)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火紅、多籽、甜蜜、團結的石榴,或正契合了人們祈愿的生活的樣子吧"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處語病,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4 分)
前些年,某部影視劇一旦熱播,會迅即招致相應的影視圖書蜂擁出版。如今,面對某部影視劇的火爆,出版社不再只是簡單地將其內(nèi)容移植到紙面,而是圍繞劇中的人物、臺詞、道具等細節(jié),悉心探索適宜的圖書策劃突破口。如果說,以前的跟風營銷出版是"影視劇+"1.0版;如今對于這種融入圖書采編營銷者慧眼、巧思的方式,不妨稱之為2.0版。2.0版可謂開啟了圖書出版的新模式。
22.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85 個字。(5分)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四川省政府主辦的第八屆中國網(wǎng)絡視聽大會 13日在成都開幕。本屆大會的主題為"網(wǎng)絡視聽賦能美好生活"。本屆大會將展示網(wǎng)絡視聽行業(yè)的年度創(chuàng)新成果。云上大會包含云展覽、云展映、云發(fā)布、云市場等內(nèi)容,全面展示網(wǎng)絡視聽新技術與新產(chǎn)品,推薦網(wǎng)絡視聽優(yōu)秀節(jié)目與作品,展現(xiàn)視聽扶貧新成果。線下大會則聚焦網(wǎng)絡視聽發(fā)展的新模式、新內(nèi)容、新文化、新業(yè)態(tài)、新格局。
四、寫作(60分)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 分)
每個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和形形色色的人,需要我們做出應有的反應。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人們自覺"宅"在家中;超市購物,景區(qū)購票,人們自覺排起隊伍;國歌響起,人們自覺停下行注目禮;公共場合,人們自覺為婦幼老弱病殘讓座。自覺的行為源于內(nèi)在的自律,自律造就良好的社會秩序。
國家法律、社會規(guī)則面前,人們常思、常悟、常警醒;紅燈亮起,行人、車輛停在警戒線外;一聲斷喝,收回欲望的雙手;嚴格的管理,帶來最大的效益。他律讓社會變得文明、富強。
請綜合以上材料,以"生活中的自律與他律"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重慶一中2021 屆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語文參考答案
1.(3分)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應先認真閱讀文本,理解作者觀點,再根據(jù)選項確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并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判斷。A項,"既有……同時也有"說法錯誤。選項句式表達的是并列關系,而原文"不僅有….還有.…..."的句式表達的是遞進關系。B項,"我們都有義務"于文無據(jù),原文無此意,屬于強加的內(nèi)容,原文是說"我們的目的是推動它重新成為一種活著的文化組成部分"。D項,"現(xiàn)代漢服是當代青年彰顯文化自信的最鮮明的表達方式"錯誤,原文是"最鮮明的表達方式之一",選項說法絕對化。故選C。
2.(3分)D【解析】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分析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答題時應首先通讀全文明確論述話題,然后篩選出每一段的關鍵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最后將選項信息歸位,與原文對比分析,找出正確答案。D項,前后說法顛倒,根據(jù)原文意思,應是"漢服重'規(guī)矩方圓'的文明理念,西裝崇尚開放性感、強調(diào)人體曲線審美,這體現(xiàn)了中西方文化認識的差異"。故選D。
3.(3分)D【解析】此題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命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個角度命題,概念注意"答非所問""內(nèi)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判斷類注意"范圍不當""偷換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答題的關鍵是審清題干、找準區(qū)位、對讀原文、尋找細微的差別。直領、圓領、交領、右衽、大袖(寬袖)、對襟、寬松等都是漢服的特點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看,到明代末年,漢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斷層,可見清代旗袍不應屬于漢服,且"緊繃"不是漢服的特點,故選D。
4.(4分)現(xiàn)代漢服是現(xiàn)代人為繼承古代漢服基本特征而建構的,以"平中交右、寬椽合纓"八個字為主流典型特征,幾乎所有部件和結構都有相應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充分體現(xiàn)中華服飾崇尚含蓄內(nèi)斂、端莊穩(wěn)重的氣質(zhì)與美感的民族傳統(tǒng)服飾體系。(每點1分)
【解析】本題考查下定義的能力。這類題首先要找到種差和屬差,然后根據(jù)被定義對象來辨別,突出被定義項的性質(zhì)和特征,然后按照"...是…..."的句式整合作答。首先篩選出有效信息"現(xiàn)代漢服是現(xiàn)代人繼承古代漢服基本特征而建構的民族傳統(tǒng)服飾體系""主流典型特征可以概括為'平中交右、寬椽合纓'八個字""充分體現(xiàn)中華服飾崇尚含蓄內(nèi)斂、端莊穩(wěn)重的氣質(zhì)與美感""幾乎所有部件和結構都有相應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然后找到主謂賓,即現(xiàn)代漢服是民族傳統(tǒng)服飾體系。再將有效信息整合,用".....是....."的句式作答。
5.(6分)首先從歷史原因的角度指出漢服的接續(xù)傳承出現(xiàn)斷層,以此引出當下漢服傳承的論題;進而通過對錯誤觀點的批判、漢服考據(jù)的分析,指出重構漢服體系要適應社會和現(xiàn)代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最后重申、強調(diào)重構漢服體系需要考據(jù)、傳承,要回到漢服復興的初心。(每點2 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概括文本內(nèi)容的能力。需要學生認真閱讀原文,結合文章內(nèi)容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思路。在劃分層次時重點關注觀點句,看段落中是否有分論點。第一至三段,指出漢服傳承因歷史原因出現(xiàn)斷層,當下需要復興、傳承;第四至八段,寫漢服的設計、復興、傳承要順應社會時代的發(fā)展需要。第四段指出漢服和其他事物一樣要順應社會發(fā)展;第五段、第六段分別從對錯誤觀點、漢服文獻等考據(jù)角度論述漢服的設計復興第七段、第八段運用比喻論證方法,通過不可再造原樣的被毀森林,來形象論述不可全盤復制漢服的道理。第九段,寫漢服需要考據(jù)、傳承,但又不能唯考據(jù)、不能照搬,只有回到漢服復興的初心,才能真正做好漢服的復興、傳承工作。
6.(3分)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學生首先應對文本的整體內(nèi)容有所把握,然后結合題目回到文中具體分析。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論。A項,"更是以此象征了'我'與師姐間融洽和諧的關系"不正確。這種理解完全背離了文章的主旨。故選A。
7.(3分)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學生首先應對文本的整體內(nèi)容有所把握,然后結合題目回到文中對具體語句進行具體分析。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選項帶入文中比對分析,尋找差別,得出正確結論。B項,"也描寫了他們有清香的共同特點"錯誤。文章再寫蝴蝶蘭、茶花時沒有寫它們的清香,故選B。
8.(4分)"我"初到京華時,桂花樹沁人心脾的清香,讓"我"消散了初來乍到的孤獨感"我""剛調(diào)回金華時,遠離家人、獨自生活和工作,是開得"忘我""精神抖擻"的茶花讓"我"感動、讓"我"消散了心底的落寞; 人們聊起茶花、梅花時,有自豪感、幸福感與喜悅感。(每點2分,任答兩點即可)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學生理解重要詞句的含義。作答時,首先根據(jù)文章寫作背景、寫作意圖、語段出現(xiàn)的關鍵詞等概括語段所寫的內(nèi)容,然后依據(jù)寫作主旨、語段位置等回答其在文中的作用。本題作答時,要考慮在不同環(huán)境背景下,各種花木所給予人的不同感受,考慮他們給人帶來的種種好處。
9.(6分)"金華花木"是本文的核心意象;圍繞這一核心意象,按照時間順序,前半部分主要回憶"我"在金華讀書、剛到金華工作時與花木相關的片段,后半部分回到現(xiàn)在,寫"我"現(xiàn)在在金華工作,寫了"我"、父親等人日常中與花木有關的事件; 最后,以"花木可養(yǎng)人",表達出"我"對"金華花木"的熱愛,升華主題。(每點2分)
10.(3分)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fā)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fā)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后要停頓,并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后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后可以停頓。"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要特別注意。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復等修辭,另外還需要注意對一些專有名詞、文化常識的理解、把握。解答時,可先忽略停頓相同的地方,重點分析停頓不同之處,用排除法進行選擇。本題原文標點十七年四月朔,聞賊犯闕,誓師勤王。渡江抵浦口,聞北都既陷,會南都議立君。鳳陽總督馬士英前與阮大鋮計議,主立福王。"勤王"是指君主制國家中君王有難,而臣下起兵救援的一種做法,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種封號,把它斷在下句開頭,就理解成了一種封號,成了"渡江"的主語,據(jù)此排除A、D兩項。"潛"是暗中、暗自的意思,做"與阮大鋮計議"的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據(jù)此C項,故選B。
11.(3分)D【解析】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要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D項"官員間相互拜訪時"說法有誤。袍笏只在官員數(shù)見天子時才可以用。故選D。
12.(3分)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解答,理解文言文內(nèi)容的題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據(jù)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易錯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后將原文內(nèi)容和選項加以對比,既能發(fā)現(xiàn)問題。本題B項,"馬士英等人發(fā)兵迎送福王即皇帝位,他只好迎立新君"說法有誤。從原文看,馬士英等人只是迎送福王,沒有讓福王馬上即位,福王即位,是在史可法出京后的四月十五這天。故選 B。
13.(8分)翻譯
(1)(4分)軍隊出行,將士不吃飽自己不先吃,沒有發(fā)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為得到戰(zhàn)士的拼死效力。(采分點"行、授衣、死力"各1分,句意1分)
(2)(4分)馬士英對人說"他想按防河將士之功授官罷了。"怠慢不警覺。(采分點"渠、敘、省"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要結合語句所在語境,整體把握大意,注意關鍵詞的落實翻譯,另外要關注是否有特殊語法現(xiàn)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14.(3分)不一樣。第一次因他人在福王面前構陷他,他主動要求駐防。第二次大清軍隊逼近,他移兵前沿迎敵因盱眙已降清,授將全軍覆沒,形式孤危不得不回揚州防守。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概括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要求然后翻譯并理解文章內(nèi)容,根據(jù)題目要求找出關鍵語句;最后組織語言,概括答案。首先,審讀題干可知,本題分兩問。然后,閱讀翻譯原文,勾畫關鍵語句。結合語段"以可法七不可書奏之王""可法移軍駐泗州。可法檄諸將盱眙。俄報盱眙已降大清,泗州援將侯方巖全軍沒。可法一日夜奔還揚州"分析即可。
15.(3分)D【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慶幸各人還有仕祿傍身"錯誤,頸聯(lián)說的是我們各自享祿仕宦的政治清明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幸好還有幾個知己能互訴衷腸。所以詩人慶幸的是此時依然有知己共處,而非各人還有仕祿傍身。
16.(6分)第一個"龍門",指現(xiàn)在所游的龍門,第二個"龍門"既指曾經(jīng)游玩過的龍門,也指科舉中試。此句流露出是人對時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心中的悲涼。暗指朝廷選用人才的方法已經(jīng)不像過去那么清明。流露出對朝廷的不滿。
17. (6分)
(1)日星隱曜 山岳潛形(2)奈何取之盡鎘株 用之如泥沙
(3)雄姿英發(fā) 早生華發(fā)(每空1分,錯、漏、添字該空不得分)
18.(3分)B【解析】本題考查辨析省略號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掌握省略號常見的幾種作用,如表示說話的斷續(xù),表示列舉的省略,表示說話的中斷,表示語意未盡,表示引文的省略。文本"金罌、金龐、沃丹、丹若...."中省略號的作用是表示列舉(舉例)的省略。A項,表示語意難盡,(一言難盡);B項,表示列舉的省略;C項,表說話的中斷; D項,表示引文的省略。故選 B。
19.(4分)句中把朵朵石榴花比作簇簇火苗,體現(xiàn)了比喻的相似性石榴花和火苗的外觀形狀相似石榴花的"紅艷"和火苗的紅在顏色上相似; 石榴花和火苗所給人的暖暖感覺相似。(每點1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分析比喻的能力,解答此類題,需要了解比喻的定義、常見類型、作用等,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常見類型有明喻、暗喻、借喻等。作答時要審清題干要求,結合文本內(nèi)容分析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性??圩☆}干中"比喻具有相似性",明確本體和喻體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似點,可分析出"把朵朵石榴花比作簇簇火苗,體現(xiàn)了比喻的相似性";從形狀角度分析本體與和喻體的相似性,可分析出"石榴花和火苗的外觀形狀相似"; 從色彩角度分析石榴花和火苗的相似性,聯(lián)系上文"紅艷剔透的石榴花",可分析出"石榴花的'紅艷'和火苗的紅在顏色上相似",從給人的感覺(或"象征意義")看,聯(lián)系語境意義,可分析出"石榴花和火苗所給人的暖暖感覺相似"。
20.(4分)從句式特點看,該句句式單一、簡單;原文四個短句句式整齊,構成一組排比(整句)。節(jié)奏明快、明朗上口。從語勢角度看,該句語勢平淡無力;原文因使用排比(整句)語勢較強,且能給人豐富想象。從語體風格看,該句口語化濃,過于隨意,缺少文學美感,原文文學性強,更適合整個文段的語體風格。(每點2分,任答兩點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比較語句表達效果的能力,同時考查比較閱讀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可以從以下方面分析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對偶等),句式特點(長短句、整散句),詞語(動詞、形容詞、修飾詞等),觀察順序(高低、俯仰、先后等),結構作用(照應、鋪墊等),同時要結合文本內(nèi)容對原句進行賞析,注意語言表達。從所用句式來看,該句"火紅、多籽、甜蜜、團結的石榴"就是一普通句式;原句"火紅的石榴,多子的石榴,甜蜜的石榴,團結的石榴"使用了排比修辭手法,構成一組整句,句式特別整齊,極具外觀美感,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從抒情氣勢來看,該句"火紅、多籽、甜蜜、團結的石榴"非常平淡,毫無氣勢可言原句"火紅的石榴,多子的石榴,甜蜜的石榴,團結的石榴"如排江倒海,氣勢非常強。從語體風格來看,該句"火紅、多籽、甜蜜、團結的石榴"表達比較普通;原句"火紅的石榴,多子的石榴,甜蜜的石榴,團結的石榴"語句優(yōu)美,富有文學色彩,與整個文段的文學色彩相一致。
21.(4分)語句修改為"面對某部火爆的影視劇"語句修改為"悉心探尋(或"尋找")適宜的圖書策劃突破口"語句修改為"以前的跟風出版營銷是'影視劇+'1.0版";語句修改為"如今這種融入圖書采編營銷者慧眼、巧思的方式"。(每處 1分)
【解析】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語段中的病句可通過以下方法篩選正確答案一讀,通讀語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認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沒有語序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表意不明和不合邏輯三改,針對病因,對癥下藥,進行刪、補、換、移,修改病句四查,對修改后的句子進行校對閱讀,看是否通順、句意準確。"某部影視劇的火爆"語序不當。結合下文看,出版社面對的應是火爆的"影視劇"而不是影視劇的"火爆";"探索.突破口",動賓搭配不當"營銷出版"語序不斷,應該先"出版"再"營銷"; 濫用介詞"對于"導致句子沒有主語。
22.(5分)示例 第八屆中國網(wǎng)絡視聽大會13日在成都開幕,該大會由國家廣電總局和四川省政府主辦,大會主題為"網(wǎng)絡視聽賦能美好生活",大會將以云上和線下兩種形式,展示網(wǎng)絡視聽行業(yè)的年度創(chuàng)新成果。(每點1分)
23.(60分)【審題參考】這是一道材料型作文題。材料的重點在第二、第三兩段。第二段列舉了生活中的幾種典型的自律行為,這些自律行為帶來了社會秩序的和諧。第三段列舉了生活中的一些他律性為,這些他律性為帶來了社會的文明、富強。無論自律還是他律,生活當中缺一不可,它們從不同角度規(guī)范著人們的思想、言行。對此可有如下立意 生活需要自律和他律自律彰顯品格,他律規(guī)范言行;自律和他律都是一種責任自律是愛,他律也是愛;自律、他律彰顯大義;讓自律、他律成為習慣自律、他律規(guī)范你我他自律、他律讓社會越來越美自律、他律點亮人生之路自律、他律點亮社會文明之光 等等。
【評分細則】
說明1.切入點48分;2.沒有題目扣2分,3.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4.錯別字每處扣1分,重復出現(xiàn)不計,最多扣3分。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史可法,字憲之,祥符人??贾谐绲澰赀M士。
崇禎八年,升任右參議,兼督江北諸路軍。黃梅賊軍劫掠宿松、潛山,將要犯將要侵犯安慶,史可法追擊威軍到潛山的天堂寨。史可法清廉守信用,與部下同甘共苦。軍隊出行將士不吃飽,自己不先吃,沒有發(fā)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得到戰(zhàn)士的拼死效力。
崇禎十七年四月初一,聽說賊軍進犯京城,史可法是誓師援救京城。軍隊渡口抵達浦口,聽到北都已經(jīng)淪陷。適逢南都正在商議擁立新君。風陽總督馬士英暗中與阮大鋮計議,主張擁立福王。馬士英與黃得力、劉良佐、劉澤清、高杰發(fā)兵送福王到儀真,于是史可法等人迎接福王。史可法仍然掌管兵部事務,馬士英仍然在鳳陽督師。當時,馬士英隨時希望入內(nèi)閣任宰相。等到命令下達,大怒,把史可法七不可的奏書進獻給福王。史可法便請求外調(diào)督軍,出京鎮(zhèn)守淮、揚。四月十五日,福王即皇帝位。史可法離開后,馬士英等人更加無所忌憚。黃得功、劉澤清、高杰爭著要駐守揚州。高杰先到大肆殺人搶掠,尸橫遍地。劉澤清也大肆搶掠淮上。臨淮因不接納劉良佐的軍隊,也遭到劉良佐得進攻。朝廷命令史可法前往調(diào)解,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都聽從命令。六月,大清軍隊擊敗李自成的賊軍,李自成拋棄京城向西逃走。史可法請求頒發(fā)監(jiān)國、即位兩道詔書,以撫慰山東、河北一帶居民的心。開設禮賢館,招攪四方才智之士。八月出外巡視淮安,檢閱劉澤清的軍隊。
等到大清軍隊已經(jīng)攻下邳州、宿州,史可法飛章向朝廷報告。馬士英對人說"他想接防河將士之功授官罷了。"怠慢不警覺。而各鎮(zhèn)也猶猶豫豫沒有進軍的意思,并且多次互相攻占。第二年,糧餉缺乏,各路軍都出現(xiàn)饑荒。
當時大清軍隊以奪取山東、河南河北,逼近淮南。四月初一,史可法轉移軍隊駐防泗州。史可法傳撒諸將救援盱眙。不久報告說盱眙已經(jīng)投降大清,泗州援將侯方巖全軍覆沒。史可法一天一夜奔回揚州。史可法傳撤各鎮(zhèn)軍隊但沒有一陣軍隊前來。二十日大清軍隊大規(guī)模到來。眾文武官更分城牌拒守。舊城西門險要,史可法親自守衛(wèi)。過了二天,大清軍隊迫近城下,炮擊城西北角,揚州城于是被攻破。史可法自例未死,最終被捕。史可法大叫說"我是史督師。"于是殺死了他。
史可法死后,尋找他的遺骸。過了一年,家人舉袍笏為他招魂,埋葬在揚州城郭外的梅花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