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年輕人拒絕生孩子的真實原因

想先問問大家:等你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你會讓兒女養(yǎng)老嗎?
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2.22億人,占全國人口的比例為16.1%,其中65歲以上老人達到1.4億人,占比為10.5%。
而且根據(jù)數(shù)據(jù)推測,60歲以上的老年人數(shù)量會繼續(xù)增加,并且失能老人的數(shù)量也會逐年遞增。
所以隨著老齡化加劇,養(yǎng)老問題成為了新時代的重要問題。
那么老人希望的養(yǎng)老模式又是怎樣的呢?
網上曾經發(fā)起過一項投票,在有效的投票之中,有53.6%的老人希望與子女同住,占到整體投票的一半以上。
這樣的投票結果,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中“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也是很多人到了晚年,最樸實的期盼。
我們都非常理解老人子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的美好期盼,但隨著時代競爭加劇,年輕人壓力增大,現(xiàn)實可能并不如人所愿。
我老家的鄰居張大媽就面臨著養(yǎng)老的問題,她原本也把養(yǎng)老寄托在子女身上,但很多事情的發(fā)生,卻讓張大媽改變了自己的最初想法。
01
63歲大媽坦言:指望兒女養(yǎng)老不現(xiàn)實
張大媽63歲,有一兒一女,老伴走得早,她靠著家里的幾畝地,平常再做點零工,供兩個孩子上學。
好在兩個孩子都很有出息,大學畢業(yè)后都留在了大城市里,沒過幾年,成家立業(yè),娶妻嫁人,都有了孩子。
自從兩個孩子成家后,操勞一輩子的張大媽可算是能歇一口氣了,再加上兒女都有了孩子,張大媽就覺得自己之前遭過的罪、受過的苦,可算是熬到頭了。
后來兒女考慮到母親年紀大了,再加上腿腳不好,都主動讓張大媽去大城市里跟他們一起生活,但是張大媽去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跟她想象的不太一樣。
由于考慮到張大媽的身體狀況,兒女的孩子都由親家照顧,但是年輕人現(xiàn)在的壓力很大,為了房貸、車貸、奶粉錢,早出晚歸,張大媽幾乎每天都是一個人呆在家里。
本來就人生地不熟,再加上有時候小兩口還會為了買什么奶粉拌嘴、吵架,張大媽心里就越來越不得勁,后來跟兒女商量之后,覺得與其在這里添亂,還不如回老家。
不過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一個人獨居的張大媽,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有一次,張大媽突發(fā)疾病,是鄰居把她送到醫(yī)院去的,而遠在千里之外的兒女,根本趕不回來。
還有一回,張大媽生病,一雙兒女輪流伺候,但是在醫(yī)藥費上犯了難,最后還是跟親戚借錢,度過了難關。
自從生完那場大病之后,張大媽現(xiàn)在每天都會瘸著腿,出去撿點瓶瓶罐罐,積攢在一起,賣了賺點錢,按她的話說:雖然沒幾個錢,但是總比沒有強,能幫上兒女一點是一點。
而且,發(fā)生了這么多事情,張大媽也突然明白:指望兒女養(yǎng)老并不現(xiàn)實,人到晚年,握緊3樣東西才是關鍵。
02
人到晚年,握緊3樣東西才是關鍵
在如今的社會,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照顧好自己已然不易,想要兼顧家里的老人往往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在目前的局面下,在養(yǎng)老問題上就得轉變思維,從過去的“養(yǎng)兒防老”變成如今的“自我養(yǎng)老”。
盡管在一些老人眼里,兒女養(yǎng)老是天經地義,但是也要做好足夠的準備,握緊3樣東西。
①握緊手里的錢
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尤其是對于老人而言,隨著身體機能下降,行動不便等問題出現(xiàn),如果有錢的話,能夠解決至少一半的生活問題。
不過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老人為了子女,甘愿把自己的養(yǎng)老錢用在兒女的買房、買車、彩禮錢上,對于很多普通平凡的父母來說,這幾樣隨便拿出來一件,都可以把他們一輩子的心血掏空。
而到了晚年,就會遇見一個很尷尬的情況,兒女要頂著貸款的壓力,不斷努力,無法兼顧到老人,而你也因為沒有經濟能力,會遭遇更多的凄慘和難堪。
所以對于老人而言,如果有能力的話,可以多幫一點孩子,如果能力一般,且沒有什么養(yǎng)老錢的話,還是要先顧及自己。
②握緊健康
老人如果健康,能解決至少80%的生活難題,也能夠為子女減輕負擔。
但如若沒有一個好身體,那么子女不但會忙得焦頭爛額,就連自己向往的天倫之樂,也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無論到了什么時候,一定要把健康牢牢地握在手里頭,平??梢远嘧鲆恍╁憻挘嘧⒁怙嬍澈妥飨?。
我之前認識一個老人,因為身體原因需要手術,當時他的兒女紛紛到場,在進手術室之前,這位老人就說了一句話:給你們添亂了。
當時聽到這句話,我眼淚都流了出來,作為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為自己的兒女著想,而健康的身體,是自己還有兒女平靜的生活,最大的保障。
③握緊老伴的手
我們常說老來伴,老來伴。
為什么叫老來伴呢?網上有一種解釋是:年輕時都是夫妻,等到老了才是伴侶,因為年齡大了,才是人生互相支撐的開始。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腿腳也不方便了,也不如年輕時精力充沛了,再加上慢慢喪失了經濟能力,這個時候,才是更需要一個伴侶,兩個人互相支撐,一起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試想想,雖然兒女都不在身邊,但是每天臨睡前,都能跟老伴互道晚安,還能夠迎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一起遛彎、晨練,一起享受早餐、午餐,一起在黃昏下,互相攙扶,回憶著年輕時的酸甜苦辣……
這,是不是一種更大的幸福呢?
所以說,在晚年的時候,一定要握緊老伴的手,互相支撐、理解包容,幸福地度過最后的旅程。
03
關于養(yǎng)老,改變觀念很重要
現(xiàn)階段的養(yǎng)老問題,跟之前的養(yǎng)老模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這也要求老年人的養(yǎng)老觀念要進行一些轉變。
比如說,之前都強調養(yǎng)兒防老,如果兒女在養(yǎng)老問題上沒有貢獻,就會被視之為不孝。
但是在如今的社會壓力下,年輕人確實頂著非常大的經濟壓力,再加上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女,不但兩個人要照顧雙方的四個老人,還得伺候小的,力不從心,我們也要理解。
當然,對于年輕的兒女們來說,我們也應該關注老人的心理和情緒,給予他們更多的包容和關心,讓他們能夠開心幸福地度過每一天。