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性
極度追求自我與力量的修羅之道最終會迎來毀滅,不去抗爭而一味地縱容的仁慈之道其結果也只是付之一炬。這兩者對應的是醍醐景光與百鬼丸的母親。但無論是他們還是我們,若對初衷與結果太過于執(zhí)著了,忽略了過程與行事的手段,最終都將事與愿違。
盡管多多羅是60年代的作品,但是過去了半個世紀卻依舊閃耀。仔細一想,我們在這半個世紀中作出改變了嗎?有,也似乎沒有。
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們改變了嗎?是改變了。物資充足了,不用繼續(xù)挨餓了;生活方便了,不用出門就能購物;科技發(fā)展了,一切似乎都那么美好。
真的是這樣嗎?物資充足了,可以隨意浪費;生活方便了,有了更多欺詐的手段;科技發(fā)展了,環(huán)境依舊繼續(xù)惡化。這么看來,一點都沒變。
醍醐景光所代表的一類人,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是一切災禍的根源。修羅之道的代表。
如今,在世道上占據優(yōu)勢的依舊是這一類人。
百鬼丸的母親所代表的另一類人,一視同仁,善良慈愛,并沒有唾棄殘缺的百鬼丸,在16年里依舊念念不忘。神佛之道的代表。
當今社會,許多人將這類人稱為圣母或是圣母biao(很多人分不清這兩個詞,但也有很多人對這兩個詞都罵),并對其唾棄和辱罵。
這也是當然的,人都是趨利避害的,而大多數人更在乎眼前。他們就像醍醐景光一樣,認為只要把別人的食物搶奪過來就不會餓死。只要犧牲一部分人就能成全另一大部分的人。但事實證明,絕非如此。百鬼丸就是例子,恐怖fen紫就是例子。
有沒有想過,如果從一開始,醍醐景光聽取百鬼丸母親的意愿沒有將其拋棄,結局即便醍醐的土地失去了魔神的庇佑再次陷入貧瘠,但醍醐一家以及其領地的眾多人民也不可能失去性命。
造成一切災禍的根源,不是醍醐景光的自私,也不是魔神的貪婪,更不是荒蕪的土地。僅僅是因為他們失去了人性。
修羅與神佛,在他們夾縫之中的,才是人性。
如果醍醐景光沒有將百鬼丸作為野心的代價而拋棄,如果在百鬼丸被拋棄時其母親果斷站出來反抗,如果多寶丸途中沒有將百鬼丸視為鬼神而將其視為親哥哥,如果戰(zhàn)爭中的那些武士對手無寸鐵平民仍留一份善念沒有將其燒殺搶奪而為其留一條生路的話。相信世界上也不會有如此多的災禍吧。
然而,說了那么多,可能也不會有多大的作用吧。也只能祝愿、祈禱人們,在履行自己“道”的同時,內心能保留一份善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