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 《華蓋集續(xù)編》 談皇帝 無花的薔薇 紀念劉和珍君 死地
《魯迅全集》? —華蓋集續(xù)編
目錄
8、我還不能“帶住”
9、送灶日漫筆
10、談皇帝
11、無花的薔薇
12、無花的薔薇之二
13、“死地”
14、可慘與可笑
15、記念劉和珍君
16、空談
17、如此“討赤”
18、無花的薔薇之三
19、新的薔薇
20、再來一次
21、為半農(nóng)題記《何典》后,作
22、馬上日記
8、我還不能“帶住”
一月三十日《晨報副刊》上滿載著一些東西,現(xiàn)在有人稱它為“攻周專號”(2),真是些有趣的玩意兒,倒可以看見紳士的本色。不知怎的,今天的《晨副》忽然將這事結束,照例用通信,李四光教授開場白,徐志摩“詩哲”接后段,一唱一和,甩道“帶?。∽屛覀儗χ於返碾p方猛喝一聲,帶??!”(3)了。還“聲明一句,本刊此后不登載對人攻擊的文字”云。
他們的什么“閑話……閑話”問題,本與我沒有什么鳥相干,“帶住”也好,放開也好,拉攏也好,自然大可以隨便玩把戲。但是,前幾天不是因為“令兄”關系,連我的“面孔”都攻擊過了么?我本沒有去“混斗”,倒是株連了我?,F(xiàn)在我還沒有怎樣開口呢,怎么忽然又要“帶住”了?從紳士們看來,這自然不過是“侵犯”了我“一言半語”,正無須“跳到半天空”,然而我其實也并沒有“跳到半天空”,只是還不能這樣地謹聽指揮,你要“帶住”了,我也就“帶住”。
對不起,那些文字我無心細看,“詩哲”所說的要點,似乎是這樣鬧下去,要失了大學教授的體統(tǒng),丟了“負有指導青年重責的前輩”的丑,使學生不相信,青年不耐煩了??蓱z可憐,有臭趕緊遮起來。“負有指導青年重責的前輩”,有這么多的丑可丟,有那么多的丑怕丟么?用紳士服將“丑”層層包裹,裝著好面孔,就是教授,就是青年的導師么?中國的青年不要高帽皮袍,裝腔作勢的導師;要并無偽飾,——
倘沒有,也得少有偽飾的導師。倘有戴著假面,以導師自居的,就得叫他除下來,否則,便將它撕下來,互相撕下來。撕得鮮血淋漓,臭架子打得粉碎,然后可以談后話。這時候,即使只值半文錢,卻是真價值;即使丑得要使人“惡心”,卻是真面目。略一揭開,便又趕忙裝進緞子盒里去,雖然可以使人疑是鉆石,也可以猜作糞土,縱使外面滿貼著好招牌,法蘭斯呀,蕭伯訥(4)呀,……毫不中用的!
李四光教授先勸我“十年讀書十年養(yǎng)氣”。還一句紳士話罷:盛意可感。書是讀過的,不止十年,氣也養(yǎng)過的,不到十年,可是讀也讀不好,養(yǎng)也養(yǎng)不好。我是李教授所早認為應當“投畀豺虎”者之一,(5)此時本已不必溫言勸諭,說什么“弄到人家無故受累”,難道真以為自己是“公理”的化身,判我以這樣巨罰之后,還要我叩謝天恩么?還有,李教授以為我“東方文學家的風味,似乎格外的充足,……所以總要寫到露骨到底,才盡他的興會?!蔽易约旱囊庖妳s絕不同。我正因為生在東方,而且生在中國,所以“中庸”“穩(wěn)妥”的余毒,還淪肌浹髓,比起法國的勃羅亞(6)——他簡直稱大報的記者為“蛆蟲”——來,真是“小巫見大巫”,使我自慚究竟不及白人之毒辣勇猛。即以李教授的事為例罷:一,因為我知道李教授是科學家,不很“打筆墨官司”的,所以只要可以不提,便不提;只因為要回敬貴會友(7)一杯酒,這才說出“兼差”的事來。二,關于兼差和薪水一節(jié),已在《語絲》(六五)
(8)上答復了,但也還沒有“寫到露骨到底”。
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國,我的筆要算較為尖刻的,說話有時也不留情面。但我又知道人們怎樣地用了公理正義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號,溫良敦厚的假臉,流言公論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無刀無筆的弱者不得喘息。倘使我沒有這筆,也就是被欺侮到赴訴無門的一個;我覺悟了,所以要常用,尤其是用于使麒麟皮下露出馬腳。萬一那些虛偽者居然覺得一點痛苦,有些省悟,知道技倆也有窮時,少裝些假面目,則用了陳源教授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教訓”。
只要誰露出真價值來,即使只值半文,我決不敢輕薄半句。但是,想用了串戲的方法來哄騙,那是不行的;我知道的,不和你們來敷衍。
“詩哲”為援助陳源教授起見,似乎引過羅曼羅蘭的話,大意是各人的身上都有鬼,但人卻只知道打別人身上的鬼。
?。?)沒有細看,說不清了,要是差不多,那就是一并承認了陳源教授的身上也有鬼,李四光教授自然也難逃。他們先前是自以為沒有鬼的。假使真知道了自己身上也有鬼,“帶住”的事可就容易辦了。只要不再串戲,不再擺臭架子,忘卻了你們的教授的頭銜,且不做指導青年的前輩,將你們的“公理”的旗插到“糞車”上去,將你們的紳士衣裝拋到“臭毛廁”里去,除下假面具,赤條條地站出來說幾句真話就夠了!
二月三日。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二六年二月七日北京《京報副刊》。
?。?)“攻周專號”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報副刊》的全部篇幅,只刊載徐志摩的《關于下面一束通信告讀者們》和陳源的《閑話的閑話之閑話引出來的幾封信》,所以二月二日《京報副刊》上發(fā)表署名楊丹初的《問陳源》一文中,稱它為“陳源同徐志摩兩個人湊成的攻周的專號”。
?。?)一九二六年二月三日《晨報副刊》以“結束閑話,結束廢話!”為題,發(fā)表了李四光和徐志摩的通信。李四光在通信中說魯迅“東方文學家的風味,他似乎格外的充足,所以他拿起筆來,總要寫到露骨到底,才盡他的興會,弄到人家無故受累,他也管不著?!蓖瑫r他又慨嘆“指導青年的人,還要彼此辱罵,制成一個惡劣的社會”。徐志摩則說:“大學的教授們”,“負有指導青年重責的前輩”,是不該這樣“混斗”的。因為“這不僅是紳士不紳士的問題,這是像受教育人不像的問題。……學生們看做他們先生的這樣丟丑,忍不住開口說話了。絕對沒關系人看了這情形也不耐煩了。”于是他便“對著混斗的雙方猛喝”:“帶??!”
?。?)陳西瀅在《現(xiàn)代評論》第一卷第十八期(一九二五年四月十一日)《中山先生大殯給我的感想》,和同刊第二卷第四十八期(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七日)的《閑話》中,曾一再說到一九二一年夏天他在倫敦訪問蕭伯納的事。
?。?)李四光的“十年讀書十年養(yǎng)氣”的話,參看本卷第237頁注(23)。李四光是所謂“國立女子大學后援會”成員之一。
?。?)勃羅亞(L.Bloy,1846—1917)法國作家,著有《一個專事拆毀的工程師的話》、《失望者》等。他常在文章中用極毒辣的語言攻擊當時文學界和新聞界的著名人物。
?。?)指王世杰,他也是“教育界公理維持會”(后改名“國立女子大學后援會”)的成員。他曾叫嚷“北大教授在女師大兼充主任者已有五人,實屬違法,應加以否認”。對此,魯迅指出:“北大教授兼國立京師圖書館副館長月薪至少五六百元的李四光,不也是正在坐中‘維持公理’,而且演說的么?使之何以為情?”(見《華蓋集·“公理”的把戲》)
?。?)指本書《不是信》一文。
(9)徐志摩在一九二六年一月二十日《晨報副刊》發(fā)表的《再添幾句閑話的閑話乘便妄想解圍》中說:“我真的覺得沒有一件事情你可以除外你自己專罵旁人的。……我們心里的心里,你要是有膽量望里看的話,那一種可能的惡、孽、罪,不曾犯過?誰也不能比誰強得了多少,老實說?!赀@個意義,我們就可以懂得羅曼羅蘭‘AbovetheBattleField’的喊聲。鬼是可怕的;他不僅附在你敵人的身上,那是你瞅得見的,他也附在你自己的身上,這你往往看不到,要打鬼的話,你就得連你自己身上的一起打了去,才是公平?!绷_曼羅蘭(RomainRolland,1866—1944),法國作家、社會活動家。著有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劇本《愛與死的搏斗》等?!癆bovetheBattleField”,英語,意為“在戰(zhàn)場上”;這是徐志摩對羅曼羅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中反對帝國主義戰(zhàn)爭的文集《超乎混戰(zhàn)之上》一書書名不準確的英譯。
9、送灶日漫筆
坐聽著遠遠近近的爆竹聲,知道灶君先生們都在陸續(xù)上天,向玉皇大帝講他的東家的壞話去了,(2)但是他大概終于沒有講,否則,中國人一定比現(xiàn)在要更倒楣。
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們那里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了。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diào)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我們中國人意中的神鬼,似乎比活人要老實些,所以對鬼神要用這樣的強硬手段,而于活人卻只好請吃飯。
今之君子往往諱言吃飯,尤其是請吃飯。那自然是無足怪的,的確不大好聽。只是北京的飯店那么多,飯局那么多,莫非都在食蛤蜊,談風月,“酒酣耳熱而歌嗚嗚”(3)么?不盡然的,的確也有許多“公論”從這些地方播種,只因為公論和請?zhí)g看不出蛛絲馬跡,所以議論便堂哉皇哉了。但我的意見,卻以為還是酒后的公論有情。人非木石,豈能一味談理,礙于情面而偏過去了,在這里正有著人氣息。況且中國是一向重情面的。何謂情面?明朝就有人解釋過,曰:“情面者,面情之謂也?!保?)自然不知道他說什么,但也就可以懂得他說什么。在現(xiàn)今的世上,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論,本來是一種夢想;即使是飯后的公評,酒后的宏議,也何嘗不可姑妄聽之呢。然而,倘以為那是真正老牌的公論,卻一定上當,——
但這也不能獨歸罪于公論家,社會上風行請吃飯而諱言請吃飯,使人們不得不虛假,那自然也應該分任其咎的。
記得好幾年前,是“兵諫”(5)之后,有槍階級專喜歡在天津會議的時候,有一個青年憤憤地告訴我道:他們那里是會議呢,在酒席上,在賭桌上,帶著說幾句就決定了。他就是受了“公論不發(fā)源于酒飯說”之騙的一個,所以永遠是憤然,殊不知他那理想中的情形,怕要到二九二五年才會出現(xiàn)呢,或者竟許到三九二五年。
然而不以酒飯為重的老實人,卻是的確也有的,要不然,中國自然還要壞。有些會議,從午后二時起,討論問題,研究章程,此問彼難,風起云涌,一直到七八點,大家就無端覺得有些焦躁不安,脾氣愈大了,議論愈糾紛了,章程愈渺茫了,雖說我們到討論完畢后才散罷,但終于一哄而散,無結果。這就是輕視了吃飯的報應,六七點鐘時分的焦躁不安,就是肚子對于本身和別人的警告,而大家誤信了吃飯與講公理無關的妖言,毫不瞅睬,所以肚子就使你演說也沒精采,宣言也——連草稿都沒有。
但我并不說凡有一點事情,總得到什么太平湖飯店,擷英番菜館之類里去開大宴;我于那些店里都沒有股本,犯不上替他們來拉主顧,人們也不見得都有這么多的錢。我不過說,發(fā)議論和請吃飯,現(xiàn)在還是有關系的;請吃飯之于發(fā)議論,現(xiàn)在也還是有益處的;雖然,這也是人情之常,無足深怪的。
順便還要給熱心而老實的青年們進一個忠告,就是沒酒沒飯的開會,時候不要開得太長,倘若時候已晚了,那么,買幾個燒餅來吃了再說。這么一辦,總可以比空著肚子的討論容易有結果,容易得收場。
膠牙餳的強硬辦法,用在灶君身上我不管它怎樣,用之于活人是不大好的。倘是活人,莫妙于給他醉飽一次,使他自己不開口,卻不是膠住他。中國人對人的手段頗高明,對鬼神卻總有些特別,二十三夜的捉弄灶君即其一例,但說起來也奇怪,灶君竟至于到了現(xiàn)在,還仿佛沒有省悟似的。
道士們的對付“三尸神”(6),可是更利害了。我也沒有做過道士,詳細是不知道的,但據(jù)“耳食之言”,則道士們以為人身中有三尸神,到有一日,便乘人熟睡時,偷偷地上天去奏本身的過惡。這實在是人體本身中的奸細,《封神傳演義》(7)常說的“三尸神暴躁,七竅生煙”的三尸神,也就是這東西。
但據(jù)說要抵制他卻不難,因為他上天的日子是有一定的,只要這一日不睡覺,他便無隙可乘,只好將過惡都放在肚子里,再看明年的機會了。連膠牙餳都沒得吃,他實在比灶君還不幸,值得同情。
三尸神不上天,罪狀都放在肚子里;灶君雖上天,滿嘴是糖,在玉皇大帝面前含含胡胡地說了一通,又下來了。對于下界的情形,玉皇大帝一點也聽不懂,一點也不知道,于是我們今年當然還是一切照舊,天下太平。
我們中國人對于鬼神也有這樣的手段。
我們中國人雖然敬信鬼神;卻以為鬼神總比人們傻,所以就用了特別的方法來處治他。至于對人,那自然是不同的了,但還是用了特別的方法來處治,只是不肯說;你一說,據(jù)說你就是卑視了他了。誠然,自以為看穿了的話,有時也的確反不免于淺薄。
二月五日。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二六年二月十一日《國民新報副刊》。
?。?)舊俗以夏歷十二月二十四日為灶神升天的日子,在這一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稱為送灶。
?。?)食蛤蜊見《南史·王弘傳》:“(融)初為司徒法曹,詣王僧襱,因遇沈昭略,未相識。昭略屢顧盼,謂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謂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湯谷,照耀天下,誰云不知,而卿此問!’昭略云:‘不知許事,且食蛤蜊。’”談風月,見《梁書·徐勉傳》,勉為吏部尚書,“常與門人夜集,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薄熬坪ǘ鸁岫鑶鑶琛保Z出《漢書·楊惲傳》,惲報孫會宗書:“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坪蠖鸁幔鎏燹泽径魡鑶??!?br/>
?。?)“情面者,面情之謂也。”這是明代周道登(崇禎初年的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對崇禎皇帝說的話,見竹塢遺民(文秉)著《烈皇小識》卷一:“上(崇禎)又問閣臣:‘近來諸臣奏內(nèi),多有情面二字,何謂情面?’周道登對曰:‘情面者,面情之謂也。’左右皆匿笑。”
?。?)“兵諫”一九一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北洋政府在參戰(zhàn)問題上,總統(tǒng)黎元洪和總理段祺瑞發(fā)生分歧。五月,段提出的對德宣戰(zhàn)案未得國會通過,且被黎元洪免職。于是在段的指使下,安徽省長倪嗣沖首先通電獨立,奉、魯、閩、豫、浙、陜、直等省督軍相繼響應,皖督張勛也用“十三省省區(qū)聯(lián)合會”(即所謂督軍團)的名義電請黎元洪退職,他們自稱這種行動為“兵諫”。
?。?)“三尸神”道教稱在人體內(nèi)作崇的“神”。據(jù)《太上三尸中經(jīng)》說:“上尸名彭倨,在人頭中;中尸名彭質(zhì),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矯,在人足中?!庇终f每逢庚申那天,他們便上天去向天帝陳說人的罪惡;但只要人們在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封神傳演義》即《封神演義》,長篇小說,明代許仲琳(一說陸西星)著,共一百回。
10、談皇帝
中國人的對付鬼神,兇惡的是奉承,如瘟神和火神之類,老實一點的就要欺侮,例如對于土地或灶君。待遇皇帝也有類似的意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亂世時“成則為王敗則為賊”,平常是一個照例做皇帝,許多個照例做平民;兩者之間,思想本沒有什么大差別。所以皇帝和大臣有“愚民政策”,百姓們也自有其“愚君政策”。
往昔的我家,曾有一個老仆婦,告訴過我她所知道,而且相信的對付皇帝的方法。她說——
“皇帝是很可怕的。他坐在龍位上,一不高興,就要殺人;
不容易對付的。所以吃的東西也不能隨便給他吃,倘是不容易辦到的,他吃了又要,一時辦不到;——譬如他冬天想到瓜,秋天要吃桃子,辦不到,他就生氣,殺人了?,F(xiàn)在是一年到頭給他吃波菜,一要就有,毫不為難。但是倘說是波菜,他又要生氣的,因為這是便宜貨,所以大家對他就不稱為波菜,另外起一個名字,叫作‘紅嘴綠鸚哥’。”
在我的故鄉(xiāng),是通年有波菜的,根很紅,正如鸚哥的嘴一樣。
這樣的連愚婦人看來,也是呆不可言的皇帝,似乎大可以不要了。然而并不,她以為要有的,而且應該聽憑他作威作福。至于用處,仿佛在靠他來鎮(zhèn)壓比自己更強梁的別人,所以隨便殺人,正是非備不可的要件。然而倘使自己遇到,且須侍奉呢?可又覺得有些危險了,因此只好又將他練成傻子,終年耐心地專吃著“紅嘴綠鸚哥”。
其實利用了他的名位,“挾天子以令諸侯”(2)的,和我那老仆婦的意思和方法都相同,不過一則又要他弱,一則又要他愚。儒家的靠了“圣君”來行道也就是這玩意,因為要“靠”,所以要他威重,位高;因為要便于操縱,所以又要他頗老實,聽話。
皇帝一自覺自己的無上威權,這就難辦了。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皇土”(3),他就胡鬧起來,還說是“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我又何恨”(4)哩!于是圣人之徒也只好請他吃“紅嘴綠鸚哥”了,這就是所謂“天”。據(jù)說天子的行事,是都應該體帖天意,不能胡鬧的;而這“天意”也者,又偏只有儒者們知道著。
這樣,就決定了:要做皇帝就非請教他們不可。
然而不安分的皇帝又胡鬧起來了。你對他說“天”么,他卻道,“我生不有命在天?!”(5)豈但不仰體上天之意而已,還逆天,背天,“射天”(6),簡直將國家鬧完,使靠天吃飯的圣賢君子們,哭不得,也笑不得。
于是乎他們只好去著書立說,將他罵一通,豫計百年之后,即身歿之后,大行于時,自以為這就了不得。
但那些書上,至多就止記著“愚民政策”和“愚君政策”全都不成功。
二月十七日。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九日《國民新報副刊》。
?。?)“挾天子以令諸侯”語見《三國志·諸葛亮傳》。諸葛亮在隆中對劉備評論曹操時說:“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普天之下,莫非皇土”見《詩經(jīng)·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溥,通普。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我又何恨”語出《梁書·邵陵王綸傳》。太清三年(549)三月,侯景陷建康,“高祖(梁武帝蕭衍)
嘆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
?。?)“我生不有命在天?!”語見《尚書·西北戡黎》:“王(商紂王)曰: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射天”見《史記·殷本紀》:“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囊,盛血,卬(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11、無花的薔薇
1
又是Schopenhauer先生的話——
“無刺的薔薇是沒有的?!欢鴽]有薔薇的刺卻很多?!保?)題目改變了一點,較為好看了。
“無花的薔薇”也還是愛好看。
2
去年,不知怎的這位勗本華爾先生忽然合于我們國度里的紳士們的脾胃了,便拉扯了他的一點《女人論》(3);我也就夾七夾八地來稱引了好幾回,可惜都是刺,失了薔薇,實在大煞風景,對不起紳士們。
記得幼小時候看過一出戲,名目忘卻了,一家正在結婚,而勾魂的無常鬼已到,夾在婚儀中間,一同拜堂,一同進房,一同坐床……實在大煞風景,我希望我還不至于這樣。
3
有人說我是“放冷箭者”(4)。
我對于“放冷箭”的解釋,頗有些和他們一流不同,是說有人受傷,而不知這箭從什么地方射出。所謂“流言”者,庶幾近之。但是我,卻明明站在這里。
但是我,有時雖射而不說明靶子是誰,這是因為初無“與眾共棄”之心,只要該靶子獨自知道,知道有了洞,再不要面皮鼓得急繃繃,我的事就完了。
4
蔡孑民(5)先生一到上海,《晨報》就據(jù)國聞社電報鄭重地發(fā)表他的談話,而且加以按語,以為“當為歷年潛心研究與冷眼觀察之結果,大足詔示國人,且為知識階級所注意也?!?br/>
我很疑心那是胡適之先生的談話,國聞社的電碼有些錯誤了。
5
豫言者,即先覺,每為故國所不容,也每受同時人的迫害,大人物也時常這樣。他要得人們的恭維贊嘆時,必須死掉,或者沉默,或者不在面前。
總而言之,第一要難于質(zhì)證。
如果孔丘,釋迦,耶穌基督還活著,那些教徒難免要恐慌。對于他們的行為,真不知道教主先生要怎樣慨嘆。
所以,如果活著,只得迫害他。
待到偉大的人物成為化石,人們都稱他偉人時,他已經(jīng)變了傀儡了。
有一流人之所謂偉大與渺小,是指他可給自己利用的效果的大小而言。
6
法國羅曼羅蘭先生今年滿六十歲了。晨報社為此征文徐志摩先生于介紹之余,發(fā)感慨道:“……但如其有人拿一些時行的口號,什么打倒帝國主義等等,或是分裂與猜忌的現(xiàn)象,去報告羅蘭先生說這是新中國,我再也不能預料他的感想了?!保?)(《晨副》一二九九)
他住得遠,我們一時無從質(zhì)證,莫非從“詩哲”的眼光看來,羅蘭先生的意思,是以為新中國應該歡迎帝國主義的么?
“詩哲”又到西湖看梅花去了,一時也無從質(zhì)證。不知孤山的古梅,著花也未,可也在那里反對中國人“打倒帝國主義”?
7
志摩先生曰:“我很少夸獎人的。但西瀅就他學法郎士的文章說,我敢說,已經(jīng)當?shù)闷鹨痪涮旖蛟挘骸懈恕!倍摇跋裎鳛]這樣,在我看來,才當?shù)闷稹畬W者’的名詞。”(7)(《晨副》一四二三)
西瀅教授曰:“中國的新文學運動,方在萌芽,可是稍有貢獻的人,如胡適之,徐志摩,郭沫若,郁達夫,丁西林,周氏兄弟等等都是曾經(jīng)研究過他國文學的人。尤其是志摩他非但在思想方面,就是在體制方面,他的詩及散文,都已經(jīng)有一種中國文學里從來不曾有過的風格?!保?)(《現(xiàn)代》六三)
雖然抄得麻煩,但中國現(xiàn)今“有根”的“學者”和“尤其”的思想家及文人,總算已經(jīng)互相選出了。
8
志摩先生曰:“魯迅先生的作品,說來大不敬得很,我拜讀過很少,就只《吶喊》集里兩三篇小說,以及新近因為有人尊他是中國的尼采他的《熱風》集里的幾頁。他平常零星的東西,我即使看也等于白看,沒有看進去或是沒有看懂?!保?)(《晨副》一四三三)
西瀅教授曰:“魯迅先生一下筆就構陷人家的罪狀。……
可是他的文章,我看過了就放進了應該去的地方——說句體己話,我覺得它們就不應該從那里出來——手邊卻沒有?!保?0)(同上)
雖然抄得麻煩,但我總算已經(jīng)被中國現(xiàn)在“有根”的“學者”和“尤其”的思想家及文人協(xié)力踏倒了。
9
但我愿奉還“曾經(jīng)研究過他國文學”的榮名?!爸苁闲值堋敝?,一定又是我了。我何嘗研究過什么呢,做學生時候看幾本外國小說和文人傳記,就能算“研究過他國文學”么?
該教授——恕我打一句“官話”——說過,我笑別人稱他們?yōu)椤拔氖俊保恍Α澳硤筇焯旃拇怠蔽沂恰八枷虢绲臋嗤摺薄,F(xiàn)在不了,不但笑,簡直唾棄它。
10
其實呢,被毀則報,被譽則默,正是人情之常。誰能說人的左頰既受愛人接吻而不作一聲,就得援此為例,必須默默地將右頰給仇人咬一口呢?
我這回的竟不要那些西瀅教授所頒賞陪襯的榮名,“說句體己話”罷,實在是不得已。我的同鄉(xiāng)不是有“刑名師爺”的么?他們都知道,有些東西,為要顯示他傷害你的時候的公正,在不相干的地方就稱贊你幾句,似乎有賞有罰,使別人看去,很像無私……。
“帶??!”又要“構陷人家的罪狀”了。只是這一點,就已經(jīng)夠使人“即使看也等于白看”,或者“看過了就放進了應該去的地方”了。
二月二十七日。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八日《語絲》周刊第六十九期。
?。?)Schopenhauer叔本華。這里的引文據(jù)一九一六年德文版《叔本華全集》第六卷《比喻·隱喻和寓言》,可譯為:“沒有無刺的薔薇?!皇撬N薇的刺卻很多?!?br/>
?。?)《女人論》即《婦人論》,叔本華誣蔑婦女的一篇文章。
參看本卷第163頁注(8)。
(4)“放冷箭者”陳西瀅在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報副刊》發(fā)表的《致志摩》中攻擊魯迅說:“他沒有一篇文章里不放幾枝冷箭”。
?。?)蔡孑民(1868—1940)蔡元培,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前清進士,近代教育家。早年與章太炎等組織光復會,后又參加同盟會。曾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國民黨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五四”時期,他贊成和支持新文化運動。一九二六年二月三日,他由歐洲回抵上海,對國聞社記者發(fā)表關于國內(nèi)政治教育等問題的談話,說“對政制贊可聯(lián)省自治。對學生界現(xiàn)象極不滿。
謂現(xiàn)實問題,固應解決,尤須有人埋頭研究,以規(guī)將來”等等(見一九二六年二月五日北京《晨報》),這與胡適的主張相似,魯迅因而表示反對;這里說“疑心那是胡適之先生的談話”,是對蔡的一種比較委婉的批評。
?。?)此段引自徐志摩在一九二五年十月三十一日《晨報副刊》發(fā)表的《羅曼羅蘭》一文。文中說加爾各答大學教授卡立大斯拉格(KaliadasNag)“專為法國羅曼羅蘭明年六十整壽征文”寫信給他,說“羅曼羅蘭先生自己極想望從‘新中國’聽到他思想的回響”。
?。?)此段引自徐志摩在一九二六年一月十三日《晨報副刊》發(fā)表的《“閑話”引出來的閑話》。
?。?)此段引自陳西瀅在《現(xiàn)代評論》第三卷第六十三期(一九二六年二月二十日)發(fā)表的《閑話》。
?。?)此段引自徐志摩在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報副刊》發(fā)表的《關于下面一束通信告讀者們》。
?。?0)此段引自陳西瀅的《致志摩》。
12、無花的薔薇之二
1
英國勃爾根(2)貴族曰:“中國學生只知閱英文報紙,而忘卻孔子之教。英國之大敵,即此種極力詛咒帝國而幸災樂禍之學生?!袊鵀檫^激黨之最好活動場……。”(一九二五年六月三十日倫敦路透電。)
南京通信云:“基督教城中會堂聘金大教授某神學博士講演,中有謂孔子乃耶穌之信徒,因孔子吃睡時皆禱告上帝。當有聽眾……質(zhì)問何所據(jù)而云然;博士語塞。時乃有教徒數(shù)人,突緊閉大門,聲言‘發(fā)問者,乃蘇俄盧布買收來者’。當呼警捕之?!保ㄈ率蝗铡秶窆珗蟆?。)
蘇俄的神通真是廣大,竟能買收叔梁紇(3),使生孔子于耶穌之前,則“忘卻孔子之教”和“質(zhì)問何所據(jù)而云然”者,當然都受著盧布的驅(qū)使無疑了。
2
西瀅教授曰:“聽說在‘聯(lián)合戰(zhàn)線’中,關于我的流言特別多,并且據(jù)說我一個人每月可以領到三千元?!餮浴窃诳谏狭鞯?,在紙上到也不大見。”(4)(《現(xiàn)代》六十五。)
該教授去年是只聽到關于別人的流言的,卻由他在紙上發(fā)表;據(jù)說今年卻聽到關于自己的流言了,也由他在紙上發(fā)表。“一個人每月可以領到三千元”,實在特別荒唐,可見關于自己的“流言”都不可信。但我以為關于別人的似乎倒是近理者居多。
3
據(jù)說“孤桐先生”下臺之后,他的什么《甲寅》居然漸漸的有了活氣了??梢姽偈亲霾坏玫摹?br/>
?。?)然而他又做了臨時執(zhí)政府秘書長了,不知《甲寅》可仍然還有活氣?如果還有,官也還是做得的……。
4
已不是寫什么“無花的薔薇”的時候了。
雖然寫的多是刺,也還要些和平的心。
現(xiàn)在,聽說北京城中,已經(jīng)施行了大殺戮了。
?。?)當我寫出上面這些無聊的文字的時候,正是許多青年受彈飲刃的時候。
嗚呼,人和人的魂靈,是不相通的。
5
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段祺瑞政府使衛(wèi)兵用步槍大刀,在國務院門前包圍虐殺徒手請愿,意在援助外交之青年男女,至數(shù)百人之多。還要下令,誣之曰“暴徒”!
如此殘虐險狠的行為,不但在禽獸中所未曾見,便是在人類中也極少有的,除卻俄皇尼古拉二世使可薩克兵擊殺民眾的事(7),僅有一點相像。
6
中國只任虎狼侵食,誰也不管。管的只有幾個年青的學生,他們本應該安心讀書的,而時局漂搖得他們安心不下。假如當局者稍有良心,應如何反躬自責,激發(fā)一點天良?
然而竟將他們虐殺了!
7
假如這樣的青年一殺就完,要知道屠殺者也決不是勝利者。
中國要和愛國者的滅亡一同滅亡。屠殺者雖然因為積有金資,可以比較長久地養(yǎng)育子孫,然而必至的結果是一定要到的?!白訉O繩繩”(8)又何足喜呢?滅亡自然較遲,但他們要住最不適于居住的不毛之地,要做最深的礦洞的礦工,要操最下賤的生業(yè)……。
8
如果中國還不至于滅亡,則已往的史實示教過我們,將來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殺者的意料之外——
這不是一件事的結束,是一件事的開頭。
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血債必須用同物償還。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9
以上都是空話。筆寫的,有什么相干?
實彈打出來的卻是青年的血。血不但不掩于墨寫的謊語,不醉于墨寫的挽歌;威力也壓它不住,因為它已經(jīng)騙不過,打不死了。
三月十八日,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寫。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九日《語絲》周刊第七十二期。
?。?)勃爾根當時英國的印度內(nèi)務部部長。這里引的是他在倫敦中央亞洲協(xié)會演說中的話(見一九二五年七月二日《京報》)。
?。?)叔梁紇春秋時魯國人,孔丘的父親。按孔丘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比耶穌生年早五百多年。
?。?)關于《現(xiàn)代評論》收受津貼一事,《猛進》周刊第三十一期(一九二五年十月二日)曾有一篇署名蔚麟的通信,其中說:“《現(xiàn)代評論》因為受了段祺瑞、章士釗的幾千塊錢,吃著人的嘴軟,拿著人的手軟,對于段祺瑞、章士釗的一切胡作非為,絕不敢說半個不字?!?br/>
又章川島在《語絲》第六十八期(一九二六年三月一日)的一篇通信里也曾說到這津貼問題:“據(jù)說現(xiàn)代評論社開辦時,確曾由章士釗經(jīng)手弄到一千元,大概不是章士釗自己掏腰包的,來路我也不明?!欢@也許是流言,正如西瀅之捧章士釗是否由于大洋,我概不確知?!?br/>
這兩篇通信都揭露了當時《現(xiàn)代評論》收受津貼的事實;對于這兩篇通信,陳西瀅在《現(xiàn)代評論》第三卷第六十五期(一九二六年三月六日)的《閑話》里曾經(jīng)加以辯解,說他個人并未“每月領到三千元”,只要有人能夠證明他“領受過三百元,三十元,三元,三毛,甚而至于三個銅子”,那他“就不再說話”。但對于《現(xiàn)代評論》收受過段祺瑞津貼的事實,則避而不答。又,這里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一語,最初出自《莽原》周刊第二十期(一九二五年九月四日)霉江致魯迅的信中:
“我今天上午著手草《聯(lián)合戰(zhàn)線》一文,致猛進社、語絲社、莽原社同人及全國的叛徒們的,目的是將三社同人及其他同志聯(lián)合起來,印行一種刊物,注全力進攻我們本階級的惡勢力的代表:一系反動派的章士釗的《甲寅》,一系與反動派朋比為奸的《現(xiàn)代評論》。”
?。?)這是陳西瀅的話,參看本卷第216頁注(10)。
?。?)指三一八慘案。一九二六年三月,在馮玉祥國民軍與奉系軍閥張作霖、李景林等作戰(zhàn)期間,日本帝國主義者因見奉軍戰(zhàn)事失利,便公開出面援助,于十二日以軍艦兩艘駛進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守軍,國民軍亦開炮還擊,于是日本便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抗議,并聯(lián)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國,借口維護《辛丑條約》,于三月十六日以八國名義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停止津沽間的軍事行動和撤除防務等等,并限于四十八小時以內(nèi)2答復,否則,“關系各國海軍當局,決采所認為必要之手段”。北京各界人民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這種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于三月十八日在天安門集會抗議,會后結隊赴段祺瑞執(zhí)政府請愿;不料在國務院門前,段祺瑞竟命令衛(wèi)隊開槍射擊,并用大刀鐵棍追打砍殺,當場和事后因重傷而死者四十七人,傷者一百五十余人,造成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互相勾結屠殺我國人民的大慘案。
?。?)一九○五年一月二十二日(俄歷一月九日),彼得堡工人因反對開除工人和要求改善生活,帶著眷屬到冬宮請愿;俄皇尼古拉二世卻命令士兵開槍。結果,有一千多人被擊斃,兩千多人受傷。這天是星期日,史稱“流血的星期日”。
?。?)“子孫繩繩”語見《詩經(jīng)·大雅·抑》:“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崩K繩,相承不絕的樣子。
13、“死地”
從一般人,尤其是久受異族及其奴仆鷹犬的蹂躪的中國人看來,殺人者常是勝利者,被殺者常是劣敗者。而眼前的事實也確是這樣。
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慘殺徒手請愿的市民和學生的事,本已言語道斷(2),只使我們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但北京的所謂言論界,總算還有評論,雖然紙筆喉舌,不能使灑滿府前的青年的熱血逆流入體,仍復蘇生轉(zhuǎn)來。無非空口的呼號,和被殺的事實一同逐漸冷落。
但各種評論中,我覺得有一些比刀槍更可以驚心動魄者在。這就是幾個論客,以為學生們本不應當自蹈死地(3),前去送死的。倘以為徒手請愿是送死,本國的政府門前是死地,那就中國人真將死無葬身之所,除非是心悅誠服地充當奴子,“沒齒而無怨言”(4)。不過我還不知道中國人的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究竟如何。假使也這樣,則豈但執(zhí)政府前,便是全中國,也無一處不是死地了。
人們的苦痛是不容易相通的。因為不易相通,殺人者便以殺人為唯一要道,甚至于還當作快樂。然而也因為不容易相通,所以殺人者所顯示的“死之恐怖”,仍然不能夠儆戒后來,使人民永遠變作牛馬。歷史上所記的關于改革的事,總是先仆后繼者,大部分自然是由于公義,但人們的未經(jīng)“死之恐怖”,即不容易為“死之恐怖”所懾,我以為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但我卻懇切地希望:“請愿”的事,從此可以停止了。倘用了這許多血,竟換得一個這樣的覺悟和決心,而且永遠紀念著,則似乎還不算是很大的折本。
世界的進步,當然大抵是從流血得來。但這和血的數(shù)量,是沒有關系的,因為世上也盡有流血很多,而民族反而漸就滅亡的先例。即如這一回,以這許多生命的損失,僅博得“自蹈死地”的批判,便已將一部分人心的機微示給我們,知道在中國的死地是極其廣博。
現(xiàn)在恰有一本羅曼羅蘭的《LeJeudeL’AmouretdeLaMort》(5)在我面前,其中說:加爾是主張人類為進步計,即不妨有少許污點,萬不得已,也不妨有一點罪惡的;但他們卻不愿意殺庫爾跋齊,因為共和國不喜歡在臂膊上抱著他的死尸,因為這過于沉重。
會覺得死尸的沉重,不愿抱持的民族里,先烈的“死”是后人的“生”的唯一的靈藥,但倘在不再覺得沉重的民族里,卻不過是壓得一同淪滅的東西。
中國的有志于改革的青年,是知道死尸的沉重的,所以總是“請愿”。殊不知別有不覺得死尸的沉重的人們在,而且一并屠殺了“知道死尸的沉重”的心。
死地確乎已在前面。為中國計,覺悟的青年應該不肯輕死了罷。
三月二十五日。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三十日《國民新報副刊》。
?。?)言語道斷佛家語。《瓔珞經(jīng)》:“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言語道斷”,原意是不可言說,這里表示悲憤到無話可說。
(3)死地三一八慘案發(fā)生后,研究系的機關報《晨報》在三月二十日的“時論”欄發(fā)表了林學衡的《為青年流血問題敬告全國國民》一文,誣蔑愛國青年“激于意氣,挺(鋌)而走險,乃陷入奸人居間利用之彀中”,指責徐謙等“驅(qū)千百珍貴青年為孤注一擲……必欲置千百珍貴青年于死地”,同時該文還惡毒攻擊“共產(chǎn)派諸君故殺青年,希圖利己”。三月二十二日,《晨報》又發(fā)表陳淵泉寫的題為《群眾領袖安在》的社論,胡說“純潔愛國之百數(shù)十青年即間接死于若輩(按即他所謂“群眾領袖”)之手”。
?。?)“沒齒而無怨言”語見《論語·憲問》。沒齒,終身之意。
?。?)《LeJeudeL’AmouretdeLaMort》《愛與死的搏斗》,羅曼羅蘭以法國大革命為題材的劇本之一,作于一九二四年。其中有這樣的情節(jié):國約議會議員庫爾跋齊因反對羅伯斯庇爾捕殺丹東,在議會投票判決丹東死刑時,他放棄投票,并中途退出會場;
同時他的妻子又在家中接待一個被通緝的吉隆德派分子(她的情人),被人告發(fā)。他的朋友政治委員會委員加爾來到他家,告以委員會要他公開宣布對被通緝者的態(tài)度;在他拒絕以后,加爾便給予兩張事先準備好的假名假姓的護照,勸他帶著妻子一同逃走,并告訴他已得到羅伯斯庇爾的默許。魯迅這里所舉的就是加爾在這時候?qū)鞝柊淆R所說的話。
14、可慘與可笑
三月十八日的慘殺事件,在事后看來,分明是政府布成的羅網(wǎng),純潔的青年們竟不幸而陷下去了,死傷至于三百多人(2)。這羅網(wǎng)之所以布成,其關鍵就全在于“流言”的奏了功效。
這是中國的老例,讀書人的心里大抵含著殺機,對于異己者總給他安排下一點可死之道。就我所眼見的而論,凡陰謀家攻擊別一派,光緒年間用“康黨”(3),宣統(tǒng)年間用“革黨”(4),民二以后用“亂黨”(5),現(xiàn)在自然要用“共產(chǎn)黨”了。
其實,去年有些“正人君子”們稱別人為“學棍”“學匪”的時候,就有殺機存在,因為這類諢號,和“臭紳士”“文士”之類不同,在“棍”“匪”字里,就藏著可死之道的。但這也許是“刀筆吏”式的深文周納(6)。
去年,為“整頓學風”計,大傳播學風怎樣不良的流言,學匪怎樣可惡的流言,居然很奏了效。今年,為“整頓學風”(7)計,又大傳播共產(chǎn)黨怎樣活動,怎樣可惡的流言,又居然很奏了效。于是便將請愿者作共產(chǎn)黨論,三百多人死傷了,如果有一個所謂共產(chǎn)黨的首領死在里面,就更足以證明這請愿就是“暴動”。
可惜竟沒有。這該不是共產(chǎn)黨了罷。據(jù)說也還是的,但他們?nèi)继优芰?,所以更可惡。而這請愿也還是暴動,做證據(jù)的有一根木棍,兩支手槍,三瓶煤油。姑勿論這些是否群眾所攜去的東西;即使真是,而死傷三百多人所攜的武器竟不過這一點,這是怎樣可憐的暴動呵!
但次日,徐謙,李大釗,李煜瀛,易培基,顧兆熊的通緝令(8)發(fā)表了。因為他們“嘯聚群眾”,像去年女子師范大學生的“嘯聚男生”(章士釗解散女子師范大學呈文語)一樣,“嘯聚”了帶著一根木棍,兩支手槍,三瓶煤油的群眾。以這樣的群眾來顛覆政府,當然要死傷三百多人;而徐謙們以人命為兒戲到這地步,那當然應該負殺人之罪了;而況自己又不到場,或者全都逃跑了呢?
以上是政治上的事,我其實不很了然。但從別一方面看來,所謂“嚴拿”者,似乎倒是趕走;所謂“嚴拿”暴徒者,似乎不過是趕走北京中法大學校長兼清室善后委員會(9)委員長(李),中俄大學校長(徐),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北京大學教務長(顧),女子師范大學校長(易);其中的三個又是俄款委員會(10)委員:一共空出九個“優(yōu)美的差缺”(11)也。
同日就又有一種謠言,便是說還要通緝五十多人;但那姓名的一部分,卻至今日才見于《京報》。(12)這種計畫,在目下的段祺瑞政府的秘書長章士釗之流的腦子里,是確實會有的。國事犯多至五十余人,也是中華民國的一個壯觀;而且大概多是教員罷,倘使一同放下五十多個“優(yōu)美的差缺”,逃出北京,在別的地方開起一個學校來,倒也是中華民國的一件趣事。
那學校的名稱,就應該叫作“嘯聚”學校。
三月二十六日。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八日《京報副刊》。
(2)應為二百多人。參看本卷第265頁注(6)。
(3)“康黨”指清末參加和贊同康有為等變法維新的人。
(4)“革黨”指參加和贊同孫中山領導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人。
?。?)“亂黨”一九一三年,孫中山領導的討袁戰(zhàn)爭(二次革命)失敗后,袁世凱就把國民黨作為“亂黨”取締。
?。?)深文周納歪曲或苛刻地援用法律條文,陷人于罪。
?。?)“整頓學風”指一九二六年三月六日,西北邊防督辦張之江致電執(zhí)政段祺瑞和總理賈德耀,侈談“整頓學風”。他胡說當時“學風日窳,士習日偷……現(xiàn)已(男女)合校,復欲共妻”,“江竊以為中國之可慮者,不在內(nèi)憂,不在外患,惟此邪說诐行,甚于洪水猛獸?!?br/>
請段祺瑞“設法抑制”。段祺瑞接到電報后,除令秘書長章士釗復電“嘉許”外,并將原電通知國務院,責成教育部會同軍警機關,切實整頓學風。去年的“整頓學風”,參看本卷第120頁注(4)。
?。?)通緝令三一八慘案發(fā)生后,段祺瑞政府下令通緝徐謙等五人,胡說他們“假借共產(chǎn)學說,嘯聚群眾,屢肇事端。本日徐謙以共產(chǎn)黨執(zhí)行委員會名義,散布傳單,率領暴徒數(shù)百人,闖襲國務院,潑灌火油,拋擲炸彈,手槍木棍,叢擊軍警?!熘t等并著京內(nèi)外一體嚴拿,盡法懲辦,用儆效尤?!毙熘t(1871—1940),字季龍,安徽歙縣人。李大釗(1889—1927),參看本卷第66頁注(8)。李煜瀛,字石曾,河北高陽人。易培基,字寅村,湖南長沙人。顧兆熊,字孟余,河北人。
?。?)清室善后委員會一九二四年十一月馮玉祥國民軍驅(qū)逐溥儀出宮后,北洋政府為辦理清室善后事宜和接收故宮文物而設的機構。
?。?0)俄款委員會即俄國退還庚子賠款委員會。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后,蘇俄政府宣布放棄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包括退還庚子賠款中尚未付給的部分。一九二四年五月,兩國簽訂《中俄協(xié)定》,其中規(guī)定退款用途,除償付中國政府業(yè)經(jīng)以俄款為抵押品的各項債務外,余數(shù)全用于中國教育事業(yè),由中蘇兩國派員合組一基金委員會(俄國退還庚子賠款委員會)負責處理。這里所說的三個委員,即李煜瀛、徐謙、顧兆熊。
?。?1)“優(yōu)美的差缺”這是引用陳西瀅的話。他在《現(xiàn)代評論》第三卷第六十五期(一九二六年三月六日)的《閑話》里說:“在北京學界一年來的幾次風潮中,一部分強有力者的手段和意見,常常不為另一部分人所贊同,這一部分強有力者就加不贊成他們的人們一個‘捧章’的頭銜。然而這成了問題了?!弧跽隆醴凑抡?,既然可以得到許多優(yōu)美的差缺,而且可以受幾個副刊小報的擁戴,為什么還要去‘捧章’呢?”
?。?2)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六日《京報》登載消息說:“該項通緝令所羅織之罪犯聞竟有五十人之多,如……周樹人(原注:即魯迅)、許壽裳、馬裕藻……等,均包括在內(nèi)?!?/p>
15、記念劉和珍君
一
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為十八日在段祺瑞執(zhí)政府前遇害的劉和珍楊德群(2)兩君開追悼會的那一天,我獨在禮堂外徘徊,遇見程君(3),前來問我道,“先生可曾為劉和珍寫了一點什么沒有?”我說“沒有”。她就正告我,“先生還是寫一點罷;劉和珍生前就很愛看先生的文章?!?br/>
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編輯的期刊,大概是因為往往有始無終之故罷,銷行一向就甚為寥落,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4)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雖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在天之靈”,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現(xiàn)在,卻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于呼吸視聽,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diào),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jīng)出離憤怒了。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
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離三月十八日也已有兩星期,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三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學生云者,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現(xiàn)在卻覺得有些躊躇了,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她不是“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為我所見,是在去年夏初楊蔭榆女士做女子師范大學校長,開除校中六個學生自治會職員的時候。(5)其中的一個就是她;但是我不認識。直到后來,也許已經(jīng)是劉百昭率領男女武將,強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著一個學生告訴我,說:這就是劉和珍。其時我才能將姓名和實體聯(lián)合起來,心中卻暗自詫異。我平素想,能夠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無論如何,總該是有些桀驁鋒利的,但她卻常常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6),賃屋授課之后,她才始來聽我的講義,于是見面的回數(shù)就較多了,也還是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待到學?;謴团f觀(7),往日的教職員以為責任已盡,準備陸續(xù)引退的時候,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見。
總之,在我的記憶上,那一次就是永別了。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zhí)政府請愿的事;
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wèi)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shù)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對于這些傳說,竟至于頗為懷疑。
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
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五
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
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請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wǎng)。
但竟在執(zhí)政府前中彈了,從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創(chuàng)傷,只是沒有便死。同去的張靜淑(8)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彈,其一是手槍,立仆;同去的楊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擊,彈從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還能坐起來,一個兵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于是死掉了。
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沉勇而友愛的楊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只有一樣沉勇而友愛的張靜淑君還在醫(yī)院里呻吟。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zhuǎn)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但是中外的殺人者卻居然昂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污……。
六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義,我總覺得很寥寥,因為這實在不過是徒手的請愿。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當然不覺要擴大。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縱使時光流駛,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陶潛(9)說過,“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碧饶苋绱耍@也就夠了。
七
我已經(jīng)說過: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于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于去年的,雖然是少數(shù),但看那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jīng)屢次為之感嘆。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shù)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倘要尋求這一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意義就在此罷。
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
四月一日。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二日《語絲》周刊第七十四期。
?。?)劉和珍(1904—1926)江西南昌人,北京女子師范大學英文系學生。楊德群(1902—1926),湖南湘陰人,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國文系預科學生。
?。?)程君指程毅志,湖北孝感人,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育系學生。
(4)《莽原》文藝刊物,魯迅編輯。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創(chuàng)刊于北京。初為周刊,附《京報》發(fā)行,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出至第三十二期休刊。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改為半月刊,未名社出版。一九二六年八月魯迅離開北京后,由韋素園接編,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出至第四十八期??_@里所說的“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指《莽原》半月刊。
?。?)在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學生反對校長楊蔭榆的風潮中,楊于一九二五年五月七日借召開“國恥紀念會”為名,強行登臺做主席,但立即為全場學生的噓聲所趕走。下午,她在西安飯店召集若干教員宴飲,陰謀迫害學生。九日,假借評議會名義開除許廣平、劉和珍、蒲振聲、張平江、鄭德音、姜伯諦等六個學生自治會職員。
?。?)偏安于宗帽胡同反對楊蔭榆的女師大學生被趕出學校后,在西城宗帽胡同租賃房屋作為臨時校舍,于一九二五年九月二十一日開學。當時魯迅和一些進步教師曾去義務授課,表示支持。
?。?)學?;謴团f觀女師大學生經(jīng)過一年多的斗爭,在社會進步力量的聲援下,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三十日遷回宣武門內(nèi)石駙馬大街原址,宣告復校。
?。?)張靜淑(1902—1978)湖南長沙人,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育系學生。受傷后經(jīng)醫(yī)治,幸得不死。
?。?)陶潛晉代詩人。參看本卷第73頁注(5)。這里引用的是他所作《挽歌》中的四句。
16、空談
一
請愿的事,我一向就不以為然的,但并非因為怕有三月十八日那樣的慘殺。那樣的慘殺,我實在沒有夢想到,雖然我向來常以“刀筆吏”的意思來窺測我們中國人。我只知道他們麻木,沒有良心,不足與言,而況是請愿,而況又是徒手,卻沒有料到有這么陰毒與兇殘。能逆料的,大概只有段祺瑞,賈德耀(2),章士釗和他們的同類罷。四十七個男女青年的生命,完全是被騙去的,簡直是誘殺。
有些東西——我稱之為什么呢,我想不出——說:群眾領袖應負道義上的責任(3)。這些東西仿佛就承認了對徒手群眾應該開槍,執(zhí)政府前原是“死地”,死者就如自投羅網(wǎng)一般。
群眾領袖本沒有和段祺瑞等輩心心相印,也未曾互相鉤通,怎么能夠料到這陰險的辣手。這樣的辣手,只要略有人氣者,是萬萬豫想不到的。
我以為倘要鍛煉(4)群眾領袖的錯處,只有兩點:一是還以請愿為有用;二是將對手看得太好了。
二
但以上也仍然是事后的話。我想,當這事實沒有發(fā)生以前,恐怕誰也不會料到要演這般的慘劇,至多,也不過獲得照例的徒勞罷了。只有有學問的聰明人能夠先料到,承認凡請愿就是送死。
陳源教授的《閑話》說:“我們要是勸告女志士們,以后少加入群眾運動,她們一定要說我們輕視她們,所以我們也不敢來多嘴??墒菍τ谖闯赡甑哪信⑼覀儾荒懿幌M麄円院蟛辉賲⒓尤魏芜\動?!保ā冬F(xiàn)代評論》六十八)為什么呢?因為參加各種運動,是甚至于像這次一樣,要“冒槍林彈雨的險,受踐踏死傷之苦”的。
這次用了四十七條性命,只購得一種見識:本國的執(zhí)政府前是“槍林彈雨”的地方,要去送死,應該待到成年,出于自愿的才是。
我以為“女志士”和“未成年的男女孩童”,參加學校運動會,大概倒還不至于有很大的危險的。至于“槍林彈雨”中的請愿,則雖是成年的男志士們,也應該切切記住,從此罷休!
看現(xiàn)在竟如何。不過多了幾篇詩文,多了若干談助。幾個名人和什么當局者在接洽葬地,由大請愿改為小請愿了。埋葬自然是最妥當?shù)氖請觥H欢芷婀?,仿佛這四十七個死者,是因為怕老來死后無處埋葬,特來掙一點官地似的。萬生園多么近,而四烈士(5)墳前還有三塊墓碑不鐫一字,更何況僻遠如圓明園。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三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應用,正如金錢一般,吝嗇固然是不行的,浪費也大大的失算。
我對于這回的犧牲者,非常覺得哀傷。
但愿這樣的請愿,從此停止就好。
請愿雖然是無論那一國度里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們已經(jīng)知道中國是例外,除非你能將“槍林彈雨”消除。正規(guī)的戰(zhàn)法,也必須對手是英雄才適用。漢末總算還是人心很古的時候罷,恕我引一個小說上的典故:許褚赤體上陣,也就很中了好幾箭。而金圣嘆還笑他道:“誰叫你赤膊?”(6)至于現(xiàn)在似的發(fā)明了許多火器的時代,交兵就都用壕塹戰(zhàn)。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虛擲生命,因為戰(zhàn)士的生命是寶貴的。在戰(zhàn)士不多的地方,這生命就愈寶貴。所謂寶貴者,并非“珍藏于家”,乃是要以小本錢換得極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須賣買相當。以血的洪流淹死一個敵人,以同胞的尸體填滿一個缺陷,已經(jīng)是陳腐的話了。從最新的戰(zhàn)術的眼光看起來,這是多么大的損失。
這回死者的遺給后來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許多東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于意料之外的陰毒的心,教給繼續(xù)戰(zhàn)斗者以別種方法的戰(zhàn)斗。
四月二日。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十日《國民新報副刊》。
?。?)賈德耀安徽合肥人。曾任北洋政府陸軍總長,三一八慘案的兇手之一,當時是段祺瑞臨時執(zhí)政府的國務總理。
?。?)群眾領袖應負道義上的責任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二日,研究系機關報《晨報》發(fā)表陳淵泉寫的題為《群眾領袖安在》的社論,誣蔑徐謙等“非迫群眾至國務院不可,竟捏報府院衛(wèi)隊業(yè)已解除武裝,此行絕無危險,故一群青年始相率而往”。并公然叫嚷:“吾人在糾彈政府之余,又不能不詰問所謂‘群眾領袖’之責任?!标愇鳛]在《現(xiàn)代評論》第三卷第六十八期(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評論三一八慘案的《閑話》中,也企圖把這次慘案的責任,推到他所說的“民眾領袖”身上去,說他“遇見好些人”,都說“那天在天安門開會后,他們本來不打算再到執(zhí)政府。因為他們聽見主席宣布執(zhí)政府的衛(wèi)隊已經(jīng)解除了武裝……所以又到執(zhí)政府門前去瞧熱鬧?!覀儾荒懿幌嘈牛辽儆幸徊糠秩说乃?,是由主席的那幾句話。要是主席明明知道衛(wèi)隊沒有解除武裝,他故意那樣說,他的罪孽當然不下于開槍殺人者;要是他誤聽流言,不思索調(diào)查,便信以為真,公然宣布,也未免太不負民眾領袖的責任。”
?。?)鍛煉這里是羅織罪名的意思。
?。?)四烈士指辛亥革命時炸袁世凱的楊禹昌、張先培、黃之萌和炸良弼的彭家珍四人。他們合葬于北京西直門外約二里的萬生園(即今北京動物園),在張、黃、彭三人的墓碑上都沒有鐫上一個字。圓明園在北京西直門外二十余里的海淀,是清朝皇帝避暑的地方,清咸豐十年(1860)被侵入北京的英法聯(lián)軍焚毀。三一八慘案后,被難者家屬和北京一些團體、學校代表四十多人,于二十七日召開聯(lián)席會議,由民國大學校長雷殷報告,他認為公葬地點以圓明園為宜,并說已非正式地與內(nèi)務總長屈映光商議,得到允諾等。會議遂決定成立“三一八殉難烈士公葬籌備處”,并擬葬各烈士于圓明園。
(6)許褚三國時曹操部下名將?!俺囿w上陣”的故事,見小說《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許褚裸衣斗馬超》。清初毛宗崗《三國演義》評本,卷首有假托為金圣嘆所作的序,并有“圣嘆外書”字樣,每回前均附加評語,通常就都把這些評語認為是金圣嘆所作。金圣嘆(1608—1661),名人瑞,江蘇吳縣人,明末清初文人,曾批注《水滸》、《西廂記》等書,他把所加的序文、讀法和評語等稱為“圣嘆外書”。
17、如此“討赤”
京津間許多次大小戰(zhàn)爭,戰(zhàn)死了不知多少人,為“討赤”也;(2)執(zhí)政府前開2排槍,打死請愿者四十七,傷百余,通緝“率領暴徒”之徐謙等人五,為“討赤”也;奉天飛機三臨北京之空中(3),擲下炸彈,殺兩婦人,傷一小黃狗,為“討赤”也。
京津間戰(zhàn)死之兵士和北京中被炸死之兩婦人和被炸傷之一小黃狗,是否即“赤”,尚無“明令”,下民不得而知。至于府前槍殺之四十七人,則第一“明令”已云有“誤傷”矣;
京師地方檢察廳公函又云“此次集會請愿宗旨尚屬正當,又無不正之行為”矣;而國務院會議又將“從優(yōu)擬恤”(4)矣。然則徐謙們所率領的“暴徒”那里去了呢?他們都有符咒,能避槍炮的么?
總而言之:“討”則“討”矣了,而“赤”安在呢?
而“赤”安在,姑且勿論。歸根結蒂,“烈士”落葬,徐謙們逃亡,兩個俄款委員會委員(5)出缺。六日《京報》云:
“昨日九校教職員聯(lián)席會議代表在法政大學開會,查良釗主席,先報告前日因俄款委員會改組事,與教長胡仁源接洽之情形;次某代表發(fā)言,略云,政府此次擬以外教財三部事務官接充委員,同人應絕對反對,并非反對該項人員人格,實因俄款數(shù)目甚大,中國教育界仰賴甚深……?!保?)又有一條新聞,題目是“五私大亦注意俄款委員會”云。
四十七人之死,有功于“中國教育界”良非淺甚少也?!皬膬?yōu)擬恤”,誰曰不宜???
而今而后,庶幾“中國教育界”中,不至于再稱異己者為“盧布黨”歟?
四月六日。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十日《京報副刊》。
?。?)指一九二六年春夏間,馮玉祥國民軍與奉系軍閥李景林、張宗昌所部直魯聯(lián)軍在京津間的戰(zhàn)爭。當時奉系軍閥稱國民軍為“赤化”,稱他們自己對國民軍的進攻為“討赤”。
?。?)奉天飛機三臨北京之空中一九二六年四月,在國民軍與奉軍作戰(zhàn)期間,國民軍駐守北京,奉軍飛機自二日起,連續(xù)三天飛臨北京投彈(作者此文寫于四月六日;此后奉軍飛機還曾到北京投彈數(shù)次)。奉天,遼寧省的舊稱,當時是奉系軍閥張作霖盤踞的地方。
?。?)“從優(yōu)擬恤”段祺瑞執(zhí)政府國務院于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日開會后,發(fā)布“憮恤令”說:“此次徐謙等率領暴徒,實行擾亂,自屬罪無可逭。惟當時群眾復雜,互相攻擊之時,或恐累及無辜,情屬可憫。著內(nèi)務部行知地方官廳,分別查明撫恤?!?br/>
?。?)兩個俄款委員會委員應為三人,參看本書《可慘與可笑》及其注(10)。
?。?)此段引自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京報》(文中的“六日”應為“五日”)發(fā)表的《九校代表對改組俄委會意見》的新聞。九校,指當時的北京大學、工業(yè)大學、農(nóng)業(yè)大學、醫(yī)科大學、法政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女子大學、藝術專門學校九所國立大學。下文的五私大,指當時北京的朝陽、民國、中國、平民、華北等五所私立大學。
18、無花的薔薇之三
1
積在天津的紙張運不到北京,連印書也頗受戰(zhàn)爭的影響,我的舊雜感的結集《華蓋集》付印兩月了,排校還不到一半。
可惜先登了一個預告,以致引出陳源教授的“反廣告”來——
“我不能因為我不尊敬魯迅先生的人格,就不說他的小說好,我也不能因為佩服他的小說,就稱贊他其余的文章。我覺得他的雜感,除了《熱風》中二三篇外,實在沒有一讀之價值?!保?)(《現(xiàn)代評論》七十一,《閑話》。)
這多么公平!原來我也是“今不如古”了;《華蓋集》的銷路,比起《熱風》來,恐怕要較為悲觀。而且,我的作小說,竟不料是和“人格”無關的?!胺侨烁瘛钡囊环N文字,像新聞記事一般的,倒會使教授“佩服”,中國又仿佛日見其光怪陸離了似的,然則“實在沒有一讀之價值”的雜感,也許還要存在罷。
2
做那有名的小說《DonQuijote》的M.deCervantes先生,窮則有之,說他像叫化子,可不過是一種特別流行于中國學者間的流言。他說DonQuijote看游俠小說看瘋了,便自己去做俠客,打不平。他的親人知道是書籍作的怪,就請了間壁的理發(fā)匠來檢查;理發(fā)匠選出幾部好的留下來,其余的便都燒掉了。(3)大概是燒掉的罷,記不清楚了;也忘了是多少種。想來,那些入選的“好書”的作家們,當時看了這小說里的書單,怕總免不了要面紅耳赤地苦笑的罷。
中國雖然似乎日見其光怪陸離了。然而,烏乎哀哉!我們連“苦笑”也得不到。
3
有人從外省寄快信來問我平安否。他不熟于北京的情形,上了流言的當了。
北京的流言報,是從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章士釗“整頓學風”以還,一脈相傳,歷來如此的?,F(xiàn)在自然也如此。
第一步曰:某方要封閉某校,捕拿某人某人了。這是造給某校某人看,恐嚇恐嚇的。
第二步曰:某校已空虛,某人已逃走了。這是造給某方看,煽動煽動的。
又一步曰:某方已搜檢甲校,將搜檢乙校了。這是恐嚇乙校,煽動某方的。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币倚2蛔孕奶摚跄芙o恐嚇呢?然而,少安毋躁罷。還有一步曰:乙校昨夜通宵達旦,將赤化書籍完全焚燒矣。
于是甲校更正,說并未搜檢;乙校更正,說并無此項書籍云。
4
于是連衛(wèi)道的新聞記者,圓穩(wěn)的大學校長(4)也住進六國飯店,講公理的大報也摘去招牌,學校的號房也不賣《現(xiàn)代評論》:大有“火炎昆岡,玉石俱焚”(5)之概了。
其實是不至于此的,我想。不過,謠言這東西,卻確是造謠者本心所希望的事實,我們可以借此看看一部分人的思想和行為。
5
中華民國九年七月直皖戰(zhàn)爭開手;八月,皖軍潰滅,徐樹錚等九人避入日本公使館。(6)這時還點綴著一點小玩意,是有一些正人君子——不是現(xiàn)在的一些正人君子——去游說直派武人,請他殺戮改革論者了。終于沒有結果;便是這事也早從人們的記憶上消去。但試去翻那年八月的《北京日報》,還可以看見一個大廣告,里面是什么大英雄得勝之后,必須廓清邪說,誅戮異端等類古色古香的名言。
那廣告是有署名的,在此也無須提出。但是,較之現(xiàn)在專躲在暗中的流言家,卻又不免令人有“今不如古”之感了。
我想,百年前比現(xiàn)在好,千年前比百年前好,萬年前比千年前好……特別在中國或者是確鑿的。
6
在報章的角落里??匆妼η嗄陚兊恼佌伒慕陶]:敬惜字紙咧;留心國學咧;伊卜生(7)這樣,羅曼羅蘭那樣咧。時候和文字是兩樣了,但含義卻使我覺得很耳熟:正如我年幼時所聽過的耆宿的教誡一般。
這可仿佛是“今不如古”的反證了。但是,世事都有例外,對于上一節(jié)所說的事,這也算作一個例外罷。
五月六日。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七日《語絲》周刊第七十九期。
?。?)此段引自陳西瀅在《現(xiàn)代評論》第三卷第七十一期(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七日)發(fā)表的《閑話》。他在文中先舉《吶喊》作為中國新文學運動最初十年間的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接著就攻擊魯迅的雜文。
?。?)見塞萬提斯著《堂·吉訶德》第五、六章。關于說塞萬提斯“像叫化子”的話,參看本卷第239頁注(39)。
?。?)衛(wèi)道的新聞記者,圓穩(wěn)的大學校長指成舍我、蔣夢麟等人。據(jù)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上?!稌r事新報》和同年五月一日廣州《向?qū)А分軋蟮谝晃逡黄趫蟮?,自標榜“撲滅赤化”的奉軍及直魯?lián)軍進占北京,并采取槍斃《京報》社長邵飄萍等嚴厲鎮(zhèn)壓手段后,北京報界和學界一片恐慌,《世界晚報》成舍我、《中美晚報》宋發(fā)祥和“素號穩(wěn)健的北大代理校長蔣夢麟”等均先后逃匿。
?。?)“火炎昆岡,玉石俱焚”語見《尚書·胤征》,好壞同歸于盡的意思。
?。?)指一九二○年七月北洋軍閥直皖兩系之間的戰(zhàn)爭。直系軍閥以曹錕、吳佩孚等為首;皖系軍閥以段祺瑞、徐樹錚等為首。戰(zhàn)事于七月中旬開始,不數(shù)日皖軍潰??;北洋政府于七月底免去段祺瑞一切職務,并通緝徐樹錚、曾毓雋、朱深、李思浩等十人。除李思浩外,其他九人都逃入日本公使館。下文所說的廣告,不見于《北京日報》;
究系何報,未詳。
?。?)伊卜生(H.Ibsen,1828—1906)通譯易卜生,挪威劇作家。主要作品有《玩偶之家》、《國民公敵》等?!拔逅摹睍r期它們曾被介紹到中國來,在當時反對封建主義和婦女解放的斗爭中,曾起過積極的作用。但是,作品中的個人主義思想和反群眾的情緒,也曾被胡適等利用來進行反動宣傳。
19、新的薔薇
——然而還是無花的
因為《語絲》(2)在形式上要改成中本了,我也不想再用老題目,所以破格地奮發(fā),要寫出“新的薔薇”來。
——這回可要開花了?
——嗡嗡,——不見得罷。
我早有點知道:我是大概以自己為主的。所談的道理是“我以為”的道理,所記的情狀是我所見的情狀。聽說一月以前,杏花和碧桃都開過了。我沒有見,我就不以為有杏花和碧桃。
——然而那些東西是存在的?!獙W者們怕要說。
——好!那么,由它去罷?!@是我敬謹回稟學者們的話。
有些講“公理”的,說我的雜感沒有一看的價值。那是一定的。其實,他來看我的雜感,先就自己失了魂了,——
假如也有魂。我的話倘會合于講“公理”者的胃口,我不也成了“公理維持會”會員了么?我不也成了他,和其余的一切會員了么?我的話不就等于他們的話了么?許多人和許多話不就等于一個人和一番話了么?
公理是只有一個的。然而聽說這早被他們拿去了,所以我已經(jīng)一無所有。
這回“北京城內(nèi)的外國旗”,大約特別地多罷,竟使學者為之憤慨:“……至于東交民巷界線以外,無論中國人外國人,那就不能借插用外國國旗,以為保護生命財產(chǎn)的護符?!保?)這是的確的?!氨Wo生命財產(chǎn)的護符”,我們自有“法律”在。
如果還不放心呢,那么,就用一種更穩(wěn)妥的旗子:紅卍字旗(4)。介乎中外之間,超于“無恥”和有恥之外,——確是好旗子!
從清末以來,“莫談國事”的條子帖在酒樓飯館里,至今還沒有跟著辮子取消。所以,有些時候,難煞了執(zhí)筆的人。
但這時卻可以看見一種有趣的東西,是:希望別人以文字得禍的人所做的文字。
聰明人的談吐也日見其聰明了。說三月十八日被害的學生是值得同情的,因為她本不愿去而受了教職員的慫恿。(5)說“那些直接或間接用蘇俄的金錢的人”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他們自己可以挨餓,老婆子女卻不能不吃飯呵!”(6)推開了甲而陷沒了乙,原諒了情而坐實了罪;尤其是他們的行動和主張,都見得一錢不值了。
然而聽說趙子昂的畫馬,卻又是鏡中照出來的自己的形相哩。
因為“老婆子女卻不能不吃飯”,于是自然要發(fā)生“節(jié)育問題”了。但是先前山格夫人(7)來華的時候,“有些志士”(8)卻又大發(fā)牢騷,說她要使中國人滅種。
獨身主義現(xiàn)今尚為許多人所反對,節(jié)育也行不通。為赤貧的紳士計,目前最好的方法,我以為莫如弄一個有錢的女人做老婆。
我索性完全傳授了這個秘訣罷:口頭上,可必須說是為了“愛”。
“蘇俄的金錢”十萬元,這回竟弄得教育部和教育界發(fā)生糾葛了,因為大家都要一點。(9)這也許還是因為“老婆子女”之故罷。但這批盧布和那批盧布卻不一樣的。這是歸還的庚子賠款;是拳匪“扶清滅洋”,各國聯(lián)軍入京的余澤。(10)那年代很容易記:十九世紀末,一九○○年。二十六年之后,我們卻“間接”用了拳匪的金錢來給“老婆子女”吃飯;如果大師兄(11)有靈,必將爽然若失者歟。
還有,各國用到中國來做“文化事業(yè)”的,也是這一筆款……。
五月二十三日。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二六年五月三十一日《語絲》周刊第八十一期。
(2)《語絲》文藝性周刊,最初由孫伏園等編輯。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在北京創(chuàng)刊;一九二七年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查禁,隨后移至上海續(xù)刊;一九三○年三月出至第五卷第五十二期??t斞甘侵饕逭吆椭С终咧?,并于該刊在上海出版后一度擔任編輯。參看《三閑集·我和〈語絲〉的始終》。這里的“改成中本”,指《語絲》從八十一期起由十六開本改為二十開本。
?。?)《現(xiàn)代評論》第三卷第七十四期(一九二六年五月八日)時事短評欄有《北京城內(nèi)的外國旗》一文,作者署名“召”(燕樹棠),其中說到一九二六年春夏間國民軍與奉軍作戰(zhàn)和段祺瑞執(zhí)政府崩潰期間,北京“東交民巷界線以外”有人掛外國旗的事。文中空談“條約法律”,把依附帝國主義的軍閥政客和普通民眾不加區(qū)別地一概斥之為“托借外國國旗的勢力”,說這是“無恥的社會心理”的表現(xiàn)。
?。?)紅卍字旗當時軍閥王芝祥等用佛教慈善團體的名義所組織的世界紅卍字會的會旗。
?。?)陳西瀅在《現(xiàn)代評論》第三卷第六十八期關于三一八慘案的《閑話》中,誣蔑死難的女師大學生楊德群說:“楊女士湖南人,……
平常很勤奮,開會運動種種,總不大參與。三月十八日她的學校出了一張布告,停課一日,叫學生們都去與會。楊女士還是不大愿意去,半路又回轉(zhuǎn)。一個教職員勉強她去,她不得已去了。衛(wèi)隊一放槍,楊女士也跟了大眾就跑,忽見友人某女士受傷,不能行動,她回身去救護她,也中彈死?!钡聦嵣?,當日女師大并未“叫學生們都去與會”,而是學生自治會向教務處請準停課一日?!冬F(xiàn)代評論》第三卷第七十期(一九二六年四月十日)登有女師大學生雷榆、李慧等五人給陳西瀅的辯誣信,說明楊德群平時“實際參與種種愛國運動及其他婦女運動”,當日與同學們一同出校,“沿途散發(fā)傳單,意氣很激昂”,揭穿了陳西瀅造謠惑眾的險惡用心。
?。?)“直接或間接用蘇俄的金錢”等,是陳西瀅誣蔑當時文化教育界進步人士的話。他在《現(xiàn)代評論》第三卷第七十四期發(fā)表的討論“節(jié)育問題”的《閑話》中說:“家累日重,需要日多,才智之士,也沒法可想,何況一般普通人,因此,依附軍閥和依附洋人便成了許多人唯一的路徑。就是有些志士,也常常未能免俗?!麄冏约嚎梢园ゐI,老婆子女卻不能不吃飯呵!就是那些直接或間接用蘇俄金錢的人,也何嘗不是如此。”
?。?)山格夫人(M.Sanger)通譯山額夫人,美國人。自一九一四年起,她從新馬爾薩斯主義的觀點出發(fā),積極提倡節(jié)制生育運動。
一九二二年四月曾來我國從事宣傳。
?。?)“有些志士”指那些反對節(jié)育宣傳的人。如一九二四年五月五日《晨報副刊》載署名懷素的《五千年之黃帝子孫從此絕矣》一文,曾引用安徽省立第二師范學校校長胡晉接的講演辭,其中說:“最新潮流之結果,果如何乎。吾一推究之,不禁毛發(fā)森然,不寒而栗。蓋其結果,乃一極兇之現(xiàn)象,即‘家破種滅國亡’是也?!薄岸钟猩筋~夫人之制育方法,制育藥品,以為其助緣。此種新文化,如不能普及,則亦幸耳。多普及一人,即滅此一人之種。多普及一家,即滅此一家之種。若真普及全國,恐五千年之黃帝子孫,從此絕矣?!?br/>
?。?)關于教育部和教育界為“蘇俄的金錢”發(fā)生糾葛,一九二六年五月中旬,北洋政府教育部以首都教育經(jīng)費困難,特向俄國退還庚子賠款委員會借撥十萬元,并擬將此款按照預算平均分配給北京國立大學、公立中小學、教育部及其分設機關。而當時北京大學等國立九校教職員則反對這種分配方法,認為此款只能用于北京專門以上學校,因而和教育部發(fā)生糾葛。
(10)清末,我國北方爆發(fā)了以農(nóng)民、手工業(yè)工人為主的反對帝國主義的義和團運動。他們采用落后迷信的組織方式和斗爭方法,設立拳會,練習拳棒,因而被當時統(tǒng)治階級和帝國主義誣蔑為“拳匪”。
義和團開始提出的口號是“反清滅洋”,后來一些領導人把口號改為“扶清滅洋”。一九○○年(庚子),俄、德、美、英、法、日、意、奧八個帝國主義國家組織侵華聯(lián)軍,殘酷地鎮(zhèn)壓了義和團運動,并攻占北京,迫使清王朝于一九○一年九月簽訂了賣國的《辛丑條約》,索取四億五千萬兩白銀的巨額賠款,這就是所謂“庚子賠款”。十月革命后,蘇俄政府決定退還“庚子賠款”中尚未付給的部分。
(11)大師兄義和團中較小的頭領。義和團練拳,約以二十五人為一團,每團立一頭領,稱為大師兄。
20、再來一次
去年編定《熱風》時,還有紳士們所謂“存心忠厚”之意,很刪削了好幾篇。但有一篇,卻原想編進去的,因為失掉了稿子,便只好從缺。現(xiàn)在居然尋出來了;待《熱風》再版時,添上這篇,登一個廣告,使迷信我的文字的讀者們再買一本,于我倒不無裨益。但是,算了罷,這實在不很有趣。
不如再登一次,將來收入雜感第三集,也就算作補遺罷。
這是關于章士釗先生的——
“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章行嚴先生在上海批評他之所謂“新文化”說,“二桃殺三士”怎樣好,“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便怎樣壞,而歸結到新文化之“是亦不可以已乎?”(2)是亦大可以已者也!“二桃殺三士”并非僻典,舊文化書中常見的。但既然是“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我們便看看《晏子春秋》(3)罷。
《晏子春秋》現(xiàn)有上海石印本,容易入手的了,這古典就在該石印本的卷二之內(nèi)。大意是“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于是晏老先生以為無禮,和景公說,要除去他們了。那方法是請景公使人送他們兩個桃子,說道,“你三位就照著功勞吃桃罷?!焙牵@可就鬧起來了:
“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而再搏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叶?。
“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叶?。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
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br/>
鈔書太討厭??偠灾?,后來那二士自愧功不如古冶子,自殺了;古冶子不愿獨生,也自殺了:于是乎就成了“二桃殺三士”。
我們雖然不知道這三士于舊文化有無心得,但既然書上說是“以勇力聞”,便不能說他們是“讀書人”。倘使《梁父吟》(4)說是“二桃殺三勇士”,自然更可了然,可惜那是五言詩,不能增字,所以不得不作“二桃殺三士”,于是也就害了章行嚴先生解作“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
舊文化也實在太難解,古典也誠然太難記,而那兩個舊桃子也未免太作怪:不但那時使三個讀書人因此送命,到現(xiàn)在還使一個讀書人因此出丑,“是亦不可以已乎”!
去年,因為“每下愈況”(5)問題,我曾經(jīng)很受了些自以為公平的青年的教訓,說是因為他革去了我的“簽事”,我便那么奚落他?,F(xiàn)在我在此只得特別聲明:這還是一九二三年九月所作,登在《晨報副刊》上的。那時的《晨報副刊》,編輯尚不是陪過泰戈爾先生的“詩哲”,也還未負有逼死別人,掐死自己的使命,所以間或也登一點我似的俗人的文章;(6)而我那時和這位后來稱為“孤桐先生”的,也毫無“睚眥之怨”(7)。
那“動機”(8),大概不過是想給白話的流行幫點忙。
在這樣“禍從口出”之秋,給自己也辯護得周到一點罷。
或者將曰,且夫這次來補遺,卻有“打落水狗”之嫌,“動機”就很“不純潔”了。然而我以為也并不。自然,和不多時以前,士釗秘長運籌帷幄,假公濟私,謀殺學生,通緝異己之際,“正人君子”時而相幫譏笑著被緝諸人的逃亡,時而“孤桐先生”“孤桐先生”叫得熱剌剌地的時候一比較,目下誠不免有落寞之感。但據(jù)我看來,他其實并未落水,不過“安住”在租界里而已(9):北京依舊是他所豢養(yǎng)過的東西在張牙舞爪,他所勾結著的報館在顛倒是非,他所栽培成的女校在興風作浪:依然是他的世界。
在“桃子”上給一下小打擊,豈遂可與“打落水狗”同日而語哉?!
但不知怎的,這位“孤桐先生”竟在《甲寅》上辯起來了,以為這不過是小事。這是真的,不過是小事。
?。?0)弄錯一點,又何傷乎?即使不知道晏子,不知道齊國,于中國也無損。農(nóng)民誰懂得《梁父吟》呢,農(nóng)業(yè)也仍然可以救國的(11)。但我以為攻擊白話的豪舉,可也大可以不必了;將白話來代文言,即使有點不妥,反正也不過是小事情。
我雖然未曾在“孤桐先生”門下鉆,沒有看見滿桌滿床滿地的什么德文書的榮幸,但偶然見到他所發(fā)表的“文言”,知道他于法律的不可恃,道德習慣的并非一成不變,文字語言的必有變遷,其實倒是懂得的。懂得而照直說出來的,便成為改革者;懂得而不說,反要利用以欺瞞別人的,便成為“孤桐先生”及其“之流”。他的保護文言,內(nèi)骨子也不過是這樣。
如果我的檢驗是確的,那么,“孤桐先生”大概也就染了《閑話》所謂“有些志士”的通病,為“老婆子女”所累了,此后似乎應該另買幾本德文書,來講究“節(jié)育”。
五月二十四日。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一九二六年六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一期。
(2)章士釗(行嚴)關于“二桃殺三士”的一段話,見他在一九二三年八月發(fā)表于上?!缎侣剤蟆返摹对u新文化運動》一文:“夫語以耳辨。徒資口談。文以目辨。更貴成誦。則其取音之繁簡連截。有其自然。不可強混。如園有桃。筆之于書。詞義俱完。今曰此于語未合也。必曰園里有桃子樹。二桃殺三士。譜之于詩。節(jié)奏甚美。今曰此于白話無當也。必曰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是亦不可以已乎?!?br/>
(3)《晏子春秋》撰人不詳。內(nèi)容是記載春秋時齊國大夫晏嬰(平仲)的言行。這里所引的一段,見該書卷二《諫》下。
(4)《梁父吟》亦作《梁甫吟》,樂府楚調(diào)曲名。此篇系樂府古辭(舊題諸葛亮作,不確),魯迅上文所引“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睘樵娭械淖钅﹥删??!跋鄧币蛔鳌皣唷?。
?。?)“每下愈況”語見《莊子·知北游》。參看本卷第114頁注(5)。
?。?)《“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一文,發(fā)表于一九二三年九月十四日的《晨報副刊》(署名雪之),其時編輯為孫伏園;一九二五年十月一日起才由徐志摩(即文中說的“詩哲”)編輯。關于“逼死別人,掐死自己”的話,參看本卷第236頁注(16)。
(7)“睚眥之怨”意即小小的仇恨。語見《史記·范睢傳》:
“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陳西瀅在《現(xiàn)代評論》第三卷第七十期(一九二六年四月十日)發(fā)表《楊德群女士事件》一文,以答復女師大學生雷榆等五人為三一八慘案烈士楊德群辯誣的信,其中暗指魯迅說:“因為那‘楊女士不大愿意去’一句話,有些人在許多文章里就說我的罪狀比執(zhí)政府衛(wèi)隊還大!比軍閥還兇!……不錯,我曾經(jīng)有一次在生氣的時候揭穿過有些人的真面目,可是,難道四五十個死者的冤可以不雪,睚眥之仇卻不可不報嗎?”
?。?)“動機”陳西瀅在《現(xiàn)代評論》第二卷第四十八期(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七日)《閑話》中說:“一件藝術品的產(chǎn)生,除了純粹的創(chuàng)作沖動,是不是常常還夾雜著別種動機?是不是應當夾雜著別種不純潔的動機?……年輕的人,他們觀看文藝美術是用十二分虔敬的眼光的,一定不愿意承認創(chuàng)造者的動機是不純粹的吧。可是,看一看古今中外的各種文藝美術品,我們不能不說它們的產(chǎn)生的動機都是混雜的。”
?。?)一九二六年春夏之交,馮玉祥國民軍在直奉軍閥的聯(lián)合進攻下,準備放棄北京。段祺瑞趁機陰謀與奉系軍閥里應外合,趕走馮軍。四月十日凌晨,駐守北京的國民軍包圍段宅和執(zhí)政府,段聞訊后即逃往東交民巷。隨著段祺瑞的倒臺,章士釗也逃到天津租界。
?。?0)章士釗在《甲寅》周刊第一卷第九號(一九二五年九月十二日)上重新刊載他所作的《評新文化運動》一文,前面加了一段按語,其中說:“北京報紙。屢以文中士與讀書人對舉。為不合情實。意謂二桃之士。乃言勇士。非讀書人。此等小節(jié)。寧關謀篇本旨。且不學曰學。其理彼乃蒙然。又可哂也?!?br/>
?。?1)農(nóng)業(yè)也仍然可以救國的這是針對章士釗所謂農(nóng)業(yè)救國論而說的。章曾一再鼓吹什么“農(nóng)村立國”,如在《甲寅》周刊第一卷第二十六號(一九二六年一月九日)發(fā)表的《農(nóng)國辨》一文中說:“凡所剿襲于工國浮濫不切之諸法。不論有形無形。姑且放棄。返求諸農(nóng)。
先安國本。而后于以拙勝巧之中。徐圖捍御外侮之道。庶乎其可?!?/p>
21、為半農(nóng)題記《何典》后,作
還是兩三年前,偶然在光緒五年(1879)印的《申報館書目續(xù)集》上看見《何典》(2)題要,這樣說:
“《何典》十回。是書為過路人編定,纏夾二先生評,而太平客人為之序。書中引用諸人,有曰活鬼者,有曰窮鬼者,有曰活死人者,有曰臭花娘者,有曰畔房小姐者:閱之已堪噴飯。況閱其所記,無一非三家村俗語;無中生有,忙里偷閑。其言,則鬼話也;其人,則鬼名也;其事,則開鬼心,扮鬼臉,釣鬼火,做鬼戲,搭鬼棚也。語曰,‘出于何典’?而今而后,有人以俗語為文者,曰‘出于《何典》’而已矣?!?br/>
疑其頗別致,于是留心訪求,但不得;常維鈞(3)多識舊書肆中人,因托他搜尋,仍不得。今年半農(nóng)(4)告我已在廠甸(5)廟市中無意得之,且將校點付??;聽了甚喜。此后半農(nóng)便將校樣陸續(xù)寄來,并且說希望我做一篇短序,他知道我是至多也只能做短序的。然而我還很躊躕,我總覺得沒有這種本領。我以為許多事是做的人必須有這一門特長的,這才做得好。臂如,標點只能讓汪原放(6),做序只能推胡適之,出版只能由亞東圖書館;劉半農(nóng),李小峰(7),我,皆非其選也。然而我卻決定要寫幾句。為什么呢?只因為我終于決定要寫幾句了。
還未開手,而躬逢戰(zhàn)爭,在炮聲和流言當中,很不寧帖,沒有執(zhí)筆的心思。夾著是得知又有文士之徒在什么報上罵半農(nóng)了,說《何典》廣告(8)怎樣不高尚,不料大學教授而竟墮落至于斯。這頗使我凄然,因為由此記起了別的事,而且也以為“不料大學教授而竟墮落至于斯”。從此一見《何典》,便感到苦痛,再也說不出一句話。
是的,大學教授要墮落下去。無論高的或矮的,白的或黑的,或灰的。不過有些是別人謂之墮落,而我謂之困苦。我所謂困苦之一端,便是失了身分。我曾經(jīng)做過《論“他媽的!”》早有青年道德家烏煙瘴氣地浩嘆過了,還講身分么?但是也還有些講身分。我雖然“深惡而痛絕之”于那些戴著面具的紳士,卻究竟不是“學匪”世家;見了所謂“正人君子”固然決定搖頭,但和歪人奴子相處恐怕也未必融洽。用了無差別的眼光看,大學教授做一個滑稽的,或者甚而至于夸張的廣告何足為奇?就是做一個滿嘴“他媽的”的廣告也何足為奇?然而呀,這里用得著然而了,我是究竟生在十九世紀的,又做過幾年官,和所謂“孤桐先生”同部,官——上等人——
氣驟不易退,所以有時也覺得教授最相宜的也還是上講臺。又要然而了,然而必須有夠活的薪水,兼差倒可以。這主張在教育界大概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致贊成之望,去年在什么公理會上一致攻擊兼差的公理維持家,今年也頗有一聲不響地去兼差的了,不過“大報”上決不會登出來,自己自然更未必做廣告。
半農(nóng)到德法研究了音韻好幾年,我雖然不懂他所做的法文書,只知道里面很夾些中國字和高高低低的曲線,但總而言之,書籍具在,勢必有人懂得。所以他的正業(yè),我以為也還是將這些曲線教給學生們。可是北京大學快要關門大吉了(9);他兼差又沒有。那么,即使我是怎樣的十足上等人,也不能反對他印賣書。既要印賣,自然想多銷,既想多銷,自然要做廣告,既做廣告,自然要說好。難道有自己印了書,卻發(fā)廣告說這書很無聊,請列位不必看的么?說我的雜感無一讀之價值的廣告,那是西瀅(即陳源)做的?!槺阍诖私o自己登一個廣告罷:陳源何以給我登這樣的反廣告的呢,只要一看我的《華蓋集》就明白。主顧諸公,看呀!快看呀!每本大洋六角,北新書局發(fā)行。
想起來已經(jīng)有二十多年了,以革命為事的陶煥卿,窮得不堪,在上海自稱會稽先生,教人催眠術以糊口。有一天他問我,可有什么藥能使人一嗅便睡去的呢?我明知道他怕施術不驗,求助于藥物了。其實呢,在大眾中試驗催眠,本來是不容易成功的。我又不知道他所尋求的妙藥,愛莫能助。兩三月后,報章上就有投書(也許是廣告)出現(xiàn),說會稽先生不懂催眠術,以此欺人。清政府卻比這干鳥人靈敏得多,所以通緝他的時候,有一聯(lián)對句道:“著《中國權力史》,學日本催眠術?!?br/>
《何典》快要出版了,短序也已經(jīng)迫近交卷的時候。夜雨瀟瀟地下著,提起筆,忽而又想到用麻繩做腰帶的困苦的陶煥卿,還夾雜些和《何典》不相干的思想。但序文已經(jīng)迫近了交卷的時候,只得寫出來,而且還要印上去。我并非將半農(nóng)比附“亂黨”,——現(xiàn)在的中華民國雖由革命造成,但許多中華民國國民,都仍以那時的革命者為亂黨,是明明白白的,——不過說,在此時,使我回憶從前,念及幾個朋友,并感到自己的依然無力而已。
但短序總算已經(jīng)寫成,雖然不像東西,卻究竟結束了一件事。我還將此時的別的心情寫下,并且發(fā)表出去,也作為《何典》的廣告。
五月二十五日之夜,碰著東壁下,書。
22、馬上日記
豫序
在日記還未寫上一字之前,先做序文,謂之豫序。
我本來每天寫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大約天地間寫著這樣日記的人們很不少。假使寫的人成了名人,死了之后便也會印出;看的人也格外有趣味,因為他寫的時候不像做《內(nèi)感篇》外冒篇(2)似的須擺空架子,所以反而可以看出真的面目來。我想,這是日記的正宗嫡派。
我的日記卻不是那樣。寫的是信札往來,銀錢收付,無所謂面目,更無所謂真假。例如:二月二日晴,得A信;B來。
三月三日雨,收C校薪水X元,復D信。一行滿了,然而還有事,因為紙張也頗可惜,便將后來的事寫入前一天的空白中??偠灾菏遣缓芸煽康?。但我以為B來是在二月一,或者二月二,其實不甚有關系,即便不寫也無妨;而實際上,不寫的時候也常有。我的目的,只在記上誰有來信,以便答復,或者何時答復過,尤其是學校的薪水,收到何年何月的幾成幾了,零零星星,總是記不清楚,必須有一筆帳,以便檢查,庶幾乎兩不含胡,我也知道自己有多少債放在外面,萬一將來收清之后,要成為怎樣的一個小富翁。此外呢,什么野心也沒有了。
吾鄉(xiāng)的李慈銘(3)先生,是就以日記為著述的,上自朝章,中至學問,下迄相罵,都記錄在那里面。果然,現(xiàn)在已有人將那手跡用石印印出了,每部五十元,在這樣的年頭,不必說學生,就是先生也無從買起。那日記上就記著,當他每裝成一函的時候,早就有人借來借去的傳鈔了,正不必老遠的等待“身后”。這雖然不像日記的正脈,但若有志在立言,意存褒貶,欲人知而又畏人知的,卻不妨模仿著試試。什么做了一點白話,便說是要在一百年后發(fā)表的書里面的一篇,真是其蠢臭為不可及也。
我這回的日記,卻不是那樣的“有厚望焉”(4)的,也不是原先的很簡單的,現(xiàn)在還沒有,想要寫起來。四五天以前看見半農(nóng),說是要編《世界日報》的副刊去,你得寄一點稿。(5)那自然是可以的嘍。然而稿子呢?這可著實為難??锤笨拇蟮质菍W生,都是過來人,做過什么“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或“人心不古議”的,一定知道做文章是怎樣的味道。有人說我是“文學家”,其實并不是的,不要相信他們的話,那證據(jù),就是我也最怕做文章。
然而既然答應了,總得想點法。想來想去,覺得感想倒偶爾也有一點的,平時接著一懶,便擱下,忘掉了。如果馬上寫出,恐怕倒也是雜感一類的東西。于是乎我就決計:一想到,就馬上寫下來,馬上寄出去,算作我的畫到簿。因為這是開首就準備給第三者看的,所以恐怕也未必很有真面目,至少,不利于己的事,現(xiàn)在總還要藏起來。愿讀者先明白這一點。
如果寫不出,或者不能寫了,馬上就收場。所以這日記要有多么長,現(xiàn)在一點不知道。
一九二六年六月二十五日,記于東壁下。
六月二十五日晴。
生病。——今天還寫這個,仿佛有點多事似的。因為這是十天以前的事,現(xiàn)在倒已經(jīng)可以算得好起來了。不過余波還沒有完,所以也只好將這作為開宗明義章第一。謹案才子立言,總須大嚷三大苦難:一曰窮,二曰病,三曰社會迫害我。那結果,便是失掉了愛人;若用專門名詞,則謂之失戀。
我的開宗明義雖然近似第二大苦難,實際上卻不然,倒是因為端午節(jié)前收了幾文稿費,吃東西吃壞了,從此就不消化,胃痛。我的胃的八字(6)不見佳,向來就擔不起福澤的。也很想看醫(yī)生。中醫(yī),雖然有人說是玄妙無窮,內(nèi)科尤為獨步,我可總是不相信。西醫(yī)呢,有名的看資貴,事情忙,診視也潦草,無名的自然便宜些,然而我總還有些躊躕。事情既然到了這樣,當然只好聽憑敝胃隱隱地痛著了。
自從西醫(yī)割掉了梁啟超的一個腰子以后,責難之聲就風起云涌了,連對于腰子不很有研究的文學家(7)也都“仗義執(zhí)言”。同時,“中醫(yī)了不得論”也就應運而起;腰子有病,何不服黃蓍歟?什么有病,何不吃鹿茸歟?但西醫(yī)的病院里確也常有死尸抬出。我曾經(jīng)忠告過G先生:你要開醫(yī)院,萬不可收留些看來無法挽回的病人;治好了走出,沒有人知道,死掉了抬出,就哄動一時了,尤其是死掉的如果是“名流”。我的本意是在設法推行新醫(yī)學,但G先生卻似乎以為我良心壞。這也未始不可以那么想,——由他去罷。
但據(jù)我看來,實行我所說的方法的醫(yī)院可很有,只是他們的本意卻并不在要使新醫(yī)學通行。新的本國的西醫(yī)又大抵模模胡胡,一出手便先學了中醫(yī)一樣的江湖訣,和水的龍膽丁幾兩日份八角;漱口的淡硼酸水每瓶一元。至于診斷學呢,我似的門外漢可不得而知??傊鞣降尼t(yī)學在中國還未萌芽,便已近于腐敗。我雖然只相信西醫(yī),近來也頗有些望而卻步了。
前幾天和季(8)談起這些事,并且說,我的病,只要有熟人開一個方就好,用不著向什么博士化冤錢。第二天,他就給我請了正在繼續(xù)研究的Dr.H.(9)來了。開了一個方,自然要用稀鹽酸,還有兩樣這里無須說;我所最感謝的是又加些SirupSimpel(10)使我喝得甜甜的,不為難。向藥房去配藥,可又成為問題了,因為藥房也不免有模模胡胡的,他所沒有的藥品,也許就替換,或者竟刪除。結果是托FraeuleinH.(11)遠遠地跑到較大的藥房去。
這樣一辦,加上車錢,也還要比醫(yī)院的藥價便宜到四分之三。
胃酸得了外來的生力軍,強盛起來,一瓶藥還未喝完,痛就停止了。我決定多喝它幾天。但是,第二瓶卻奇怪,同一的藥房,同一的藥方,藥味可是不同一了;不像前一回的甜,也不酸。我檢查我自己,并不發(fā)熱,舌苔也不厚,這分明是藥水有些蹊蹺。喝了兩回,壞處倒也沒有;幸而不是急病,不大要緊,便照例將它喝完。去買第三瓶時,卻附帶了嚴重的質(zhì)問;那回答是:也許糖分少了一點罷。這意思就是說緊要的藥品沒有錯。中國的事情真是稀奇,糖分少一點,不但不甜,連酸也不酸了,的確是“特別國情”(12)。
現(xiàn)在多攻擊大醫(yī)院對于病人的冷漠,我想,這些醫(yī)院,將病人當作研究品,大概是有的,還有在院里的“高等華人”,將病人看作下等研究品,大概也是有的。不愿意的,只好上私人所開的醫(yī)院去,可是診金藥價都很貴。請熟人開了方去買藥呢,藥水也會先后不同起來。
這是人的問題。做事不切實,便什么都可疑。呂端(13)大事不胡涂,猶言小事不妨胡涂點,這自然很足以顯示我們中國人的雅量,然而我的胃痛卻因此延長了。在宇宙的森羅萬象中,我的胃痛當然不過是小事,或者簡直不算事。
質(zhì)問之后的第三瓶藥水,藥味就同第一瓶一樣了。先前的悶胡盧,到此就很容易打破,就是那第二瓶里,是只有一日分的藥,卻加了兩日分的水的,所以藥味比正當?shù)囊∫话搿?br/>
雖然連吃藥也那么蹭蹬,病卻也居然好起來了。病略見好,H就攻擊我頭發(fā)長,說為什么不趕快去剪發(fā)。
這種攻擊是聽慣的,照例“著毋庸議”。但也不想用功,只是清理抽屜。翻翻廢紙,其中有一束紙條,是前幾年鈔寫的;這很使我覺得自己也日懶一日了,現(xiàn)在早不想做這類事。
那時大概是想要做一篇攻擊近時印書,胡亂標點之謬的文章的,廢紙中就鈔有很奇妙的例子。要塞進字紙簍里時,覺得有幾條總還是愛不忍釋,現(xiàn)在鈔幾條在這里,馬上印出,以便“有目共賞”罷。其余的便作為換取火柴之助——
“國朝陳錫路黃鉐余話云。唐傅奕考覈道經(jīng)眾本。有項羽妾。本齊武平五年彭城人。開項羽妾冢。得之。”(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茶香室叢鈔》卷四第二葉。)
“國朝歐陽泉點勘記云。歐陽修醉翁亭。記讓泉也。本集及滁州石刻。並同諸選本。作釀泉。誤也?!保ㄍ暇戆说谄呷~。)
“袁石公典試秦中。后頗自悔。其少作詩文。皆粹然一出于正?!保ㄉ虾J苛志崾”尽稌啊肪硪坏谒娜~。)
“考……順治中,秀水又有一陳忱,……著誠齋詩集,不出戶庭,錄讀史隨筆,同姓名錄諸書。”(上海亞東圖書館排印本《水滸續(xù)集兩種序》第七葉。)
標點古文,確是一種小小的難事,往往無從下筆;有許多處,我常疑心即使請作者自己來標點,怕也不免于遲疑。但上列的幾條,卻還不至于那么無從索解。末兩條的意義尤顯豁,而標點也弄得更聰明。(14)六月二十六日晴。
上午,得霽野(15)從他家鄉(xiāng)寄來的信,話并不多,說家里有病人,別的一切人也都在毫無防備的將被疾病襲擊的恐怖中;末尾還有幾句感慨。
午后,織芳從河南來,談了幾句,匆匆忙忙地就走了,放下兩個包,說這是“方糖”(16),送你吃的,怕不見得好??椃歼@一回有點發(fā)胖,又這么忙,又穿著方馬褂,我恐怕他將要做官了。
打開包來看時,何嘗是“方”的,卻是圓圓的小薄片,黃棕色。吃起來又涼又細膩,確是好東西。但我不明白織芳為什么叫它“方糖”?但這也就可以作為他將要做官的一證。
景宋(17)說這是河南一處什么地方的名產(chǎn),是用柿霜做成的;性涼,如果嘴角上生些小瘡之類,用這一搽,便會好。怪不得有這么細膩,原來是憑了造化的妙手,用柿皮來濾過的。
可惜到他說明的時候,我已經(jīng)吃了一大半了。連忙將所余的收起,豫備將來嘴角上生瘡的時候,好用這來搽。
夜間,又將藏著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為我忽而又以為嘴角上生瘡的時候究竟不很多,還不如現(xiàn)在趁新鮮吃一點。
不料一吃,就又吃了一大半了。
六月二十八日晴,大風。
上午出門,主意是在買藥,看見滿街掛著五色國旗;軍警林立。走到豐盛胡同中段,被軍警驅(qū)入一條小胡同中。少頃,看見大路上黃塵滾滾,一輛摩托車(18)馳過;少頃,又是一輛;少頃,又是一輛;又是一輛;又是一輛……。車中人看不分明,但見金邊帽。車邊上掛著兵,有的背著扎紅綢的板刀;小胡同中人都肅然有敬畏之意。又少頃,摩托車沒有了,我們漸漸溜出,軍警也不作聲。
溜到西單牌樓大街,也是滿街掛著五色國旗,軍警林立。
一群破衣孩子,各各拿著一把小紙片,叫道:歡迎吳玉帥(19)號外呀!一個來叫我買,我沒有買。
將近宣武門口,一個黃色制服,汗流滿面的漢子從外面走進來,忽而大聲道:草你媽!許多人都對他看,但他走過去了,許多人也就不看了。走進宣武門城洞下,又是一個破衣孩子拿著一把小紙片,但卻默默地將一張塞給我,接來一看,是石印的李國恒先生的傳單,內(nèi)中大意,是說他的多年痔瘡,已蒙一個國手叫作什么先生的醫(yī)好了。
到了目的地的藥房時,外面正有一群人圍著看兩個人的口角;一柄淺藍色的舊洋傘正擋住藥房門。我推那洋傘時,斤量很不輕;終于傘底下回過一個頭來,問我“干什么?”我答說進去買藥。他不作聲,又回頭去看口角去了,洋傘的位置依舊。我只好下了十二分的決心,猛力沖鋒;一沖,可就沖進去了。
藥房里只有帳桌上坐著一個外國人,其余的店伙都是年青的同胞,服飾干凈漂亮。不知怎地,我忽而覺得十年以后,他們便都要變?yōu)楦叩热A人,而自己卻現(xiàn)在就有下等人之感。于是乎恭恭敬敬地將藥方和瓶子捧呈給一位分開頭發(fā)的同胞。
“八毛五分?!彼恿?,一面走,一面說。
“喂!”我實在耐不住,下等脾氣又發(fā)作了。藥價八毛,瓶子錢照例五分,我是知道的。現(xiàn)在自己帶了瓶子,怎么還要付五分錢呢?這一個“喂”字的功用就和國罵的“他媽的”相同,其中含有這么多的意義。
“八毛!”他也立刻懂得,將五分錢讓去,真是“從善如流”,有正人君子的風度。
我付了八毛錢,等候一會,藥就拿出來了。我想,對付這一種同胞,有時是不宜于太客氣的。于是打開瓶塞,當面嘗了一嘗。
“沒有錯的。”他很聰明,知道我不信任他。
“唔?!蔽尹c頭表示贊成。其實是,還是不對,我的味覺不至于很麻木,這回覺得太酸了一點了,他連量杯也懶得用,那稀鹽酸分明已經(jīng)過量。然而這于我倒毫無妨礙的,我可以每回少喝些,或者對上水,多喝它幾回。所以說“唔”;
“唔”者,介乎兩可之間,莫明其真意之所在之答話也。
“回見回見!”我取了瓶子,走著說。
“回見。不喝水么?”
“不喝了?;匾姟!?br/>
我們究竟是禮教之邦的國民,歸根結蒂,還是禮讓。讓出了玻璃門之后,在大毒日頭底下的塵土中趲行,行到東長安街左近,又是軍警林立。我正想橫穿過去,一個巡警伸手攔住道:不成!我說只要走十幾步,到對面就好了。他的回答仍然是:不成!那結果,是從別的道路繞。
繞到L君(20)的寓所前,便打門,打出一個小使來,說L君出去了,須得午飯時候才回家。我說,也快到這個時候了,我在這里等一等罷。他說:不成!你貴姓呀?這使我很狼狽,路既這么遠,走路又這么難,白走一遭,實在有些可惜。我想了十秒鐘,便從衣袋里挖出一張名片來,叫他進去稟告太太,說有這么一個人,要在這里等一等,可以不?約有半刻鐘,他出來了,結果是:也不成!先生要三點鐘才回來哩,你三點鐘再來罷。
又想了十秒鐘,只好決計去訪C君,仍在大毒日頭底下的塵土中趲行,這回總算一路無阻,到了。打門一問,來開門的答道:去看一看可在家。我想:這一次是大有希望了。果然,即刻領我進客廳,C君也跑出來。我首先就要求他請我吃午飯。于是請我吃面包,還有葡萄酒;主人自己卻吃面。那結果是一盤面包被我吃得精光,雖然另有奶油,可是四碟菜也所余無幾了。
吃飽了就講閑話,直到五點鐘。
客廳外是很大的一塊空地方,種著許多樹。一株頻果樹下常有孩子們徘徊;C君說,那是在等候頻果落下來的;因為有定律:誰拾得就歸誰所有。我很笑孩子們耐心,肯做這樣的迂遠事。然而奇怪,到我辭別出去時,我看見三個孩子手里已經(jīng)各有一個頻果了。
回家看日報,上面說:“……吳在長辛店留宿一宵。除上述原因外,尚有一事,系吳由保定啟程后,張其锽曾為吳卜一課,謂二十八日入京大利,必可平定西北。二十七日入京欠佳。吳頗以為然。此亦吳氏遲一日入京之由來也?!保?1)因此又想起我今天“不成”了大半天,運氣殊屬欠佳,不如也卜一課,以覘晚上的休咎罷。但我不明卜法,又無筮龜,實在無從措手。后來發(fā)明了一種新法,就是隨便拉過一本書來,閉了眼睛,翻開,用手指指下去,然后張開眼,看指著的兩句,就算是卜辭。
用的是《陶淵明集》,如法泡制,那兩句是:“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保?2)詳了一會,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本篇最初連續(xù)發(fā)表于一九二六年七月五日、八日、十日、十二日北京《世界日報副刊》。
?。?)段祺瑞曾著《二感篇》,發(fā)表在《甲寅》周刊第一卷第十八號(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分《內(nèi)感》與《外感》兩篇?!皟?nèi)感”是對國內(nèi)時局的感想;“外感”是對國際時局的感想。在《內(nèi)感》篇內(nèi),他大談封建的“道德仁義”,滿含殺機地說:“最奇特者。人之所無。而我更有澎湃之學潮??芍^新之又新?!患硬弥?。胡可以安良善。鄭子產(chǎn)曰。水懦民玩多死焉。故唐堯四兇之殛??鬃由僬D。……不得已而出此。是必有故?!边@里的“外冒篇”是對段祺瑞的諷刺。
(3)李慈銘(1830—1894)字無心伯,號莼客,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清末文學家。所著《越縵堂日記》,商務印書館于一九二○年影印出版。
(4)“有厚望焉”一九二六年四月中旬,段祺瑞在逃往天津前發(fā)出八道“命令”。第一道“嚴禁赤化”中說:“惟是共產(chǎn)之禍,舉國非之,及今不圖,何以為國,尚望各省軍民長官,國內(nèi)耆舊,設法消弭,勿任滋蔓,有厚望焉?!边@里是順筆對段的諷刺。
?。?)《世界日報》成舍我主辦,一九二五年二月一日創(chuàng)刊于北京。一九二六年六月中旬,該報請劉半農(nóng)編輯副刊。據(jù)《魯迅日記》,劉在六月十八日訪作者約稿。作者便自六月二十五日起為該刊寫了《馬上日記》等文。
(6)八字舊時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來記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各得兩字,合為“八字”。迷信認為根據(jù)這八個字可推算人的命運禍福。
?。?)對于腰子不很有研究的文學家指陳西瀅、徐志摩等。一九二六年三月,梁啟超因尿血癥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診治,由醫(yī)生割去右腎后,不但血未全清,連病源也未查出。當時陳西瀅為此寫了兩篇《閑話》(刊于五月十五日、二十二日《現(xiàn)代評論》第三卷第七十五、七十六期),徐志摩也寫過一篇《我們病了怎么辦?》(五月二十九日《晨報副刊》),一起對開刀的醫(yī)生加以指責和嘲弄。陳西瀅在《現(xiàn)代評論》第七十六期的《閑話》中說:“我們朋友的里面,曾經(jīng)有過被西醫(yī)所認為毫無希望,而一經(jīng)中醫(yī)醫(yī)治,不半月便霍然病愈的人,而且不止一二位。”這里的“中醫(yī)了不得論”,即指此類言論。
?。?)季茀許壽裳(1882—1948),字季茀,浙江紹興人,教育家。作者留學日本弘文學院時的同學,其后又在教育部、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中山大學等處同事多年,與作者友情甚篤??谷諔?zhàn)爭勝利后,在臺灣大學任教。因傾向民主和宣傳魯迅,致遭國民黨反動派所忌,于一九四八年二月十八日深夜被刺殺于臺北。著有《魯迅年譜》、《亡友魯迅印象記》、《我所認識的魯迅》等。
?。?)Dr.H.指許詩堇,許壽裳兄許銘伯之子?!遏斞溉沼洝芬痪哦炅率湃蛰d:“上午,季市、詩堇來,為立一方治胃病?!?br/>
?。?0)SirupSimpel德語:純糖漿。
?。?1)FraeuleinH.德語:H女士(即許廣平)。
?。?2)“特別國情”這是一九一五年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時,他的憲法顧問美國人古德諾散布的一種謬論。古德諾于該年八月十日的北京《亞細亞日報》發(fā)表一篇《共和與君主論》一文,聲稱中國自有“特別國情”,不宜實行民主政治,應恢復君主政體,為袁世凱稱帝制造輿論。這里借作對藥房欺詐行為的譏諷。
?。?3)呂端(933—998)字易直,河北安次人,宋太宗時為宰相?!端问贰味藗鳌氛f:“太宗欲相端,或曰:‘端為人糊涂?!谠唬骸诵∈潞?,大事不糊涂?!瘺Q意相之。”
?。?4)各條標點,應如下:
“國朝陳錫路《黃鉐余話》云:唐傅奕考奕道經(jīng)眾本,有項羽妾本;
齊武平五年,彭城人開項羽妾冢,得之?!?br/>
“國朝歐陽泉《點勘記》云:歐陽修《醉翁亭記》‘讓泉也’,本集及滁州石刻并同;諸選本作‘釀泉’,誤也?!?br/>
“袁石公典試秦中后,頗自悔其少作;詩文皆粹然一出于正?!?br/>
“考……順治中,秀水又有一陳忱,……著《誠齋詩集》、《不出戶庭錄》、《讀史隨筆》、《同姓名錄》諸書?!?br/>
?。?5)霽野李霽野,安徽霍丘人,未名社成員,翻譯家。譯有劇本《往星中》(安特來夫)、小說《被侮辱與被損害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有短篇小說集《影》及《回憶魯迅先生》等。
?。?6)“方糖”即霜糖,河南開封附近各縣名產(chǎn)。這些地區(qū)的口音讀“霜”為“方”。
?。?7)景宋許廣平(1898—1968),筆名景宋,廣東番禺人,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畢業(yè),魯迅夫人。著有《欣慰的紀念》、《關于魯迅的生活》、《遭難前后》、《魯迅回憶錄》等。
?。?8)摩托車這里指小汽車。
?。?9)吳玉帥指北洋直系軍閥吳佩孚(字子玉)。一九二六年春他與奉系軍閥張作霖聯(lián)合進攻國民軍,四月,國民軍失敗退出北京等地,他便在這時來到北京。
(20)L君指劉復(半農(nóng))。下文的C君,指齊宗頤(壽山)。
據(jù)《魯迅日記》一九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載:“晴?!挪幏抠I藥。訪劉半農(nóng)不值。訪壽山。”
?。?1)這一段報道見一九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世界日報》所載的“本報特訊”。張其锽,吳佩孚的秘書長。
?。?2)“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闭Z見陶潛《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