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第5章:項目范圍管理(2)-重點匯總
五、創(chuàng)建工作分解結構(WBS)
1、相關概念
創(chuàng)建WBS:創(chuàng)建工作分解結構(WBS)是面向可交付物的層次型結構,它組織并定義了整個項目范圍,并把項目工作細分為更小、更易管理的工作單元的過程。
工作包:WBS每條分支最底層的可交付成果或項目工作組成部分,工作包大小依據8/80規(guī)則。
規(guī)劃包
①工作包之上,控制賬戶之下,工作內容已知但尚缺詳細進度活動的WBS組成部分。
②對目前尚不清楚具體活動的模塊可以使用規(guī)劃包進行分解,隨著情況的逐漸清晰,規(guī)劃包最終將被分解成工作包以及相應的具體活動。
控制賬戶
①既可以是工作包,也可以是比工作包更高層次上的一個要素。
②每個控制賬戶可能包括一個或多個工作包,但是一個工作包只能屬于一個控制賬戶。
WBS詞典:WBS詞典也稱為WBS詞匯表,它是描述WBS各組成部分的文件
2、IPO圖

3、輸入(依據)
?范圍管理計劃
?項目范圍說明書
?需求文件
4、工具技術(分解)
★需要開展的活動
識別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關工作
確定WBS的結構和編排方法
自上而下逐層細化分解
為WBS組件制定和分配標識編碼
核實可交付成果分解的程度是恰當的
分解的原則
①在創(chuàng)建WBS時,需要考慮將不同人員的工作分開。
②在創(chuàng)建WBS時,需要適應組織結構形式。
③項目生命周期的各階段作為分解的第二層,產品和項目可交付成果放在第三層。

④主要可交付成果作為分解的第二層

⑤總的系統(tǒng)劃分為幾個主要的子系統(tǒng)
★注意事項
①WBS必須是面向可交付成果的
②WBS必須符合項目的范圍,必須并且只能包括100%的工作
③WBS的底層應該支持計劃和控制
④WBS中的元素必須有人負責,而且只由一個人負責
⑤WBS的指導,WBS應控制在4~6層,一個工作單元只能從屬于某個上層單元
⑥WBS應包括項目管理工作,也要包括分包出去的工作
⑦WBS的編制需要所有(主要)項目干系人的參與,不是某個項目團隊成員的責任,應該由所有干系人共同完成和一致確認
⑧WBS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在完成了WBS之后的工作中,仍然有可能需要對WBS進行修改
輸入(依據)—★范圍基準(Scope Baseline)—經過批準的項目范圍說明書、WBS和WBS詞典。
六、確認范圍(Validate Scope)
1、確認范圍概述
確認范圍是正式驗收已完成的項目可交付成果的過程
一般步驟
確定需要進行確認范圍的時間
識別范圍確認需要哪些投入
確定范圍正式被接受的標準和要素
確定確認范圍會議的組織步驟
組織范圍確認會議
需要檢查的問題
可交付成果是否是確定的、可確認的
每個可交付成果是否有明確的里程碑,里程碑是否有明確的、可辨別的事件
是否有明確的質量標準
審核和承諾是否有清晰的表達
項目范圍是否覆蓋了需要完成的產品或服務進行的所有活動,有沒有遺漏或者錯誤
項目范圍的風險是否太高,管理層是否能夠降低可預見的風險發(fā)生時對項目的沖擊
2、IPO圖

3、輸入(依據)
需求文件
需求跟蹤矩陣
4、工具技術—檢查
5、輸出(成果)
驗收的可交付成果
變更請求
6、★注意(P245-P246)
①確認范圍與核實產品
②確認范圍與質量控制
(1)質量控制屬內部檢查,由執(zhí)行組織的相應質量部門實施
(2)確認范圍則是由外部干系人(客戶或發(fā)起人)對項目可交付成果進行檢查驗收
③確認范圍與項目收尾
七、控制范圍 (Control Scope)
1、控制范圍概述
控制范圍是監(jiān)督項目和產品的范圍狀態(tài)、管理范圍變更的過程,其主要作用是在整個項目期間保持對范圍的維護
在變更實際發(fā)生時,應采用范圍控制過程來管理這些變更
2、范圍變更的原因
政府政策的問題
項目范圍的計劃編制不周密詳細,有一定的錯誤或遺漏
市場上出現了或是設計人員提出了新技術、新手段或新方案
項目執(zhí)行組織本身發(fā)生變化
客戶對項目、項目產品或服務的要求發(fā)生變化
3、范圍變更控制的主要工作
影響導致范圍變更的因素,并盡量使這些因素向有利的方面發(fā)展
判斷范圍變更是否已經發(fā)生
范圍變更發(fā)生時管理實際的變更,確保所有被請求的變更按照項目整體變更控制過程處理
4、IPO圖

5、輸入(依據)
項目管理計劃—范圍基準
工作績效數據
需求跟蹤矩陣
6、輸出(成果)—變更請求
匯總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