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買金條,再去金店打成金鐲子,這樣做真的靠譜嗎?
在黃金首飾中,金手鐲一直受到各個年齡段朋友的喜愛。特別是近兩年比較火的古法黃金工藝,讓金手鐲被設(shè)計的更富有質(zhì)感和實用感,古樸的磨砂表面非常耐磨。但是最近網(wǎng)上卻流行起自己到銀行買金條,然后找附近的金店打成金手鐲。

最近不知道哪里刮過來的一股風(fēng),在網(wǎng)上看到好多人都去銀行買個金條,再去加工成大金鐲子,據(jù)說這樣能省下不少手工費。
前陣子網(wǎng)上看到有一個小姐姐買了一塊50g的投資金條,一克是415塊錢,然后去金店加工打成金鐲子,加上手工費也就435塊錢左右。
她說如果想要一個50g的金鐲子,直接去金店里買,光手工費都得2000多,算來算去不劃算,所以自己直接打了一個素圈,也沒什么工藝,簡單大方也挺好。

畢竟金店簡單加工的,工費相對金店的成品會低一些,工藝也會更為簡單沒什么花樣,適合對首飾成品要求并不特別高的朋友。不過用在銀行買的金條去金店打成金手鐲也是有潛在的風(fēng)險的,大家在操作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金條打造金飾品有損耗
需要注意的是,首飾的加工一般都存在損耗,同時商家還要收取一定金額的加工費。
一家首飾回收加工店的老板介紹,店內(nèi)金飾品加工的損耗在1%左右,比如用30g金條打手鐲,除了需要支付手工費外,正常的損耗大約在0.3g左右,如果是工藝復(fù)雜的首飾,損耗可能會更多一些。

而大家在銀行買的金條也會有一定的工費,加上打金手鐲的工費和損耗,最終到底是在金店買成品的價格更高,還是在銀行買金條打成金手鐲的價格更高,建議大家了解完價格,再對比下是否真的劃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加工店的加工水平不同,在飾品的款式和工藝水平上可能與金店銷售的品牌首飾存在差距。

二、不良商家加工首飾克扣金粉
金條打造金飾品固然劃算,但從業(yè)多年的珠寶人提醒,在加工、兌換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會存在一些“陷阱”。
1.一些不良商家在對金飾品重鑄時,以正常損耗為名,克扣黃金;對金飾品進行二次加工時,刻意打磨出更多的金粉,克扣黃金。
2.準(zhǔn)備將手中金條加工成金飾品的消費者,應(yīng)謹(jǐn)慎選擇,同時在加工前對金條進行稱重,就損耗率、款式等情況明確約定,以免出現(xiàn)糾紛。

很多人一提到購買金條,就想著去銀行購買,感覺更放心和靠譜,其實,只要是正規(guī)的店鋪,都可以放心購買。無論在哪里購買金條,材質(zhì)什么的都是一樣的,銀行購買的金條有些會比金店的金條便宜一點,畢竟金店有運營和店鋪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