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要正確思考人格問題
關于自身人格和性格的思考和反思,是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這源自于雙相障礙這個疾病有很多讓人費解的地方,比如這個疾病的發(fā)作會影響我們對別人的情感,比如這個疾病的發(fā)作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讓我們的決策失誤率大增。尤其是剛剛確診接受藥物治療的朋友,在疾病到了平穩(wěn)期以后,或多或少對藥物產生排斥。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只是一方面,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是因為藥物改變了“原來的那個我”,尤其是當思考涉及到自己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格,自己原本的性格又是什么樣子的。
???????? 我呼吁朋友們要正確思考人格問題和性格問題。性格是傳統(tǒng)對一個人的解析(或西方概念的性格),人格是心理學對一個人的解析,而雙相情感障礙是現(xiàn)代醫(yī)學之下的精神病學對于我們這個疾病的定義。對于性格的各種說法,可以在生活實踐中應用,大部分人都通用的準則。心理學也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接受。它們都試圖了解一個人的內心,但要清楚的明白一件事,他們分屬于不同的學說。比如九型人格就屬于宗教學。性格就屬于中國傳統(tǒng)哲學。人格屬于心理學。精神疾病就屬于精神病學。我認為,當自身的狀況已經(jīng)被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的時候,就很難再以心理學的方法讓自己回歸正常,此時一定要堅持精神病學的療法,讓自己回歸正常,并努力使自己的人生不留遺憾。在這個過程中,心理學,哲學,都可以作為輔助療法。但一定不能脫離精神病學治療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他最為有效且收益遠大于風險。你讀傳習錄也好,學習某個學派的心理學也好,他們的收益都不是很明顯。
???????? 試圖走進人類大腦的精神世界,不同的學派眾說紛紜,他們之所以至今都很活躍,那是因為沒有一個學說真的有能力對人的大腦蓋棺定論,包括精神病學。所以常會看到抗精神病藥物對疾病的藥理是“作用不明”。盡管如此,我還是強烈建議您選擇精神病學為自己疾病的首要治療方法,原因無他,因為精神病學是科學??茖W在我們今天世界的各個角落的作用我們是有目共睹的,我們應該相信他的能力。同時,我支持心理學作為精神疾病的首要輔助手段。也不排除傳統(tǒng)哲學對疾病的療效,他更多的是歪打正著,要么往好的一方面歪,要么往不好的一方面歪,難以預料。
???????? 吃了藥,從前的自己去哪里了?他有可能離你遠去,也有可能未曾離開一步。至于我,我是這樣告訴自己的:“我始終是我,只不過今天的我有了一個更為強大和穩(wěn)定的內心,為了我的人生服務,為了我愛的人服務?!遍L期接受藥物治療,可以讓你擁有更好的社會福祉,更好的婚姻和人生,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目前的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更多的是讓患者變得符合社會期待,而忽略了患者本身的人格特點。這就需要我們在長期治療的過程中練就一身本領去覺察心境和心情,那就是我此刻的笑是發(fā)自內心的笑,還是疾病帶給我的笑。我此刻的傷心是真的傷心,還是疾病帶給我的傷心。這一點很難,堅持總能做到。另外雙相情感障礙的精準醫(yī)療也正在普及,相信將來會給廣大的病友帶來更多切實的正面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