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圖館】兄弟鬩墻–北愛三十年(2)
本期作者:Oswald
本作品是對史圖館專欄的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作品并非嚴謹?shù)臍v史學術研究,僅供參考;未經授權,禁止二傳,違者必究
一九六九年末,在經歷了數(shù)周的協(xié)商談判與武力威脅后,天主教徒終于被迫拆除了“自由德里”、“自由貝爾法斯特”境內的街壘路障,但基于仇恨的槍擊、爆炸、縱火等暴力事件仍是北愛爾蘭地區(qū)的時代主題。

為了處理北愛爾蘭事務,愛爾蘭共和軍內部建立了北方司令部。同年十二月,愛爾蘭共和軍在都柏林召開會議,會議以三十九票比十二票承認了南北愛爾蘭政府及議會的合法性,承認了北愛爾蘭共和軍“投身于議會斗爭”的方針策略,并決定組建多黨聯(lián)合民族解放陣線以適應當前局勢。

但另一群人可不這么想,“八月流血”事件中愛爾蘭共和軍對效忠派民兵武裝——阿爾斯特志愿軍(Ulster Volunteer Force)發(fā)動的進攻毫無防備,到頭來還得讓各地的天主教居民自行組建自衛(wèi)委員會。當無法無天的效忠派暴徒襲擊天主教徒的社區(qū)、羞辱屠戮他們的親人時,共和軍居然坐視不管!這使得不少當?shù)貝蹱柼m共和軍成員,以及部分前愛爾蘭共和軍成員,如喬?卡希爾(Joe Cahill)和比利?麥基(Billy McKee) 的不滿,他們于九月宣布將不再接受時任共和運動領袖卡古爾·古爾丁(Cathal Goulding ,社會主義者)的命令。這支新成立的共和軍也被成為“臨時派共和軍”(Provisional Irish Republican Army,Provisional IRA)。他們痛斥共和軍高層對“八月流血”事件的不作為,號召全愛爾蘭人聯(lián)合起來,以武力斗爭來保護北方的同胞免受“英帝國主義”的壓迫,最終成立一個真正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完全自由的愛爾蘭共和國。也有部分對共和軍社會主義主張不滿的傳統(tǒng)共和派人士也因臨時派共和軍堅定的共和主張而選擇加入。


歷史上每次愛爾蘭共和軍的分裂,往往伴隨著新芬黨的分裂。這一次也不例外,一九七零年一月,在一次新芬黨的例行年會中,新芬黨內部又一次出現(xiàn)了嚴重的分裂。其中到場的二百五十七人有近三分之一因政見不合而退出會場以表抗議。這些反對者很快便加入了臨時派共和軍,他們同時也自行組建了“新芬黨臨時委員會”。臨時派新芬黨和臨時派共和軍很快就因其武裝斗爭策略得到了不少愛爾蘭人的好感,尤其是共和分子和民族主義者(他們比起實現(xiàn)社會主義,更關注民族問題),他們甚至一度挖了共和軍的墻角:一些共和軍部隊,如斯特拉班連隊就投靠了臨時派共和軍。自此共和軍和新芬黨內部已正式分裂成“正統(tǒng)派”和“臨時派”:正統(tǒng)派(Official Irish Republican Army or Official IRA ,OIRA,也因其社會主義主張而被戲稱為“紅色共和軍”)主張不再采取武力斗爭而采取合法的議會斗爭(但實際上“正統(tǒng)派”也參與了一些低烈度武裝斗爭),臨時派則繼續(xù)堅持武裝斗爭。盡管雙方手段不同,但目標卻是大體一致的:爭取愛爾蘭民族的獨立統(tǒng)一。

為了拉攏共和軍兩派,當時德·瓦萊拉(De Valera)的愛爾蘭共和黨與共和軍兩派進行了會談,表示可以為兩派的活動提供資金。在會談中愛爾蘭共和軍要價五萬英鎊,但最終卻拿到了兩千三百英鎊,當然天下也沒有免費的午餐:共和軍需要在愛爾蘭停止“社會主義宣傳”且必須只能在北愛爾蘭進行部署。不論是“正統(tǒng)派”還是“臨時派”愛爾蘭共和軍,在獲悉這“苛刻的條件”后當即久中止了與共和黨的合作。

此時的共和軍正面臨著他們父輩們在“獨立戰(zhàn)爭”時期所困擾的問題:缺乏武器。也正是因為缺乏武器,導致了愛爾蘭共和軍在“八月流血”中被動挨打的局面。事后,北愛爾蘭共和軍千方百計地試圖獲取武器,但愛爾蘭共和軍總部并沒有能力滿足他們,于是北愛爾蘭共和軍便假借北愛爾蘭居民自衛(wèi)委員會的名義同愛爾蘭共和國境內的各個機構打交道,從多方籌集武器彈藥。同時,“八月流血”事件過后,愛爾蘭共和國的林奇(Jack Lynch)政府也開始積極介入北愛爾蘭地區(qū)的社區(qū)自衛(wèi)事務,這項工作被交由內閣時任財政部長查爾斯·豪伊(Charles Haughey,后成為愛爾蘭總理)和農業(yè)部長尼爾·布萊尼(Neil Blaney)負責。愛爾蘭政府向“居民自衛(wèi)委員會”提供了大筆資金,卻不知這全被北愛爾蘭共和軍一一笑納。約有三萬英鎊被用于北愛爾蘭共和軍在歐洲大陸購買武器,他們還利用這筆資金成立了專門的訓練營。北愛爾蘭共和軍也自此再也不需要愛爾蘭共和軍總部的援助和指示了,而共和軍總部卻全然被蒙在鼓里,還都以為北愛爾蘭共和軍是被共和黨人給暗中收買了。但好光景不長,終于到了一九七零年四月,林奇通過第三方渠道了解到自己提供的資金居然被北愛爾蘭共和軍用于購買武器!這可令這位素來脾氣溫和的老好人大為光火:自己和同僚們居然被一群陰險小人給蒙騙了!五月初,愛爾蘭境內多家報社披露了這起事件,林奇一怒之下將兩名負責人解職并矢口否認愛爾蘭政府與這起事件有關。豪伊、布萊尼等多名政府高官及民間代表入獄,后來又因證據(jù)不足而被無罪釋放。

正當愛爾蘭政府為掩飾真相而焦頭爛額之時,臨時派共和軍早已羽翼豐滿?!罢y(tǒng)派的社會主義主張與北方的現(xiàn)實格格不入,民權派指望和平示威爭取民權不過是一場迷夢?!迸R時派共和軍對自己激進的政治主張毫不掩飾,這使得正統(tǒng)派和愛爾蘭政府感到極度恐慌,擔心這會引發(fā)新一輪的內戰(zhàn)。但在外人看來這不過是社會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間的不合,特別是北愛爾蘭的新教徒更看不出兩個派系間的區(qū)別:他們都是愛爾蘭、英國政府的反對者,還都是天主教徒們的盟友,搞不好等那一天他們掌權了,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迫害我們新教徒。

一九六九年的民權運動及“八月流血”后新芬黨與愛爾蘭共和軍內部的第三次分裂,將成為愛爾蘭歷史及共和軍、新芬黨發(fā)展史上的又一個重大轉折點。盡管“臨時派”與“正統(tǒng)派”目標一致,兩者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最終正統(tǒng)派在放棄武裝斗爭后走向了消亡:大量的正統(tǒng)派成員要么退出,要么選擇加入臨時派,更有甚者最終墮落為靠敲詐勒索、持槍搶劫為生的武裝暴徒。而臨時派則成為了日后的主流,而后來人們所謂的愛爾蘭共和軍事實上指的就是臨時派共和軍。在共和軍內部分裂后,臨時派便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武裝斗爭,發(fā)誓要將英國人趕出北愛爾蘭,這場曠日持久的武裝斗爭一直持續(xù)到上世紀九十年代。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