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看得人透不過氣
最近看的電影是《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

這是一部講述西方社會底層人物的電影,一家四口人,丈夫是一名司機,妻子是一個護工,兒子正處在叛逆期,女兒還小需要家人陪伴。在開篇這家人就已經(jīng)債務纏身,收入微薄,為了有更高收益,丈夫賣掉了妻子的汽車,換了輛貨車送快遞。就是這輛貨車給他們家?guī)砹藶牡?,準確說是這份送快遞的工作。

送快遞不僅工作辛苦,還沒有自己的時間,必須準點發(fā)車,如果要請假只能自己找人代班。這樣一來,丈夫天天累到不行,更沒有時間陪伴家人了。而妻子沒有了汽車,只得天天擠公交去別人家做護工,更加累了。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兒子更加叛逆了,不但逃學,還跟一群人到處去搞涂鴉游戲,沒錢了就去超市偷。

兒子先是被學校停學,緊接著又被抓到警察局,這兩次不幸讓這家人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丈夫為了照顧家庭,一再請假,白白丟了很多錢,還因此和妻子產(chǎn)生了矛盾。最終這家人矛盾集中爆發(fā),丈夫和兒子大吵了一架,兒子離家出走,丈夫的車鑰匙也弄掉了,這下情況更糟了。丈夫還在送貨途中挨了打進了醫(yī)院。

總之,從開頭到結束,這家人一直都很慘,而且是一路更加慘,慘到不忍心看下去。唯一有點寬慰的鏡頭,只有女兒陪爸爸送快遞、一家人一起開著貨車送媽媽去護理這少有的兩處溫情,稍稍透了口氣。

很少看這種講述現(xiàn)實生活中底層人物悲慘命運的西方電影,原來東西方大家都一樣,都有很富有的人,還都有很貧困的人,哪怕是所謂的發(fā)達國家,也還是會有很悲慘的家庭。而且這種悲慘不是因為不努力造成的,反而是因為太努力了,這家人丈夫妻子都很努力,努力賺錢努力養(yǎng)家糊口、省吃儉用,卻一步步更悲慘。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呢?電影中刻畫了一位快遞店的老板,他嚴酷無情,壓榨員工,不通情理,仿佛是一個沒有感情的賺錢機器。在電影中,先是趕走了一個可憐的員工,后來又直接導致了這家人的悲劇。導演是通過電影來批判資本家的無情剝削嗎?可能有一部分吧,但總感覺不僅僅是這樣,還有一種宿命感。

好像有些人無論怎么努力,都沒辦法過好生活,充滿了一種無力感、宿命感。電影片名《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這里的“我們”應該是指社會,“你”是這家人。導演可能是代社會對底層人道歉,但更多是希望借此引起社會對底層人的關注,希望借由社會的力量、機制體制的變革改變底層人的生活和命運。

顯然這是很難實現(xiàn)的,尤其是這兩年疫情爆發(fā),西方世界兩極分化更加嚴重,底層人們的生活更加悲慘。反觀我們,雖然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996的打工強度也是讓人疲憊不堪。整個社會大部分企業(yè)、單位都像電影中的快遞店一樣,每個打工人都是忙忙碌碌,薪水少工作忙,沒有自己的時間,人與人卷到不行。

什么時候這種現(xiàn)象會得到改變呢?我不知道,只知道再這樣下去,肯定有很多人無法承受,社會的矛盾搞不好會集中爆發(fā),特別是經(jīng)濟沒辦法快速增長的時候,很多矛盾恐怕再難以繼續(xù)掩蓋。如果再拿不出辦法解決,這個事情會很難辦。現(xiàn)在人口出生率、結婚率快速下跌,越來越多人的選擇躺平,不就說明了問題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