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天道行乾 君子自強



? ? ? ?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七個節(jié)氣。
? ? ? ??于每年陽歷5月5-7日交節(jié),太陽抵達黃經(jīng)45°為立夏。
? ? ? ??壬寅年立夏交節(jié)時刻——
? ? ? ??陽歷5月5日20:25:46。



?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jié)。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這里的“假”,即“大”之義,指春天發(fā)芽的植物至此已長大了。
? ? ? ??《孝經(jīng)緯》:“谷雨后十五日,斗指巽,為立夏。物至此時,皆假大也?!?/p>
? ? ? ??此階段,氣溫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nóng)作物進入生長旺季。


? ? ? ??日中,即春分。日永,即夏至。
? ? ? ??宵中,即秋分。日短,即冬至。
? ? ? ??《堯典》雖為后人稽古所成,而其文本反映新石器后期即堯舜時代基本狀況,殆為可信。至帝堯在位,通過大范圍天文觀測已準確鎖定最早一批節(jié)氣即兩分兩至。我們可稱之為“元節(jié)氣”。

? ? ? ??分,指春分、秋分。至,指冬至、夏至。
? ? ? ??啟,指立春、立夏。閉,指立秋、立冬。
? ? ? ??最遲至春秋時期,已由兩分兩至四節(jié)拓展為八個,分至啟閉四時八節(jié)體系初步確立。我們可稱之為“框架節(jié)氣”。
? ? ? ??時間結(jié)構(gòu)之四時八節(jié)正對應空間結(jié)構(gòu)之四正八方。宇宙時空,渾然為一。
? ? ? ??其中,已有立夏之實,尚無立夏之名。
? ? ? ??《呂氏春秋》載立春、日夜分(春分)、立夏、日長至(夏至)、立秋、日夜分(秋分)、立冬、日短至(冬至)、雨水、白露等十節(jié)氣。
? ? ? ??可見至戰(zhàn)國末,分至仍為分至,而啟閉則轉(zhuǎn)化為后世通行的四立,已有立夏之名。

? ? ? ??周代,立夏當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至南郊迎夏,指令司徒等官前往各地勸課農(nóng)桑,并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隆重典儀。
? ? ? ??《后漢書·祭祀志》:“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歌《朱明》,八佾舞《云翹》之舞?!?/strong>
? ? ? ??我國以農(nóng)立國,春天插秧是禾稷的肇始,到了夏天,除草、耘田,亦是不可或缺的農(nóng)事,否則難有秋獲冬藏的好收成,故歷來十分重視立夏。
? ? ? ??迎夏禮為歷代王者所承傳。宋代君王還要向大臣賜茶、賜冰,以防暑防病。
? ? ? ??春季漸行漸遠,孟夏正式開始。


? ? ? ??立夏為四月節(jié),消息卦為乾卦。乾卦是六十四卦第一卦,乾為天,象征著純粹的陽和健,表明興盛強健。
? ?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苯≌?,乾也。天道運行周而復始,永無止息,誰也不能阻擋,君子應法天道,自立自強,不折不撓,奮進不息。
? ? ? ??因此,堅持此卦剛健、正直的品質(zhì),修養(yǎng)德行,積累識見,堅定信念,自強不息,必能克服困難,達致高遠。

立夏為已月之氣
消息卦為乾
上下疊乾? 五行屬金

乾卦為六十四卦之第一卦
由兩個乾卦上下相疊而成

? ? ?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 ? ?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 ? ??乾卦六爻,依次為——
? ? ? ??上九? 亢龍有悔
? ? ? ??九五? 飛龍在天
? ? ? ??九四? 或躍在淵
? ? ? ??九三? 終日乾乾
? ? ? ??九二? 見龍在田
? ? ? ??初九? 潛龍勿用
? ? ? ??指蒼龍七宿一年之中的發(fā)展過程。
? ? ? ??乾卦看似陽剛精進,元氣豐沛,是大吉之象,實則不然。最好的爻,當屬九五,飛龍在天。最好的卦,當屬夬卦,盈而未滿。

? ? ? ??“飛龍在天”排九五,故稱九五之尊。已然高飛竟天,猶能再上層樓。再往上一步,上九,便是飛得太高,飛過了頭,盈不可久,盛極而衰,是謂“亢龍有悔”。
? ? ? ??當此之時,應發(fā)揮主觀能動積極重塑當前態(tài)勢,或高處知寒,見機而退,或改命自新,歸零開新。如此則真正踐行自強不息之義,朝則乾乾,夕則惕厲,總有上升的方向,總有前行的動力,永續(xù)長保“未央”、“未艾”之勢。



▲ 北緯35度? 4月末-5月初? 南天星空
? ? ? ??《禮記·月令》:
? ? ? ??孟夏之月,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 ? ? ??這便是說——
? ? ? ??孟夏之月,日躔于白虎第五宿之畢宿。
? ? ? ??初昏時刻,翼宿(即朱雀之第六宿)現(xiàn)于南方中天。
? ? ? ??拂曉時刻,婺女星(即玄武之第三宿)現(xiàn)于南方中天。

▲ 北緯30度? 5月5日20點? 翼宿南正
? ? ? ??當代的立夏星位與《禮記·月令》基本吻合。
? ? ? ??說明自《禮記》成書的戰(zhàn)漢以來兩千年,星空與歲時的匹配關系變化不大。

? ? ? ??《孝經(jīng)緯》:“谷雨后十五日,斗指巽,為立夏。物至此時,皆假大也?!?br>
? ? ? ??《淮南子·天文訓》:“......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維則春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風濟,音比夾鐘?!?

? ? ? ??古書有云:“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 ? ? ??立夏,在陽則太陽黃經(jīng)45°,在陰則北斗星柄指向乙丙間(天干)或辰巳間(地支),在卦則古人稱為兌(先天八卦)或巽(后天八卦)的方向,即東南方。


? ? ? ? ?《禮記·月令》:孟夏之月,日在畢…其蟲羽,其音徵,律中中呂,其數(shù)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

? ? ? ? ?立夏在四月,律呂為六呂第三——仲呂。
? ? ? ? ?《白虎通義·五行》中講:“四月謂之仲呂何?言陽氣極將,彼故復中難之也?!?/p>
? ? ? ? ?華夏古樂有十二音高——
? ? ? ? ?黃鐘、大呂、太蔟、夾鐘、姑洗、仲呂、
? ? ? ? ?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
? ? ? ? ?其中,單數(shù)稱律,雙數(shù)稱呂,合稱“十二律呂”。

? ? ? ? ?十二律以隔八相生法與三分損益法,次第求得。
? ? ? ? ?故無射隔八,三分益一,復生仲呂。

? ? ? ? ?《漢書·律歷志上》:“中呂,言微陰始起未成,著于其中旅助姑洗宣氣齊物也。位于巳,在四月?!?/span>







? ? ? ? ▲ 全國大部尚未入夏
? ? ? ??立夏是萬物并秀、充滿生機的節(jié)氣,草木生長更加蔥郁、繁盛。
? ? ? ??按氣候?qū)W標準,日均氣溫穩(wěn)定在22°C以上為入夏。立夏前后,我國惟福州至南嶺一線以南地域才是“綠樹陰濃夏日長”的真正夏季。
? ? ? ??東北和西北局部此時剛?cè)氪?,而全國大部日均氣溫?8~20°C上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暮春或仲春時節(jié)。

? ? ? ??▲?各地溫差較大
? ? ? ??全國各地氣溫大幅升高,但南北溫差較大,且同一地區(qū)波動頻繁。華南一般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早在4月中旬即感夏熱,立夏氣溫已達24℃以上。

? ? ? ??▲?病蟲害趨于多發(fā)
? ? ? ??此階段,是農(nóng)作物病蟲害的多發(fā)期和人體感冒的多發(fā)期。正是:南國似暑北國春,綠秀江淮萬木蔭。時病時蟲人撒藥,忽寒忽熱藥搪人。

? ? ? ??▲ 江南降雨增多
? ? ? ??夏季濕氣上蒸,江南漸入雨季,雨量雨日均明顯增多。


? ? ? ??立夏的氣溫和降水均適宜農(nóng)作物播種生長,田間勞作日益繁忙。農(nóng)諺有“立夏前后種地瓜”、“立夏芝麻小滿谷”等。此時許多作物都要播種,農(nóng)人手忙腳亂忙都忙不過來,甚至于“立夏亂種田”。
? ? ? ??谷雨、立夏,都是最需要雨水的時節(jié)。因此,與谷雨相似,立夏有雨占之俗,即以立夏的陰晴測收成。立夏有雨則判定莊稼長勢好。民諺有“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無雨,碓頭無米”之說。
? ? ? ??這一階段,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至此基本定局,故有“立夏看夏”之說。

? ? ? ??▲ 灌溉防旱
? ? ? ??立夏前后,華北、西北等地升溫很快,但降水不多,加以春季多風,蒸發(fā)強烈,天氣干燥和土壤干旱嚴重影響作物生長。
? ? ? ??按時令,立夏當起南風。但南來的干熱風卻非好風。干熱風又稱“火南風”或“火風”,是一種高溫、干燥并伴有一定風力的農(nóng)業(yè)氣象災害,尤其小麥灌漿乳熟前后的干熱風,更是導致減產(chǎn)的重要災害性天氣。小麥揚花灌漿時若刮干熱風,往往使小麥秕粒嚴重,甚至枯萎死亡,因此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

? ? ? ??▲ 防寒追肥
? ? ? ??立夏時節(jié)是早稻插秧的關鍵時期。此時若遇低溫,栽秧后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fā)。

? ? ? ??▲ 防治蟲害
? ? ? ??立夏以后,江南進入雨季,雨量雨日均明顯增多,連綿的陰雨不僅導致作物濕害,還會引發(fā)多種病害。
? ? ? ??小麥抽穗揚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時期。若預計未來溫熱且多陰雨,要抓緊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噴藥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陰雨連綿或乍暖乍寒的天氣條件下,往往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造成大面積死苗、缺苗。應及時采取增溫降濕措施,并配合藥劑防治,以保全壯苗。

? ? ? ??▲?除草松土
? ? ? ??立夏時節(jié)要抓緊田間除草。氣候適宜,雜草長得飛快,所謂“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因此要“立夏三朝遍地鋤”。多鋤地既可除去雜草,又能松土保墑,減少水分蒸發(fā),對農(nóng)作物健康生長十分必要。



? ? ? ??我國自古以立夏為夏之始。立夏日,古人舉行迎夏典禮,迎接夏的到來。
? ? ? ??《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p>
? ? ? ??古之君王,四時八節(jié)各有禮制,均為國之大典。
? ? ? ??冬至祭天于南郊;
? ? ? ??夏至祭地于北郊;
? ? ? ??春分朝日于東郊;
? ? ? ??秋分夕月于西郊。
? ? ? ??亦有四時迎氣之禮,即:
? ? ? ??立春,迎春祀青帝于東郊。
? ? ? ??立夏,迎夏祀赤帝于南郊。
? ? ? ??立秋,迎秋祀白帝于西郊。
? ? ? ??立冬,迎冬祀黑帝于北郊。
? ? ? ??帝王的迎夏儀典,以歲序配五行,以人禮合天時,極為隆重。


? ? ? ??立夏當日,天子親率公卿大夫至南郊迎夏。天子身著朱色禮服,佩帶朱色玉飾,乘坐赤色馬匹和朱紅色車輿,連車旗也是朱紅色的。
? ? ? ??五行南方屬赤,這朱赤基調(diào)的迎夏典禮,強烈表達著先民順天應時的天人信仰。

? ? ? ? 明代劉侗《帝京景物略》:“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笨梢娫诿鞔坏搅⑾?,朝廷掌管冰政的官員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塊,切割分開,由皇帝班賜眾臣。
? ? ? ??其實,皇帝立夏賜冰,非起于明代。洪亮《璇璣詞》考證,宋代君王立夏賜冰已成慣例。



? ? ? ??立夏還有嘗新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
? ? ? ??在蘇州,立夏時,自家院里要辦一場餞春宴,即是春將去也、送春餞別之義。餞春宴要吃三鮮。
? ? ? ??第一鮮是“地三鮮”:野莧菜、蠶豆和蒜苗
? ? ? ??燒蠶豆是必上的菜,顏色青翠,豆粒飽滿,清香撲鼻,象征著濃蔭翠綠的夏天來了。炸蠶豆更是孩子們喜歡的美味零食。

? ? ? ??第二鮮是“樹三鮮”:櫻桃、青梅和杏子
? ? ? ??水果營養(yǎng)豐富、甜而不膩。

? ? ? ??第三鮮是“水三鮮”:鰣魚、刀魚和河豚
? ? ? ??清蒸酒釀鰣魚,醇香清淡,邊吃邊嘗梅子酒,把初夏的味道吃進了肚子里。

? ? ? ??在南通,吃煮雞鴨蛋。在常熟,嘗新食材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
? ? ? ??九葷:鯽、咸蛋、螺鰤、熄雞(即放在微火上煨熟,用多種香料加工而成)、腌鮮、鹵蝦、櫻桃肉等。
? ? ? ??十三素: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卜、玫瑰、松花。


? ? ? ??“立夏秤人輕重數(shù),秤懸梁上笑喧閨”。立夏日“秤人”也就是稱體重,此俗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源于三國時期。
? ? ? ??據(jù)說三國時,孟獲歸順蜀漢,對諸葛亮俯首聽命。諸葛亮臨終囑托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那一日正是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斗。之后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成都拜望。
? ? ? ??數(shù)年后,司馬炎滅蜀,擄走阿斗。孟獲不忘丞相囑托,每年立夏去洛陽看望阿斗,每次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主虧待。

? ? ? ??司馬炎為籠絡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飯給阿斗吃。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
? ? ? ??阿斗雖沒什么本事,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倒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
? ? ? ??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差,但百姓圖的就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給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便也祈求上蒼給自己帶來好運。

? ? ? ??今人夏季最要減肥。有“五月不減肥,六月徒傷悲”之說。殊不知古人最怕炎夏掉肉。入夏后,人受蚊蟲之擾,寢食不安,容易消瘦,此即“疰夏”。故立夏稱一次,立秋再稱一次,比較一夏過后的體重變化,以測知身體狀況。

? ? ? ??透徹言之,立夏秤人的實質(zhì)為禳災巫術與祈福儀式,主要目的在于保護孩子。民間相信稱重后,即是通了神明許了心愿,可以“不憚暑,不可痩”,免于疰夏之害,護佑孩子安康度夏。



? ? ? ? 中醫(yī)理論講五時、五行、五臟,彼此密切對應。立夏時節(jié),五時為夏,五臟為心,五行為火,五味為苦,五氣屬暑,在體主脈,開竅于舌,其華在面,方位為南。
? ? ?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夏三月是指從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jié)氣。
? ? ? ??孟夏在陰歷四月。此時天氣漸熱,植物繁盛,有利于心臟的生理活動,四季養(yǎng)生應順應季節(jié)變化,因此,在整個夏季養(yǎng)生中要特別注重對心臟的養(yǎng)護。

? ? ? ??《醫(yī)學源流論》曰:“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于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p>
? ? ? ??《醫(yī)學入門》曰:“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是也?!?/p>

? ? ? ??中醫(yī)文獻中,心釋為血肉之心與神明之心。血肉之心,指肉身之心;神明之心,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進行意識、思維、情志等具主宰力之心。
? ? ? ??因此,立夏時節(jié),人們要加強對心臟的保養(yǎng),更要注重精神的調(diào)養(yǎng),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悅的狀態(tài),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 ? ? ??五運六氣:
? ? ? ??主氣:少陰君火
? ? ? ??客氣:太陰濕土
? ? ? ??司天:少陽相火
? ? ? ??中運:木運太過
? ? ? ??主運:少徵
? ? ? ??客運:少徵

? ? ? ??坐功:每日以寅、卯時,閉息瞑目,反換兩手,抑掣兩膝,各五七度,叩齒,吐納,咽液。
? ? ? ??治?。?/strong>風濕留滯,經(jīng)絡腫痛,臂肘攣急,腋腫,手心熱,喜笑不休雜癥。

陳摶老祖《坐功導引祛病圖》
? ? ? ??在二十四節(jié)氣與椎體的對應關系中,立夏對應人體胸8椎,與胸8椎對應的穴位是八椎下。

? ? ? ??胸8椎 —— 立夏
? ? ? ??對應范疇:肝、胃、胰、腎、小腸、小腸炎、頭痛、便秘、風濕



? ? ? ? ▲ 不亂無怒? 心境暢達
? ? ? ??立夏前后,我國大部日均氣溫18-20℃,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大好時節(jié)。立夏以后,天氣轉(zhuǎn)熱,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
? ? ? ??夏季養(yǎng)生的關鍵是使人“無怒”。氣旺可充分地、正常地宣泄,但不能“亂”。心情煩躁就是“亂”,就是“逆”,就會傷神志。
? ? ? ??因此,值此立夏,人們要重視精神的調(diào)養(yǎng),繪畫、書法、聽樂、下棋、種花、釣魚等,皆可調(diào)節(jié)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 ? ? ??▲?夜臥早起? 居則清凈
? ? ? ??《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此夏氣之應,養(yǎng)長之道也。”
? ? ? ??人的起居必順天時、諧陰陽,與日月相消長。
? ? ? ??夜臥早起。稍晚些睡,是為匹配陰氣之漸消;要早些起,是為順應陽氣之漸充。睡眠不足可適當補午覺。
? ? ? ??居室清涼。早晚室外氣溫低,應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高于室內(nèi),宜緊閉門窗,拉好窗簾。陰涼的環(huán)境,使人心靜神安。
? ? ? ??到了夏天,一方面可在客觀上調(diào)攝飲食起居以保健,另一方面則不可忽視主觀上的調(diào)息靜心。
? ? ? ??總之,入夏之時,養(yǎng)心為上,養(yǎng)心為先。


? ? ? ??▲ 飲食強心通氣血
? ? ? ??立夏養(yǎng)心,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以達致“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的境界,為安度酷暑做準備。平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雞肉、瘦肉等,既補充營養(yǎng),又起強心之用。
? ? ? ??初夏,老年人氣血易滯,血脈易阻,每晨可吃少許蔥頭,喝少量酒,促進氣血流通,心脈無阻,可預防心血管病。

? ? ? ??▲ 飲食清淡易消化
? ? ? ??立夏之后,天氣轉(zhuǎn)熱,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要少吃。
? ? ? ??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還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