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牛四大謀士,明明武藝驚人,卻偏靠才華名聞天下!
生逢亂世,有人靠武力為生,行俠仗義,仗劍天涯,縱橫沙場,金戈鐵馬;還有人滿腹經(jīng)綸,出謀劃策,運籌帷幄,智奪天下。而在三國時期,有這樣幾個謀士,明明可以靠武藝驚才絕艷,卻偏要靠謀略名動三國。

編輯
NO.1 滿寵

編輯
《三國志·滿寵傳》記載:“滿寵字伯寧,山陽昌邑人也。年十八,為郡督郵?!笨ざ洁]這個官職相當于現(xiàn)代的紀委干部,可以考核官員是否奉公執(zhí)法,也可以負責勘察案情。十八歲的滿寵就能坐到這個位置上,不知道那些把十八歲的高中生當作孩子的父母們做何感想。滿寵可不是靠祖上封蔭的官二代,他是以絕對實力獲得一方稱贊的能臣。在為官時,以除暴安良,為民請命為己任,說一不二,不畏強權(quán),深得地方百姓的喜歡。

編輯
官渡之戰(zhàn)后,他被曹操任命為太守,掌管袁紹的故鄉(xiāng)汝南??此莆馁|(zhì)彬彬的一方太守,其實依舊沒有改變狂暴的本質(zhì)。汝南有叛軍,他將叛軍首領聚集,直接下令砍殺十幾人,赫赫威名無人再敢挑釁,汝南順利過渡到曹操名下。后來的赤壁之戰(zhàn),他更是跨上戰(zhàn)馬,馳騁沙場,被奉為奮威將軍。
NO.2 徐庶

編輯
徐庶應該是被世人誤解最多的俠士。他離開劉備投奔曹操一事,加入了羅貫中的藝術(shù)想象,讓人覺得徐庶是個空有孝心和才略謀士,怎奈他的才能被當時的窘迫處境埋沒了。但實際上,徐庶可不僅僅只會給人當出謀劃策的幕僚,更可以稱得上是一個仗劍走天涯的俠士。
裴松之引注《魏略》中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敘述:“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辈⑶疫€在后文還舉了一個徐庶行俠仗義的例子,說是徐庶為了幫助朋友報仇,用白色涂料給自己做了偽裝,然后見到那人后手起刀落,以直報怨,真正是一個快意恩仇的俠士。
NO.3 劉曄

編輯
劉曄是鬼才郭嘉介紹給曹操的一個謀士,《三國志 魏書》中曾這樣描述過曹操對劉曄的信任:“每有疑事,輒以函問曄,至一夜數(shù)十至耳?!眲细S了曹操祖孫三代,所提出的策略方針無數(shù),他既有遠見的才略卓識,又有剛毅果斷的性格。在他幼年時,母親去世,并囑咐他要誅殺父親身邊有異心的侍從。幼小的他隱忍了七年,終于在他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時,親自將侍從斬殺。面對父親的責問,他面無懼色,有理由據(jù),讓人對他的膽色佩服不已。
NO.4 荀攸

編輯
荀攸叔侄二人同時投身于曹操帳下,獻計獻策。但是在歷史上,他的名氣不如他的叔叔荀彧。作為一個文人,他也曾經(jīng)豪氣萬丈的籌謀刺殺董卓,失敗后身陷囹圄依然鎮(zhèn)定自若,是個有血性的謀士?!度龂尽分?,曹操對他的評價很高,說他“外愚內(nèi)智,外怯內(nèi)勇,外弱內(nèi)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大概是說荀攸這個人是一個胸有丘壑,大智若愚的謀士,因為不愛顯擺自己的才能,所以名聲也沒有曹操帳下其他謀士那么響亮。
熱血三國,人才輩出。以上幾位謀士文可以安邦定國,武能夠馳騁沙場,留下多少英雄故事,讓后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