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涂的成本核算方法

以鈑金零件為例,【其他的比如管件,比較雷同】
從結(jié)論說:
噴涂算表面積的下料尺寸,也就是下料的最大邊界尺寸,而不是純零件展開的展開圖的表面積,也不是零件折彎成型的表面積。
下料尺寸:
就是你做個零件,需要多長多寬的鋼板,而不是經(jīng)過開孔,修邊,內(nèi)切孔之后的表面尺寸。
為什么這么算?合理么?
一部分合理,一部分不太合理,只是俗成。但咱得知道它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
合理的部分:
內(nèi)切孔,開孔,這些都要在成本核算范圍之內(nèi)。
噴的時候,不會正對著有料位置,比如通孔,噴漆沒辦法避開孔,漆也噴出去了,也浪費成本。
不合理的部分:

直接從我們技術(shù)Q群截圖了,很容易看出,這是個方形蓋的展開圖,在這展開圖中,4個箭頭指向的四個缺角,也要算在噴涂成本之內(nèi)。
剛了解這么算的時候,我是拍破腦袋沒想明白,這是展開圖,如果這么噴,折刀后,漆不掉了?還得折后噴,折后,這四個腳也不存在呀?假設(shè)一個彩鋼波形瓦,展開所有波浪,和我直接測量所有波形表面積并沒區(qū)別。你這缺角,是噴漆之前加工過程的面積,跟噴漆沒什么關(guān)系,為什么要算四個缺角?
“就這么算”
呵呵,如果理解成約定俗成,這對成本核算,可夠麻煩的,不會所有客戶都給展開圖,讓核成本的去自己展開,等于畫一遍圖了,如果一個stp過來,測表面積,測最大邊界,這是挺容易操作的事
生產(chǎn)鈑金的一定有開孔數(shù),折彎數(shù)等等,對做展開,已經(jīng)不是什么大問題了,有數(shù)字的計價,肯定是比較有說服力了,但并不合理;
但還有很多純做噴涂的,比如給路燈桿的警示條,城建環(huán)衛(wèi)設(shè)施的,有一些噴涂廠家不干鈑金或者零部件的生產(chǎn),它只做噴涂,我理解他計價不該這么算。但咱也得理解,咱這是實體產(chǎn)業(yè),利益最大化,是每個廠家都考慮的事。
能夠把噴涂核算成本這個事,掰開了,揉碎了理解上去,知道廠家在這個地方有點小動作,還是個挺好的事。
另外,再補充個測量表面的的方法,【聽群友說,要長x寬,有點看不下去了】

按F5,能打開一個選擇過濾器,你可以看左下角,選擇面,然后鼠標(biāo)框選,就可以把你看得到的面,全選擇下來。

然后就可以直接評估測量了
“這不脫褲子xx多此一舉么?”
我畫的是方塊,有點,你換個開模件再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