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觀照,讓此心光明
人人都有一顆能思的心,有的人心好似一張純潔的白紙,沒有任何的染污,有的人心黑如墨水,沾滿了各種污垢,有的人心明如太陽,既觀照自己,也普照眾生,如何讓我們的這顆心透徹明亮,提供下面幾種建議:
第一,觀照寡欲心
人只要遇到喜歡的事情內(nèi)心就會歡喜,但有時候喜歡之事對自己也不一定有利,喜歡花天酒地,與狐朋狗友鬼混,吃肉喝酒,談色聊情,夜夜笙歌,好不暢快,這樣的生活是不可能得到真歡喜的,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不說,身體也在超負荷的運轉(zhuǎn),消磨掉本來就很粹弱的意志,對制這種病態(tài)的生活方式,同樣要施以觀照,觀照其寡欲心。
花花世界誰人不愛,物質(zhì)條件越來越好,可享受的品種數(shù)不勝數(shù),精神愉樂活動更是五花八門,在如此之多的誘惑下,人心又如何能抵擋得住,于是各種欲望層出不窮,要知道,無窮的欲望是得不到滿足的,欲望得不到滿足,痛苦就會隨之而生,所以控制欲望,讓心無所欲無所求,才能擁有一顆寡欲心。
無欲無求方能立足于世界之巔,云游于九天之上,才能具備俯瞰宇宙萬事萬物的能力。
第二,觀照清凈心
靜能讓人寂寞難耐,于是人們想盡一切辦法從外在中去追求各種刺激,造就了各種各樣的業(yè)障用來填補這顆空虛的心,結果越填越空虛,好似一個無底洞一樣,這是因為大家還沒有認識到,向外求是永遠也求不到一顆充實心的,只有向內(nèi)求,從人的真心本性中去求,才能獲得真正清凈心,有了清凈心,自然就會自滿自足。
靜也能讓人明思修心,修理內(nèi)心的貪嗔疑癡,去除阻礙思路的各種障礙,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要從靜心修心開始,再加以智慧觀照,自會擁有一顆清凈本心。
第三,觀照求知心
遇到討厭的事情內(nèi)心就會難受,但有時候討厭之事對自己也不一定有害,討厭讀書和寫字,一看書就想睡覺,特別是那些需要去動腦筋去理解思考的書,甚至有人談書色變,殊不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通過讀書可以通今解古,理解人生之道、社會之道、宇宙萬物運行之道,通過寫作可以將自己所得的知識和智慧布施給大眾。
沒有求知欲望,厭煩學習,不愿思考的人,在他的一生中是不會有光的,沒有光的照亮,人生路上必是充滿各種各樣的障礙,找不到出路,在迷茫中度此一生。
智慧只有從學習思考中求得,去除厭學心,讓內(nèi)心生出求知心,與歷史上那些思想偉人多交流,多看他們的作品,從學習過程中領會巨人們的智慧,并通過消化吸收,建立自己的理論知識系統(tǒng),著書立說,發(fā)展傳播所得智慧,讓更多的人擁有求知心。
讀書寫作對人生有大意義,能轉(zhuǎn)變思想,也能求得智慧,一切智慧都本自具足在我們的心中,有什么理由不把他們挖掘出來,有了求知心,就會想著辦法去挖,會盡一生最大最強之力去挖,能挖多少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