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批留學生-留美幼童

點擊上方“藍字”關(guān)注我們!
現(xiàn)如今,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中國青少年前往世界各地求學,隨著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留學生的待遇也逐年提高。那么,中國最早的留學生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中國近代第一批留學生是在什么歷史背景下留學的?
早1840年,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政府的國門,經(jīng)過二十幾年的痛定思痛,決定將“師夷之長以制夷”做為基本國策。在這一思想的指導(dǎo)下,清政府在19世紀下半葉開始瘋狂向西方學習。洋務(wù)運動,外購軍火,以及公派留學生都在這一階段開始。
其實中國人對于留學生這個概念并不陌生,在盛唐時期,以日本為首的多個國家曾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文化,文字,歷史,制度等等。

日本遣唐使乘船赴大唐學習
19世紀中后期由曾國藩和李鴻章親自主張,并在留學歸來的容閎極力促進下,清政府批準了選派幼童出國留學的請求。決定分4批留學,每批招30人,并在留美預(yù)備學堂(亦稱“出洋局”)開設(shè)學習課程。幼童在該學堂學習一年中文、英文,考試合格后再赴美留學。于是第一批幼童于公元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發(fā),跨越太平洋,在美國舊金山登陸,他們乘坐剛剛貫通北美大陸的蒸汽火車,到達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qū),從此開始了他們長達十五年的留學生涯。
留
學
生
之
父
容
閎


第一批留美幼童
幼童們到美國后被分配到54戶美國家庭中生活。他們迅速克服了語言障礙,成為各個學校中最優(yōu)秀的學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止到1880年也就是他們到美國的8年后,已經(jīng)有22人就讀于耶魯大學,8人就讀于麻省理工學院,3人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1人就讀于哈佛大學。
第
一
批
到
美
留
學
生

當然留學的路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由于自幼接受西式教育,很多留學生便不再愿意穿中式服裝,甚至不少學生步入青少年后直接剪掉了辮子。在基督教社會的影響下很多學生選擇去信奉基督教。在西式教育的全面培養(yǎng)下,很多學生學到了先進的自然科學知識,也接觸了在西方啟蒙運動影響下誕生的“人為本”的人文理念,這使得他們越來越鄙視四書五經(jīng),儒家教導(dǎo)以及封建社會的繁文縟節(jié)。這些新變化被清政府視為大逆不道,在激烈的文化沖突下很多留學生被詔回國。當然,也有拒絕奉詔回國而選擇留在美國完成學業(yè)的留學生,而留美幼童的命運,離奇曲折;他們的故事,美麗憂傷。
他們有一個永遠的名字:留美幼童。
這一群身穿緞袍、拖著長辮的孩子,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留學生。他們后來分散到政界、軍界、實業(yè)界、知識界等各個領(lǐng)域,其中有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開灤煤礦礦冶工程師吳仰曾、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清華大學校長唐國安、民初國務(wù)總理唐紹儀等等。

1876年在美國的“留美幼童”
周傳諫

留美幼童典型代表
詹天佑

詹天佑耶魯大學畢業(yè)照
如今留學在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一種潮流,留學給了我們一個更大的舞臺和世界,讓我們可以變得更加美好!2018年我國的出國留學總?cè)藬?shù)已超66萬,并且每年還在持續(xù)增長。留學生群體越來越壯大,而且出國留學是對孩子非常有利的,很多家長都愿意讓孩子當留學生,選擇出國接受更加多元化的國外教育,同時有很多留學生完成學業(yè)之后,放棄國外的高薪和定居國外的機會,而回到祖國效力,讓人值得欣慰和高興,正因如此更要記住這段留學的歷史,也要記住第一批留學生的艱辛以及他們對帶動中國融入世界文明的貢獻!
雖然先人已離我們遠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但是他們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也值得我們后人銘記。
北京交通大學歡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