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和目標 | 讀《少有人走的路》
愛好本身并不應該成為自我完善的終極目標,否則就偏離了人生的方向。
某種游戲或娛樂項目大受歡迎,在于它們能夠取代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的痛苦。
以打高爾夫球為例。
我們可能會注意到,某些上了年紀的人,把余生的最高目標定位在提高球技上,他們每天想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以更少的桿數去打完一場球。
他們想通過在運動方面的成績,“抵消”在做人方面沒有進步的事實。
如果他們懂得自尊自愛,就不會自欺欺人,以低級、膚淺的目標代替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
《少有人走的路》
很多人似乎對這段頗有異議。
其實很簡單,把打高爾夫球換成其他的事情,比如說吃齋念佛、撲克麻將,然后再看看自己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否有所改變。
作者沒有否定愛好,否定的是愛好背后的目的。
比如和愛人吵架了,孩子不聽話了,挨上司罵了,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同樣的愛好可能有不同的結果。
逃避的人:打球,遛狗,推牌九,心情放松了,煩惱丟到腦后了,多虧我有一個愛好啊。但其實一切照舊,問題依舊在那里。
面對的人:打球,遛狗,推牌九,心情放松了,更平和的去考慮問題,這些愛好也給自己更多的信心(球技牌技贏得贊揚),積蓄了更多的能量去直面痛苦,解決問題,自己也得到了成長。
對某個愛好追求極致也是一樣的。
假設喜歡吃齋念佛,立志抄十萬遍金剛經。
逃避的人:我要抄經,抄經就是一切,抄經解決任何問題,消除任何煩惱,任何事情都不重要。
面對的人:抄經讓我放松,給我能量和空間去思考問題。我能抄十萬遍經,我也能解決這些問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