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摘星,尹明善黯然出局

一邊是“摘星”的喜悅,另一邊則是虧損的現狀與拋棄燃油車的無奈。
3月3日,“*ST力帆”發(fā)布公告表示,公司已于3月2日得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同意撤銷對公司股票實施的退市風險警示,于3日當天停牌一天,4日復牌并變更股票簡稱為“ST力帆”。

據了解,去年6月底,力帆股份因“56萬元債務未清償”而被相關債權人向法院申請重整;8月21日,因力帆股份“當前貨幣資金4300萬元、到期債務11.96億元”的事實被裁定缺乏清償能力,進入破產重整階段。而當時的簡稱“ST力帆”也在同月25日變更為“*ST力帆”。
對于力帆股份而言,“摘星”或許只是暫時的。近年來,力帆股份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數據顯示,2018年其扣非凈利潤虧損21.5億元,2019年則增至43.95億元。據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力帆股份凈利潤虧損34.5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16.2億元。
為維持經營,2018年年底,力帆股份將力帆汽車轉讓給車和家(即現在的理想汽車),乘用車生產資質出售但其債務并未轉移;2019年初則成功將旗下乘用車項目生產基地轉賣,作價33.2億元。在一系列的“資產交易”之后,力帆股份陷入無力造車的困局。
昔日的“國產摩托車巨頭”如今仍以舊業(yè)為銷量擔當。據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累計銷售乘用車僅為2,411輛,其中包括燃油車1,348輛、新能源汽車1,063輛。與之對應的則是摩托車銷售53.04萬輛、摩托車發(fā)動機85.4萬臺、通用汽油機47.9萬臺,僅后兩者銷量呈上漲趨勢。

早期山寨、仿制、逆向工程的造車策略是力帆失去先發(fā)優(yōu)勢的原因。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1992年的力帆曾是國產摩托車行業(yè)巨頭。2003年,其收購重慶專用汽車制造廠股份,并將企業(yè)名稱改為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宣告正式進軍汽車制造業(yè)。但從首款車型力帆520起,到后來的力帆320、力帆530等多款車型均未實現自主創(chuàng)新。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力帆520被曝整車技術基于PSA集團旗下的愛麗舍,其所搭載的1.6L Tritec發(fā)動機售價比首款“力帆520”的價格還要高。有消息稱該發(fā)動機實為某巴西經銷商抵償摩托車款項的替代品。
敗北始于騙補。隨國內新能源汽車興起,力帆汽車成為較早入局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企業(yè)之一。2010年3月,力帆汽車與中科院聯合成立中科力帆,正式啟動新能源戰(zhàn)略;2012年6月其則發(fā)布公告宣布了兩項共計超過11億元投資的產業(yè)項目,包括6.7億元的新能源電池項目和4.77億元的研發(fā)中心項目。

然而,鑒于國家及地方雙重補貼的支持力度極高,且當時“造車越多,補貼越多”、“審查相對寬松”,許多車企開始“巧立名目”騙取新能源補貼。2016年,相關部門審查并公布騙補名單,力帆被曝騙補1.14億元。企業(yè)聲譽滑落的同時,也為當時處于下行期的力帆股份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在尹明善的落幕中,不堪負債累累的力帆將由何人接盤成了飯后茶余的話題。直至去年12月22日,*ST力帆發(fā)布公告稱,滿江紅股權投資基金企業(yè)將取代力帆控股成為控股股東。吉利邁捷、吉利科技集團將以產業(yè)投資人的身份參與重整力帆,力帆控股持股比例將由47.08%下降到13.75%。今年1月26日,力帆導入吉利科技集團首款換電新車型吉利楓葉80V。
據悉,楓葉汽車是吉利汽車在2020年4月發(fā)布的全新新能源汽車品牌,主打低端產品并且面向出行市場,當前僅有楓葉30X、楓葉80V兩款油改電產品推出。有分析師稱,“在吉利接盤力帆背后,其或是為試水新能源以及換電領域?!?/p>
吉利的接盤、重整的完成,力帆在自信中翻身“摘星”,并化身為吉利新能源品牌“楓葉汽車”的代工工廠。只是在2020年財報即將披露之際,力帆日前公布1月銷量僅為“1輛燃油車、107輛新能源車”的事實,尚顯其危機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