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依賴 | 讀《少有人走的路》
他們痛苦地說:“我不想再活下去了!我沒有了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活著還有什么樂趣?我是多么愛他(她)啊!”
我不得不告訴他們:“你描述的不是愛,而是一種過分的依賴感。確切地說,是一種寄生的心理。沒有別人就無法生存,意味著你是個寄生者,而對方是寄主。你們的關(guān)系和感情并不是自由的,而是因為需要依賴才結(jié)合在一起的。真正的愛是自由的選擇。真正相愛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只是選擇生活在一起罷了?!?/p> 《少有人走的路》
他們不在乎依賴的對象是誰,只要有人可以依賴,就會心滿意足。只要通過與別人的關(guān)系,使自己獲得某種身份,他們就會感覺舒適,至于那種身份具體是什么,對他們并不重要。
《少有人走的路》
可以很確切的說,現(xiàn)在許多人相親——不論男女——都是在尋找寄主,而不是愛。
衡量對方的首要標準就是物質(zhì):
票子,車子,房子,能給多少彩禮或者是能帶多少嫁妝。
衡量對方的次要標準就是…不好意思,沒有次要標準。
對方的性格,愛好,思想,三觀?都不重要,這些東西又不能讓自己寄生。
或者說他們不在乎,這些精神層面的東西,只能決定你是一個什么樣的寄主,是附屬的,錦上添花的,沒有也無所謂。
重要的是找一個寄主,讓自己依賴。
有一位女性患者,既年輕又漂亮,而且聰明過人,從17歲到21歲期間,她同數(shù)不清的男人發(fā)生過肉體關(guān)系——盡管對方可能在各個方面都無法與她相提并論。
《少有人走的路》
從小缺鈣,長大缺愛。
對從小缺失的東西,長大后要么極度渴求,要么極度排斥。
案例中的女士可能是太缺乏父愛之類,極度渴求,已經(jīng)不在乎依賴的對象是誰,到了是個男人就行的地步。
雖然現(xiàn)實中很多優(yōu)秀的人相親多次后,把標準降到是個「公的」就行,是個「母的」就行,但其實標準還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