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無一界,何處來跨界
本來無一界,何處來跨界
2022-06-30
很多人找工作的時候,老是會聽到這樣一句:“你以前從事的是xx行業(yè),現(xiàn)在從事這個,你有多大把握可以做好?/你有能力撐起來嗎?”……
每次我聽到這樣話題的時候,我就在想,為什么我們要把行業(yè)分的那么細分,就像是之前我說教育的時候,以前的教授雖然教的是一門,但是每次上課你都感覺不一樣,每次學的都不一樣,可以學到很多。而現(xiàn)在隨著大學擴招,我們學科細分了很多,但是每個人都變成了單一的個體,這也就形成了很多人學歷很高,但是其他方面可能就會差很多的現(xiàn)象。甚至不僅僅是偏科,而是缺乏人性!

其實大部分的人學的東西都和他做的工作并不會一樣,那么你能說專業(yè)不對口,就不行嗎?很多工作又不是專業(yè)性質(zhì)很重要的崗位,之所以會這樣,只是一群連面試都不知道該如何面試的人來延長時間的把戲。就像是人事的考核,需要面試多少人,就出現(xiàn)了打電話讓別人來面試,然后寫個單子就讓人走,算是面試了,耽誤大家的時間。
學非所用、用非所學,其實這是一個世界性的現(xiàn)象。本來無一界,何處來跨界
在我們這個時代,很多的界限已經(jīng)在消失。所以你做的事情表面上是差異化很大的,跨界很大的,其實往背后看,也就是同一件事情:“色就是空,空就是色”。所謂“空”,就是具體則無,大體則有的東西,就是大體上是有的,但具體上是沒的。那其實是一個本質(zhì)的東西,也可以把它叫“道”,還是什么“存在”,它就是那種你能感受到它存在,但是它具體什么樣不知道。但它還會顯現(xiàn)為各種不同的面向,在外人看來可能就是一個跨界。

說到此處想到了蘋果,它這個公司把手機變成了一個客戶端。這個把手機變成客戶端,你就可以借用這個手機做上傳和下載的功能,重新定位了它的功能,就是它變成是一個網(wǎng)絡系統(tǒng)。于是你會發(fā)現(xiàn)說我們其實整個人類社會活在一個巨大的、多重的網(wǎng)絡架構當中,而這個網(wǎng)絡不僅僅是互聯(lián)網(wǎng),還包括各種的物流網(wǎng),我們稱之為“物聯(lián)網(wǎng)”。
以前,拜經(jīng)濟大發(fā)展所賜,門檻很低,到處都用工慌,所以你只要稍微有點活絡的頭腦,你可以從這個領域跳到那個領域,那是以前,你可以跨界。但是,隨著,社會專業(yè)分工,隨著經(jīng)濟危機的出現(xiàn),競爭加劇,你其實不是那么容易跨界的。所以大家從事的都是差不多的工作,只是看上去行業(yè)上產(chǎn)生了跨界。

當你跨界的時候,是否具有一種核心能力,就實質(zhì)性的,卓有成效的跨界,和那種相當隨意的,略有小成的跨界之間的差別在哪里?你在跨界的時候,他背后的核心的能力和資源是沒有變的,界面在變,核心沒變。比如蘇東坡,算是我們認為最大的跨界了吧,但如果有一種內(nèi)在的、一種核心的能力,他可以呈現(xiàn)多個界面,并不是他想跨界,是因為在他心中胸有成竹、自行無礙,沒有界限,只不過是在不同的場景下,他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像和身份。你如果沒有這種核心能力,你的表達能力、你的跨界會很不成功。反過來,道理也是一樣的,就變成了萬金油。
我們在跨界的時候,容易陷入一個誤區(qū),在不斷的跨界當中,容易讓自己成為一個萬金油式的人物。萬金油式的人物,他不是真正的跨界,什么都可以做,但他最缺乏的就是“專業(yè)主義”。
跨界的背后是你要尋找不同的表面上之下的一個基礎性的東西。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