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古書真?zhèn)纬WR》第二卷 第六 讀書筆記
《論語》《孝敬》《爾雅》《孟子》
?論語是研究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最好的書。
但是論語里的篇章 也不能夠全部看作一起,《論語》并不是短時期內一個人寫成的,而是,,一部分《論語》是孔子生前的弟子們所記載的,而有一部分《論語》是孔子死后數十年或者百年,孔子弟子的再傳弟子甚至三傳弟子所記載。
可以說《論語》不是一部統(tǒng)系的書。
再者《論語》是孔子弟子再傳弟子三傳弟子所記載,不是一個人的記載肯定有很多不同,一個人說話,幾十個人記載,一定會帶有自己的主觀色彩。所以難得真相。
說這樣一個故事 明末清初,王船山先生不肯投降清朝 逃到了深山老林,沒有紙張,不能著書立說,他去世之后,家人零星手收集他的筆記,都是記載在諸如賬本,石板,廢舊紙張之類的。清朝已經是造紙技術發(fā)達的時代了,尚且如此,那么在孔子時代,還是用竹簡,如今小小的一本論語,當時真的是要“汗牛充棟”
竹簡不會用一次就扔掉 可能會一用再用。
《論語》雖然說是一本東拼西湊的書,但是從漢代到清朝,從上至下,都是很推崇,在學術界的力量大,大家不敢懷疑,懷疑就是大逆不道。但是這種過分的尊重,反而減損了它的價值。
如何辨認《論語》里的偽造
論語里面大多是 因材施教 有教無類,這些比較簡短的句子,像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個其實是比較長的。
從稱呼來看:《論語》前幾篇 陳虎用的是?
子夏問孝--而不是“子夏問孝于孔子”
樊遲問知--樊遲問知于孔子“”
、
還有一些篇章 子曰--孔子曰
還有一些是就比較難說了,一些歷史事情 《論語》里面又說起來 左轉竟然沒有論述。
關于《孝經》
其實論述孝經的篇幅特別,有很多說法是孔子所做 其實不然,梁任公認為最早不過比曾子門人的作品,
算是孔門推行孝道文化的書籍
《爾雅》
算是一本比較粗淺的大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