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鎮(zhèn)之戰(zhàn):朝鮮半島苦難——壬辰倭亂的開始
名護屋城
1592年3月12日,九州肥前名護屋城,來自日本各地的軍隊正在這里匯集,這里正是日本入侵朝鮮乃至中國大陸的前哨站,一名頭戴圓環(huán)桃型盔,身穿棕色盔甲的高大男子在兩名金甲武士陪同下來到這里,還有一支約三千人隊伍跟在他們身后。
?
名護屋城外郭守兵看到這支隊伍高舉祇園紋旗,這面旗幟正是立花家的標志,來者正是筑后大名立花宗茂的部隊,守兵急忙打開外郭大門放行。
?
立花宗茂屆時25歲,是當時日本首腦豐臣秀吉欽定的“西國無雙”,他旁邊的金甲武士是他的得力家臣小野鎮(zhèn)幸和十時連貞,他和其他大名一樣響應豐臣秀吉號召率領部隊來到這里。
?
立花宗茂走進名護屋城略微有種不適的氛圍,畢竟誰第一次來到名護屋城都會瞬間感覺到這是一座巨大的運轉(zhuǎn)機器,這里每個人上至武將下至差異都有活兒干,不干活總會顯得自己與眾不同。
?
宗茂同時被高大的城堡所震撼,感覺這里并不一定比大阪城差,但他沒多余時間欣賞風景,他安頓好部隊后自己則來到軍目付處去咨詢下一步任務。軍目付處的人正在忙活,似乎沒人注意到宗茂到來,或則注意到了也沒關心,宗茂只聽見整理紙張的聲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軍目付大人,請問立花家什么時候出征。”立花宗茂向一名正在閱覽手中文件的男子問道。
?
他告知立花家在第六軍,歸小早川隆景指揮,離出征還有一段時間。此人是秀吉指定的全軍軍目付石田三成。
?
宗茂頓了下道:“明白?!?/span>
?
這時候石田三成停止閱覽文件,轉(zhuǎn)頭問宗茂:“難道你不服,想被安排到第一軍去嗎?”
?
宗茂道:“沒有這回事,軍目付大人為何這么問。”
?
石田三成解釋原來是豐臣秀吉的驍將加藤清正和一個叫小西行長的人爭起先鋒,這兩位封地在肥后的大名都想成為第一個登陸朝鮮的將領,這二人爭吵令大家傷透腦筋,三成怕宗茂也想去爭先鋒繼續(xù)添堵。
?
這時一名年輕人來到突然闖到這里,他正是太閣的義子宇喜多秀家,這名年輕人問三成:“我什么時候出征,我有點等不及了。”
?
三成道:“你是總大將,要到很后面才能出征,比立花大人還要晚?!?/span>
?
宇喜多秀家聽后無奈,但也只能認命。三成接著說今天無論誰要搶先鋒都沒用了,因為加藤清正、黑田長政、小西行長三人今日(3月12日)就整軍出發(fā)。
?
宗茂想起堂兄吉弘統(tǒng)幸和故主大友義統(tǒng)被編入黑田長政的第三軍,他向三成請求在大軍出發(fā)之際去送別,三成答允。到出發(fā)時刻,石田三成、大谷吉繼、立花宗茂三人來到浦口,碼頭上出征的軍士們將火槍、長刀等武器搬入船上,還有部分軍士負責搬運盔甲,一些船只已經(jīng)裝載了要即將跨海作戰(zhàn)的士兵,做好隨時出發(fā)準備,自兩年前討伐北條家的小田原之陣以來,立花宗茂沒再見過這么大的陣仗。
?
浦口上,一名騎馬的大將額外引人注目,他身披黑色盔甲,魔鬼樣式的面具遮住了的臉,手持長槍。時不時揮舞手中長槍來迫使士兵們快點搬運東西上船,他是第二軍軍長加藤清正。
?
一切準備就緒后,加藤清正喊道:“出發(fā)!”然后帶著一隊親兵登上一艘安宅船,數(shù)百艘戰(zhàn)艦揚帆起航,岸上的石田三成等人向遠去的艦隊鞠躬送別,立花宗茂則成功送別了吉弘統(tǒng)幸與大友義統(tǒng)。
?
釜山登陸
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黑田長政各自率領的三支先鋒軍最先抵達日本和朝鮮之間的對馬島,但接到豐臣秀吉命令他們還不能立刻渡海前往朝鮮,而是呆在對馬島待命。

?
這潑了渴望戰(zhàn)爭的加藤清正一盆涼水,但加藤只能按照秀吉指使留在對馬島。一個月后,四月上旬,秀吉命令小西行長先率領第一軍前往朝鮮,當時秀吉仍對朝鮮臣服抱有幻想,但他吩咐小西如果朝鮮若不借道伐明那么就進行武力懲戒。(出自《早稻田大學日本史》)
?
小西行長便帶著秀吉的命令率軍乘船從對馬島向?qū)Π兜?strong>釜山(??)進發(fā)。以下是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將領以及人員編制:
小西行長(7,000人)、宗義智(5,000人)、松浦鎮(zhèn)信(3,000人)、有馬晴信(2,000人)、大村喜前(1,000人)、五島純玄(700人);總?cè)藬?shù):18700人。
?
釜山是朝鮮半島最南部的城市之一,你可以理解當時朝鮮王朝省級行政單位為“道”,韓國和日本都沿用至今,今天日本還有北海道。當時朝鮮共八個道,而釜山城屬于慶尚道。

?
我在之前篇章講解過雖然朝鮮王朝有人察覺到日本即將入侵,但是大部分人都不認為這件事會真的發(fā)生,而且朝鮮朝廷嘗試過在南部沿海建立防御工事,但由于朝鮮長時間處于太平年代,百姓們一下子被征調(diào)修防御工事,所以極其不耐煩,防御工事修得緩慢異常。(出自《懲斃錄》)
?
而釜山距離對馬島乃至日本最近,釜山街坊早已流傳倭寇將入侵這里消息,可釜山人正如大部分朝鮮人一樣沒將此事在意,生活照常。4月13日,釜山地方官鄭撥還在釜山附近的絕影島打獵,絕影島盛產(chǎn)的馬跑得非??欤越薪^影島。(出自《壬辰戰(zhàn)爭》)
?
鄭撥已經(jīng)60歲了,當天下午,在絕影島狩獵途中,他在島上看見遠處海面上浮現(xiàn)出許多船只,數(shù)量至少百余艘。鄭撥結合民間盛傳的“倭寇入侵”話題,鄭撥斷定這正是倭寇的艦隊,他們正要登陸釜山。
?
鄭撥立刻停止狩獵,急忙從絕影島趕回釜山城,他下令關閉城門,禁止百姓流動,并讓城內(nèi)守軍做好戰(zhàn)爭準備。
?
4月13日上午八點,小西行長率領第一軍從對馬島出發(fā),艦隊經(jīng)歷了六個多小時航行,下午五點才靠近釜山,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在釜山登陸后,他一邊命令全軍結成戰(zhàn)斗陣型,一邊命人給鄭撥傳話,令他開城給放行,他們目的是打明國而不是朝鮮,只要肯借道就好商量。

?
身披黑色盔甲的鄭撥站在釜山城墻上,面前突如其來的倭寇數(shù)量比他想象中的還多,共萬余名,而釜山城守軍最多只有一千人。比起是否答應小西行長的借道要求,當時鄭撥在想慶尚道水軍在倭寇渡海時候干嘛去了。
?
當時日本海軍不但不如西班牙強大,也沒有朝鮮海軍那樣完善,當時朝鮮海軍重火器普及度遠超日本海軍,而且豐臣秀吉的海軍和海軍將領當時仍未出發(fā),還在瀨戶內(nèi)海,承載日本第一軍的船只大多只是漁船改造,根本沒啥戰(zhàn)斗力,只需朝鮮海軍去攔截,最差結果也能讓小西行長晚幾天登陸。(出自《壬辰戰(zhàn)爭》)
?
其實在日本艦隊快靠近釜山時候,慶尚道的兩名水軍將領元均和林泓第一時間都得知了消息,元均和林泓兩個人也許想過派船去攔截,但當元均聽說倭寇船只超過500艘時候,他害怕了,便認定自己無法阻擋,于是在小西行長登陸過程中,慶尚道水軍都在基地不動如山,他們本該成為保衛(wèi)這個國家的第一道防線,可元均和林泓就這樣坐視不管。
?
上文說了小西行長的船數(shù)量雖多,但只能起運輸作用,而元均和林泓掌握百余艘正規(guī)戰(zhàn)船,如果認真迎戰(zhàn)很大可能將小西行長擊退,這對日軍來說本來是場困難的登陸戰(zhàn),可小西行長就這么輕松來到釜山城下。
?
這是朝鮮方面在壬辰戰(zhàn)爭犯的一系列錯誤中的第一件,至于這個元均,了解李舜臣的朋友對這個人的名字不會陌生,他不但無能,而且貪財好色,和李舜臣經(jīng)常作對,后面篇章會多次提到他。

?
與此同時,日軍已經(jīng)開始攻打釜山附近的多大浦,多大浦的人員稀薄,但在地方官尹興信的帶領下,這里的朝鮮人英勇地打退了日軍第一波進攻,不久后,坐擁兵力優(yōu)勢的日軍再次進攻,這回尹興信沒能擋住,多大浦還是淪陷,這支朝鮮守軍也全軍覆沒。
?
與此同時第一軍將領宗義智給鄭撥下達最后通牒,由于宗義智之前多次出使朝鮮,朝鮮人比較熟悉他,所以宗義智還對借道抱有希望,可最終答復是鄭撥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
竟然談不攏,就開打吧。第二天4月14日,日本侵入朝鮮的第一戰(zhàn)釜山鎮(zhèn)之戰(zhàn)正式打響,這也意味著長達七年的壬辰倭亂就此開始。
?
這里說下這場將涉及東亞三國的戰(zhàn)爭名稱問題,韓國通常稱之為“壬辰倭亂”,“壬辰”是年份,至于“倭亂”就很好理解,倭國(日本)人作亂。而日本通常叫“文祿慶長之役”,文祿和慶長都是當時日本天皇的年號。不過根據(jù)當時各個日本大名自家記載,對這場戰(zhàn)爭有著不同名稱,比如“唐入”、“高麗陣”、“朝鮮之役”等。
?
最后關于中國方面命名問題,作為當時參戰(zhàn)的明國官方并未對這場戰(zhàn)爭有過特定稱呼,后來的中華民國和新中國史學界也并未對這場戰(zhàn)爭取過專屬名字,就是擅長吹牛的當年明月也沒在他作品里給這場戰(zhàn)爭命名。而國內(nèi)一些書籍叫“抗日援朝”或則“萬歷朝鮮戰(zhàn)爭”。
?
由于國內(nèi)外稱呼不統(tǒng)一,所以我采取用事發(fā)地韓國的命名就叫“壬辰倭亂”。
?
4月14日上午6點,日軍開始圍攻釜山城,戰(zhàn)前年邁的鄭撥對守軍將士們說道:“我希望你們要像勇士那樣戰(zhàn)死沙場,如果有人敢臨陣逃跑,我將親手斬下他首級?!彼栒偃菍⑹颗c城池共存亡。

?
鄭撥原話:男兒死耳,寧可走耶?我當為此城之鬼,其欲去者去!敢有復言者斬!
?
凌晨,戰(zhàn)斗開始后,朝鮮士兵看見日軍用海螺吹響進攻的號角,不少日本士兵戴著詭異嚇人的面具,日本兵手持火槍向他們射擊,不少守軍中彈倒地,他們用弓箭回擊日本人,但效果不大。戰(zhàn)斗一開始釜山守軍就落入了下風。

但日軍也不是完全沒受到強烈抵抗,親自鎮(zhèn)守西門的鄭撥身披黑色甲胄,他身先士卒,手持弓箭射殺了不少倭兵。導致日本軍中有人大喊:“莫近黑衣將軍!”
?
在釜山南門,一名紅衣朝鮮士兵也以精湛的箭術射死了不少倭兵,韓國人是個擅長射箭的民族,今天奧運會射箭項目金牌都被韓國人大滿貫!

?
對于西門和南門久攻不下,坐鎮(zhèn)本陣的小西行長頗為焦急,他身穿橙色盔甲,身披紫色羽織,右手緊握著一柄鐵扇,當時大部分日軍將領都用扇子指揮戰(zhàn)斗,胸前掛著十字架,這是他信仰基督的標志,但他此行到朝鮮并未給當?shù)貛砀R?,而是硝煙?/span>
?
過了一陣子,日軍忽然發(fā)現(xiàn)釜山北門守備不嚴,于是日軍開始攻打北門,果然北門被攻破了,大量倭兵涌入城中。
?
日軍進入釜山后發(fā)覺這里借道和房屋風格和日本國內(nèi)大有不同,這里的房屋即韓屋都是木質(zhì)房屋,屋頂用以土燒制的各種顏色瓦片鋪蓋,比如今日韓國總統(tǒng)府邸屋頂就用青色瓦片覆蓋被稱為“青瓦臺”。
?
城中朝鮮居民(主要是農(nóng)商)全都穿著白苧布和烏巾四帶,他們男子和女子都是長發(fā),男的不像日本武者剃光頭頂,而是將頭發(fā)盤扎,所以日本人將朝鮮人蔑稱為“鬢虜”。
?
鄭撥聽說日軍攻入城后,他急忙帶兵與日軍在城中展開巷戰(zhàn),韓軍一直奮戰(zhàn)到箭鏃用完,由于鄭撥的激勵,沒有一名士兵逃走,而是繼續(xù)和敵人展開白刃戰(zhàn)。

?
混戰(zhàn)之中,鄭撥手刃數(shù)名倭兵,這時候小西行長和宗義智率隊來到現(xiàn)場,小西行長遠處觀望了這名“黑衣將軍”的作戰(zhàn)身姿,隨后他舉起扇子然后向鄭撥指去。
?
小西身后第一排士兵上前,并列并舉起火槍向鄭撥開火,“砰!”一陣槍響過去,鄭撥被日軍的火槍打成了篩子——全身中彈,血從他身上彈孔流出。
?
鄭撥被打死后,他年僅18歲的小妾愛香來到現(xiàn)場抱著鄭撥尸體痛哭,然后飲刀自盡,鄭撥一名叫龍月的仆人為了給主人報仇,他奮不顧身沖入敵陣,但也被無情擊殺。
?
上午九點,小西行長殲滅了釜山城內(nèi)的所有守軍,釜山之戰(zhàn)歷時三小時。
?
戰(zhàn)斗結束了,但對于釜山城來說災難才開始,日軍開始屠殺城內(nèi)平民百姓,雖然之前朝鮮南部的居民經(jīng)歷過倭寇入侵,但規(guī)模遠沒有現(xiàn)在這樣大,而且目的也不同,之前的倭寇是為了發(fā)財,搶走他們的財物和掠奪人口,這次倭寇不但要搶走他們的一切財產(chǎn),還要永久占領他們的土地,并剝奪他們生命。
?
宗義智還試圖阻止士卒們屠城,畢竟對馬島宗家和朝鮮打交道百年了,這樣會徹底損壞宗家在朝鮮的聲譽,而且戰(zhàn)前豐臣秀吉曾下達占領朝鮮后務必好好治理當?shù)?,不要搶奪朝鮮人一針一線,哪怕拿一個銅板也要處死,可小西行長明白他麾下的武士已經(jīng)殺紅眼了,就是太閣的命令也成為了紙上規(guī)矩。(出自《加藤文書》)
?
當時釜山城隨處可見慘叫聲,殺喊聲,一隊倭兵闖入當?shù)匾粦羧思以鹤?,現(xiàn)場一名倭兵找到這戶人家男主人,并用長柄刀將他刺死,隨后屋內(nèi)的老者和女子推門而出,老者看著戶主尸體非常傷心,似乎是他的父親。然后老者憤怒對倭兵大喊:“畜生!”
?
倭兵聽不懂韓語沒明白他在說啥,只見老者操起一個釘耙向他沖來,倭兵手持長刀迎了上去,刀刃精準地刺穿了老者的胸膛。至于現(xiàn)場女性倭兵決定先奸后殺。
?
當院子里的宰殺的差不多后,倭兵還發(fā)現(xiàn)剛剛被他殺死的那群人尸體旁站著一個小孩,他正痛哭流涕,倭兵接過同行遞來的火槍,然后對小孩:“轉(zhuǎn)過身去?!?/span>
?
小孩聽不懂日語,但領會到了意思,然后邊哭邊轉(zhuǎn)過去,“砰!”倭兵扣下了扳機。
?
根據(jù)參與入侵戰(zhàn)爭的吉野甚五左衛(wèi)門事后回憶,日軍不僅殺光了釜山城內(nèi)的男女老少,就是城內(nèi)所有貓狗也一并宰殺。關于壬辰倭亂中釜山城受害者數(shù)量,朝鮮和日本各種文書說法不一,有的說遇難者為8500人,也有的說3萬人遇害。
?
2005年,當?shù)卦谛拗绞?strong>地鐵4號線時候,意外挖掘出大量人類白骨,經(jīng)過后來專家鑒定,這些白骨正是當年被日軍屠殺的釜山居民遺骸,有幾個頭蓋骨殘缺不全,很顯然還是虐殺。

?
所以四百多年前的釜山城慘案不僅有史料記載,還有物證證明,釜山市這些白骨重見天日仿佛是向人們申訴當年的冤屈。
?
壬辰倭亂時日軍在朝鮮犯下惡行與后來二戰(zhàn)時日軍在各地犯下惡行都是差不多令人發(fā)指,但是本質(zhì)上仍有不同。二戰(zhàn)時期世界各地都有明確的民族劃分,那時日本對朝鮮、中國以及其他國家?guī)в蟹N族滅絕性質(zhì),而16世紀的亞洲各國都尚未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國族觀念,比如日本皇國概念真正形成要到19世紀后期的明治維新時代。當時豐臣秀吉雖然統(tǒng)一日本,但是各地武士和人民第一效忠對象依舊是自己的領主,而不是身居太閣位置的秀吉。即使是后來日本徹底安定的時期德川幕府時代,這一現(xiàn)狀仍未改變。
?
日本戰(zhàn)國各個大名間相互攻伐戰(zhàn)爭通常也會對敵方境內(nèi)百姓進行迫害與屠殺,比如島津家入侵大友家時,島津軍將豐后百姓掠去薩摩為奴。小田原之陣時,上杉景勝等大名也會對北條境內(nèi)百姓進行殘忍的屠殺,總之對平民進行施暴在日本戰(zhàn)國相當常見。
?
所以壬辰倭亂時日軍只不過將國內(nèi)那套戰(zhàn)爭思維帶到了朝鮮罷了,而屠城在近現(xiàn)代之前的世界各國習以為常,比如西楚霸王項羽屠殺秦地百姓,英法戰(zhàn)爭期間黑太子在法國行軍沿路屠殺等,無論在哪個時代屠城這樣的惡行都是得受到譴責的,壬辰倭亂日軍行為也不例外,一樣令人唾棄。
?
回到故事主線,在釜山之戰(zhàn)期間,上面所提到不負責任的水軍將領林泓聽說釜山淪陷后,他沒有率領水軍去反擊日軍,也沒有將戰(zhàn)船等重要物資轉(zhuǎn)移走,而是下令將所有戰(zhàn)船總共100艘給鑿沉,其中50艘都是攻擊性戰(zhàn)艦就這么永沉海底,水軍武器等補給在他指令下統(tǒng)統(tǒng)銷毀。
?
原來林泓是打算跑路了,但又不想把這些東西留給日軍,可是他撤離崗位時候也沒有管數(shù)千名水軍士兵死活,而是留在水軍基地,而且武器也沒了,這些水軍士兵若是遇到敵人該如何抵抗。林泓不光沒讓水軍成為朝鮮的第一道防線,而且是徹底摧毀。(出自《西征日記》)

?
由于慶尚道海軍自爆,這一令全朝鮮海軍損失了三分之二力量,海軍還是朝鮮軍事方面面對日本為數(shù)不多的優(yōu)勢,后面李舜臣就只能帶領剩下三分之一的海軍去戰(zhàn)斗。
?
元均和林泓一樣在沒有見到日軍情況下就已經(jīng)嚇尿,他則帶領艦隊從釜山附近的巨濟島向西逃到了露梁海峽。
?
林泓自爆和元均逃跑無疑對小西行長來說是個好消息,他只帶了近2萬名士兵抵達朝鮮,若是被朝鮮海軍切斷后路,等到朝鮮其他路軍隊支援那么他的部隊就完蛋了,如果朝鮮海軍出動恐怕他都難以逃脫,后面露梁海戰(zhàn)就是例子。
?
東萊城之戰(zhàn)
沒了后顧之憂的小西行長決定接著向釜山北部的東萊城進發(fā),東萊城地方官名叫宋象賢,在日軍攻打釜山當天,宋象賢就得知了消息,他急忙招募新兵,組建武裝,準備抵御外敵,可釜山淪陷速度實在太快,很快小西行長的軍隊就來到東萊城前。
?
期間,慶尚道的左兵使李玨錯誤以為來犯的只是小股倭寇,便率領數(shù)百名士兵前去迎戰(zhàn),又派梁山郡守趙英珪去協(xié)助自己迎擊倭寇,趙英珪率先前往東萊城與日軍交戰(zhàn),結果很快被打爆,得知消息后的李玨非常害怕,李玨便跟宋象賢找了個借口然后溜之大吉。
?
日軍登陸朝鮮后第三天,4月15日,小西行長率軍兵臨東萊城,他向宋象賢提出之前對鄭撥提出過的借道伐明要求,宋象賢卻回應:“戰(zhàn)死易,借道難。”
?
小西行長徹底清楚朝鮮人是不愿意跟他們合作入侵明國,看來只能先把朝鮮解決了。于是當天上午八點小西下令攻城,日軍是集結全部兵力攻打東萊城,而宋象賢經(jīng)過之前東拼西湊也才集結了不到五千人規(guī)模的部隊。
?
由于韓軍聽說日軍在釜山城之戰(zhàn)取勝關鍵是運用火槍,于是韓軍運用盾牌作為屏障,想以此阻擋日軍火力,可依然沒用。日軍通過三面夾攻殺入了城內(nèi)。(出自《完訳フロイス日本史》)
?
日軍經(jīng)過狂攻,代將宋鳳壽、梁山郡守趙英珪、盧蓋邦、助防將洪允寬等韓軍部將陣亡,守軍全軍覆沒。宋象賢眼見勝負已分,他沒有選擇逃跑,而是身穿正裝淡定地坐在閣樓上,當日軍找到他并包圍他時,宋象賢與之搏斗,最后是被日軍活捉了。
?
有一名日軍將佐由于之前經(jīng)常到朝鮮做生意,還受到宋象賢的照顧,對他態(tài)度不錯,但大部分日本士兵不認識宋象賢,一些殺紅眼的士兵強迫已當俘虜?shù)乃蜗筚t跪下,宋象賢不肯而被殺害,還有一批東萊城官員跟著被處死。
?
宋象賢享年41歲,宗義智因感慨宋象賢之忠義,于是下令將其禮葬,兩年后宋象賢的家屬來到東萊將其骨灰?guī)Щ丶亦l(xiāng)安葬。

小西行長眼見攻陷釜山城和東萊城沒費太大功夫,他決定不再等待停留在對馬島的加藤第二軍和黑田第三軍,而是率領第一軍繼續(xù)北上,準備攻打密陽城。
?
鵲院關
4月17日,密陽方面得知日軍接近鵲院關,3000名韓軍埋伏在鵲院關準備伏擊日軍,鵲院關屬于峽谷地形,非常適合防守方埋伏,可是這批韓軍大多數(shù)因為戰(zhàn)爭突然爆發(fā)而倉促集結,士兵到軍官都缺乏作戰(zhàn)經(jīng)驗,首先埋伏位置就不對,沒有選擇在山上,而是選擇躲藏在山腳下密林。
?
上文提到古代朝鮮百姓大多數(shù)身穿白色衣服,只有達官貴人才能身穿五顏六色衣服,所以士兵們基本上都是白衣。而白色不適合在戰(zhàn)場上隱蔽,日軍接近鵲院關的時候察覺到了草叢里的白衣士兵,小西行長得知前方有韓軍埋伏后,便命令松浦鎮(zhèn)信率領一支小隊繞道,自己則帶一部分人在山頂去。

?
原本是韓軍利用鵲院關地形伏擊日軍,結果反而被日軍反埋伏,韓軍被突如其來的日軍殺了個大敗,軍官李大樹、金孝友等戰(zhàn)死,日軍光取得韓軍首級就有300顆,韓軍部隊崩潰,樸晉立刻放棄鵲院關逃回密陽。(出自日文維基百科)
?
鵲院關之戰(zhàn)是壬辰倭亂以來韓軍和日軍第一次野戰(zhàn),就以韓軍慘敗告終,鵲院關之戰(zhàn)后不久,逃回城內(nèi)的樸晉下令放火燒毀密陽城的物資,然后棄城逃跑。
?
而小西行長的目標也不再是攻下幾座城池這么簡單,而是繼續(xù)推進征服整個慶尚道,然后攻入漢城活捉朝鮮國王,若在外國領兵作戰(zhàn)取得這樣的戰(zhàn)果,自己必會名震全日本。
?
當然小西行長這樣做也有風險,畢竟其他軍團未抵達朝鮮,他兵力有限而且是孤軍深入,若是遇到數(shù)量比自己多的部隊或則朝鮮精銳部隊,那將是巨大的困難,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小西行長還是繼續(xù)決定北上。
?
而朝鮮王朝接下來將如何應對來自海對岸的侵略者,小西行長外的其他日軍軍團會有怎樣表現(xiàn),下期繼續(xù)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