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大捷被斬首的清軍將校一覽
李定國的桂林大捷,在南明史上的地位那可是無可撼動的,此戰(zhàn)一舉打垮了作惡多端的定南王孔有德,并且將其擊斃。顧炎武作詩《傳聞》以慶賀“傳聞西極馬,新已下湘東。五嶺遮天霧,三苗落木風。間關行幸日,瘴癘百蠻中。不有三王禮,誰收一戰(zhàn)功。廿載吳橋賊,于今伏斧砧。國威方一震,兵勢已遙臨。張楚三軍令,尊周四海心。書生籌往略,不覺淚痕深”可見此戰(zhàn)在擁明士人心中的地位。孔有德也成為整個南明戰(zhàn)爭期間第一個被擊斃的清廷王級人物,另一個是愛新覺羅尼堪。

這場戰(zhàn)斗于1652年六月開始,六月二十八日李定國攻占全州,二十九日李定國又在嚴關擊敗孔有德,六月三十日李定國大軍將桂林城包圍,七月初四日明軍攻破武勝門,守城清軍幾乎全軍覆沒,孔有德知道自己大勢已去,于是在其霸占的靖江王府之中和妻子一起投火自殺,其子孔廷訓逃出,不久被抓獲,數(shù)年之后被李定國殺掉,只有一女兒孔四貞逃出生天,在桂林的明朝降將陳邦傅以及清朝地方政府官吏都被明軍活捉。

到順治十一年,也就是1655年的時候清廷官吏配合孔有德舊部提督線國安,對桂林之戰(zhàn)清軍陣亡被俘投降之將領做了一個非常詳細的調查,這封奏折有一部分是缺掉的,但是主要內容還是較為完整的。

首先的死者就是,定南王麾下的二等阿思哈哈番孫龍,此人在全州被李定國不明軍擊斃,其子孫延世在桂林城內在巷戰(zhàn)之中被明軍殺死,孫延世之子下落不明。除了這祖孫三代之外還有阿思哈哈番胡萬名之弟胡光先、欽民哈哈番曹盛祖等人。

關于曹盛祖之事,在這一年的11月28日,耿仲明麾下的副將曹仁先報稱曰:“父曹紹中同兄曹德先,航海投誠,荷蒙圣恩,授父梅勒章京世職,跟隨先王父故職承襲矣,兄授三等正欽民哈哈番世職,定南王下右翼總兵 。自開西粵之后,不幸于順治八年六月初十日病故,遺下世襲總兵,蒙定南王題授嫡侄盛祖蔭襲。不料順治九年七月初四日,滇賊破城,職侄盛祖暨闔門家口盡皆殉節(jié)。職聞訃后,即遣人冒險入桂林探親,果見職兄家白骨遍地,混雜難辨,止將職兄靈樞焚化收骨歸葬”,可見這一家人早在崇禎四年就已經(jīng)跟隨孔有德投降了后金,曹仁先的叔叔曹德先受爵位三等正欽民哈哈番,官職為總兵,這個曹德先在順治八年的時候就死在廣西了,及職位和官位由長子曹盛祖繼承,結果李定國一破桂林,這家人被明軍殺了個精光,尸體就被扔在原地,等到曹仁先派人潛回桂林堂兄府邸,發(fā)現(xiàn)堂兄一家的尸體已經(jīng)腐爛,尸骨混雜在一起難以分辨,也是挺慘的。

除上述之外,清軍戰(zhàn)死者還有:左營副將何九成,此人在逃亡梧州的路上與明軍遭遇被打成重傷,在逃亡的路上病死;后營副將(管游擊事)沈邦清,在突圍過程中戰(zhàn)死,其子在桂林城內的混戰(zhàn)中被明軍擊斃;后營都司管中軍守備事張順九在桂林城內的混戰(zhàn)之中被擊斃;后營守備管千總 事李養(yǎng)成、周雄在沙鞏被明軍擊斃;后營把總李志雄在桂林羅城被明軍擊斃;巡按標兵旗鼓楊大里在桂林南門戰(zhàn)死,其家屬都在衙門之中自盡。

除了戰(zhàn)死者之外還有被俘者,被俘投降者包括:右營副將管游擊事鄭元勛(此人后來再次跑回清方陣營)中軍游擊蔡斌、右營中軍守備王經(jīng)世、右營守備管千總 事梁應龍、中營中軍守備李耀龍。而在桂林城內的兩位文官,廣西巡按王荃可、署布政使張星光在城破之時被當場活捉,押赴貴陽處斬。

線國安在奏疏中說,桂林城內是“義士節(jié)婦慷慨輕生者甚多”城內清軍有被明軍“執(zhí)而不殺”者,有被當陣斬首者,有被帶到湖南斬首者,還有的被直接押赴貴陽,凌遲處死,這里應該指的是降將陳邦傅,他被李定國直接拉到貴陽剝了皮。

除了以上這些人之外,還有一個老朋友,那就是二等阿思哈哈番王允成,這個人咱們之前提過很多次了,最早是左良玉的部將,后來和馬進忠盧鼎二人一塊兒南逃,在1647年孔有德進攻湖南時,此人和巡撫傅上端一塊兒投降了孔有德馬進忠逃往湘西后來歸附孫可望。在桂林城危急之時,奏疏中說王允成在城墻上和明軍通話,同時把自己的信件綁在箭上射進明軍陣營,在明軍破城的時候,王允成又帶領自己的部下給李定國帶路,所以安西王殿下也相當夠意思,派兵保護王允成的家人,王允成之所以能跟李定國搭上線,那肯定也是跟好哥們馬進忠有關系,而且據(jù)王允成說,他之所以主動和明軍聯(lián)系是因為孔有德本人想反正,但是因為明軍速度過快,孔有德沒有談好條件,城就被攻破了。

王允成先生的結局也有點意思,早在他投降孔有德的時候,他部下的兵馬本來就沒有多少人,還因為不愿意剃發(fā)逃走了一大半,所以這個人在孔有德的麾下也只是一個閑人,等到投降李定國,他手下的兵馬就更所剩無幾,而李定國也不太喜歡他,王允成因此郁郁不得志,在三個月之后的衡州之戰(zhàn)中戰(zhàn)死。

在桂林危急之時,孔有德急喚提督線國安、左翼總兵馬雄、右翼總兵全節(jié)領兵回救桂林,結果救兵未到,孔有德已經(jīng)完蛋了,線、全、馬等人只能又跑回梧州,李定國挾桂林大捷之威猛攻梧州,線、全、馬等人不敢抵抗,一溜煙地跑進廣東,投靠耿、尚二王。

全節(jié)原有兵馬5000人,在桂林戰(zhàn)役之前,分出:何九成部1200人、沈邦清部600人、黨從戎部800人、鄭元勛部300人,全節(jié)本部還剩下2100人,桂林戰(zhàn)役爆發(fā)之后,如上文所述全節(jié)分出去的兵馬應該是所剩無幾,從梧州逃進廣東之后,逃出之兵馬僅剩下1600人,而馬雄所部較為完整。1653年定藩人馬反攻桂林,殺明宗室將軍朱三喜,鄭元勛、黨從戎二人領兵自明營逃回,全節(jié)勉勉強強收攏了數(shù)百人,所部兵馬達到了2069人,但是這個數(shù)字仍然不到原先定藩右翼總兵人馬的二分之一,在桂林全州這一系列的戰(zhàn)役之中,全節(jié)部損失官兵2931人,這還僅僅是右翼總兵一部,總兵力只占孔有德部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見孔有德部遭到的打擊有多么沉重。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注天天,關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