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才氣超過你十倍的人,他的功力超過你一百倍。
16. 一個思想過度的人,行動非常軟弱。
17. “那個才氣超過你十倍的人,你要知道,他的功力超過你一百倍。”剛才來講課路上,我想到這么一句。自己耕耘,自己收獲,自己培養(yǎng)自己,自己養(yǎng)兵千日用在一時。
18. 文字推廣不能靠立法。文字只有靠天才特高的文學家,他們?yōu)樽约憾褂梦淖?,一經使用,文字生機勃勃,傳誦四方。
19. 意識流不是正路。明白、清新,這才是大路。
20. 普希金關心時事,但一到藝術,就十分純粹。
21. 寫長篇,要靠強大的人格力量,需要極深厚的功底。魯迅的詩和哲學底子不夠,寫不成長篇。
22. 二十世紀實在是個平民的惡俗世紀。
23. 許多人說話不誠懇,尼采誠懇。
24. 可當眾朗誦的詩,是粗胚。
25. 文字不是讀給人聽的,是給人看的。詩人的加冕之夜是寂靜的。
26.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是沒有眼睛的,群眾還沒有記憶。
27. 什么是你的局限性:神,智,器,識。
28. 彌爾頓說:“每一行都要表現(xiàn)自己的性格?!?/p>
29. 世界上的書可分兩大類,一類宜深讀,一類宜淺讀。宜淺讀的書如果深讀,那就已給它陷住了,控制了。尼采的書宜深讀,你淺讀,驕傲,自大狂,深讀,讀出一個自己來。羅蘭的書宜淺讀,你若深讀,既迷失在偉大的空想中。《道德經》,宜深讀;《離騷》,宜淺讀。《道德經》若淺讀,就會講謀略,老奸巨猾,深讀,會煉成思想上的內家功夫;《離騷》若深讀,就愛國、殉情、殉國,淺讀,則唯美,好得很。
30. 佛教吸引中國最有學問的人去研究,說明佛經的文學性、哲理性之豐富。近者如章太炎、魯迅,都涉入。章的學說,就是以佛經與老莊哲學的融合。研究佛經,是東方智者和知識分子的一個底。今天的中國學者就缺這個“底”。
31. 嵇康的詩,幾乎可以說是中國唯一陽剛的詩。中國的文學,是月亮的文學,李白、東坡、辛棄疾、陸游的所謂豪放,都是做出來的,是外露的架子,嵇康的陽剛是內在的、天生的。漢賦,華麗的體裁,現(xiàn)在沒用了。豪放如唐詩,現(xiàn)在也用不上了。凄清委婉的宋詞,太傷情,小家氣的,現(xiàn)在也不必了。要從中國古典文學汲取營養(yǎng),借力借光,我認為尚有三個方面:諸子經典的詭辯和雄辯,今天可用。史家述事的筆力和氣量,今天可用。詩經、樂府、陶詩的遣詞造句,今天可用!
32. 宋玉是屈原的學生,為老師寫過賦。杜甫年幼時,不敢自比屈原、宋玉,只是個景仰者,到了他寫這首詩時,無疑是大詩人了,決不在宋玉之下,但杜甫還是稱宋玉為師。
33. 李商隱是唐代唯一直通現(xiàn)代的詩人。唯美主義,神秘主義。偶爾硬起來,評古人,非??潭緝磹?。
34. 有人評“李后主亂頭粗服皆好”,似乎中肯,我以為不對:幾時亂了頭、粗了服?自然界從來沒有“亂頭粗服”的花,李后主是“天生麗質”,和別人一比,別人或平民氣,或貴族氣,他是帝王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的名句,很正經。但寫起詞來,和女人一樣善感——詞人一寫詞,都像女人一樣。
35. 抱著原諒的心情去看這些詩(日本古典文學),很輕,很薄,半透明,紙的木的竹的。日本味。非唐非宋,也非近代中國的白話詩。平靜,恬淡。我是日本文藝的知音,知音,但不知心——他們沒有多大的心。日本對中國文化是一種誤解。但這一誤解,誤解出自己的風格,誤解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