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獨行

去尋找人生的真諦吧 ————題記

在經(jīng)歷過短暫的工作后,我腦海里不禁浮現(xiàn)出一些問題,是有關(guān)于人生的問題。
為什么會這樣,我捫心自問,是因為還有一年就結(jié)束的高中生活使我無限留戀,還是因為簡單浮躁的工作生活使我心生浮躁,想要逃避。
我反復(fù)思考,整天無精打采,因為暑假的生活太過安逸,尤其是在那家企業(yè)辭退我之后,母親終日伺候著我,我愈加感到不安,想到總有一天父母離我遠去,這時孤獨的我該怎么辦?
與其他同齡人不同,我的父母年歲已高,母親50多歲了,父親更老,我更能體會到父母的艱辛,而此刻我卻迷失在這些煩惱上。
我去茫茫書海中漫尋,卻找到了賈平凹先生的新著《自在獨行》,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選,讀罷,感悟出些許精華。
塵世上并不會輕易讓一個人孤獨的,群居需要一種平衡,嫉妒而引發(fā)的誹謗、扼殺、羞辱、打擊和迫害,你若不再脫穎,你將平凡,你若繼續(xù)走,走,終于使眾生無法趕超了,眾生就會向你歡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獨。
這句我認(rèn)為是書中最好的佳句之一,他讓我的心境和心態(tài)都發(fā)生改變。
賈平凹的母親,是一個沒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山地小腳女人。但這個女人了不得,雖普通卻不認(rèn)命,雖小腳卻心寬得很。父親“改造”,日子不濟,全家生計都壓在母親肩上。而母親,為了讓他有書可讀,日夜搖著紡車,織的布白的像一張紙,花的像畫一樣艷,街坊四鄰個個歡喜。不過,母親也把月華搖落了下來,染得發(fā)絲根根白,映得身子格外瘦。
寫母親、憶父親,賈平凹的心是細(xì)膩的,柔軟的,敏感的。因為他是陜北的漢子,家在八百里秦川,根在耐得住寂寞的黃土高原。他熟稔這里每個人的品性,懂得這里每首曲子的韻味,理解這里每塊石頭的生存價值,明白這里每棵植株的生命意義,五味俱全、六色盡有、七音齊響,苦中作樂、丑中大美,天時地利人和。
“人愈走完他的一生,愈歸復(fù)于黃土的顏色?!辟Z平凹透徹人從生到死的走向。而在這出山出水出人出物的地方,他亦出了文章,流瀉出綿綿細(xì)雨般的情感。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的數(shù)十年里,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
我想起了母親自己所說的話:人生短暫,就像花一樣,終是花開花落昔年同。
我沒能說出化作春泥更護花,但是我心中的問題與煩惱,已經(jīng)有了更好的答案
那便是——
我要緊緊地抓住夢想,因為夢想一旦破滅,生命就像斷翅的小鳥,再也不能飛翔。眼睛里的世界只是表象;人生每一步行來,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每個人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也會失去一些自己不想失去的??蛇@世上的蕓蕓眾生,誰又不是這樣呢?事無所祈,心有堅毅,盡量的快樂,才是人生的真義。
人生苦短,自在獨行,知足常樂,去尋找人生的真諦吧。
(部分文字引述自徐敏的書評‖《自在獨行》:人這一生不過是一次自在獨行的修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