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成績好不好不一定與老師講課水平有關,這是為什么?
有一句話叫做"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說的就是學習成績雖然和老師的教學素養(yǎng)有著分不開的關系,但是如何學習,學得怎么樣,主要是靠學生自己的努力。
學生成績好壞從根本上來說,主要是是由學生自身因素決定的。

比如,學生上課是否認真聽講。
以往的傳統(tǒng)教育是以老師為主,但是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從教育的終極目標來看,無論是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還是現(xiàn)代教育方式,都需要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攝入課堂知識。
在生活中我們也經(jīng)常聽到,有的家長和老師說這個學生雖然很聰明,但是他在課堂上就是不聽,這有什么辦法,難道把他腦子打開,把所有知識給他硬塞進去嗎?所以學生想要成績好,一定要主動積極地將老師講述的知識放入大腦中并且拿出來進行運用。學生上課認真聽講,這是取得好成績的第一步。如果學生沒有吸收到課堂的知識,再談下面的成績,也是沒有根基的。
學生是否進行課后練習。
聽完新課后,你感覺自己好像已經(jīng)學會了,拿到練習題依舊一臉懵。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學生只經(jīng)歷了輸入過程還沒有經(jīng)歷輸出過程,而輸出過程就是在進行大量的舉一反三訓練之后才能達到的效果。老師在課堂結(jié)束后會給大家布置一系列的作業(yè),但是有哪些同學會認真地去完成呢?捫心自問,想想你的作業(yè)是不是自己認真地獨立地完成的。

考試時的心理素質(zhì)。
按道理來說,學生從小到大經(jīng)歷過多少次考試了,在面對考試的時候應該越來越從容才對。但是大仙兒老師經(jīng)常在后臺收到留言說,怎么能緩解考試時緊張的情緒呢?
一方面,引起緊張最大的可能性是因為你沒有好好復習和考試相關的內(nèi)容。如果你有好好復習的話,不說你能夠做到胸有成竹,至少你能夠做到不緊張這一點。所以,如果你是屬于第一種情況的話,請在考試前進行深入系統(tǒng)地復習,這樣能夠有效緩解你在考試時的緊張狀態(tài)。
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我訓練。
老師的教學負擔是比較重的,在常規(guī)教學中,一位老師至少負責一到兩個班的教學工作,老師要對大多數(shù)學生保持比較熟悉的狀態(tài)是很困難的。但是學生自身是可以做到對自己負責的,我們可以在課后及時回顧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有沒有認真學習,或者這堂課的內(nèi)容有沒有去仔細消化,遇到問題的話,我們應該怎么去解決。我們個人都是有很充沛的精力去應對這些問題的。
當然,一位好老師也是相當重要的。

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背后至少都有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在引導著前行。所以,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認真教學,學生都是能看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