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分體水冷前可能要注意的幾點
!從效率的角度,單CPU不建議使用分體水冷,單CPU水冷,280/360一體式水冷即可,分體冷排再多也不會提高散熱效率,只有GPU CPU都采用了水冷方案,才值得使用
CPU散熱瓶頸通常在核心熱量傳遞效率(接觸面積、導熱材質(zhì)),而不是冷排、水泵流速、管的口徑
這也是240冷排能壓得住雙芯700W的GPU,卻壓不住200W的CPU的原因
某up吐槽某品牌CPU一體水冷管細...(事實是加粗也提升不了散熱效率,廠商設(shè)計一款產(chǎn)品是經(jīng)過嚴密測試而擇中的)
分體水冷通常都有水箱,水箱容量越大,對短時間高負載的容忍值也越大,水的比熱容高,流速的大小與串聯(lián)的設(shè)備數(shù)量/接觸面積成正比,通??刂圃谌胨统鏊疁囟认嗖?°以內(nèi)(大概是人肉溫度計感受不出區(qū)別),D5水泵20%與100%的流速在250W的CPU上是沒有區(qū)別的。
室溫和水溫溫差越大,散熱效率越高,通常室溫都在15-30°之間,冷排/風扇再多也不可能把水降到室溫以下,例如在一個250W的系統(tǒng)中360冷排的散熱效率與1080外置冷排相同(親測),但1080可以更安靜的工作,通常滿載水溫控制在50度左右較為合適,兼顧安靜和散熱,水溫超過45°(較為燙手),才相對有必要增加冷排/風扇
up的兩個420厚60冷排 TDP 330W 水溫40~50° 7980XE(液金)仍然110°過熱降頻,散熱效率和H115i 280一體式水冷差不多,卻多了額外的維護成本..
關(guān)于選購
軟管:
三分厚(首選):優(yōu)點:不容易打折,較為美觀? 缺點:短距離轉(zhuǎn)彎困難
三分?。?優(yōu)點:較為容易安裝,容易轉(zhuǎn)彎,小空間適用? 缺點:越長越容易打折
價格10元/米以上都差不多
快擰:推薦EK,20元左右一個,比BACH的15元的分量重不少,鍍層也更不容易腐蝕,而價格只差幾塊
彎頭:經(jīng)濟BA/BY/BT等均可,安全性差不多,極致EK,和快擰一樣鍍層更好不容易腐蝕
冷頭:BA/BY/BT/EK等均可,安全性差不多
水泵:有無PWM無所謂,多數(shù)時間都只會定在一個速度,推薦D5,使用雙泵可降低噪音
風扇:根據(jù)水溫來調(diào)控,水冷系統(tǒng)對高負載緩沖時間長,為了避免啟動軟件時風扇狂轉(zhuǎn)幾秒,建議在BIOS里把風扇啟動時間調(diào)高到12秒以上,如果主板有水冷傳感接口則用水溫調(diào)控。
軟管安全性遠遠高于硬管,軟管具有韌性,在多次移動后也不易接頭漏水
排氣閥很重要,通常安裝在水箱頂部,保證水路壓力在安全范圍內(nèi),也方便放水,放水可以直接接管在水箱(或一體水泵)底部的口(擰開堵頭時只會少量溢出幾滴)然后通過手動泄閥來控制排水
排水閥可有可無,見上,可通過控制排氣閥泄氣來控制排水
過濾器可有可無,蒸餾水配合專用清洗液清洗干凈、水路密封,up使用一年多了也沒發(fā)現(xiàn)水路污染。up近期新裝的一臺外置水冷接在水龍頭清洗水路后用蒸餾水洗,短短半個月就出現(xiàn)了絮狀物,因此推薦全程使用蒸餾水進行清洗。
水冷清洗液使用完畢后要盡快使用蒸餾水清洗水路,親測兩小時BA快擰鍍層就大量腐蝕,而EK不會
靈魂問答
什么時候需要使用分體水冷
好看 > 喜歡折騰 > CPU和GPU同時打算更換水冷的情況?
什么時候需要增加冷排
好看 > 喜歡折騰??>??水溫達到55°或以上,溫度越高增加冷排/風扇獲得的效益越高? > 被動散熱
什么時候需要更換流速更快的水泵或更大的水管
喜歡折騰 > 沒有水箱或者水箱容量小,入水出水管溫差明顯(肉球可感知)?
單系統(tǒng)兼顧效率和靜音的情況下通常需要什么規(guī)格的冷排/風扇
靜音
12900k: 360
12900k*1+3090*1:360+360
安靜
1080(60mm)外置冷排,無風扇被動散熱,環(huán)境通風 +D5雙泵 (UP正在用的)
核心面積?> 核心熱量傳遞介質(zhì) > 室溫(溫差)?> 冷排和風扇 & 流速 (受限于接觸面積/數(sh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