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不剃發(fā)不易服。清朝時期北京附近的河北野三坡仍然有穿漢服的老百姓
清朝京城附近竟有幾千漢人三百年反清復明不剃發(fā),遇到清兵就活埋。歷史冷知識:不剃發(fā)不易服。清朝時期北京附近的河北野三坡仍然有穿漢服的老百姓


他說漢服一詞是近幾十年才誕生的,我真的笑死了,明明漢服一次早在漢朝《漢書》中就已經(jīng)有記載了。

這是真的,大家沒看錯;而且這不是我在這里瞎說,聶帥在回憶錄里曾經(jīng)專門提到過這個事情;而且這里的人民民風之彪悍匪夷所思,在清朝入關(guān)這接近三百年的時間里,這里的老百姓不剃發(fā),堅持反清復明,堅持了多久?
一直到1929年,這兒的老百姓還以為清朝沒有滅亡,還在堅持“反清復明”。
而且這兒的老百姓非常抱團,結(jié)寨自保,三百年沒有向清朝繳納過一文錢,而且遇到落單的清兵、客商就一律活埋!
即使在抗戰(zhàn)期間,這兒的老百姓遇到KMT潰兵也是繳槍,然后活埋的;在77事變后,KMT有一個營從這兒路過,整個營被繳械,活埋了兩個連,營長在警衛(wèi)排的保護下,經(jīng)過真正的浴血奮戰(zhàn)才從這個地區(qū)離開。
這在聶帥的回憶錄里都是有記載的。
這個地方就是距離北京不到兩百公里的地方,甚至有一部分就是今天的房山區(qū),這就是河北“野三坡”。
野三坡,位于中國北方兩大山脈(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交匯處。巍巍太行從這里沿冀、晉、豫邊界千里南下,崢崢燕山從這里順京、津、冀一路東行。野三坡是中國北方極為罕見的融雄山碧水、奇峽怪泉、文物古跡、名樹古禪于一身的風景名勝區(qū),總面積498.5平方公里。
?
根據(jù)史料記載,野三坡分上中下三坡于是就叫“三坡”,居民有幾千戶,本是明末遺孑,男人不剪發(fā),女人梳類似日本人的“棒子頭”,戴大耳環(huán),穿類似朝鮮的鉤子鞋,配紅綠色鴛鴦褲。他們不與外人通信,也不與外人通婚。
據(jù)說滿清皇帝看他們不服教化,妄圖“反清復明”,于是禁止他們參與科舉,同時御賜一個“野”字,這才叫“野三坡”。當?shù)責o鄉(xiāng)長、村長的說法,每坡推舉一個“老人”作為領(lǐng)導,統(tǒng)轄各村的“催頭”(村長)。這三個“老人”只能擔任三年,不可連任。當?shù)仉m然距離北京極近,但因重巒疊嶂,消息極為閉塞,以至于到了民國十八年他們才知道清朝倒臺了。
“這兒是深山老林,散居著幾千戶人家。他們從來不與外界交往,不受政府管轄,甚至不知道如今已是民國了,還在堅持要“反清復明“ ……KMT兵來了,他們捉住就殺。湯恩伯、衛(wèi)立煌的部隊從南口敗退下來后,路過這里,被他們繳了一個多營的槍,還殺了一百多人?!?/p>
楊上將成武對野三坡民眾的彪悍記憶是很深刻的。
?
涿州三坡區(qū)的女人,好像古代斯巴達神話里風騷的女人一樣梳著鼓一般的龍髻,赤裸著上身,掛著沉重的銅耳環(huán),露出笨重的xion部,在山中走著。逢到過年過節(jié)或做廟會的時候,這些原始的女人們便穿著古怪的明代的服裝,倚在兩個男子的粗壯的胳膊上,喜喜哈哈的搖擺著。房山龍門臺區(qū)的女人,只要一聽到戰(zhàn)爭的號角,她們就會提著自己的武器,跑到險要的山頭上去,同男人在一起,擊殺那些圍到他們土地上的”外來人“。
這是史料上對野三坡地區(qū)民俗的記載。
有些很偏僻的深山地區(qū),山溝里只有幾戶人家,那里的群眾同外界接觸很少,高達千仞的山巒,使他們和外界隔絕起來,形成了一個獨(擺渡)立的世界。象房山、宛平和淶水、淶源交界的“野三坡”,那一溜幾十個村子,一直過著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長時間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到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才知道清朝已經(jīng)滅亡了。“野三坡”的群眾說:“就是燕王掃北的時候,也沒有到過我們這兒?!彼麄兺婆e三位老人管理這一地區(qū)的事情,老人去世一位再替補一位。這里的男人不剃頭,女人不裹腳,清朝的統(tǒng)治始終沒有能進入這一地區(qū)。
這是聶帥對于野三坡的回憶。
如果不是有這么多回憶錄和歷史資料擺在這里,別說大家,就是我都很難相信距離北京不足200公里的地方,竟然有幾千漢人在清朝這接近三百年里一直堅持不剃發(fā),反清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