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海底的鋼鐵巨獸——俾斯麥號戰(zhàn)列艦“來自海底”涂裝賞析

作為系列收藏任務“狩獵俾斯麥”的最終獎勵,“最后的征服”和“來自海底”兩個涂裝可以說是Wargaming工作室制作的史實皮膚中相當還原的一套了。俾斯麥和胡德都各自有一套這樣的涂裝,然而筆者沒有購買胡德,也無法獲得胡德的對應涂裝。

“最后的征服”涂裝描繪的的俾斯麥號戰(zhàn)列艦在一擊殉爆擊沉胡德后受到一定影響戰(zhàn)艦航行的傷害,不得已與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分開而單獨前往德占區(qū)港口的路上所作的涂裝。


在這之后俾斯麥受到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圍追堵截,最后在經(jīng)受了超過700枚炮彈的轟擊后沉沒。而“來自海底”涂裝所展現(xiàn)的,正是俾斯麥號戰(zhàn)列艦被擊沉時所受的損傷以及在海底沉眠多年后銹跡斑斑的樣貌。


首先最顯眼的就是船頭的一個對穿的大洞,這是由威爾士親王所發(fā)射的炮彈造成的損傷,這發(fā)炮彈造成了艦體進水。或許是為了保持船體平衡主動棄錨,也可能是在沉底后斷裂了,左舷的船錨消失了。


在水線附近同樣有一個彈孔,這發(fā)炮彈同樣來自威爾士親王,它擊穿了魚雷防護艙室并導致了一間汽輪發(fā)電機室大量進水。也正是這個損傷導致俾斯麥的航速大幅度下降。

水上飛機彈射器附近的建筑同樣有一發(fā)彈孔,歷史上這發(fā)炮彈完全摧毀了水上飛機彈射器,不過出于游戲性彈射器依然保持完好。

這三發(fā)來自威爾士親王的炮彈命中導致了俾斯麥發(fā)生了1000至2000噸海水倒灌并進入艦艏處儲油艙造成嚴重污染,而呂特晏斯拒絕降低航行速度以讓損管小組修補該處缺口,導致了其不斷擴大導致更多海水灌入;魚雷艙創(chuàng)口同樣導致進水并令該部位發(fā)電機失靈,只是俾斯麥其他發(fā)電機室運轉(zhuǎn)良好,有足夠動力與電力儲備。綜合兩處進水,俾斯麥的全艦體已水平左傾9°,艦艏發(fā)生了3°的變形。
雖然俾斯麥在之后遭到了皇家方舟所屬魚雷機的襲擊損壞了左側(cè)舵機,然而同樣出于游戲性沒有做出方向舵的損壞效果,如果有需要還原的話可以請你的朋友用魚雷炸一下使得左側(cè)舵機卡死。
被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隊追上的俾斯麥受到了來自英王喬治五世和羅德尼的炮擊,其中有一發(fā)來自羅德尼號戰(zhàn)列艦的炮彈命中了指揮艦橋。據(jù)信此枚炮彈很可能導致了作戰(zhàn)指揮官呂特晏斯的身亡,同時也造成了過百名船員和軍官的死亡。
這枚炮彈也同樣擊毀了主炮的火控,導致主炮一段時間的癱瘓,并降低了射擊準度。
一號和二號炮塔之間的彈孔導致了炮塔的暫時癱瘓,但是船員依然各自手動控制炮塔反擊。

其余的巡洋艦同樣在對俾斯麥傾瀉炮彈,然而收效甚微,主裝甲帶上的凹痕與未擊穿的痕跡就是這樣子來的。事實上得益于“全面防護”的思想,英王喬治五世所發(fā)射的356mm炮彈除了命中上層建筑的炮彈之外幾乎沒有造成有效擊穿。

1941年5月27日10時40分,俾斯麥完全沉沒,這趟終結(jié)之旅劃上了句號。
在多年以后的水下勘探發(fā)現(xiàn),位于艦艏和艦艉的鐵十字標志依然殘存(雖然歷史上是萬字旗標志),這些彈孔或許是來自巡洋艦的炮彈擊穿甲板導致。

“At the bottom of the ocean the depths of the abyss?
They are bound by iron and blood?
The flagship of the navy the terror of the seas?
His guns have gone silent at las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abaton“Bismar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